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2010-08-15郭秀溶
郭秀溶
(太原精神病医院,山西 太原 030045)
医院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是指护理人员继学校毕业之后,不断学习各专科领域内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以保证在护理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的同时,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1]。这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更新、补充、提高、拓宽知识面的一种追加教育。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一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专业护理队伍。然而,当前精神科护理人员所掌握的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的需求,加强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已成为提高精神科护理水平,加速精神科护理队伍建设及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临床护理人员“充电加能”的必要途径。
1 针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护理工作的职责与功能已超出传统的范围,工作范畴也日益扩大。这就要求精神科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牢固的医学护理知识,还要有很强的精神科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医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美学、政治经济学等多元文化知识。但是在各基层单位,大部分护理人员普遍重视实际操作,忽视专业理论提高,缺乏接受继续教育的理念。多数精神科护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偏窄,知识老化,在日益更新的护理方式、新药品、新手术面前越来越束手无策。即使部分护理人员通过在职教育取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但知识层次、业务水平远远达不到时代要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培养高素质精神科护理人才,已引起重视。
传统观念认为,精神科护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20世纪80年代初,训练不足甚至根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一批人员进入护理队伍,20世纪 90年代开始有护理中专的毕业生加入到精神科护理队伍中,目前这些同志尽管职称高,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差。只有加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才能提高护理队伍的素质,提高精神科的护理质量,改变知识结构与职称结构失调的状况[2]。
护理发展如果要适应社会和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根据护理实践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制定适合工作需要的教育模式,对护理人员实施终生的专业知识教育[3]。随着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精神科护理学不断涌现新技术、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新项目、新制度。精神科领域中胰岛素治疗方法已不再使用,电击治疗被更为人性化的无抽搐电休克(ECT)治疗所取代,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如维思通、奥氮平、百忧解),工娱治疗、音乐治疗、心理治疗的不断完善,各种新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理论水平,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才能适应护理科技及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的需要。
当今,医学模式已经由单一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学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由生物学扩大到心理学、社会学,护理对象也由单纯护理疾病转变为健康咨询、社区护理、卫生保健,带来了护理上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及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重大变化[4]。面对特殊的病人,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 T型知识结构,作到横向知识(自然科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纵向知识(护理专业知识)相结合,具备良好的素质修养、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才得到患者和社会的认同和信任,使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社会的要求,更人性化,营造一种和谐的护患氛围。护理继续教育任务就是使护理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更新和提高,知识结构能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成为通晓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等各项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2 精神科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方法
护理期刊是专业性杂志,优化整合了护理创新知识,高速度大容量地传播护理学科新信息,对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大有裨益。护理人员可通过阅读《精神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等护理期刊来提高自己。还可参加院内、院外的医疗护理知识培训班,参加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疑难病历讨论等活动。
医院可按照护士的学历、能力分别进行培训。对低年资的护士主要进行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训,并加强他们对精神科专业知识(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燥狂状态的表现及护理、精神科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的处理)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如约束带的应用、ECT治疗的护理)。对护士长及具有中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则以学习精神科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为主,巩固提高理论知识,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对高年资、高学历的护理人员,可安排参加精神科学术活动,还可以鼓励其承担院内教学工作,参与护理科研和论文书写培训。医院应鼓励精神科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函授、电大、成人及网络教育培训,通过系统性学习,在临床实践中做到能够更全面、更系统地考虑问题,及时发现问题,为病人的抢救与治疗赢得时机[5]。
总之,通过继续教育提高精神科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技能势在必行,只有切实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精神科护理队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才能够适应当前人才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适应卫生体制的改革与发展,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从而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齐筱萍.浅析医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J].经济师,2007,12(3):202.
[2]高丽君.在职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探讨[J].继续教育医学,2003,6(3):147.
[3]路雪芹.护理临床教学实施与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14.
[4]陈 宁,洪 晴.护理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家庭护士,2006,4(10C):50.
[5]李淑臻.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