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性化管理的分析与探讨
2010-08-15郭富庭
郭富庭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 710128)
大学生人性化管理的分析与探讨
郭富庭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 71012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对传统的制度化管理提出了挑战。文章分析了人性化管理的本质含义,论述了人性化管理是当代大学生管理的必然趋势,并就如何实行人性化管理、开创大学生人性化管理的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大学生;管理 ;人性化
一、人性化管理的本质含义
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和探索过程,探索、选择能力的培养,是对人的潜能的综合开发,是包括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精神价值、社会责任感在内的综合发展基础上的素质培养,即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和贯穿其始终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它要求教育使人类不断获取知识,同时提升精神、完善自我,培养有丰富知识、健全人格,富于开拓进取,勇于承担社会义务,善于不断探索、自我完善的一代新人。大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就是指以大学生这一主体为中心,在全部管理活动中用“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来确定管理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做到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基本权益,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激励、启迪并引导大学生自觉为实现学校的目标和个人价值目标的统一而努力奋斗。
二、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1.人性化管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性化管理”是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可以说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作为高校,应当在深刻认识人性化管理的现实与深远意义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努力实践,从新的管理理念出发,关心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形成高效和谐的管理局面。“人性化管理”成为大学文化的核心,能有力地提升高校竞争力,促进高校的发展走上可持续的道路,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中坚力量。
2.人性化管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等教育的对象是青年学生,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是由具有差异性的个体所组成的特殊群体。要正视学生个体差异性,客观地看待每一个学生。要根据大学生各自的特点和具体的情况给他们提供切合实际的成才指导,包括奋斗目标、奋斗途径的指导。当代青年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整体思想活跃、热情,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很强,不愿意迷信权威,也不愿拘泥于现实,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望,需要鼓励和科学的引导。
二、人性化管理的现状与认识误区
1.人性化管理的现状
仔细审视当前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可以发现以“强调校方、轻视学生,强调管教、轻视服务,强调‘一刀切’、轻视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旧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已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非人性化的巨大缺陷。它已严重影响到大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2.人性化管理的认识误区
第一,人性化管理不等于“保姆式”的服务式管理
长期以来 ,一些高校管理者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理解为等同于“保姆式”的服务式管理,这种观念上的认识误区直接导致了目前高校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探索的举步维艰。真正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应该是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基本权益,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激励、启迪和引导的方法,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真正把握人性化管理的实质和内涵,才能为推进高校实施人性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第二,人性化管理不应与制度化管理对立,二者应该紧密结合
目前,对大学生实施人性化教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完满人性、满足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成为耳熟能详的口号。但是,现在却出现了将对大学生进行人性化教育和实施严格的制度管理相互对立的观点。其实,严格的制度管理仍然应该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基础,人性化教育必须以严格的制度管理为前提,严格管理必须辅之以人性化教育,只有二者相得益彰、刚柔相济,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用之才。大学生管理是人性化和制度化的统一体,人性化管理是根本价值导向,制度化是必要手段,有效的大学生管理需要二者的有机结合。我们要看到,坚持制度化管理是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是学校自身发展、规范办学行为的需要;同时,实行人性化管理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是高校自身加强管理的需要,是由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因此,要在坚持制度化的前提下体现人性化,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性。
三、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具体途径
1.完善辅导员配置,提高师生配比,探索实施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或导师的可行性方案
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学生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应达到1:150,但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高校不能按要求配备辅导员,这直接影响了“人性化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实施效果。因此,积极做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补充和建设,是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可试点探索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或导师的可行性方案,促进人性化管理的进一步落实。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现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精神实质
帮助学生进行自身评价是为了帮助学生正视自我、认清现状,最终达到主动设计可行的人生发展轨迹,即帮助学生完成人生设计的过程。
3.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
在对贫困生的教育中做到“人性化管理”,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为情感教育的全过程搭建工作平台,以更好地为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制定切实可行的贫困学生“三保”(学费、基本生活费、特困学生和突发性特殊困难三方面进行保障)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感动教育的实施和勤工俭学机会的提供,帮助贫困学生重树自信。还要通过创业教育的宣传,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坚毅品质。
4.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完善大学生人格修炼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修炼。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校园文化的不断渗透,学生可以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汲取人文精神,实现全面发展。
5.进一步发挥“四个阵地”育人功能
“四个阵地”指教室、寝室、图书馆、体育场馆。利用“四个阵地”的特点,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和娱乐活动。在活动中要把重点放在启发诱导和情感陶冶上,悉心培养学生,更多地给予人性关怀。在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要更关心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各种文化载体的建设,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影响学生的人格、理想和价值观,实现提升人文精神水平和文化育人的目标。
[1] 黄永涛,王绽蕾.论大学生管理的人性化、个性化、制度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3).
[2] 尹晓菲,胡书金,等.浅谈大学生的人性化管理[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02).
[3] 余碧春.走向人性化、个性化的现代学生管理[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4] 李春 .大学生人性化管理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 (30).
[5] 杨芳.新时期大学生人性化管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石柏胜
G641
A
1671-8275(2010)04-0102-1.5
2010-05-06
郭富庭(1983-),男,陕西周至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助教,西安理工大学在读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