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以来党政关系的发展与现实思考

2010-08-15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党政党的领导领导

刘 芳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建国以来党政关系的发展与现实思考

刘 芳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党政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回顾建国以来党政关系的演变过程,结合新时期的形势,充分认识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重要性,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政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政关系;执政方式;现实思考

一、建国以来党政关系历史演变的概况

建国以来,政党关系的演变从整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大阶段:

(一)第一阶段是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时期主要是传统党政关系体制,即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逐步确立、巩固到强化的发展阶段。建国初期,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受到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一切、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以及当时国内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的影响,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必然要加强党的领导地位,统领各方面的事务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随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我党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一切权利集中于上级党委,即“党领导一切”。这种权力的集中从纵向上看,主要集中于上级党组织尤其是中央;从横向上看,主要集中于同级党组织尤其是党的一把手。对此,邓小平曾经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的、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重要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由此,“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个人领导,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尽管后来党政机关在某方面作了一些调整,但由于没有触及到党的一元化领导的根本,使过分集权、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还在进一步发展。随后,“文革期间”,毛泽东的个人领导实际上取代了中央的集中领导,党取代政府行使职权,一元化领导体制变态发展,国家政权系统处于瘫痪状态。这是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一次倒退,严重阻碍了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

(二)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到现在。这一时期主要是从党政职能分开到以科学的制度解决党政关系问题的新型党政关系逐步确立过程。为了切实解决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现象带来的严重后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党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党就把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解决党政关系的问题摆到了重要位置上。邓小平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改革的关键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 。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我们党在解决党政关系问题上取得了大的进步。但是,解决党政关系问题并不容易,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开始以执政方式的思维来思考党政关系问题。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求从法制上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十六大又提出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它反映了我们党在党政关系问题上的新的理论觉醒。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高度概括以往的认识,提出了“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我们党在党政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更加科学,为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指明了根本方向。

二、对进一步理顺我国党政关系的现实思考

在汲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进一步理顺我国的党政关系,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一)正确认识党政关系的内涵,是理顺党政关系的前提

理顺党政关系,首先就要科学地认识党政关系的内涵。“党”是指执政党,在我国则是中国共产党;“政”首先是指国家政权,我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因此,党委与人大的关系是党政关系的首要内容,其次才是党委与政府的关系。政府是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的,不能越过人大谈论党政关系。

长期以来,一些人把“政”狭义地理解为政府,谈到党政关系就认为是要如何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忽视了人大的重要作用。党或党委一把手对于政府工作干预过多或直接包办现象的存在,也使人们产生了要解决党政问题就是要解决党和政府关系的错误认识。

正确认识党政关系,就应当深刻理解人大和政府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所承担的职责,使党政分开落实到实处,以人大为中介来实现党对政府的领导的理想党政关系。

(二)实现我国党政关系的法治化,是理顺我国党政关系的根本出路

实现党政关系的法治化,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处理党政关系的经验总结。党政关系处理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以前的改革措施中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指导。法律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科学性等特点,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促进党政关系的法治化刻不容缓。

实现党政关系的法治化,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在法制中规范党政关系。按照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等不同形式明确党和人大、政协、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以及各种社会组织的关系,完善党领导各项工作的体制和方式,实现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法律化和科学化;二是要在实践中加强对党的活动的监督。要对党的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建立监督系统,健全监督机制。把监督权从人大中分离出来,自成体系,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保证。

(三)建立规范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执政体制是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重要保证

从制度上确保党政分开真正落到实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制度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要解决党政分开问题,就要在制度上明确规定哪些权力是政府独立行使的,哪些问题是需要共同商量的,党的领导和执政必须有好的制度加以保障。要注重领导制度和执政制度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的效率,从根本上杜绝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综观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虽然都进行过一些改革,但成效甚微,究其根源在于没有建立能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化的长效机制。因此,我们要加大机制建设力度。

(四)解决基层党政分开问题,是理顺党政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实现党政关系在全国范围内的和谐,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必须解决好各基层的党政关系。从党政关系的历史演变中可以得知,在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中,党政不分的现象在基层中十分普遍,这也是我国农村难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现实来看,中央和地方,党政机构的分设与职能确定已经完成,党政关系的处理日益正常化。但是在很多基层单位,党政关系的处理上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党委党政分开流于形式,仍是党主管一切事物;二是在县、乡、村中大量存在着党组织一把手决定一切的现象;三是党组织对其他同级组织部门仍有很大的控制权,还未实现间接调控各部门的局面。基层工作与人们直接发生关系,如果做的不好,将会削弱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基层工作任重而道远。

党政分开是我们在长期的发展中得出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党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改革的重要一环。这一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党政关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课题。以史为鉴,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变革,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建立新型科学的党政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 李君如.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新认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 刘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政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3).

[5] 田湘波.近年来关于我党党政关系问题的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3).

D251

A

1671-8275(2010)04-0008-02

2010-05-12

刘芳(1986-),女,湖北荆州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石柏胜

猜你喜欢

党政党的领导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党政联动破难题 聚焦长远抓落实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党政与工会
党政与工会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