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2010-08-29周学斌王曙亚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专家设置教材

周学斌,王曙亚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川省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周学斌,王曙亚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其存在“社会需求”、“学生需求”被忽视;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低;理论教材不统一,适用性较差;专家和教师对技术教学内容的定位不一致;课时少而内容多,目标难以实现;评价缺乏合理性等问题。提出了优化健美操教学大纲,统一主要教材;增加课时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创新评价体系;制定课程设置机制的对策。

四川;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

四川地处西部,人口多,职位少、就业矛盾突出,尽管健身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四川省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向学生从供不应求到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本研究从实际调查入手,结合课程设置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分析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高校健美操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成都体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昌学院、宜宾学院 9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师及健美操专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检索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对以上 9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和内容等进行收集、整理、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四川省 9所高校的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师及健美操的专家发放问卷共计 525份 (其中学生 470份、教师 45份及专家 10份),问卷的回收率为 96.0%;有效率为 92.6%(见表 1)。

表 1 学生、教师、专家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 Excel2003、Spss17.0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1.2.4 专家访谈法

针对四川省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的现状、影响因素等问题对有关专家进行访谈,收集相关信息,为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依据。课程学时数更是没有发言权。

2.2 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低

大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态度是高校开展健美操运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校健美操课程设置的重要参考之一,被调查学生中,对健美操态度积极的占

31.5 %,对健美操态度较积极的占 40.6%,对健美操态度一般占 27.3%,说明学生对健美操的总体态度是较为积极的。然而,在对健美操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中,学生满意的仅占 15%,一般的占 70.1%、不太满意的占 12.3%、非常不满意的占 2.6%,说明健美操的课程设置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力争得到更多学生的满意和喜爱。

2.3 理论课教材不统一,适用性较差

理论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教学、学习的工具,其内容的前沿性、结构的合理性等对课程设置至关重要,《纲要》中也指出“未经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体育课程教材,各地、各高校均不得选用,以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但四川省的实际情况是选用高校统编教材的占 57.9%、体院统编教材的占 23.9%、地方院校统编教材的占 3.8%、自编教材的占 7.7%,情况令人担忧。在教材适用情况的调查中,学生认为一般的占 48.8%,适用的占 33.9%;教师认为一般的占 41.2%,不太适用的占 35.3%,反映出教材的适用性较差。

2.4 技术教学内容与专家、教师定位不一致

随着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健美操课程时数的大量削减,课程设计者们逐渐认识到有限的课时无法让学生掌握众多的技术教材[4]。加之当今健美操项目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内容被吸收进来,如爵士舞、有氧拉丁、水中健美操、健身球等直接囊括进健美操的教学内容。从表 2得出,专家和教师对技术部分同时评价较高的是基本动作、街舞、形体健美操、有氧拉丁、有氧舞蹈、两操协会健美操(即两者得分都高于各自平均得分)。这些大部分是目前体育院系主要的技术内容,而竞技健美操的相关

2 四川省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课程研究的核心就是课程的编制问题[1]。目前对课程设置暂无统一的界定,《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将课程设置定义为:是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它主要涉及课程的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2]。本课题主要围绕课程设置的依据及四川省目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2.1 “社会需求”、“学生需求”被忽视

“社会需求”、“学生需求”是课程设置的首要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课程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课程设置理所应当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相关,培养合格的毕业生是学校最终的产品,而毕业生能否满足社会需要是检验学校开设专项课是否合理的重要条件之一[3]。然而本次调查显示,学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几乎没有做过专门的社会需求调查,主要以教师们平时的观察、学习、交流等方式决定开设的内容,因此出现了各种探索的实验。如有的学校是健美操与体育舞蹈项目相互补,前后安排进行教学、有的则将健美操与体操相融合,各占一半学时进行授课,有的学校仅凭老师的理解来设置大纲内容等等。

另一方面,“学生需求”的调查结果也不太理想,只有 48%的学生认为其所在的学校在健美操课程设置前对学生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调查,征求了学生的意见,52%学生认为学校在课程设置前未征求其意见,对课程却未出现,体现出对竞技健美操逐渐淡化的趋势。评价较低的是双人竞技健美、踏板健美操、瑜珈(即两者得分都低于各自平均得分)。专家在哑铃操、健身球操、少儿健美操和中老年健美操上的指数也高于其平均指数。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竞技健美操等级成套动作的教学,以竞技健美操二、三级等级规定动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以达到健美操二、三级运动员水平为目标,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特色健美操少有涉及,这与专家和教师的初衷悬殊较大。

表 2 教师和专家对专选技术内容的评价统计(专家 n=10人,教师 n=45人)

