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贫血性心脏病25例诊治体会

2010-08-15叶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房室贫血心脏病

叶军

小儿贫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临床上比较常见。一般认为,中度以上贫血 (血红蛋白<70 g/L)才会引起心血管改变,而且贫血性心脏病多由长期严重慢性贫血所致。我院儿科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贫血性心脏病患儿25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5例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5~14岁,平均8.5岁,病程2~12个月。原发疾病中,地中海贫血9例,缺铁性贫血5例,巨幼细胞贫血3例,肺结核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幼年型类风湿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

1.2 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25例均有发育落后,其中疲倦13例,心悸、气促9例,心率增快25例,心脏轻度扩大12例,明显扩大8例,心尖搏动强烈18例,脉压增大14例,心尖部可闻及2~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23例,可闻及第3音12例、奔马律3例,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6例,体循环淤血3例,心力衰竭、肺水肿2例。心功能分级的判定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进行分级,其中心功能Ⅱ级8例,功能Ⅲ级14例,功能Ⅲ级3例。

1.3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40~70 g/L 20例,<35g/L 5例。X线平片检查示心脏轻度扩大12例,明显扩大8例,少量胸腔积液7例,浸润性肺结核2例。心电图均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有低电压13例,ST-T段改变15例。心脏B超示心脏呈普遍性增大,左房室瓣关闭不全24例,心功能示高心排量23例。

1.4 诊断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如血红蛋白降低,心率加快,心脏扩大,心功能改变等诊断并不困难。

1.5 治疗 5例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均为中度贫血,心功能尚能代偿,经补充右旋糖酐铁片后,贫血纠正,临床症状消失。而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所致巨幼细胞贫血3例,经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后,贫血渐纠正,临床症状亦消失。其他18例为中-重度贫血性心脏病,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少量多次输红细胞悬液,一般每次3~5ml/kg,1次/2~3d,为减轻心脏容量负荷,输血前应用呋塞咪0.5~1mg/kg静脉注射,当血红蛋白升至70g/L以上时,可暂停输血。其中2例贫血性心脏病发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给予呋塞咪、卡托普利及酚妥拉明处理。

2 结果

25例贫血性心脏病患儿经积极治疗,其中24例心功能完全恢复,临床治愈,1例心力衰竭患儿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贫血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小儿时期可见到各种营养性贫血、遗传性血红蛋白疾病、白血病、慢性感染性贫血、再生障碍或再生不良性贫血和各种溶血性贫血。当血红蛋白降至70g/L以下时,心排出量即有所增加,如果降至35g/L时,则可出现心脏扩大或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1]。

3.1 病理生理贫血性心脏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基础是血红蛋白降低,引起血携氧能力下降,血氧供应不足,可导致心脏下列改变:(1)严重贫血使血液载氧能力显著下降,机体各系统供氧不足,故必须代偿性增加心排血量以满足机体需要,长期高排血量型血循环,必定增加心脏负荷,可引起心脏扩大和肥厚,若不及时救治,最终可发生心力衰竭;(2)严重贫血也使心肌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可引起心肌脂肪变性,心肌松弛,心脏乳头肌呈淡黄色斑状条纹,产生所谓虎斑心改变,心肌收缩力下降,房室肥厚并累及辨膜,心脏增大,心脏储备功能减退;(3)贫血本身可致冠状动脉供氧不足,可引起冠状动脉功能障碍或诱发心绞痛[2]。有报道,在贫血未得到纠正前,使用消心痛等心血管药物并未使患者症状及心电图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本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并不降低甚至高于正常人,只是血液携氧量不足的缘故[3]。

3.2 临床症状 贫血性心脏病是由于长期慢性贫血,导致心脏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类似于扩张型心肌病样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实际上应属于缺血性心肌病的一种。其轻重除取决于贫血严重程度外,尚与贫血发生和进展速度、持续时间、心血管储备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轻度贫血,心脏无明显改变,当血红蛋白低于60 g/L时,可有心悸、劳力性气促和易于疲劳等症状,体检可有窦性心动过速、心脏轻度扩大,心尖搏动强烈,周围血管扩张,系血中二氧化碳增加所致,皮肤温暖,可出现水冲脉及脉压增大,心尖区可有2~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系血循环加速,血液黏稠度降低,心脏扩大产生相对性左房室瓣关闭不全和高心排量的结果。近半数病例可闻及第3心音 (S3),系舒张早期快速血流冲击心室壁引起震动之故,在严重贫血者心肌顺应性下降也是构成病理性S3的重要原因。如贫血进一步加重,血红蛋白低于40 g/L时,特别是原发病加重或合并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贫血性心脏病可突然加重,体检时除上述表现外,可有心脏明显扩大、奔马律,除左、右房室瓣区有收缩期杂音外,在心尖区有时可闻及舒张期杂音,是由于通过左房室瓣口血流速度增加所致。如本组病例中1例肺结核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急性肺水肿征象,同时出现肝脏短时间内扩大、水肿、颈静脉怒张等体循环淤血表现,并有奔马律、心脏明显扩大,最终发生心力衰竭,如不及时抢救易等致死亡。

