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院校神经解剖教学中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0-08-15孟凡繁张力华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脊髓思维教师

杨 玲 孟凡繁 张力华 秦 健

(成都中医药大学解剖与组胚教研室,成都610075)

中医院校神经解剖教学中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杨 玲 孟凡繁 张力华 秦 健

(成都中医药大学解剖与组胚教研室,成都610075)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非常需要创造型人才,所以中医院校基础教育中的神经解剖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教学法,以期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基本操作技能、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神经解剖教学;PBL教学法;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人才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1]的要求越来越细。引申到医学领域,同样要求每个人才具备更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准确、迅速地认识和把握极其复杂的医学现象,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神经解剖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形态和结构的科学,神经系统在人体各器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它的调控下人体维持着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完成统一的生理功能。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十分复杂,是系统解剖学最难掌握的部分,那么怎样在解剖学神经解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 PBL教学模式

传统的解剖学中神经解剖的教学侧重于对学生的讲授以教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学生上课时主动参与教与学的兴趣较差,往往学习的热情与学习成绩不成正比,而 PBL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上述不足。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教学法是指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基础医学教学。这种教学法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创立的[2],这种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是一种纵向综合的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贯穿基础与临床,扩展横向知识,增加学习兴趣,在解决临床问题中学习基础理论,在解释各种临床现象中学习和运用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这种教学法模式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阅资料编制成课件,课堂讨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1.1 问题的设计与提出

实施PBL教学法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首先教师密切结合中医药专业的特点,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十几个的问题,其内容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涵盖某一授课章节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的热点、难点、潜在的研究方向等。例如外伤引起脊髓半横断性损伤会出现哪些症状?为什么?接下来,学生每4~5人划分为1个学习小组,每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每位学生按其特长选择具体任务。

1.2 收集资料

学生在接到命题后,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杂志、以及利用校园网络系统获取大量资料和图片等,同时通过咨询教研室老师或研究生等不同途径完成初步任务。这一阶段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如:如何使用检索工具,哪些文献可参考等,帮助学生尽快适应PBL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本领域所涉及的国内外期刊杂志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而且,由于部分文献为外文描述,学生们也开始渐渐熟悉本领域的常见单词以及常用的表述方式。

1.3 小组讨论

先以小组为单位,同学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比如针灸与神经解剖学的关系是什么?提出初步的解答方案和写出发言提纲,并制作成PPT以备课堂讨论。然后集中小组讨论情况在班内进行讨论。课堂上由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各组推选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其余学生可以补充发言或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在讨论中鼓励同学,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主动性,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心理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积极状态。同时在交流和讨论中,学生们逐渐认识到针灸与神经解剖学的关系十分密切,要取得针灸的满意疗效,除必须掌握经络穴位的理论、取穴规律、针刺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辩证施治外,还必须掌握神经解剖学的知识,并且认识到创造性思维对发展中医学的重要性,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4 讲评

讨论完毕后,教师主要是概括性地归纳总结讨论问题的要点,对一些共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尽分析。

以外伤引起脊髓半横断性损伤会出现哪些症状为例,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既然是脊髓损伤,那么脊髓的功能就会发生障碍。脊髓主要有反射功能和传导功能,再联系脊髓的内部结构,答案就很明确了,脊髓白质损伤可引起:

(1)同侧损伤节段以下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原因是薄束、楔束被阻断,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不能上传。

(2)对侧损伤平面以下1~2节段痛温觉和粗触觉丧失,原因是脊髓丘脑束被阻断。传导痛温觉和粗触觉的脊髓丘脑束起于脊髓灰质后角,上升1~2节段后角换元后经白质前连合斜越交叉至对侧。

(3)同侧损伤节段以下骨骼肌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征,但肌肉萎缩不明显。原因是同侧皮质脊髓侧束被阻断,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失去了大脑皮质的控制。

然后,教师再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补其不足,更正错误,特别要肯定和赞许那些有新的见解、新的想法和有新意的学生,勉励他们在学习中大胆思索,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设想。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促使他们进行创造性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实现“学会”向“会学”转化。

2 改革解剖学中神经解剖的教学内容

2.1 减少理论课教学时数,加大实验课比重

对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修改,多与临床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对创新能力有很大益处。

2.2 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掌握不太可能,那么怎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呢?我们经过反复思考,对神经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如下改革。

首先,充分利用CAI课件[3],强化中枢神经系统空间结构。用不同颜色显示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用立体模式从各个角度展示中枢神经系统空间结构与位置,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楚的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并且通过Flash动画模拟脑脊液产生和循环的过程。

其次,将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有机整合,尝试将脑干内部的神经核团与脑神经从中枢到外周的分布、走行或脊髓的内部结构与脊神经中枢到外周的分布、走行进行统一的讲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反复给予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整体形象,例如脊髓白质中薄束和楔束,老师要强调它只是整个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的一段,要到达大脑皮质感觉中枢还要经过内侧丘系(脑干段)和丘脑皮质束(间脑和大脑段),这样在讲到大脑时学生就会主动地把大脑、脑干及脊髓相联系,从而建立整体概念。

