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温通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58例

2010-08-27于长金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10期
关键词:通法麝香硝酸甘油

于长金

益气温通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58例

于长金

目的 观察益气温通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1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温通中药汤剂;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硝酸甘油用量大幅减少,运动耐量显著提高且无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温通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稳定型心绞痛 益气温通法 麝香保心丸

山东省郓城县中医院(郓城274700)

冠心病心绞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因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应用益气温通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心阳亏虚、胸阳痹阻型58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7月-2009年6月我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5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心绞痛分级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3]。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诊断标准,无实热之征者;(3)12导联心电图检查有明显心肌缺血表现,两个肢体导联或相邻胸导联ST段压低≥0.05mV,或T波低平、倒置;(4)年龄45~75岁。并排除(1)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2)合并其他心脏病患者;(3)合并重度心、肝、肺、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对本药及多种药物过敏者;(6)明显感染,严重贫血者;(7)依从性差,难以完成观察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45~75岁,平均(56.54 ±6.42)岁;病程 4个月至 6 年,平均(3.02±0.92)年;伴有高血压18例,高脂血症49例,糖尿病6例;心绞痛分级:Ⅰ级4例,Ⅱ级18例,Ⅲ级34例,Ⅳ级2例。对照组57例。男性33例,女性24例;年龄45~74岁,平均(56.52±6.41)岁;病程4个月至6年,平均(3.01±0.92)年;伴有高血压17例,高脂血症49例,糖尿病5例。心绞痛分级:Ⅰ级4例,Ⅱ级20例,Ⅲ级32例,Ⅳ级1例。两组在发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临床危险因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基础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倍他乐克、消心痛、辛伐他汀口服。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给予相应的降压、降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通法治疗,即自拟益气温通汤合麝香保心丸口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丸,每日3次。益气温通汤组成为黄芪30g,人参10g(另煎),红花 10g,三七粉 6g(冲),川芎 15g,丹参 20g,全蝎6g,虻虫 6g,葛根 12g,桂枝 9g,薤白 15g,瓜蒌 12g,甘草 6g。伴失眠多梦者,加用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伴心烦者加用柴胡。每日1剂。人参另煎兑服,三七粉冲服,余药混合水煎2次,取汁约400mL混合,早晚各服1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 (1)心绞痛疗效标准: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4],显效为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为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运动耐量增加;无效为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未有明显改善或加重。(2)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为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为ST段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为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或ST段较治疗前下降,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者。

2 结果

2.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n)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n)

2.3 两组心绞痛分级疗效比较 心绞痛分级降低1级或以上者为有效。治疗组有效56例,有效率96.55%;对照组45例,有效率78.95%。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硝酸甘油消耗量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患者每周硝酸甘油消耗量(38.21 ±2.76)mg,治疗后为(3.68 ±0.82)mg,降低明显 (P<0.05);对照组治疗前患者每周硝酸甘油消耗量(37.45 ±2.72)mg,治疗后为(21.24 ±2.32)mg,硝酸甘油消耗量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每周硝酸甘油消耗量低于对照组(P <0.05)。

2.5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血、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3 讨论

稳定型心绞痛是心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男性,患者多在40岁以上,劳力、情绪、受寒等为常见诱因。稳定型心绞痛多由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病情相对稳定,因此我们选择稳定型心绞痛作为研究对象。

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标实多重瘀痰,本虚多重气虚。临床观察发现,心阳亏虚、胸阳痹阻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气为血之帅”,《医林改错》曰“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力,必停留而瘀”。仲景谓“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说明心阳亏虚、胸阳痹阻也是胸痹发生的重要因素。阳气不足,故遇冷加重。中年之后,人体正气渐亏,心气、心阳俱损,气虚则血瘀,阳虚则胸阳痹阻,痰浊内生,血瘀痰滞,痹阻心脉,不通则痛。故以益气温通为法,即益气通阳,化瘀祛痰为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自拟益气温通汤合麝香保心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58例,效果显著。方中重用人参、黄芪大补元气,扶助心气,均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心输出量,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和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5-6]。桂枝、薤白、葛根温通心阳。红花、川芎、三七、丹参活血化瘀。药理研究证明川芎、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氧,降低心肌耗氧量,并有镇静止痛作用[7]。全蝎、虻虫祛瘀通络,可明显缓解心绞痛[8]。瓜蒌宽胸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呈益气通阳、祛瘀化痰、通络止痛之效。加用芳香温通之麝香保心丸,增加温通止痛之效。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能扩张冠状动脉,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稳定动脉斑块,减少心血管危险事件;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从根本上改善心肌缺血[9-12]。益气温通汤和麝香保心丸联合应用,能显著改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使患者的心电图明显改善,显著减少患者硝酸甘油用量,从而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相关的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对缺血心肌有较好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1]国际心脏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确定 [J].中华心血管杂志,1981,9(1):7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M].1993:41.

[3]高润霖,胡大一.心血管病学:第1辑[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37.

[4]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S].上海,1979.

[5]康永.中药药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56-159.

[6]谭坤,尹明浩.黄芪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现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7,30(2):146 -148.

[7]孔增科.实用中药手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27.

[8]朱土俊,黄志强.名医手记 [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1360.

[9]王收益,戴瑞鸿,金木春,等.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2):717-720.

[10]李勇,罗心平,范维琥,等.麝香保心丸对兔动脉壁一氧化氮代谢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1999,19(8):451-453.

[11]李天奇,李勇,范维琥.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对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5):296-299.

[12]王大英,李勇,范维琥.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面积和血管新生的作用[J].中成药,2004,26(11):912-915.

R541.4

B

1004-745X(2010)10-1772-02

2010-02-25)

猜你喜欢

通法麝香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麝香保心丸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麝香保心丸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勐腊毛麝香化学成分研究
揭示思维过程 寻找通法通则
从特殊化、极限化到一般通法的思考
人工麝香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