APP下载

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体系的解析与重构

2010-08-31

职教通讯 2010年4期
关键词:要素课程体系职业

王 石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体系的解析与重构

王 石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承担的不仅是择业技巧的教育,更应该是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高职生的职业素养由拓展要素、保障要素和支撑要素三方面构成,基于职业素养的就业指导课程以人本性、职业性和隐形性为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手段入手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

职业素养;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在高职院开设的各类课程中,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对高职生成才具有重要作用。课程帮助学生根据个人综合素质、身心特点和爱好特长选择适宜的职业,体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使学生在校期间科学地学习、生活和发展,学有所成,科学择业。但现有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本文结合高职生职业素养对高职院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现有体系进行分析并尝试重构。

一、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满足企业用人需要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教育能否适应教育改革和市场的变化要求,高职人才是否符合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是否高度重视和有效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育。

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高职生的职业素养除了包括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应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所在行业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等。按照职业素养各要素对个人职业适应和职业生涯发展所起的作用,整合职业素养的要素,可以构建出职业素养的模型,如图1。

从模型可以看出,职业素养由三大类要素构成。其中,保障要素是指从业者必备的,对某岗位(群)工作起基础保障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思想道德和人际交往三个子要素,但单纯具备这些要素还不足以完成岗位(群)工作;支撑要素即适应某岗位(群)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表达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是使从业者能很快或者立即上手工作的条件,对从事某职业发挥着最根本的支撑作用;拓展要素关注从业者的可持续发展,为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实现自我潜力和充分的应变能力服务,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的三要素若能在高职生身上体现,则高职教育的目的即能达成。就业与创业指导作为直接针对学生就业的课程,必须在课程理念和内容设计上体现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素养模型图

二、基于职业素养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课程建设亦如此。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重视择业技巧的指导,满足于教会学生如何获得信息、掌握面试要领、学会自我推销。这些技巧对学生择业是必要的,但没有触及“人”的教育,更没有关注到学生的隐形职业素养,因此,新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应强化以人本性、职业性和隐形性等理念。

(一)强化人本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首先是人,所有的素质、素养都以人为依托。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既指向职业性就业,又要注重人本性目标。因此,本课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到职业素养培养全过程。这就要认识到高职生的职业素养构成要素中的第一位“保障要素”,即注重学生的思想、身心和人际交往。课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适应职场等内容的学习和实践,促进学生可持续地规划职业发展,很快融入社会并与之共进。

(二)凸显职业性

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固有属性,是指教育为职业提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并以有限的功利性为参照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高等职业教育所蕴涵的通识性和专业性内容,最终将落实到教育的职业性上。就业与创业指导同时要关注职业素养构成要素中的第二个“支撑要素”,课程应当配合专业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课程体系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性倾向,提高就业能力,更好地发挥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课程的目标设计突出职业意识;全程性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职业化行为;学生参与式的学习强化学生准职业化能力。

(三)注重隐形性

职业素养可分为显形素养和隐形素养。显形素养,即一个人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它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隐形素养,即一个人潜在的能力、品质和素质,如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动机、价值观等。大量的研究表明,决定一个人能否在某项事业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外显的知识和技能而是隐形素质。就业与创业指导最后要落实职业素养构成要素中的第三个“拓展要素”。新的课程体系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形职业素质,课程的实践内容设计(专题研讨)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三、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体系构建

(一)课程目标的建构

新型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目标是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之间彼此作用、互相影响的复合体。目标建构在次序上没有轻重之分,只有逻辑上的先后承接。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掌握毕业生就业前应该做的的相关准备、学会如何制作求职简历,如何应对面试,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方法,了解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条件。

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主要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专题研讨、模拟面试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等相关就业能力。

3.素质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高尚的理想情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高层次人才。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目标均为指向性和框架性目标,并不需要过多考虑逻辑关系、完成路线和界线等问题。

(二)课程内容的开发

根据本课程团队的教学经验积累和社会就业状况,笔者所在学院对本课程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内容开发注重基础性、前沿性和创新性,确立包括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三大模块的课程内容。

1.职业规划模块。主要包括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和特点,并以此制定符合自身状况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等内容。

2.就业指导模块。主要包括学生对就业环境的分析,学会制作符合自身特色,体现个人特长的求职材料,学习求职面试的知识和方法,学习如何适应职场以及了解与就业相关的法律。

3.创业指导模块。主要包括认识创业者的角色,评估商业机会,学习创办企业的流程,并由学生团队制作简单的商业计划书。

在三大内容模块的开发设计中,均保持着内容主体的多元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加大多学科系统之间的联系与融汇,实现课程系统与外部社会文化以及社会实践的联系。由于课程三大模块内容之间关联紧密、互相渗透、互为支撑,对实现课程目标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具体课程内容见表1。

表1 “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内容设计

(三)课程实施的手段

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实施要求承认课程实施的复杂性,将其从静态与封闭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恢复其动态与开放的特征并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课程是构建本课程实施手段的关键。成功的学生参与,应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坦诚交流,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必须有效地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整合在一起,将课程与学生整合在一起,辅助学生在总的课程目标框架下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学生参与课程是探索创新和建构生成的过程,是知识与实践相互交流融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原有的认知结构被打破,新的就业创业观念生成。我院本课程团队在实践中提出了学习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即每一模块的学习都由理论学习和学生实践两个环节组成,并且理论与实践的课时量的相同的。每个模块的实践内容可以见表1,具体每个实践内容的要求见表2。

(四)全程性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体系

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就业目标也多种多样。在就业指导课的安排上,应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制定出符合本人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做出自己的短、中、长期职业生涯规划,并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针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二年级的学生除了学好专业课外,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这是锻炼能力和了解社会的最好时机,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了解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不足;三年级的学生进入择业期,需要进行全面指导,如分析就业形势、介绍就业技巧、提供择业心理咨询和开展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指导,从而达到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的目的。

表2 学生参与项目具体要求

[责任编辑 曹 稳]

G710

A

1674-7747(2010)04-0063-04

2010-01-21

2009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邓建军精神与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项目编号:D/2009/01/013)

王石(1979-),男,江苏常州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指导。

猜你喜欢

要素课程体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写作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