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2010-08-15李杰钟永平
李杰,钟永平
(汕头大学外语系,广东汕头515063)
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李杰,钟永平
(汕头大学外语系,广东汕头515063)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是每位阅读课教师及学习者特别关注的问题,更是教学改革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汕头大学自2002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英语教学改革,取消了原来在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开设的高级英语阅读课程,取而代之的是一门“语篇分析与阅读”课。我们试图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对我们这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教学内容以及教改后的初步成效进行分析。
阅读;语篇;语篇分析;教育方法
一、引言
在外语学习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历来受到广泛认同和高度的重视。随着人们对阅读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化,阅读理论在不断更新,阅读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展。最近几十年间,语篇语言学发展很快,它把语言研究的对象从句子上升到篇章,把语篇作为语言使用的基本语义单位。这种语言研究的新视角给语言教学,尤其是给阅读教学带来了重要启示。汕头大学自2002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英语教学改革,其中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迈出的步子最大。比如,取消了原来在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开设的高级英语阅读课程,取而代之的是一门“语篇分析与阅读”课。我们试图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高级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是一项重大的变革,它突破了句子层面上的阅读教学方式,而从语篇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内容以及初步效果进行分析。
二、阅读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同国内其他英语专业的阅读教学一样,长期以来汕头大学的英语阅读教学依然偏重语言形式。教师采取的是非常传统教学方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难点、词语用法、语法规则等方面。当然,这种方法有其特有的长处,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打下一定的语言基础。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是从语言形式出发,偏重语言形式结构,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我们不难看出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把句子从语篇整体中割裂出来孤立地处理,从而导致学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语言情景,而很难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所学的词汇也不可能真正掌握和使用,语篇能力更无从谈起,最终导致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低下。
认知心理学认为语篇知识与阅读能力有密切的相关性。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篇章结构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与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总体水平成正相关。[1]27语言学家威多森也曾说过,一旦我们承认需要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教授,我们显然再也不能仅仅用句子的术语来考虑语言。[2]我们必须考虑语篇的特征以及怎样最好地教授语篇。这充分说明了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地位。以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的语篇教学立足于篇章整体,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语篇层面上来,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围绕篇章的中心思想、情节发展线路、段落推进层次以及作者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对文章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既重视语言形式,又重视语言功能,同时也注重语篇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就要求学生不只停留在词句的水平上学习语言,而是在语篇水平上,从表达完整确切意义和思想内容的语段篇章的层次结构入手,分析句子之间、段落篇章之间的衔接和相关意义及逻辑思维的连贯,帮助学生达到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培养学生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语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通览全篇的能力,进而获得理解语篇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教学的重点在“篇”而不在“句”,重点在“意”而不在“词”,可以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解语言的理论框架和实践途径。它是以获得语篇整体信息为目的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其本质在于使教学的过程更符合学生习得语言能力的过程。
因此我们意识到,非常有必要将语篇理论引入阅读课教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改以往阅读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统弊端,而代之以全面深刻的语篇分析性阅读。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三、语篇阅读教学的内容及重点环节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篇分析理论知识介绍和把语篇分析理论用于阅读实践两个环节。前一环节旨在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一些语篇分析的基础知识;另一环节是将语篇分析方法应用于具体的阅读实践中。由于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本科学生的语篇分析教材,我们主要参考一些研究生教材和专著(如丁言仁的《语篇分析》、胡壮麟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比较系统地给学生讲授一些语篇分析常用的理论方法,如语篇的衔接手段,信息结构和语篇的宏观结构等。然后我们从现有的一些高级英语教材(如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等)中选出一些能代表各种文体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另外也增加一些时文(如新闻或演讲)供学生阅读和分析。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一般都有较好的基础,对于文章所承载的内容信息有较好的处理能力。在分析阶段,我们首先以整体语篇为出发点,对语篇的宏观结构进行分析;然后我们以语篇局部为重点,从衔接手段、信息结构等方面进行语篇的微观分析。
(一)语篇阅读教学中的宏观分析
