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个案研究
——以A大学为例
2010-08-31任举,张景书
任 举,张 景 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个案研究
——以A大学为例
任 举,张 景 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培训实践及研究表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质量评价处于项目评价阶段,未深入到培训教与学的评价阶段。依据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剖析并评价了A大学职教师资培训质量。首先选择五个维度,即培训方案、培训条件、培训管理、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对培训质量做定性分析;其次,对培训质量做等级评定;最后,讨论结果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今后相关研究的方向是针对培训教与学的评价研究。
中职教师培训;培训质量;评价;评价标准
A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属于国家建设的56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之一,现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和种植养殖技术四个专业的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工作。A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承担教育部委托的培训管理任务,具体教学交由相应学院负责。其中,教育部类似于委托人,基地类似于代理人,具体教学单位类似于承包方。
A大学承担的中职教师培训任务属于教育部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组成部分。其开展的培训活动是在项目专家组指导下,遵照“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办”出台的文件参照执行。而且,此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活动各基地统一采用的是项目管理办法,每次专业培训项目都有明确的培训对象、培训目的、培训组织方式、培训内容和组织者。按照下列基本流程运行: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督导和项目评估,其中,项目计划中包含培训需求调查活动。
笔者以A大学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为例,按照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逐条进行对照判断,最后计算出总体评价结论。[1]
一、培训质量评价定性描述
(一)培训方案
下文依据笔者收集到的一份A大学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方案(2008年下半年国家级)撰写而成。[2]
1.培训需求调研分析。笔者通过走访教学单位负责人,了解到此培训方案是在教学单位(以下简称I)总结以往培训经验(主要是了解受训学员的需求),结合授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制定。此教学负责人明确表示制定的培训方案随着培训实践的进展也在不断更新中。他讲到,了解和核实学员基本情况,是他们每轮培训的首要任务。在培训前了解受训学员的基本信息非常重要,他们是谁、来自什么学校、专业程度如何、是否需要特殊辅导等。(笔者注意到国家级培训的骨干教师较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能力和水平较一致,可能的原因是国家级培训的学员选拔时条件更多、更严格。)总结以往的培训经验,是该教学单位改进培训教学的主要途径。比如,在与学员互动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逐渐了解本专业中职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现状、教师培训需求和中职学校对教师教学能力期望等;学员所在学校现使用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哪些门、主要内容是什么等,以便不断改进本部门培训教材和教学法教材的编写工作。
2.制定程序的科学性。该教学单位(I)根据中职教师培训目标的要求,遵循一般培训理论,总结几年来的培训实践经验,形成了现有的培训方案,有其现实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仅通过自身培训教学实践来逐步完善培训方案,不聘请其它院校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专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有违制定程序的科学性。
3.方案构成的科学合理性。此方案由培训目标、培训要求、培训模式方法、培训时间地点、教学内容及初步课时安排、培训师资与培训条件、考核标准、教学管理措施、后勤保障、结业、训后服务和附件共12部分构成。培训目标定位在“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培训模式采取专题讲座、课堂教学与实习、机房实训、企业交流、教学观摩与研讨、上岗操作、技能训练等多种模式和方法,突出教师的示范作用,注意发挥学员在培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含校内技能实训)与企业实践两个部分。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训大多安排校内,依托西北农林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和信息学员多媒体教室。培训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形式:(1)平时考核主要考察学员的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2)结业时组织有关专家对学员进行考核鉴定,考核分为四部分,包括教案及试讲、教学研究论文、专业理论考试和学员实训情况评价。
