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乌补肾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2010-08-27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10期
关键词:首乌中风黏度

张 强

首乌补肾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张 强

目的观察首乌补肾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探讨补肾活血法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中的地位。方法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首乌补肾方;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及血脂、血液流变性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血浆黏稠度、纤维蛋白原、血脂等各项指标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首乌补肾方能较好地改善中风患者的病情,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急性缺血性中风 首乌补肾方 补肾活血法

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泰安271000)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应用补肾活血法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已被广泛认同,但在中风急性期方面以往多重视活血化瘀、平肝息风、通腑泻浊、化痰开窍等治法,过用未免有伤正之虞。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应用首乌补肾方,能起到通补兼施的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4月我院急诊科及脑病科住院患者120例,西医诊断执行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医诊断执行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辨证属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 (64.05±7.45)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2.00 ±9.17)分;既往史积分(7.27±2.10)分;伴发病积分(6.83±1.82)分。对照组60例,男性36例,女24例;年龄(64.43±7.89)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2.25 ±9.29)分;既往史积分(7.30±2.13)分;伴发病积分(6.73±1.61)分。两组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即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曲克芦丁入液静滴。有颅高压症状时视情给予脱水降颅压药物,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给予相应治疗。治疗组加用首乌补肾方:制何首乌20g,山茱萸肉20g,女贞子20g,肉苁蓉10g,淫羊藿10g,三七粉3g,水蛭15g。言语謇涩者加石菖蒲、郁金;痰浊壅盛者加胆南星、瓜蒌;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mL分2次温服。两组均以3周为1疗程。

1.3 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和中医证状分级量化评分,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进行血、尿、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的一般监测。

1.4 疗效标准 (1)临床疗效:执行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基本痊愈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0% ~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内;恶化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加18%以上。(2)中医证候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标准执行。临床痊愈为证候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为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为证候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为证候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2.3 两组血液流变性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3。治疗组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仅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和低切还原黏度有明显改善 (P<0.01)。两组对红细胞压积值均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

表3 两组血液流变性改善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血液流变性改善情况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P <0.01。下同

项 目 治疗组(n=30) 对照组(n=30)全血高切黏度(mPa·s)全血低切黏度(mPa·s)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mPa·s)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9.40±1.10 51.45 ± 2.81 0.49 ± 0.02 1.67 ± 0.11 4.35 ± 0.75治疗后7.82±1.05**45.89 ±2.68**0.49 ±0.02 1.44 ±0.09**4.02±0.64**治疗前9.39±1.07 51.45 ±2.82 0.50 ±0.03 1.67 ±0.09 4.40±0.69治疗后9.26±1.03*49.74 ±3.66**0.49 ±0.04 1.67 ±0.01 4.40 ±0.78

2.4 两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4。治疗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则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

表4 两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mmol/L,±s)

表4 两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mmol/L,±s)

项目 治疗组(n=30) 对照组(n=30)TG TC HDL LDL治疗前2.41 ± 0.60 6.19 ± 0.91 1.57 ± 0.12 4.19 ± 0.76治疗后1.69 ±0.42**△4.95 ±0.65**△1.73 ±0.11**△3.11 ±0.51**△治疗前2.57 ± 0.71 6.13 ± 0.89 1.52 ± 0.19 4.18 ± 0.67治疗后2.53 ± 0.77 6.06 ± 0.80 1.53 ± 0.18 4.28 ± 0.71

2.5 两组安全性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早在《内经》时代,人们就已认识到肾虚与中风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认为“真元亏虚”是风邪侵袭的内在基础。从现代中医学者对缺血性中风病的定义来讲,中风发病过程分为3个层次,即正气内虚;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脑脉闭阻[5]。其中正气内虚为病之根本,是产生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的基础,也是导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脑脉闭阻的前提。我们认为,肾气不足是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基础,是血瘀形成的内在根据,在此基础上产生风火痰瘀等致病因素,脑脉闭阻,导致脑脉失养、毒伤脑髓等诸多病理结果。所以,肾气不足、脑脉闭阻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机,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而脑为髓之海,肾藏精生髓充脑,故补肾护脑与活血通脉在治疗中是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首乌补肾方组方中,制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能够降低血脂、血糖,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6],在方中为君药。山茱萸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女贞子滋补肝肾,二者共滋肾阴。肉苁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善治各种痿痹,二者共补肾阳;4药合用,使肾之精气旺盛,共为臣药。三七散瘀止血,在本方中取其活血而不破气、化瘀而不伤正之功,意在活血通络,是为佐药。水蛭苦能降泄,咸能走血,功擅破血逐瘀,具有抗凝血、溶栓的作用,为佐使之药。诸药相配,补肾护脑,活血通脉,在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时可起到通补兼施,祛实通脉不伤正,逐瘀理滞不留邪之效。

本观察表明,首乌补肾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1]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8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3]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J].中华神经科杂,1996,29(6):381-38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4.

[5]张根名.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新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7):61 -62.

[6]杨晓丽,王立为.中药何首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4,21(6):12 -14.

R743.3

B

1004-745X(2010)10-1661-02

2010-05-31)

猜你喜欢

首乌中风黏度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滨海首乌
《圆珠笔用低黏度油墨》等行业标准批准发布
人参首乌胶囊提取工艺的优化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桑芪首乌片中7种成分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
脱发可食首乌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