语篇分析教学的第一阶段是宏观分析,主要涉及对课文背景知识、体裁框架的教学。通过分析各种文体的语篇总结构,有助于全面理解语篇的内容。涉及语篇的体裁框架、背景知识方面的训练,旨在使学生更迅速、准确地了解语篇的组篇方式及基本内容。这一阶段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形式和内容,为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1、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语篇教学不仅重视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强调社会环境对语义的影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背景知识是课文的宏观语境,对语言外的关系意义起着连接作用,对正确理解课文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因此,背景知识是读者理解特定语篇所必需的外部世界知识,它包括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背景、文化背景等等,涉及文章的写作年代以及社会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风格,以及其他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知识。了解了背景知识,就易于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作者的写作动机。学生对文章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就会给理解文章的深层结构带来障碍。研究表明,如果读者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便无法理解语篇,背景知识对理解的影响大于语言知识。[3]36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背景知识有重点有选择地介绍,或者布置学生自己从参考书籍或互联网查找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一旦学生具备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就要帮助他们充分激活这些知识,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阅读活动。实际上,每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比如,要读懂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让学生了解该文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就让学生在课前查阅了有关作者、种族隔离、美国民权运动等方面的资料,为课文的理解做好了准备。再比如,在学习一篇题为《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演讲》的课文前,笔者就布置学生查阅有关二战前英国的绥靖政策、丘吉尔的政治生涯、政治观点,以及二战期间英、德、俄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甚至要了解前苏联的地理气候环境。事实证明这些信息对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语篇理论告诉我们,文章均有其特定的结构,尤其是论说文和说明文,基本上由主题段、描写或解说段和结论段构成。美国语言学家Bander认为,英语段落的一个基本特征通常都是以线型发展的。一个段落常以主题句子,即表达段落中心思想的句子作为开头,而随后的句子则是从各方面发展这一中心思想。[4]美国南加州大学Kaplan教授认为,典型的英语段落是以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即主题句开头,一层一层下来,段落的每一个句子既是它前面的句子在语义上的继续,又是对主题句的进一步的发展。段落的最后一句不仅是对主题句的照应,而且又引出后面一段的意思。整个段落是按逻辑推理严密组织起来的。因此,英语语篇的构成遵循一定的内在规律。[5]1-20Hoey认为,英语语篇基本上分为以下三种篇章模式:(1)总述-分述型(General-Particular Pattern)。这种思维模式也叫线型式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种文体,尤其是说明文的写作中。它的表现方式又分两种:概括—举例式(Generalization-Example)和整体—细节式(Preview-Detail)。(2)对照—匹配型(Matching Pattern)。这种模式通过比较两事物的异同来突出中心思想,包括对照匹配(Matching Contrast)和相容匹配(Matching Compatibility)。(3)问题—解决型(Problem-Solution Pattern)。其程序是:首先说明情况,然后出现问题,随后作出反应,采取的反应可能解决了也可能没有解决,最后对此作出相应的评价。[6]
语篇结构对阅读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正确掌握语篇结构的知识可以帮助阅读者准确、快速获取信息。有研究表明,语篇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篇章宏观意义和结构的认知和评价上。杨丽认为:“中国学习者对英语阅读材料中篇章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与他们的英语阅读总水平成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学习者对篇章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越强,他们的阅读总水平就越高。”[1]27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文章的框架结构问题。这样我们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脉络,可解决类似“每个词都认识就是看不懂意思”的问题,因为语篇结构模式是表达篇章内容的基本思路。以课文“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抗击飓风卡米娜)为例,该文属于“问题-解决型”结构,而且整个语篇是以时间顺序展开的。这样的结构往往在语篇的开始部分会提出问题—Camille飓风即将来临,John Koshak一家和他的朋友面临威胁,是走?是留?语篇的前六个段落把这一冲突的时间、地点和所涉及的人物都做了交代。然后在第7-26段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John Koshak一家和他的朋友是如何抗击飓风的,属于解决问题部分;最后从27段-最后,语篇的情节从事件的高潮转向结束,作者并通过事件人物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造意图—“We lost practically all our possessions,but the family came through it.When I think of that,Irealizewe lostnothing important.”作者似乎想表达的是:人的生命是世上最最重要的东西(Human livesaremore important than anything else in theworld)。由此可见,语篇结构分析就是要将文章的语言特点、结构特征、主题表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达到对文章内容真正的理解,包括作者意图和观点。
(二)语篇阅读教学中的微观分析
要对语篇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还需要对语篇进行微观分析。微观分析主要涉及对语篇的词汇语法、衔接手段以及信息结构等方面的分析。这个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语篇中的语言点,寻找信息传递的逻辑纽带,分析句子间和段落间的衔接方式,了解段落与层次的主题思想,利用推理方式理解语篇的内容,从而使学生了解词汇、句子、段落在表达语篇整体意义上所起的作用,加深对语篇的全面理解。
1、词汇语义分析。把篇章层次引入语言教学并不意味着放弃词汇教学,词汇仍然是学习新语言时所要处理的最重要的成分。篇章层次的词汇教学的出发点是以创造篇章为目的学习,从而把词汇学习与谋篇技巧结合起来。在从整体了解语篇语体和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利用课文语境,从分析语篇的特定语言结构和思想内容的表达入手,从整体到局部,对难句、长句、词组、词等语言点进行讲析,以谋求对语篇的透彻理解,帮助学习者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语篇所传递的信息,深入理解词汇语义。如Middle Eastern Bazarr(《中东集市》)是一篇典型的描写文,作者的目的是使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尽可能形象地感受到自己通过感官才能感觉到的东西。文中不但出现了大量的修辞格,如:比喻、拟声、对照、借代、押韵等,作者还运用了许多具体、精确的动词和形容词,把一个古老的中东集市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在走近铜器市时,文中用到了tinkling,banging,clashing,fairyland of dancing flashes,burnished copper,the light of innumerable lamps and braziers等词汇,叮叮当当的打击声,锃亮的铜器制品,无数盏明灯和火盆,流光飞舞,忽明忽暗的炭火,如此等等。这些描写性词汇把铜器市场刻画得犹如五光十色的仙境一般。在描写榨油作坊的榨油工序时,作者用了crack,squeaking,rumbling,grunts,sigh等拟声词将榨油房大樑的嘎吱声,石碾的辘辘声,骆驼咕噜咕噜的呼吸和叹息声交织在一起,使读者既能产生听觉意象,又能产生种种联想。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实体感和表现力大大增强了。使神秘而又魅力四射的中东集市跃然纸上,将中东手工经济原始和谐的魅力,和作者细致的观察完美地呈现给了读者。