据笔者的观察,教学单位(I)设定的培训目标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在培训子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安排了大量课时对学员进行技能训练,突出了对实践教学技能的培养。但是,就目前开展的培训工作而言,教学单位(I)还没有将培训经验转化为可执行文本。具体而言,培训需求调研能够做到向学员征求意见,并采纳意见,但是没有培训需求调研报告;没有聘请院校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专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这就削弱了其培训方案的科学性。方案构成的要素和具体内容是经验的产物,虽然实用,但其科学合理性仍有待完善。
(二)培训条件
1.师资力量。教学单位(I)在承担中职教师培训任务的过程中,组成了以HDJ教授为学科带头人,LSQ教授等10人为骨干的教师团队负责培训教学,其中教授、副教授各2名,讲师4名,工程师1名。笔者参与培训教学实践的体会是,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教师无论是任职资格还是培训工作实际表现,符合中职教师培训实践需要。学员网上评教的结果也支持此判断。除此之外,整个培训教学团队的效率比较高。培训中,能够做到与受训学员有效互动,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学员遇到的各类问题。但从A大学承担培训的师资构成的整体队伍(见表1)看,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技师数量偏少,容易造成师资培训内容与模式脱离学校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影响职教师资培养事业的持续发展。
2.条件保障。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训大多安排校内,依托A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和信息学员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拥有12台Dell高性能服务器、45台Cisco交换机和1000余台Dell计算机组成的宽带、高速教学实习网络系统,能够满足教学实习和学员自学需要。企业实训基地安排有:西安神州数码、西安联想和蒙牛集团等。2009年暑期班,很多学员获得了企业颁发的网络布线工程师证。至于校外实训企业状况包括企业的行业代表性如何?企业为学员提供的实践课时是否充足等情况,由于数据缺乏,没有判断。
表1 承担教学任务的师资基本情况
(三)培训管理
1.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为完成中职教师培训任务,A大学成立了以副校长ZZ,成人教育学院领导和具体教学院系领导组成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培训涉及到的人财物的调配。下设职业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培训教学办公室,负责处理培训的日常事务,基地培训教学办公室副主任NXF在成教学院副院长WX领导下,按照培训相关政策要求,遵循培训工作流程,积极做好与教育部、省教育厅在师资培训相关政策上的衔接;积极做好与承接培训任务的学院、培训对象的衔接。此外,基地为培训班配备了专职班主任和培训督导员,任职人员全部是A大学退居二线的处级(副处级)干部,组织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深得学员们的信任。
A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成立了由包括校级领导、院级领导及各级负责人参加的培训工作组织协调委员会,与培训工作有关的人财物等资源的调配顺利进行;基地有固定的骨干工作人员(包括培训办公室人员、班主任和督导员等)很好的执行培训管理任务,已经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培训管理流程,团队合作融洽。
2.管理制度与工作落实。A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有针对具体问题的条例,如学员管理条例,至于培训管理制度体系方面,还未正式出台有关培训的各类管理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培训质量控制与监督机制。各专业培训班的培训方案、培训计划等教学管理文件齐全,教材、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料比较完整。
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在基地培训工作小组领导下,培训管理和教学团队在工作中坚持以受训学员为本,积极进取,努力满足受训学员的需要,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改进教学和管理工作。具体管理措施包括:(1)强化管理,做好服务工作;(2)做好学员结业考评工作;(3)做好学员学习档案的整理工作;(4)为学员提供更高一级的技能鉴定考证平台;(5)开展优秀学员评比和表彰活动;(6)搞好后勤保障;(7)安排好学员业余生活。开放电子阅览室、图书馆,配齐文体用品,组织文体活动;(8)建立信息反馈渠道[3]。
总体来看,A大学基地有翔实的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制定了学员守则等制度文本文件,但还未形成完善的培训制度体系,存在教学资料(如教材、实训指导书)不规范的情况;培训质量控制主要依靠网上学员评教系统威慑下的教学单位长期形成的自律,而质量监控和反馈记录不足。培训中一般不易发现质量问题,倘若培训教学中出现影响质量的事件,工作人员由于没有应急纠偏措施,极易造成一般事态扩大化。
(四)培训过程
