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2010-08-29李明达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女篮四川省教练员

李明达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川省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李明达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四川 成都 610041)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四川省竞技篮球竞赛成绩长期在低谷徘徊;优秀人才匮乏,梯队建设不完善;高水平教练缺乏;资助资金不充足,受援渠道单一;人才输送渠道不通畅。针对这些困境,提出:尽快确立四川省竞技篮球发展的指导思想及战略目标;采取“引进—培养相结合”的篮球竞技人才培养与储备策略;以“训练为中心”,建立各级教练员选拔培养和监督奖惩机制等对策。

四川省;竞技篮球;困境;对策

1 前言

篮球运动在四川省是普及程度较高、群众基础较好的项目之一。然而,当前我省篮球运动发展面临三大矛盾,即蓬勃发展、如火如荼的群众篮球与深陷低谷、一蹶不振的竞技篮球客观层面的矛盾;群众对竞技篮球成绩的期望与现实失望心理层面的矛盾;群众对篮球市场多样化需求与供应匮乏无组织状态消费生产层面的矛盾。其中,竞技篮球能否快速崛起无疑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而我省竞技篮球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突破困境,实现再次腾飞,就必须在对所处现状进行深度剖析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本着这样的初衷,课题组在 2009年 11月至 2010年1月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到成都、乐山、内江、自贡、南充、宜宾、泸州、攀枝花、阿坝、达州等地,对各市、州体育局、业余体校、部分高校、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和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等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调研、访谈。其中包括各市州体育局分管领导、各学校分管篮球工作校长、篮球管理中心人员、部分基层和省队男女教练员、老运动员、篮球专家和教授等。在广泛调研、问卷调查、走访和座谈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四川竞技篮球所处的主要困境,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四川省篮球运动的快速崛起提供启发和参考。

2 四川竞技篮球发展的主要困境

2.1 男女篮球队竞技水平与成绩在低谷徘徊,提升乏力

竞技篮球运动,最引人赏心悦目的是其在比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最引人关注的是其最终的比赛成绩或总体排名。四川男篮球自 1999年被降级以来,竞技水平与竞赛成绩持续下滑,一直在甲 B、乙级和后来的 NBL联赛行列中徘徊。四川女篮水平也处于乙级中下游水平,还没有成立女篮俱乐部。目前,四川篮球竞技水平处于低谷,根据近几年的比赛成绩,总体排名已在后五名之列。2009年第 11届全运会四川男、女篮均在预赛阶段被淘汰。至此,四川男篮已连续 4届全运会未出线,女篮已连续两届全运会未出线。总的来说,四川竞技篮球无论从自身的纵向比较看,还是与其他篮球强省的横向看,都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因此,刚刚成立的四川金强男篮,欲冲出NBL联赛晋级职业化俱乐部,排除联赛政策上的因素,单从技战术层面上讲,还有很长布满荆棘的路要走。

2.2 优秀后备人才匮乏,梯队不完善

人才资源是决定事业发展速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体育领域也不例外。由于长期忽视后备队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一、二线队伍人才匮乏,导致四川男女一线队员的整体实力与优秀队伍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每逢大赛或参加联赛都不得不大量引进队员。目前,从绝对数量看,男篮一线队伍中外省籍队员大约 8-10人,占 2/3以上,女篮一线队伍省内与省外队员大约 1:1;从相对地位看,男女队的主力队员或首发阵容中大都以外省籍队员为主。鉴于球员输出方的自身利益和球员的自身利益束缚,我省引进的球员在篮球发达省份,仅处于二流、甚至三流水平,而且队员身体发育和技术都趋于定型,可塑性很差,提升空间相对有限。二线队员的培养在篮球竞技人才培养梯队建设上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定意义上,二线队员的水平决定一线的竞技水平。表 1和表 2是根据

2009年青年篮球联赛统计的数据。通过对比发现四川省青年男、女篮队员身高、体重的平均值,都明显低于其它队,在身体形态上与我国篮球优秀青年队相比明显处于不利境地。

表 1 2009年四川省男子篮球青年队与广东、八一等青年队身高、体重对比

表 2 2009年四川省女子篮球青年队与部分省队员身高、体重对比

2009年我省青年组男女篮队伍成员中,男篮二线省内队员 11人,省外 2人;平均年龄 17.8岁,其中1995年以后出生的只有 2人;女篮二线省内队员 7人,省外 4人;平均年龄 15.91岁,其中 1995以后出生的有 6人,女队的情况虽稍好于男队,但年轻队员的基础水平较差。总体上,我省二线队员目前以省内为主,在引进人才方面处于被动状态。

