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四川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研究

2010-08-29刘雪松孙朝娥李斗才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相关者体育场馆场馆

刘雪松,孙朝娥,李斗才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四川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研究

刘雪松,孙朝娥,李斗才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采用问卷调查、对比分析、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四川省 6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出高校场馆资源利用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处理好政府、学校和公众这三者的利益关系。并根据三者利益的博弈状况,提出整合政府、学校、公众利益人的利益诉求来建立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益平衡的长效发展机制,以达到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

利益相关者理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

为了缓解人民群众健身场馆不足的问题,国家提出占全国场馆资源 73%的高校场馆适当对外开放的要求,并在 2009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指出,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即便如此,公众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闲置、收费过高等场馆资源使用不合理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也就成为人们探讨的问题。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使用的调查,二是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等理论的研究。但是相关研究忽略了高校体育场馆在合理化利用中所涉及到的各方主体——政府、高校、公众的利益需求,因而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其积极性,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合理利用。基于此,本文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四川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为研究对象,提出整合政府、高校、公众利益人的利益诉求,明确学校利益人的角色转化等建议,以实现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博弈均衡,达到高校场馆资源利用合理的目的。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四川省具有代表性的 6所高校——四川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搜集、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为这一问题的研究做准备。

1.2.2 访谈法

对几所高校相关负责人采取访谈的方式,了解场馆资源开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体育场馆资源的合理利用给出建议。

1.2.3 问卷调查法

针对这一问题设立问卷,对所涉及的六所高校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 12份,回收问卷 12份,其中有效问卷 12份,有效率为 100%,并对社会群众对场馆资源开放的态度进行访谈调查。

2 四川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现状调查

2.1 四川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情况

根据我们对 6所高校体育部负责人的访谈以及对其体育场馆的实地考察,得出四川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情况(见表 1)。

表1 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情况

2.2 四川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6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二阶段(2006-2010年)实施计划》中制定了完成社会体育督导、学校体育设施开放、青少年体育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四川各高校为了落实国家这一计划,在完成本校的教学计划外将体育场馆以半开放收费的形式开放给了公众,具体开放情况调查如下 (见表 2,包括高校体育场馆免费对外开放的时间段,以部分场馆为例。)。

表 2 高校场馆资源对外开放时间段调查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发现,被调查高校将大多数场馆设施向外开放,但从场馆设施的开放时间来看,仍有较大的利用空间。体育场馆除去完成教学目标之外,对外开放的时间段不明确,开放时间安排还不紧凑。比如在六所高校中,篮球场(馆)、羽毛球场(馆)、游泳馆等都会采用收费的方式半开放给社会,而有一些场馆则不开放给社会。有的高校场馆甚至拒绝对外开放(如表 2所示)。究其原因是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对外开放隐含了许多利益博弈,不同利益的代表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没能得到较好的解决,造成高校场馆开放不够,资源使用效率低的现象。

3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研究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出现在 20世纪 60年代西方社会的经济领域中,是为实现企业自身更好的发展而产生的。该理论认为,企业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利益相关者是所有那些在公司真正有某种形式的投资并且处于风险之中的人,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者、员工、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国家。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使得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进而共同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对所有权的拥有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基础,也是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应有保护的理论依据[1]。从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伊始一直到现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运用渐渐不只限于公司企业内部。随着社会发展,这种理论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运用这种理论解决各行业中出现的利益问题。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高校体育场馆在合理利用的过程中会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损益,利益差异的行为冲突也就成为制约高校体育场馆合理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实现高校场馆的合理利用本质上就是对所涉及的利益作最合理性的分配,将这种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引入到场馆资源的利用上,也就成为了必然。

3.1 四川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益相关者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利益相关者必须具备3个条件:(1)影响力,即某一群体是否拥有影响企业决策的地位、能力和相应的手段;(2)合法性,即某一群体是否被法律和道义上赋有对企业拥有的所有权; (3)紧迫性,即某一群体的要求是否立即引起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基于这 3个特征,高校场馆利用利益人可以划分为三大利益人(见表 3)。

表3 利益相关者群体划分

当然,利益会集合成一个复杂的利益链条,例如国家政策会与当地政府存在一定的利益偏差,而高校因为管理方式会与国家、场馆经营者、社会中健身群众产生利益争夺点,在这里为了便于分析只是把最多利益相同点的利益人归为一类来进行探讨。