再次,在教学中反复播放与神经系统有关的录像。例如在讲授内囊结构时,先复习理论知识.随后播放一段对内囊出血“三偏征”病人的查体录像。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或是学习时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按常规的思维方法要么是不能解决,要么是太繁琐,太费时、费力。这时学生会像我们一样思考是否能寻求一种简捷、高效的办法来解决呢?这种想法,实际上就是创新意识。

3 改革考核方法

传统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唯分数论”的学习考核机制,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严重束缚着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医院校教育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升级,应改革学习考核机制,使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条件。改革学习考核机制,不是不要考试、不要成绩,而且是更加关注考试与成绩背后的因素。

3.1 改革考核内容

中医院校现行学习考核仍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主,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则偏弱。改革考核内容,要坚持考察“知识掌握量”与考察“知识活化率”并重,既考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应的试卷既有标准答案,也有参考答案。尤其是对考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对学生作出的合乎原理与逻辑的答案,应按照合格或良好的标准评定分数;对学生作出的创新回答,则可按照优秀的标准评定分数。对学生作出一些不恰当或奇异古怪的回答,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3.2 改进考核方式

减少理论考试所占的成绩比例,增加平时表现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以学生查阅资料、作业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动手能力及制作PBL的 PPT质量等作为评分依据。

以讨论课成绩为例,学生的成绩按讨论小组给分,也就是说,一个小组内每个人的成绩都是一样的。如一次讨论课按十分计算,采分点包括交流能力、准备情况、思辨、团队精神等,学生时刻都不能掉以轻心,每一次课的表现均记录在册。各次讨论课成绩相加得到的总成绩最后再按一定的百分比换算。

3.3 做好考后辅导

传统学习考核以学生知道成绩为终点,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不掌握的知识仍然不掌握,未思考清晰的问题仍然不清楚,即使考核过程中萌发了创新灵感,也很快消失,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学生活化知识。因此,要把考核终点向后延伸,在PPT课堂讨论上,教师概括性地归纳总结讨论问题的要点,对一些共同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尽分析,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引导学生加强进一步的思考研究,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和思维创造性得到又一次提升。

4 结合临床,开展教学

结合临床,开展教学,让他们开阔视野,联系临床应用,以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得到基本技能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4.1 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创新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新思维的形成。因此,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例如要深入了解中枢神经的各核团、纤维束的位置关系,就必须通过对一些重要的断面进行逐个观察。在观察断面的基础上,将断面连续起来,建立整体概念。

4.2 提高学生的想像力

创造一般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有意识的想象产生出以前尚不存在的事物,因而想象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因此,提高学生的想像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例如利用脑干横切面的轮廓图,让学生先画图,然后用硬纸板和彩色丝线做传导通路模型,通过让学生制做中枢系统模型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4.3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因此,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保证。

例如面神经损害会出现哪些临床表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面神经损伤是不是只有一种临床表现?既然不是一种,有那几种?再联系面神经行程较长,因损伤的部位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有差异,答案就明确了。

(1)面神经管里损伤:周围神经麻痹,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及唾液腺分泌障碍,为面神经管内鼓索神经受累,如还伴有听觉过敏,则病变多在镫骨神经以上。

(2)面神经出茎乳孔后损伤:只表现周围神经麻痹,同侧上下部面肌瘫痪,即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

(3)面神经在脑干和内耳门之间损伤:

①面神经核损害:周围神经麻痹,伴外展神经麻痹,对侧锥体束征,病变在脑桥,常见于脑干肿瘤及血管病。

②膝状神经节损害:周围神经麻痹,同时有耳部剧烈疼痛,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称亨特利综合征。

5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Barrows等认为:“理想的指导者应该既是一个学科专家,又是一个指导专家;稍差一点的指导者,即便不是一个学科专家,也至少应该擅长指导;最糟糕的指导者,莫过于虽然是一个学科专家,但却拙于指导”。因此,只有教师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拓宽知识领域,保持知识的更新,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力求博与专相结合,不断观察世界相关领域的迅速发展情况,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

作为基础医学教育的教师,尤其是中医院校的神经解剖学教师更应努力学习中医骨伤和针灸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教学中常常将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与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另外,制定相应的基础课教师临床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安排教师参加适量的中医临床工作,加深西医课教师对中医的热爱与了解,也可以获得一线临床资料、获得启示、积累知识,从而积极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之外,积极参加科研工作,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创新能力。

总之,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医院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老师要时时刻刻地树立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创新与探索,合理运用医学课件,精心地设计画面,巧妙地安排展示时间,并通过造情设境、设置悬念等手法,艺术地将所要讲述的内容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使所展示的内容能够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5],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突破教学的时空局限,使学生能置身于情景交融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由被动变主动的去学习,使每一位学生智慧的心灵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 李辉,邹昌旭,李云庆.解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4):353-354.

[2] 陈萍,臧伟进.西方现代教学理念与策略之剖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22-24.

[3] 周志斌,时文刚.谈网络化计算机辅助教学[M].http://iea1.uhome.net.1999.

[4] 傅广华.免疫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教学探讨,2003,21(3);84.

[5] 侯赛榕,范定怀.提高解剖教学艺术感染力[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1-32.

R322.8

C

1005-1457(2010)02-61-04

10.3969/j.issn.1005-1457.2010.023

猜你喜欢

脊髓思维教师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