就培训过程而言,按照设计的评价指标,专员督导培训教学就能有的放矢,因而这个评价维度是必要的。比如,督导可以按照培训过程设计的评价指标,在理论讲授、交流研讨、学员论坛等环节考察培训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环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选取符合中职学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的实际,内容新颖;授课教师采用“认知学徒法”等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学习氛围浓厚;交流研讨中,主题鲜明,学员发言踊跃,达到了交流提高的目的;学员论坛中,学员主讲、专家点评、互动提问等环节有效结合,效果良好;教师在答疑辅导过程中也能够及时解决学员疑问等。
2.实训教学环节。教学督导人员依据培训过程中相应的评价指标,考察了校内技能训练环节,发现教学单位(I)教学任务安排明确合理,能够创造合适的条件,使学员顺利完成培训方案规定的各项技能训练项目。在校外综合实训环节中,培训任务安排较明确合理,管理较规范,内容充实,大部分学员掌握了培训任务中规定的技能等。
3.考核管理。考核结构合理,环节完整,包括平时考核和结业考核,平时考核主要考察学员的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和结业考核分为四部分:教案及试讲、一篇教学研究论文、专业理论考试和专业技能水平鉴定。采用了适合职教师资培训的多种考核形式,如纸笔测试、实训作品设计等,达到了有效检验培训教学效果的目的。但这些措施只能保证培训质量,不能改进培训教学。从职教师资培训事业的长远发展看,只有改进培训教学质量,才能适应社会对职业学校师资的需求。笔者设计指标体系的初衷就是要通过提升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的水平,来促使现有的培训质量的保持和持续改善,其核心是要保持和提高教学单位现有的培训教学质量。
(五)培训效果
1.培训成果。就培训期间考核成绩而言,合格率100%、优秀率超过1/3,A大学培训基地还未实行任课教师的评语制度;就平时作业和作品完成情况而言,整体作业数量与质量,实训作品的质量水平主要取决于培训教师能力水平及其提供课程质量的高低,学员提交的作业大多数达到标准,质量较统一;培训结束时,学员都能够获得培训合格证书,至于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则鲜有人获得;就培训目标达成度而言,培训结束时,学员可以达到培训方案规定的预期目标,专业教学水平有显著提高,掌握的专业实用技能项数明显增多。
2.培训评价。培训评价是对培训效果的质性方面进行的评价,着重考察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相关的各方面的满意度的状态。重点考察以下四个方面:中职教师满意度、上级委托部门满意度、培训机构自身满意度与社会影响力。实际运作过程中,教育决策管理部门重点建设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网上评价系统,着重考察中职教师满意度,其逻辑前提是只有中职教师满意,其它方面才会满意。就A大学2008年度和2009年度学员网上评教情况统计结果看,得分都在90左右,学员的满意度很高。
二、A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质量等级评定
按照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见表2),逐条进行对照判断,每个指标的评价等级按照优劣顺序分A、B、C、D四个级别,评价标准只列出A、C两个等级的标准,介于A、B之间的为C级,低于C级的为D等级。评价等级A为5分,B为4分,C为3分,D为2分。评价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培训质量影响的重要程度确定,权重与评价等级的分数相乘即为各个指标的评价得分,具体计算公式见公式1和公式2。
计算公式如下:
Sk代表指标体系中每项二级指标的得分,其中P代表其评定等级得分;N代表其在所属一级指标中所占权重。
Q代表总得分,其中S代表指标体系中每项二级指标的得分,N代表一级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所占权重。
经计算,总分Q值为4.02,所以,A大学培训基地培训质量等级评定为B;A大学2008年度和2009年度学员网上评教综合得分分别是89.62分和92.6分,转化为评定等级为B+;由上可知,本文给出的评价等级结果略低于学员网上评教结果。[4][5]
三、结论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标准,经过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A大学培训基地培训质量等级评定为B,此结果略低于学员网上评教结果B+。可能的原因是培训实践的参与者比研究者/旁观者更倾向于认同。
2.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培训教学院系对培训评价有不同的认识。他们认为,评价应针对“教”与“学”两方面,既要评价教师,也要评价学员,两者不可偏废。已有的评价指标侧重评价“教”的方面,忽视对培训学员“学”方面的评价。当然,此种主观上的忽视是有其客观历史原因的。[6]教学单位(I)认为这是有失公允的。可能的解释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由于对培训学员的选拔不到位导致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教学院系当然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但同时也凸显出教学单位对承担职教师资培训教学的某种不自信,说明培训教学过程依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与笔者观察到的培训课堂存在“学习落后”现象是吻合的,当然,每个培训班总有“落后”现象,这是普遍的。
表2 A大学培训基地培训质量等级评定
“落后”指学习落后,即知识获取与技术掌握过程中的指向性慢(指向特定内容)、间歇性慢、懒散型慢(动力不足)和障碍性慢(认知结构不匹配),它与培训美誉度正负区间都存在耦合,也就是说,无论培训美誉度高低好坏,班级集体培训过程中落后现象始终存在。每一位学习者都可能遭遇“学习落后”现象的困扰。“学习落后”现象的存在是培训教学有待改进的最直接体现。