2.3 整体训练水平较低,高水平教练稀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教练员对于一个球队竞技水平的高低和比赛成绩的优劣具有重要影响。高水平篮球教练员,具有高水平的运动经历、成熟的管理沟通技巧、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强烈的敬业精神,是其必备的素质。通过对我省男女一、二线教练调查得知:省篮管中心正式编制的篮球教练员有 12人,经分析,大部分教练员年龄在 35岁左右,与国内外知名教练员年龄结构对比偏年轻化,还处于专业成长期。尽管教练中大都具有运动员经历,但参加高水平大赛的较少,进国家队(包括国青队)更是寥寥无几。2009年 12月,本研究利用我省教练员在成都体育学院岗位培训的机会,对来自我省地、市、州的 47位基层教练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其中来自体校教练 (含体教结合)21位,来自教育系统 26位。表 3是受调查教练员的年龄特点,从中能够发现,基层教练的年龄结构集中在 40岁以下,其中 30岁以下有 22人,占 47%,整体处于较年轻的阶段,尽管执教经验还有待丰富,但拥有他们的朝气和热情,只要加强学习和培训,再提供一定的赛事实践经验,可以相信他们是我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众所周知,高水平的运动员经历和高水平的大赛经验对于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例如隋菲菲、郭士强由队员向教练员转型后所执教队伍能有较好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此。表 4是我省受调查教练员运动员经历情况,在受调查的 47人中有 11人,没有运动员经历,少于 5年运动经历的有 23人,10年以上仅 2人。很明显这一结果很不乐观。而且这些教练员大都是运动员退役直接转化为教练员角色的。由于大多是应急上任,他们在知识层次、结构、专业理论和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从而难以保障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即使在目前省一、二线队伍中,也仅有一名高级教练,这显然不能满足当下四川竞技篮球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及时调整我省教练员队伍结构及其整体素质,以求提升他们的整体水平,为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前提。但遗憾的是,我省教练员在选拔、培养上,至今还没有形成稳定、科学的培训机制和体系。

表 3 受调查教练员年龄特点(N=47人)

表 4 受调查教练员运动员经历时限(N=47人)

2.4 篮球市场发展滞缓,专项经费资助渠道单一

四川省竞技篮球自 1996年开始参加职业联赛起,一直在随整个体制的改革而改革,但体制转型过于缓慢,其中管理和营运中缺乏市场意识是主要因素。在

2008年初成都举办的职业化俱乐部全明星赛中,国家体育总局篮球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渡曾这样评价:“四川篮球队想要重回职业化俱乐部联赛,除了运动技术水平要提高外,俱乐部制度一定要建立起来。俱乐部是联赛的细胞,而四川队现在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四川篮球需要在市场化运作模式下,在大企业的支持下尽快搞好俱乐部建设。”[1]目前,四川群众篮球开展非常火爆,各种业余赛事如火如荼,篮球市场尤其是竞技篮球市场存在巨大商机。虽然,由于过去竞赛成绩不高,导致近年来赛事经济萎靡,但随着四川竞技篮球的崛起,其市场必将一片繁荣。充足的经费对一个球队、一个俱乐部的正常营运至关重要,是缺一不可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俱乐部得以不断发展,层次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四川男女篮多年来一直处于经费短缺,资助渠道单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可喜的是男篮已经成立俱乐部,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但女篮经费短缺问题令人担忧。

2.5 后备人才培养“横向不通、纵向不畅”

我省竞技篮球的低谷发展与我省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输送渠道与人才流动体制有直接关系。由于忽视本土球员的使用与培养,严重影响了基层教练的输送积极性,导致原有人才输送渠道萎缩,省篮管中心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找“雇佣军”,即便找到“雇佣军”,也很难真正为我所用。这一问题早在 90年代初,就已初露端倪,1999年保级战更是有所警醒,但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首先是横向不通,即与省外人才联合培养的理念上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因此,对运动员的转会交流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其次是纵向不畅,即在基层体校与省队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断层(如有成绩、有人才,但无人才输送的“宜宾、成都现象”),以及“高校模式”人才联合培养的举步维艰,无法形成系统、科学、稳定的人才输送和保障体制。我省大布局、大投入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导致了地方与省篮管中心有体制无管理、有支持无投入、有输入无回报的管理脱节,也造成了地方人才培养不得力、优秀人才外流、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问题。篮球人才培养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竞技篮球发展的瓶颈。

3 振兴四川省竞技篮球的对策

3.1 尽快确立四川省竞技篮球发展的指导思想及战略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省篮球运动发展,结合我省竞技篮球发展现状,确定我省竞技篮球振兴战略和指导思想。依据四川体育强省发展战略和四川省“十一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及省体育局朱玲局长提出的“三年成型,五年见效,八年时间打造优秀队伍”[2]要求,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方案。在广泛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竞技篮球所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指导思想与路径:四川省竞技篮球以全运会比赛为标杆,以省运会为调控,走追赶式发展路线,以训练为中心工作,采取男、女篮齐头并进策略,突出男篮的发展,组建男女俱乐部 (男子已组建),走企业与中心共管、企业主管的特色“职业化”道路。