2.5 学时数偏少,教学目标难以完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专家、教师和学生对技术课学时的选择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普修技术课的实际情况是 31-40课时居多,而专家、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41-50课时为宜;专修课的实际情况是 91-150课时居多,专家、教师和学生也都希望增加学时,专家认为251-300课时为宜,教师认为 401-450课时的居多,学生选择 351-400的最多。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技术教学更是如此,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课程纲要》)中对健美操课提出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健美操教学和指导社会体育中大众健身锻炼等能力;学会运用健美操科学锻炼身体,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等。可见,要培养高素质的健美操人才,没有一定的课时保证是难以完成教学目标的。

早在 2003年,广州体育学院朱征宇的“对体育教育专业专项选修课现状与改革的研究”就指出了:专项选修课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课时少、开课时间迟的现象,与社会的需要、学生的愿望以及专项选修课自身的教学规律不相适应[5]。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2.6 普修课与专修课衔接有待优化,考评缺乏合理性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不仅仅包括内容的选择,前后内容的衔接同样重要。应将普修作为专选的基础,使专选成为普修的拓展和提高。优化的课程内容不应该是原来的课程内容的机械拼凑,而应该是一种有机的、具有创新性的组合[6]。在保持课程内容基本知识、理论、原理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体现出适应性、先进性和科学性,把广度和深度很好地结合起来[7]。对普修课与专修课衔接合理性的调查结果是:认为合理的学生占 26.3%,教师仅占 14.7%;认为基本合理的学生占

50.3 %,教师占 35.3%;认为不太合理的教师占到了

26.5 %,说明普修课与专修课间仍有待优化。

课程评价是课程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的合理性。课程评价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诊断功能,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注意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8]。《课程纲要》对学习评价的要求是:“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评价既要包括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更要有体现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及创新,学生的学习态度应在评价中占一定比例;重视评价方式的创新,理论考核应做到开卷与闭卷、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实践考核应做到规定考核内容与自选考核内容相结合;要结合本课程特点,选择恰当的考核内容,确定考核内容科学的百分比,使考核结果更趋合理。”而对专家、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平时考核、理论和技术考试、技能考试是大家较为重视也常常使用到的评价方法,而对进步幅度、自我评价的考虑较少,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起始条件、提高程度、自信心等方面的考虑;考试内容多以学生改编所学套路为主的现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仍显有限;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不适合教学的要求,和现代教学理念相违背[9];各分值的比例分配尚未统一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力争与《课程纲要》的精神相一致。

3 发展对策

3.1 优化健美操教学大纲、实现教材统一

进一步优化健美操教学大纲。对大纲内容、结构、学时等进行仔细的筛选、组合,力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突显健美操在体育教育、全民健身以及终身体育中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并希望有关教育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健美操教材不断完善,实现健美操主要教材的统一。

3.2 增加课时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现代经济学认为,需求特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供给的方式和途径。健美操人才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原来的思维模式,以创新的思维来解决面临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责怪、埋怨、等待。建议学校直接增加健美操的课时量或通过课外活动、课外兴趣班、课外作业等多种形式增加专业课的学时,从技术、技能、理论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3 创新评价体系

对学生健美操成绩的评定除了技术、技能、理论知识外,还应增加进步幅度、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结合目前较为科学的评价理念,在健美操技术成绩中,建议增加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部分,并予以足够的重视。

3.4 制定良好的课程设置机制,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建议教学及管理部门制定良好的课程设置机制,定期对教学大纲进行研究、更新;搭建顺畅的交流平台,及时了解社会、学生对健美操的需求;积极支持教师参加本行业的各项活动,参与到学科发展的研究中,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前沿性。

[1]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3]黄彩虹.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4]涂运玉,蒋家添.《健美操》课程改革的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3).

[5]朱正宇.对体育教育专业专项选修课现状与改革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1).

[6]陆善芬.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1, 22(4).

[7]吴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的研究与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2007,3(21).

[8]张华.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9]李小刚.四川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Problem s in the Callisthen ic Curriculum for Sichuan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Zhou Xue-bin,W ang Shu-ya
(Chengdu SportUniversity,Chengdu 610041)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re employed in this paper to survey the status quo of the callisthenic curriculum for Sichuan physical educationmajors.It is found that the"social demand"and the"student demand"are neglected,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students to the callisthenic curriculum is low,textbooks are not unified and unsuitable,experts and teachers hold different views concerning the positioning of the technical teaching content,there are few teaching periods but many contents and the teaching goal is hard to reach and that the assess ment is not very reasonable.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allisthenic teaching program should be optimized,the major textbooks should be unified,the teaching periods should be increased,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ability should be enhanced,the assess ment system should be innovated and that counter measures for the curricularmechanism should be made.

Sichuan,physical education major,callisthenic,curriculum

G807.4

A

1001—9154(2010)09—0087—04

book=87,ebook=201

G807.4

A

1001—9154(2010)09—0087—04

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课题(09SA139)

周学斌(1969—),男,讲师,体育硕士,研究方向:健美操教学与训练。

2010—07—15

猜你喜欢

专家设置教材
教材精读
致谢审稿专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栏目设置一览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