笔者认为,培训课堂要克服的主要矛盾就是要着力化解教学效益(区别于教学效率)和教育公平的矛盾,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最终使每个学员都享受到平等的培训教学服务。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就目前开展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质量评价而言,依然处于项目评价阶段。整个培训质量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巩固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工作成果,在各个培训基地培训能力存在地区差异和校际差异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评价指标的牵引,保障中职教师培训的整体质量,善莫大焉。然而其不足是,评价指标虽多,但多是对影响培训质量的其它因素的评价,培训教学评价不突出,这样的指标体系只能保障培训质量,鲜能改进培训教学质量。下一步的研究有必要加强对培训教学评价的研究,可以使用国际上通用的教育评价实证模型作为原始模型,着重从“教”与“学”两个维度展开评价。“教”的维度下考察两个方面,即教师因素及教师提出的正常开展教学的条件是否得到满足。教师方面考察教师的经验、资质等硬性指标,使用的教学策略是否满足职教师资培训的需要;教师提出的条件是否得到满足方面,包括培训经费、培训管理、培训条件等教师眼中教学顺利开展的所有环境因素,特别是针对实训教学的条件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学”的维度下考察两方面,即学员因素及学员的积极性是否得到有效调动。学员因素方面考察学员已有学业水平、学习动机、使用的认知策略和学习风格等;学员的积极性是否得到有效调动包括考察培训内容是否实用,适合中职教育实际;培训时间是否充足;培训教学是否到位等。
[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工作办公室.曹晔教授做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发辅导报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工作简报[R].2009(18):4-7.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方案[EB/OL].http://202.113.244.17/download.
[3]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07年度工作报告[EB/OL].http://www.hbliti.com/news/show.aspx?id=1294&cid=113[2008-07-01].
[4]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网.A大学——2008年度学员评价情况统计表[EB/OL].http://cvett.tute.e du.cn/man/base/research-sp-daying.php?year=2008[2010-04-30].
[5]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网.A大学——2009年度学员评价情况统计表[EB/OL].http://cvett.tute.edu.cn/man/base/research-sp-daying.php?year=2008[2010-04-30].
[6]徐国庆.能力本位评价若干问题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38.
Case Study Of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REN Ju,ZHANG Jing-shu
(College of Humanities,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Yangling 712100,China)
Train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dicates,the evalu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qualityis still in project evaluation stage,without reachingintothe trainingteachingevaluation stage.Based on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 trainingqualityevaluation indexsystem,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in the A university.Firstly,selecting five dimensions,namely training plan,training condition,training management,training process and training effect,analysis the training quality with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Secondly,assess the level of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with the quantivative approach.Finally,discusses the results ofresearch and pointes out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which is aimed at evaluation research ofteachingand learningin training.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 training;trainingquality;evaluation,the evaluation criteria
G710
A
1674-7747(2010)07-0026-06
[责任编辑 曹 稳]
2010-04-17
任举(1982-),男,内蒙古化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张景书(1955-),男,陕西高陵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