3.2 确立“引进—培养相结合”的篮球竞技人才培养与储备策略

根据我省男女篮球队伍情况,一、二线队伍在组建和队员培养上应采用“引进与本土培养相结合”的策略,但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侧重应有所不同。由于一线队伍本土培养的与省外引进的队员水平不高,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要想近期或短时间内,依靠现有的一线队员大幅度地提高我省男女篮的整体实力,有些不切合实际,几乎完不成预期目标。因此,短期为了进一步缓解人才现状与成绩之间的矛盾,必须结合我省一线队员的实际情况及队员位置的具体需求,重金引用高水平的篮球竞技特殊位置人才。但中长期的人才培养应以本土为主、引进为辅,将一线与高校联姻,此阶段对外援的引进一定要体现“少而精”,对短期阶段外援如表现非常优秀,可继续续约。由于 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篮球比赛增设青年队比赛,允许 1995年龄段以下运动员参赛,因此,我省二线队伍 (青年)的组建应重点考虑队员的年龄问题。从当前我省二线男女篮队员情况上看,男队 1995年后出生的仅有 2人,女队仅有 6人,也就意味着,当前的队伍里仅有 8人能够有资格参加 3年后的全运会青年比赛。要想在 2013年进入全运会青年比赛预赛阶段,靠自己三线队员的补充和老队员将难以完成目标。因此,从长远发展考虑,省运会篮球比赛年龄段设置应与全运会青年比赛相符,为完成全运会目标,应注重选拔、培养 1999、2000年龄段队员,使之得到更多比赛锻炼,扩大输送基础。另外,二线的梯队建设可考虑走“体教结合”——省内自培与高校、高中共建的模式。

3.3 保持教练员队伍相对稳定,凝练“川篮技战术风格”

把管理与加强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使教练员、运动员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敬业精神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的管理、良好的后勤保障和高尚的精神是队伍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目前我省一、二线队伍刚刚组建,甚至每个队伍还不健全,此时此刻更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后勤保障,这样不但可以使队伍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较强的纪律性,也可以保证队伍的正常训练。教练员队伍的稳定性对塑造球队的整体风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四川篮球教练的频繁更换,每个教练执教风格不同,导致四川篮球风格难以形成,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川篮球运动发展。因此,建议保持我省一、二线教练员的相对稳定,并根据我省竞技篮球水平的现状、球员自身特点,在技术风格上突出“快、准、灵、狠”川篮技战术的特点。

3.4 以“训练为中心”,建立省级教练员选拔培养和监督奖惩机制

近年来,由于我省篮球竞技环境较差,参加高水平比赛较少,篮球教练员整体水平不高,省队教练执教能力与国内篮球强省市、俱乐部教练相比,还有很大空间需要努力。这一现状与教练员平时业务培训少、相互交流少、参加大赛经验少有直接关系。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要积极为各级教练,尤其是省队教练提供和创造学习机会,对于重点对象可以采取重点培养的策略。例如可采用进入国内高水平俱乐部锻炼或委派外出进修等方法。同时,还要想办法个别引入高水平教练来川执教,这不但可以提升球队整体水平和成绩,同时也可以给本省教练提供学习和观摩的机会,进而有助于提高本省教练的整体执教水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建立对教练员执教的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这是一个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国际惯例,但前提是保持一、二线队伍教练员的相对稳定性(不排斥可替代性),毕竟一个优秀教练员的成长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3.5 加强与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合作,为训练、比赛等提供科技支撑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竞技体育的竞争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于竞技体育领域的竞争。成都体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不仅具备了良好的科研、训练环境,又有大批的体育专家学者,因此要充分与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合作,共同科研攻关,使科研成果为篮球竞技水平服务。同时请老教练组成智囊班子,帮助各队主教练搞好赛前训练和制定指挥作战的预案。也要根据我省一、二线队伍的现状,合理配备专门的科研教练、体能教练。另外,建立我省篮球专项数据库是必要而迫切的。数据库应包括县、市级以上专业队伍、管理人员、篮球社会团体组织、社会篮球系统、学校篮球系统等多方面数据信息,专项数据库的建立将大大提高行政部门的决策水平和管理部门的管理成效,也必将为四川省篮球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1]天府早报[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ty/tyklsk/news/2009/05-25/1705923.

[2]文乘武.四川篮球 3年成型 5年见效——华西都市报专访四川省体育局局长朱玲[N].华西都市报 2009-06-18(13版).

D ifficulties of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chuan Athletic Basketball

L iM ing-da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Chengdu SportUniversity,Chengdu 610041)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re employed in this paper to research the difficultiesof Sichuan athletic basketball development.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The perfor mance of Sichuan athletic basketball is always in ebb;the echelon construction lacks talents and needs improvement;high-level coaches are needed;the fund is inadequate and channels of attracting sponsorship are not varied and those of supplying talents are not s mooth.Directed against these difficulties,this paper proposes such counter measures as establishing the guiding principle and strategic target of Sichuan athletic basketball development,adopting the method of combing foreign introduction with home cultivation to nurture talents and regarding training as the central job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s m of selecting and supervising coaches of each level.

Sichuan province,athletic basketball,difficulty,countermeasure

G841

A

1001—9154(2010)09—0031—04

book=31,ebook=90

G841

A

1001—9154(2010)09—0031—04

李明达 (1976—),男,讲师,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体育理论。

2010—08—02

猜你喜欢

女篮四川省教练员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第21届CUBA女篮四强攻防能力比较研究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第26届女篮亚锦赛中国女篮失利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为例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名单
新疆女篮冲击季后赛
美国女篮大胜西班牙实现奥运会六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