3.2 四川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

3.2.1 高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场馆只是用于教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它在完成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承担公众的健身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就出现了围绕学校利益最大化而展开的利益博弈。主要表现在:一是场馆向公众开放后的校园安全问题。通过走访调查六所高校发现,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之后大量校外人员涌向校园,以前宁静的校园环境被打破,学校的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校方利益。此外,体育场馆的开放本身存在安全问题;二是各高校场馆管理难度大。据调查,体育场馆开放后,有的学校采用租赁的方式,有的由学校部门进行管理,还有的由社会团体或社会人管理。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校方的反应都是开放后的管理难。三是经济效益得不到明显提高。高校场馆开放后因维修费用太高,即便高校实行租赁经营,也可能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所以为了维护学校利益,高校就会牺牲公众的健身利益,宁可让场馆闲置也不对外开放。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给社会之后,打破了以前校园的封闭式环境,将学校体育置身于大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这既可以增加学校接触社会的目的,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还能通过勤工俭学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此外,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承办各种体育赛事可以盘活体育场馆资源,只要经营合理既可增加学校的收入,又可同时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这些都为高校利益人带来一种长远利益。

3.2.2 公众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

把四川省所有希望自己的健身愿望可以实现的群体,归为公众利益人,因为政府颁布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对外开放的法律条文之后,公众也就与高校体育场馆产生了联系,成为场馆资源使用的重要参与者。公众利益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包含社会不同岗位人士。根据经济水平的不同,他们的利益博弈主要表现在:收入相对较高的公众利益人,希望高校开放更多的健身场所同时在时间上可以不受限制,对健身费用的高低并不在意;收入相对低的公众利益人,希望高校开放更多的健身场所,而在享用这种权力的同时并不愿承担过多的健身费用,因而产生了健身愿望满足与健身费用之间的博弈。通过对健身群众的走访调查发现,人们普遍认为健身场所太少,高校部分场馆虽然对他们开放,但是收取费用高,免费场馆资源对社会开放的时间段不合理等问题,因此部分公众要求降低价格或减少时间限制,否则将放弃健身愿望。

3.2.3 政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

政府是一特殊的利益主体,因为它既代表学校利益,也代表公众利益人,更代表国家的整体利益。所以政府政策制定执行的本身就是从全局出发,兼顾各个利益者的利益。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希望高校场馆资源能合理利用,实现对社会公众开放,提高社会群众的健康水平,以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政府要实现科教兴国,就必须保障学校体育教育的顺利进行。所以政府利益同学校的教育利益、公众利益人的利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是政府所提出的高校场馆资源对社会开放这一条例是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实施过程中会相应产生一些问题,如政府的监督机制缺失,学校利益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没有及时注意公众利益人的反馈信息等,都会影响到这一条例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而影响各方利益的实现。

根据博弈论的零和理论、非零和理论和负零和理论,互动主体存在价值和利益非输即赢、多赢和皆输的3种形态[2]。按照这种理论,学校场馆服务于社会和社会反育学校体育场馆会形成互动利益。所以如果采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高校利益人、公众利益人以及政府利益人之间的不同利益矛盾,最终则会实现这三者价值取向的共赢。

4 建立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长效机制的总体分析

4.1 应整合政府、高校、公众利益人的利益诉求,完善监督机制

高校体育场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所有利益人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在这个利益链中,国家、高校、公众存在共同利益,但在利益的需求上各有不同,因而产生了利益需求的博弈。作为利益链的上端,国家应整合政府、高校、公众利益人的利益诉求,起到监督的作用。所以,从利益平衡入手,国家应拓宽学校利益人和公众利益人的利益诉求渠道,使他们之间的利益博弈都得到合理体现,避免出现学校以及公众不配合的现象。政府在整合国家利益和学校利益诉求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健全学校利益人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周国雄认为:公共政策总是体现出一定的利益取向,其贯彻执行必将引起一定利益的调整。只有提高中央政策协调度,其贯彻落实政策的阻力才会最小。所以只有加强政府政策的协调度,加大其他利益人的利益诉求机制,使政府充分了解不同利益人的利益诉求,并在可以掌控的范围内解决,国家政策落实才会有成效[3]。第二,完善监督制度。为了对学校体育场馆可持续开放起到保障作用,政府可采用适当资金补贴、政策倾斜的方式扶持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学校在保证公益性的原则下,向使用体育场馆的公众收取一定的费用的方式来执行。如政府对开放学校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助,通过购买公共服务、保险、税费优惠、出资维修场馆设施、添置器材设备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规定在试点期间一次性对试点学校资助不低于 2万元的资助。高校在接受这些权利的同时是否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公众利益人是否获得健身需求的满足,政府的最终利益是否得到保障等,这些都应该由政府加强监督来得以实现。第三,教育部门可以考虑把学校场馆对外开放工作列入对高校工作的整体评价体系当中,以督促高校场馆对外开放的落实。

