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社区家庭护理需求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2010-08-15罗翠花张海珍邓伟娴
罗翠花,张海珍,邓伟娴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已成为全球的流行性疾病,糖尿病目前不能治愈,长期高血糖导致慢性并发症,且糖尿病常伴有导致慢性并发症的多种危险因素。控制糖尿病的要点为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自我血糖监测[1]。因此,糖尿病社区家庭护理尤为重要。选择我科2008年6月—2009年6月确诊糖尿病的78例患者进行了家庭自我护理、患病后心理感受及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的问卷调查,以确定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需求,并采取相应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调查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住本科的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32~72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0例,高中及高中以上46例,初中及初中以下12例。
1.2 方法 根据出院指导内容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为患者家庭自我护理情况,共6项,设计好问卷的内容,其中每项均有 (遵医嘱≥90%)、欠佳 (60% <遵医嘱<90%)及差(遵医嘱≤60%)3个答案。以问卷和直接交谈形式调查患者患病后心理感受及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情况。至2009年6月共发出问卷78份,收回78份,有效问卷76份,有效率为97.0%。
2 结果
2.1 家庭自我护理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能力较低,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帮助患者及家属设计家庭护理计划,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对出院后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调查过程中,48例患者未能认识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家庭护理不到位、自我护理能力差、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欠缺。表现为:(1)60%患者定期复查率低;(2)缺乏基本保健知识,且有不少误区;(3)未能准确监测血糖、尿糖等各项指标;(4)不能及早发现并有效预防并发症;(5)护理保健差异较大,遵医行为较差。
2.2 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了解情况
2.2.1 糖尿病患者患病后心理感受 调查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普遍有急躁、忧郁心理,对预后缺乏信心,不关心者占62%,这些消极心理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86.4%的患者喜欢咨询医护人员,想方设法从医护人员中了解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同时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有关本病的知识,可见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关系到疾病的治疗效果[2]。
2.2.2 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情况 按照调查对象对所列问题回答不正确按缺乏认识统计,基本知识为:饮食治疗的方法、注射胰岛素的目的、注射胰岛素的时间、肥胖是否可引起糖尿病、长期高血糖的危害、血糖、尿糖监测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等,78例调查对象中,67.5%回答不知道为何要进行饮食治疗、62.3%不了解为何要注射胰岛素、61.2%回答不知道肥胖可引起糖尿病、91.2%回答不知道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时间、78.1%回答不知道长期高血糖的危害、51.5%不知道监测血糖、尿糖的重要性。这种对血糖控制认识不足导致血糖升高的情况,提示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薄弱,健康教育应从此处着手;调查结果还显示一些可通过患者自我护理达到维持健康目的的知识在很多患者看来不具备。如低血糖防治、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皮肤及足部的护理等基本自我保健知识。提示当前预防保健和临床护理相结合的必要性。
3 讨论
3.1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慢性病,病程呈进行性加重,易发生并发症,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有的患者乱求医,对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还有一部分患者满不在乎,既不控制饮食也不认真配合治疗,患者常产生悲观、焦虑、抑郁及厌倦的不良心理反应,依赖医护人员的帮助和家属照料的心理加强。为此医护人员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年龄、病情情况,有的放矢、耐心细致地开展精神心理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正确对待疾病,家人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与患者交谈,避免不良刺激。
3.2 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家庭访视 慢性病自我管理是一种社区卫生专业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合作,患者健康教育可掌握基本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及保健技能,自我监测疾病的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具有成本低、效益高,覆盖面广的特点。有学者认为在糖尿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中,生活方式是可控的主要危险因素,故针对人群,采取适宜运动,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控制体重和血压等综合干预措施是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对于已患糖尿病的患者,生活方式干预能够延缓或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而教会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预防和控制相关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3]。
3.3 加强住院期间的护理指导
3.3.1 帮助患者制订详细的家庭自我护理计划,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对需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操作培训。(1)介绍胰岛素的剂型、作用、用法及有效的高峰期;(2)介绍正确的注射部位、时间、剂量的换算及无菌操作,防止局部感染,特别是有关足部护理的知识;(3)教育患者使用家庭测糖仪或定期到所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监测血糖;(4)让患者、家属了解低血糖的表现,如出现疲乏无力、出汗、颤抖、饥饿难耐等现象时可给患者服用少量的糖水、饼干等食品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必要时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3.3.2 注意适当运动 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进行运动,患者的主动锻炼和家属的积极参与是患者康复不可缺少的力量。通过运动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胰岛素的抵抗作用,促进肌肉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减轻体重的同时还能减少和避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还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一般每天节省胰岛素4~6U。因人而异选择运动方式,如行走、散步、太极拳、保健操等,运动后适当进餐,运动时间一般为20~30 min,运动后感到轻松愉快,表示运动量适宜,避免过度运动而引起血糖反应及加重病情等不良后果,运动要持之以恒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3.3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6 h/d)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除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外,还可采用其他促进睡眠的方法,如热水泡脚、按摩、听轻音乐、睡前喝牛奶等,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提高抵抗能力,同时适当的参加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情也有助于睡眠。
3.4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从调查中反映出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要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护士必须努力学习多学科知识,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丰富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外还应重视人的素质、注意人的社会性、研究人的需求。这样在健康教育中才能针对患者知识需求的特点,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因人而异地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有关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和解决现存的护理问题。
1 陆菊明.解读中国工程糖尿病防治指南 [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9,1(1):69-72.
2 刘国荣.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 [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5);1349-1352.
3 陈先辉,蔡俊明,邓健忠.健康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09,5(9)1472-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