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分辨率CT在肺气肿诊断中的应用

2010-11-16张蓓胥莉

中外医疗 2010年3期
关键词:肺气肿小叶低密度

张蓓 胥莉

(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CT室 湖北 襄樊 441021)

肺气肿是一种常见病,是指不完全可逆性及持续进展性的气流受限,导致终末细支气管以远气腔的持久性异常增大,伴有肺泡壁的破坏,而无明显纤维化[1]。它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发病率高,据报道,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8.2%[2]。肺气肿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也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胸片对轻中度肺气肿不是很敏感,CT由于较高的空间分别率及密度分辨率,对肺气肿的诊断更加敏感,尤其是高分辨率CT,能据以作出肺气肿的病理分型,因此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搜集我院2008年诊断为肺气肿并进行CT扫描的病例58例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5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最小者年龄42岁,最大者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1,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右上肺散在分布无明确边界的低密度灶,周围肺组织基本正常。

图2,全小叶型肺气肿,左下肺大片密度减低区,其内肺纹理稀疏、纤细。

图3,间隔旁型肺气肿,双肺胸膜下局限性低密度区,部分病灶融合成片,其间可见线性分隔。

图4,瘢痕旁型肺气肿,双上肺纤维瘢痕旁局限性低密度灶,内无肺纹理结构。

图5,普通CT双肺内未见明显异常。

图6,同一病例,相同扫描层面,高分别率CT可见双肺内散在分布片状低密度灶。83岁,平均年龄62.7岁。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采用西门子Sensantion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参数120kV,110mA,每例病例由肺尖至膈角于深吸气后扫描,层厚8mm,扫描完后,用2.0cm层厚骨算法进行重建。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查,根据临床症状、CT结果及肺功能检查诊断为肺气肿,HRCT可表现为以下几种征象。

(1)有27例患者表现为双肺内散在分布小圆形低密度灶,直径约0.2~1.0cm,无壁,部分病灶融合成片,病灶周围肺组织基本正常,17例病灶位于上肺,5例位于下肺,5例上下叶均可见。

(2)26例患者表现为双肺透亮度弥漫性增高,肺内支气管变细、稀疏,小叶间隔变薄,17例病灶位于下肺,其余病变累及全肺。

(3)13例患者表现为肺叶外带胸膜下或叶间裂下类圆形低密度灶,多数病灶可见薄壁,大多数病灶长轴与胸膜平行。

(4)7例患者表现为肺内纤维化病灶周围大小不等低密度灶,呈放射状排列。58例病例中有12例合并2种CT表现,3例病例合并3种CT表现。

3 讨论

肺气肿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部感染、结核等原因。根据肺破坏的解剖分布,肺气肿在影像学上可分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全小叶型肺气肿、间隔旁型肺气肿及瘢痕旁型肺气肿等4型[3]。

3.1 小叶中央型肺气肿

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病变开始于一级呼吸细支气管,表现为肺内散在分布无明确边界的位于小叶中心的低密度区,周围的肺组织基本正常(图1),HRCT能够显示2~3mm的低密度区,以上肺为多见。

3.2 全小叶型肺气肿

病变累及终末细支气管以下全部气道,表现为双肺广泛性密度减低,呈大片状,肺内肺纹理变细、稀疏,小叶间隔变薄、数目减少。胸廓前后径增大,膈肌下降,此型以下叶分布占优势(图2)。

3.3 间隔旁型肺气肿

选择性的累及小叶末段,肺气肿侵犯腺泡周围,因此以邻近胸膜与小叶间隔部位最显著。病理上肺气肿位于肺小叶的外围部肺泡。CT表现为胸膜下局限性低密度区,多数病变与胸膜平行,多个间隔旁型肺气肿可互相融合,其间有线性分隔,胸膜下肺大泡业属于此型(图3)。

3.4 瘢痕旁型肺气肿

为肺内纤维化瘢痕病变周围的异常的含气腔隙(图4),多为肺结核、矽肺病变周围局限性低密度灶,当肺内有纤维化病灶时认识此型是比较容易的。

不同类型的肺气肿可混合存在,还有一些病例伴有肺纤维化,胸膜肥厚及小叶间隔增厚等征象。

高分辨率CT(HRCT)主要由薄层(2mm)、高条件(X线高穿透力)、骨算法重建以及小视野放大图像构成,该检查技术对胸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薄层扫描加上高分辨率算法重建图像使肺部细小结构得到清晰显示。熟练掌握HRCT的扫描技术和图像后处理使此项检查技术成为肺部疾病无创伤检查的最精确方法[4]。

CT在肺气肿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HRCT能够敏感地分辨0.5cm以下的病灶,特别是对于小叶中央型肺气肿的检出率明显地提高(图5、图6),能发现X线片甚至是普通CT不能发现的病灶。其能力取决于它较高的对比度及空间分辨率,HRCT在这方面的能力要较常规CT更好,它使肺气肿的边缘更清晰,对检出位于肺尖、膈上或较小的病灶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HRCT的临床应用对肺气肿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其诊断优势首先在于它提供的断层图像,避免了解剖结构之间的重叠,此外HRCT具有极高的分辨率,能够发现较小的低密度影,并且可利用丰富的后处理功能,多角度评价分析。由于CT影像学上与病理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可为临床诊断早期肺气肿提供可靠的依据。

[1]潘纪戍,吴国庚.肺气肿的诊断:CT和肺功能检查的比较[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10:680.

[2]冉丕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危险因素及其预防[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7,30:141~143.

[3]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407.

[4]Mayo JR.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echnique[J].Semin Roentgenol,1991:26:104.

猜你喜欢

肺气肿小叶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苹果小叶病的防治
小叶樟树下的遐思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小叶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诊治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
右旋糖酐联合活血化瘀方治疗肺气肿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