4.2 高校应实现高校利益人的角色转化

高校体育场馆一般隶属于体育教学系 (部)、教务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属于教学部门管理。但当体育场馆需要承担全民健身的责任时,这种管理模式就出现了局限性。根据调查显示,四川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不善存在的原因是体育场馆管理职责不清所带来的。在体育场馆开放过程中,大多数高校只是把场馆租赁出去,而场馆如何去运营,公众利益人可以获得多大的利益则与学校无关。而学校出租场馆给个人经营之后,经营者的目的则是为了盈利。所以高校在履行国家场馆资源对外开放的政策中似乎出现偏差。国家开放场馆的目的是为了普及全民健身,学校利益人担心场馆昂贵的维修费用,不愿开放。其结果打击了公众利益人的健身积极性。所以高校应该转化利益观念,明白高校不仅代表自身利益还代表国家和公众的利益。为了实现场馆对外开放的明显经济效益,学校应该采用市场化经营、多元融金的方式,以及采取安全的保障措施,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

第一,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所谓市场化就是利用市场机制来寻找合适的定价,让供需双方在资源配置上得到更多满足。高校利益人可以通过:

(1)发布广告、举办商业活动、收取门票等多层次的市场化方式,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一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场(馆)管理和经营策略,每当场馆内要举行比赛时,场馆经营者会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广告进行宣传,寻找广告商赞助,并实行商场物品减价、有奖销售、给中奖者拍照登报、进行公园表演宣传等合法的市场运作来引导市民关注,以此提高售票率并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2)进行企业冠名多元融金。如北京大学体育馆,建设之初邱德拔拨基金向北京大学捐赠约 1.7亿人民币,作为回报北京大学体育馆冠名为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学校利益人可以利用这些收益维修场馆,弥补公众利益人的健身费用,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4]。

第二,采取安全的保障措施。安全问题是学校利益人将场馆向外开放的瓶颈之一,学校场馆向外开放之后会涉及民众人身安全及校园的财产安全等问题,因此学校可以引进保险机制,建立应急措施:

(1)建立保险机制。政府利益人每年向保险公司交纳一定的保险费用,高校利益人与保险公司签订一定的保险合同,由保险公司为高校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专项责任险。高校场馆开放期间一旦发生事故则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2)建立应急保障措施。针对体育场馆开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及灾害,高校管理部门要建立应急机制以及制定人员疏散办法,并张贴醒目的标示语,普及安全知识,让广大师生以及来校健身者知道出现自然灾害以及严重的运动损伤的处理办法。

4.3 公众利益人应兼顾学校及国家的长远发展

公众利益人是高校场馆资源合理利用链条当中的重要参与者。为了实现高校场馆合理利用的平衡,公众利益人在使用高校场馆资源的同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树立花钱买健康的意识,正确认识国家、高校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一是提高自身的健身知识,避免出现意外损伤,增加学校的压力。二是自觉遵守校园秩序,以免影响高校良好的教育环境。三是对场地的爱护,避免不必要的场地损耗。四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健身计划,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实际行动支持体育事业,以健康的体魄投入到社会发展中。五是增强自身的纳税意识,支持高校场馆内举行的大型比赛,积极购票,在经济上反育高校场馆资源建设以及国家的发展。

5 小结

通过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我们认为政府、高校以及公众利益人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的过程中都处于相同的利益链中,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只是利益的诉求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政府投资以及加强监督,学校加强管理,社会公众提高参与意识,就可能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的合理化利用。

[1]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张宏,葛庆英,范振国等.广东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的实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4).

[3]周国雄.博弈:公共政策执行力与利益主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霍建新,李沛.高校体育场馆路在何方?[J].环球体育市场,2010(2):23.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Sichuan College Sports Venues Based on the Stakeholder Theory

L iu Xue-song et al
(Chengdu SportUniversity,Chengdu 610041)

Questionnaire,comparative analysis,interview and the stakeholder theory are employed in this paper to analyze the utilization of six Sichuan college sports venues.It is found that the basic reason for the inadequate utilization of college sports venues is that the interests of government,colleges and public are notwell handled.It is proposed that the interests of the tree parties should be balanced to establish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mechanism for the balanced interests of college sports venues so that they can be reasonably utilized.

stakeholder theory,college sports venue,reasonable utilization

G80-05

A

1001—9154(2010)09—0020—05

book=20,ebook=113

G80-05

A

1001—9154(2010)09—0020—05

四川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D101101)。

刘雪松(1953—),编审,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2010—07—03

猜你喜欢

相关者体育场馆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场馆风采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