2、衔接手段与语篇主题分析。衔接作为把句子组成语篇的主要手段,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有形网络,对篇章整体的语义连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对阅读理解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Halliday在他的《系统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就指出,衔接是“语言实体之间语义上的某种关系”。说话者或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关系将语篇的各个句子相联系、衔接起来,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达到交际的目的。语篇的衔接手段多种多样,词汇衔接指通过词汇选择在篇章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语义链,从而建立篇章的连贯性。“只有语义的相对集中,才能保证语篇的主题和语义场取得统一。”[7]在语篇教学中,通过分析主题词项或相关词项的复现和共现,即它们的搭配、重复、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关系等,即可找出相应的词汇链以及句子间、段落间相互衔接的纽带。依靠这些显性的语法和词汇衔接手段,读者可以直接认知语符含义和句际关系。Halliday和Hasan在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把衔接手段归纳为五种类型[8]: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语以及词汇衔接。这些手段属表层衔接纽带。通过词汇语法层来达到衔接的是语篇的外部特征。在阅读中语篇表层结构上的有形网络(即语篇的句法和词汇的衔接手段)可以为读者了解语篇意义提供线索。一些衔接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复现可作为阅读理解中的路标,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语篇。比如,在分析“Red Light for Scofflaws”一文时,笔者让学生找出文中涉及“法律、法规”以及“违法”这些概念的词汇和短语。于是学生很快就列出了lawandorder,legalcodes,laws,ordinances,social rules,以及law-breaker,outlaw litter,tax cheating,illicit noise,motorized anarchy等等这些表达方式。然后。笔者又通过引导学生对每个段落中各种衔接手段(特别是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的识别,学生很容易就归纳出每个段落的主题思想。例如,在该文的第一个段落就有大量通过词汇复现的衔接手段:law-and-order,legal codes;law-breakers,criminals,outlaw litter;tax cheating,illicit noise,motorized anarchy,scofflaw,dereliction;millions of Americans,a majority ofAmericans;以及Yet,when,Already语法衔接手段。于是,学生也就很快总结出该段的主题思想:尽管美国是一个历史较长的法治社会,但很多美国人在违法,而且还不以为然!
四、初步效果及体会
经过几年的教改实践证明,语篇分析理论和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并已初显成效。首先,语篇分析可以改变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词汇语法衔接关系,掌握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句际和段际之间意义上的联系,把握全文的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其次,语篇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问题的能力。无论是衔接分析,还是意义连贯推理,都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使学生摆脱传统阅读教学中过分注重语法结构分析的羁绊,把握语篇整体意义,逐步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再者,语篇分析法有利于创造一个和谐的、自然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沉浸在使用语言的环境之中,最大限度地参与和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同时,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双边活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语言能力自然发展到语篇水平上的交际能力。最明显的成就是,自2002年汕头大学提出教学改革,2003年开始实行学分制和新课程制度,使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了一步,“语篇分析与阅读”这门课很受学生欢迎。由于具备了一定的语篇知识,学生的写作水平特别是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进步。英专八级通过率稳定并且不断提高,近几年的平均通过率在90%以上,尤其是在2007年通过率高达98.59%,在全国英语院系中名列前茅。而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成绩中,尤其以阅读成绩和写作成绩的提高最为显著。
根据语篇分析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从微观角度而且也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文章;分析文章的体裁、信息结构、衔接手段、主题思想,兼顾整体与细节,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篇所承载的意义。通过对篇章主题、词汇语义、语篇语法和语篇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培养学生对语篇的分析综合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通过语篇分析教学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意识地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篇章的宏观结构和意义,分析语篇的主位结构、信息流程以及衔接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实践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语篇阅读教学,能使得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能提高教学效果,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分析、归纳和理解能力,这与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不谋而合的。
[1]杨丽.语篇知识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的相关性[J].现代外语,1996(2).
[2]Widdowson,H.G.Teaching Language Communica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3]亓鲁霞,王初明.背景知识与语言难语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2).
[4]Bander,R.G.American English Rhetoric[M].Holt RinehartandWinston,1978.
[5]Kaplan,R.B.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66(16).
[6]Hoey,M.Patternsof Lexis in 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7]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8]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76/2001.
(责任编辑:李金龙)
book=92,ebook=92
H 319.1
A
1001-4225(2010)04-0085-05
2010-05-20
李杰(1963-)男,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汕头大学文学院外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钟永平(1963-)女,汕头大学文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汕头大学文科科研基金项目(SR08012);汕头大学语篇分析与阅读课程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