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中策论型论文的现状与思考

2010-08-15梁敏

关键词:学报论文文章

梁敏

(广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广东广州510006)

高校学报中策论型论文的现状与思考

梁敏

(广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广东广州510006)

在我国古代,策论类文章伴随封建科举考试而流行,其佼佼者对社会影响深远。现今高校学报中的策论型论文是古代策论类文章的传承。立足当前,为现实服务;其“论”可信,其“策”可行,这是评价策论型论文的两个主要标准。数量日渐增加,涉及领域广阔,立论角度新颖,。为文要端正写作动机,要“宽”“深”兼备,则是作者和编者共同长期努力的方向。

高校学报;策论型论文;承传;创新

所谓策论型论文,是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问题进行论说,提出对策的论文。这类论文包含两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一是“论”,对问题加以理论的阐述;二是“策”,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应的对策。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以研究问题、提出对策为主要任务的策论型论文,也就越来越受重视,甚至还被列为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在高校学报中发表的策论型论文也日益增多,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影响。

一、当今策论型论文是对古代策论文的承传与创新

从文章史上看,策论类文章是出现较早、流行较广、社会影响较深远的文章体裁之一。作为士大夫向统治者和社会提出政见的重要文体,从先秦诸子唐宋大家到明清贤达,为后人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从考试史上看,它是古代官吏选拔考试的主要文章体裁。在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层次的科举考试科目中,皇帝书面出题,名为“问策”,考生写成文章作答,名为“对策”。对策的文章分为“论”和“策”两种,前者以论述事理为主,后者以陈述措施为主。宋朝嘉祐六年,仁宗举行科举考试,苏轼作“进策”“进论”各25篇应试,针对当时社会诸多问题,提出作为一个年轻知识分子的真知灼见,人以文著,名噪一时。[1]

今时流行的学术期刊(包括高校学报)中的策论型论文及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的策论式文章,其实就是古代盛行的策论类文章的承传和发展。

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明确的目的性,这是古今优秀策论类文章的特征。古时士大夫们写的策论,无论作为应考卷子,抑或作为奏折上呈,多是立足现实,对最高统治集团当时较关心的诸如治民、治官、治国等方面的问题,陈述己见,务求通过上令下颁,对社会有所裨益。尤其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一些倡导改革的士大夫,如商鞅、王安石等人撰写的策论类文章,既是行动的纲领又是声讨反对者的檄文,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能。时至今天,流行的策论类的文章,就继承了古代策论类文章的优良传统,譬如公务员考试中策论型申论文章即如此。高校学报中策论型论文选题亦如是,从宏观的国家、社会,进而深入到学科、地域等,多为社会关心的问题。立足当前,为现实服务,是古代贤达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评析策论型论文优劣的首要标准。

诚然,对古已有的东西,既要承传,更要创新。一是立论的指导思想的创新。古代策论类文章尤其是考试中的文章,离不开孔孟之道。明万历五年殿试“策问”试题为《习先王之术,于古今治理讲之预矣》,万历八年的试题为《用思追古帝王之治,悉心敷对》,皆要求考生以儒家思想作指导,阐述治国治民的原则和方法。今天,我们撰写此类文章,应依据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现代科学精神命题,二者迥然有别。二是内容创新。古代此类文章有的虽名为“论”,但偏重伦理、理念的阐述和发挥,往往旁征博引之言多,有的虽名为“策”,但大都只作导向式的申述,缺乏措施的列陈。[1]而当代的此类文章,既要求论理充分、深刻,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对策具体可行。这是我们评析策论型论文的另一标准。

二、高校学报中策论型论文现状分析

(一)现状和特点。中国是个盛产论文的国度[2],高校学报是其产地之一。因受作者多为高校教师的制约,高校学报论文的选题多以单一学科的学术探讨为多。然而,作为高等院校,本来承载着教育与研究两种职能;使得教师担负着教学和科研两重任务。其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微观型的,对本学科整体或部分作深度或广度的探讨,也可以是宏观型的。尤其是从事社会科学类的教师,往往立足于新时代的高处,跻身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从大处着墨,对本学科之内或之外的命题加以审视,挥笔成文,自然而然,策论型论文在学报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般的综合性大学学报(社科版)都设有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文学、语言文字学、教育学、历史文化等10多个栏目,几乎涵盖学校所有学科。因此,近年来策论型论文大量现身于各栏目之中,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数量不断增加。笔者曾经追踪《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近三年来的论文刊载量,2009年共刊载论文235篇,当中策论型论文占66篇,约占总数的28%。相比之下,2008年刊载论文237篇,策论型论文57篇,约占24%。而2007年刊载论文237篇,策论型论文53篇,约占22%。可见,策论型论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涉及领域广阔。许多高校学报,策论型论文的作者群体大都从事某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该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极为关心,因此有关学科改革和建设的论文占较大的比重。但身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视野绝不局限于此。其中有不少立足现实,高瞻远瞩地对社会现象进行剖析,写出颇有见地的文章。法制建设、反腐倡廉、人权保障、劳动权益、妇女儿童保护、司法公正、义务教育,以及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等等,一一见诸他们的笔端。如童伟华《诈欺不法原因给付财物与利益之刑法分析》[3],对在何种情形下可定为“诈欺罪”或不可认定为“诈欺罪”的问题从微观方面作了较为细致的论析,为我国法制完善及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关博与关察《关于强化社会遗属保障的探讨》[4]、唐咏与徐永德《中国社会福利变迁下养老服务中非营利民间组织的发展》[5],这两篇论文均出自作者对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而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如何给社会弱势群体给予更多更好的利益保障与保护。

