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临床分析

2010-08-20江凌陈丽平林炫

中外医疗 2010年3期
关键词:全层下腹部皮下脂肪

江凌 陈丽平 林炫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 广东高州 525200)

妇科病人进行腹部手术操作时,常选择病人下腹部作一横切口,即是在耻骨联合上缘约两横指处,作一两端稍向上弯的横切口,长约8~11cm。该种横切口既有利于妇科盆腔的手术操作,又能于术后减少切缘两侧皮肤的张力,有利于切口愈合。但术后选取何种缝合切口的方法,更是对切口的愈合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我科2组作下腹部横切口采用不同缝合方法的病人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找出更有利于下腹部横切口愈合的缝合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选取下腹部横切口作手术的病人共86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其中43例下腹部横切口采用全层间断外翻缝合方法的病人为研究组,另外43例术毕下腹部横切口采用全层皮下间断缝合方法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全部病例体型略呈肥胖,腹部皮下脂肪较厚,其中有62例是子宫良性病变作腹式全宫切除术,24例是卵巢良性肿瘤作腹式卵巢肿瘤剔除术;病人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2岁;下腹部皮下脂肪层2.6~4.2cm;平均皮下脂肪层厚约2.2cm;下腹部横切口长约8~12cm,平均长约10.6cm;腹腔内手术操作时间40~160min,平均约100min;病人缝合切口时全部采用“强生”7号丝线。2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1个月以上。

1.2 适用条件

(1)腹部皮下脂肪层较厚的病人;(2)病人希望术后腹部切口美观;(3)有明显疤痕体质的病人。

1.3 采用该种缝合切口的方法,没有任何禁忌证,特别适用于腹

部皮下脂肪层较厚的女性病人。

1.4 方法

患者全部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按妇科手术操作,完成腹腔内手术后,逐层缝合腹膜、肌肉及筋膜后,开始缝合下腹部横切口:采用角针穿“强生”7号丝线,距切口左右两端点约0.5cm处各缝合一针,两针平均间隔1.5cm左右,全部缝合整个切口。缝合切口时,观察组病人采用全层间断外翻缝合法:于切口下方距切缘约1.0cm处的皮肤入针,经过切口下缘脂肪层、切口底部的筋膜层、切口上缘的脂肪层,于切口上方距切缘1.0cm处皮肤出针,再经过上、下切缘少许皮肤,于切口下方打结,褥式外翻缝合切口。对照组病人采用全层间断皮下缝合切口法:于切口下方距切缘约1.0cm处的皮肤入针,经过切口下缘脂肪层、切口底部的筋膜层、切口上缘的脂肪层,于切口上缘皮下约1毫米处出针,于切口下缘皮下1毫米处入针,再距切口下方入针点约0.3cm处的皮肤出针,打结,缝合切口。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见表1。

2 结果

2.1 术前情况

全部病例均为体型略为肥胖的女性,均因为妇科良性肿瘤而选取下腹部横切口作手术治疗。术前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均无特殊病史。

2.2 术中缝合切口情况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均无明显出血。

2.3 术后切口恢复情况

研究组病人术后切口愈合良好,于手术后8d内无明显红肿、无压痛及皮下硬结,无一例出现皮下脂肪液化及切口合并感染,切口切缘皮肤对合整齐,愈合良好,按期于术后8d拆线后,无裂开、无渗液,顺利出院;对照组有9例病人在术后4d以后渐出现切口潮红,伴少许渗液,挤压切口均有少量淡黄色血性液溢出,取切口渗液作细菌培养,发现其中有3例合并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其中6例细菌培养末见发现细菌,考虑为因为手术刺激,皮下脂肪液化所致,经修改用药及加强切口护理等措施,病人手术切口均愈合,顺利拆线出院,但总体切口拆线时间延迟,此3种情况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

2.4 术后复查

术后1个月全部病人均返院复查,2组病人的下腹部切口愈合良好,切口下未扪及明显结节,无压痛,均无明显疤痕形成。2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性。

3 讨论

(1)女性的腹部皮下脂肪常较男性的丰富,而且女性需要作手术的常见部位是盆腔,即是下腹部,需作开腹手术时,我们常选取下腹部横切口入腹,随着肥胖人群增多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腹部切口对合不整齐和皮下脂肪液化合并感染,成为影响腹部切口顺利愈合的常见原因,常因此可导致切口愈合延迟或切口裂开。采用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横切口,可比较准确地将两侧手术切缘对称地缝合,较容易地达到双侧切缘对合平整,解决切缘容易存在高低对合不平的情况,使切口得以顺利愈合;同时,该种缝合法,能清楚、明确地使切口内不留空腔,尽可能减少皮下脂肪液化的空间,减少切口渗液的可能,使切口顺利愈合;采用该种缝合法缝合下腹部横切口,于切口愈合拆线后,切口内脂肪层的缝线完全清除,尽可能地减少了异物对切口的刺激,无硬结,无疼痛,不易合并感染,减少了腹壁皮肤疤痕的形成,起到了美容切口的效果。

表1 2组下腹部横切口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比较(各43例)

(2)对照组的缝合方法与研究组的缝合方法大部分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是于皮下1mm左右出针、入针,进行全层间断皮下缝合切口,常较难拿捏准确皮下的厚度,容易出现切口上下缘对合高低不平的情况,这样就容易导致切口渗液,愈合欠佳,拆线时间延迟。组的缝合法,可以说是在对照组的方法上改良而来,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17~418.

[2]丁继莲,魏成芳.剖宫产术腹壁切口粘合效果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1999,8(3):279~280.

[3]姚新联,付红霞.皮下置引流管促进腹壁切口愈合280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6,12(1):53.

[4]范春仙,周潘梅.内8字缝合腹壁切口1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6,12(2):123.

[5]朱培英.剖宫产腹壁切口皮内缝合100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9,12(7):424.

[6]高维生,刘跃武.腹壁切口严重感染和裂开的处理[J].腹部外科,2000,13(3):175~176.

[7]王爱文.妇产科腹部横切口皮肤缝合方法的改良[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11):700.

猜你喜欢

全层下腹部皮下脂肪
全层心肌线性消融术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
基于PACS探讨皮下脂肪含量与脂肪肝的相关性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for shallow water in curvilinear coordinate grid*
深松全层施肥后置种带旋耕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的试验研究
患者皮下脂肪厚度与丙泊酚麻醉应用剂量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应用分析
日本推出新款皮下脂肪仪 检测精度达毫米级
38例眼睑全层裂伤修复体会
连续“Z”成形术修复下腹部蹼状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