3.3 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示心脏轻-中度增大,当血红蛋白低于40g/L时,心脏可明显扩大,且可出现肺瘀血、肺水肿征象,有时可伴心包腔和胸腔积液。心电图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低电压、S-T段压低和T波低平或倒置。心脏B超可显示心脏普遍性增大,左房室瓣关闭不全,超声心动图心功能示高心排量,每搏输出量 (SV)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正常甚至超过正常。血常规检查可确立贫血的诊断,而骨髓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

3.4 诊断 贫血性心脏病以贫血为基础,而且以慢性疾病性贫血为主,通常原发疾病的症状与体征会掩盖贫血表现,故常被误诊。这就要求我们对该病要有足够认识,提高警惕,如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血红蛋白降低,心率加快,心脏扩大,心功能改变等,诊断多不困难。以下四类疾病常导致贫血,应引起注意:(1)慢性感染,如肺结核、肺脓肿及亚急性心内膜炎等;(2)慢性非感染性炎症,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及系统性红斑狼疮;(3)恶性肿瘤骨髓转移前;(4)各种严重创伤[4]。

3.5 治疗 输血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只要病程不太晚,纠正贫血后,心脏的改变一般均能恢复。浓缩红细胞输注从根本上纠正贫血性心脏病的病因,显著改善心力衰竭症状,降低病死率。浓缩红细胞的容量仅约为全血的一半 (即110~130ml:200ml)[5],所以成分输血具有浓度高、纯度高且不显著增加血容量的优点,故有条件应尽可能输注浓缩红细胞,而避免应用全血。最好是少量多次输红细胞悬液,每次输注3~5ml/kg,速度要慢,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如有心力衰竭时,由于贫血性心脏病心衰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如采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6]不能奏效,甚至可加重病情[7],除少量多次输血外,可以给予呋塞咪和血管扩张剂,以迅速减轻心脏容量负荷。另外,输血后可采取半坐卧位,双下肢下垂,减少回心血量,亦可减轻心脏容量负荷。经多次输血后,血红蛋白达到70g/L时,心功能症状多能明显改善。洋地黄类强心剂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首选药,但贫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属于一种高排血量性心力衰竭,故不能将其作为首选药。只有当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适当少量多次输血无效时才可使用。贫血性心脏病患者应用洋地黄类强心剂必须谨慎,因为长期缺氧的心肌对洋地黄类药物十分敏感,易发生药物中毒。因此,一般宜用小剂量,且选择作用强度为中等的地高辛,不可随意增加剂量。一般情况下,当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后即应逐渐停药,不可长期使用,以防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发生。

另外,我们还发现贫血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属于高排血量型,患者虽然存在心功能不全,但作为反映心功能最有价值的指标SV、LVEF却正常甚至超过正常,当心力衰竭纠正后,SV、LVEF未见提高反而下降,但临床症状却明显好转。一方面证实本型心力衰竭的特点,另一方面说明SV、LVEF不是判断本型心力衰竭转归的敏感指标,应该用NYHA分级评价心功能状况。

1 杨思源.小儿心脏病学 [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04-605.

2 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 [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36-1237.

3 龙晖.贫血性心脏病9例临床分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0,7(3):59.

4 翟晓文.慢性疾病性贫血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27(4):195-197.

5 刘纪改,赵尊忠,宁康,等.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耐受量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17:171-172.

6 张玉枝,张学年,袁霞.重度贫血患儿输血致心衰死亡2例[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4(14):264.

7 王文秋,刘作功,王勤友,等.献血输500问[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4-145.

猜你喜欢

房室贫血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房室阻滞表现多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测房室交界区前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