3.立论新颖。高校教师这一群体,接受过良好教育,当中不乏“读书破万卷”的有识之士。他们往往能眼光独到,用新角度、新视野、新思维对一些社会现象加以剖析,其文章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存在有问题。对于当代策论型论文我们在为其佼佼者喝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其存在的一些缺陷。概而言之,可从为人及为文的角度加以审视。从作者这方面看,有的写作动机不纯,或为了科研成果考核、或为了评定职称,只是敷衍成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有的对论题认识不深,强不知以为知,只是人云亦云。本来策论型的论文是以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宏观决策为核心的,已经不是单纯的论文写作,它需要有较强的社会问题意识和现实针对性,因此论者无须像写一般学术论文那样旁征博引,而需要在进行考察、调研、访谈等田野作业的基础上,能就现实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否则就会流于想当然的假想、空谈。遗憾的是,这样的论文还不在少数,例如谈社会分配不公,往往只是从学理上、现象上去展开论述,并未做大量的民意调查,因此只能提出一些不痛不痒的对策;又如谈反腐倡廉,往往也是与司法实践脱节,老调重弹,谈不出多少行之有效的对策。另外,策论型论文不仅贵在提出有创见的对策,还要求行文简练、朴实,意到即止,无须华而不实,洋洋洒洒。从文章方面看,因策论型论文乃针对时政或社会献言献策之作,行文宜短忌长。因而受篇幅所限,“宽”、“深”未能两全,宽不足往往失于偏颇,深不达往往流于肤浅,这是其常见的痼疾。针对上述的种种不足,为文者应注重加以改进,这样才能让策论型论文产生更大的社会功效。

三、高校学报中策论型论文的趋向思考

高校学报中策论型论文要跟上急剧变化的时代步伐,乃至走在时代的前列,从而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作为高校学报的编者和作者,自身需作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思想素质政策水平以至语言功力等方面的提升。其中,掌握正确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高瞻远瞩地从社会现实中,或从学科现状中挖掘崭新的有价值的论题尤为重要。

(一)建立编者、作者与社会的互动机制,构建遴选论题的平台。策论型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不同,一般学术论文,作者可足不出户,“闭门”造车,原因是此类论文的时效性要求较宽,只要是超越前人的认知水平,其学术价值便能显现。策论型论文则不然,论题只有在特定的时期才具有社会价值,随着社会发展,时过境迁,便会自我“贬值”乃至失效。为此,因时因地选好论题就格外重要。学报编辑绝不能满足于“守株待兔”,坐等送稿上门,应走出社会,与政府机构、科研部门、人民团体等建立常规性的互动机制,博采众议,从而遴选出现阶段社会所急需的论题。论题选得好、选得准,论文的被关注度才能高,社会效能才能大。

(二)准确把握论题的切入点。社会是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向前发展的,每一阶段有其独自的中心和独特的内容,因此等论型论文“论”则面向现实,一矢中的,不作泛泛之谈;“策”则统观天时、地利、人和,措施合时而作,具体可行。概而言之,策论型论文论述的切入点要准确而深入,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以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珠三角的发展为例,经过30多年的努力,珠三角已基本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社会过渡,跻身于我国乃至世界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行列。当前,我们探讨以珠三角发展为题的论文,当然不能重复经济特区应否建立、境外来料加工是否可行等老调。论文的切入点应放在如何按照低碳经济要求实现持续发展,如何做好城市化规划、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7]等方面。新调新弹,论文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三)强化“品牌”意识。要成为“品牌”,首先必须是同类中的上“品”,质量高于同侪;其次是质量稳定,“牌”子不倒;再次是知名度高,“牌”子响当当。要达到此目标,须把好学术、编校、装帧等方面的质量关。由此可见,把本校学报办成全国的“品牌”特色期刊对编辑而言,既是目标,更是责任。“品牌”学报的产生,靠的是优秀论文,包括策论型论文。所“论”之理及时深刻,所“策”之方具体可行,学报中此类文章多了,社会评价高了,“品牌”学报和栏目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为此,学报编辑应对本校各类学科的优质资源心中要有一本账,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凸显特色和优势,这样令社会侧目的具有“品牌”效应的策论型论文更能发挥其巨大作用。

[1]深度理解申论和策论的关系写好策论型文章[EB/OL].[2009-11-05]http://www.51edu.com/gongwuyuan/gjgwy/ fdzl/slfd/1418205.html.

[2]周化铁.编辑出版专业论文的写作动向[EB/OL].[2009-02-02]http://data.chinaxwcb.com/zgcb/xshp/200902/5360.html.

[3]童伟华.诈欺不法原因给付财物与利益之刑法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2009(1).

[4]关博,关察.关于强化社会遗属保障的探讨[J].汕头大学学报,2009(3).

[5]唐咏,徐永德.中国社会福利变迁下养老服务中非营利民间组织的发展[J].深圳大学学报,2010(1).

(责任编辑:佟群英)

book=63,ebook=63

I06

A

1001-4225(2010)04-0082-03

2010-06-21

梁敏1958-),女广东罗定人广州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

猜你喜欢

学报论文文章
致敬学报40年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