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中的图书管理
2010-08-15于建华
姜 峰,于建华
(1.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150090;2.大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黑龙江大庆163311)
浅谈网络环境中的图书管理
姜 峰1,于建华2
(1.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150090;2.大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黑龙江大庆163311)
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给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馆藏资源获取方式及质量评价标准、信息资源的保障方式、馆藏文献购置经费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图书馆在馆藏发展中应该更新传统藏书观念,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加强馆藏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和分工协调,建立起信息资源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并努力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网络环境;人员素质;影响;对策
以数字化为前导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令人目不暇接。数字化的生存正引领着自人类有史以来一场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网络已深深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大潮的推进,作为知识的殿堂──传统图书馆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一个集信息储藏、加工、交互与传播于一体的崭新载体──网络图书馆正脱颖而出。网络图书馆替代传统图书馆,已是势之所趋。当前如何加快传统图书馆的网络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网络环境与图书馆
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网络环境。所谓网络环境,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基础上构建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式电信网络。网络环境给传统图书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图书馆保守封闭的办馆思想、重藏轻用的藏书观念、以馆藏文献的流通阅览为基础的服务模式以及落后的技术设备和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等等,已很难适应网络环境的需要。面对挑战,图书馆采取怎样的对策,将直接关系到网络环境中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
二、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网络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网络图书馆。
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彻底摧毁了“田园式”的传统图书馆模式,也给图书馆的自下而上发展空间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信息摆脱了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面向网络环境,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建立了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信息社会需要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图书馆开始从以文献单元的加工,深入到以知识单元为主的加工,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将从借借还还的服务,转移到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有更多的工作人员从事信息的组织,直接参与市场,在信息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增加智力投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建立,图书馆开始冲破传统服务模式,紧密地配合社会需求,提供特色服务,有针对性的服务,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率。
传统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传统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三、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对图书馆藏书发展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首先,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影响。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而且使信息资源的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是经过图书馆收集、整序、贮存并拥有“所有权”的属性,但它如同馆藏资源一样具有可资利用的属性。因此,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可以分为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两部分。
其次,网络环境对图书馆资源质量评价的影响。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是馆藏建设,而对馆藏质量的评价,则主要围绕馆藏的数量、结构、重点、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对象就是馆藏文献本身。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质量评价就不能仅以本馆的实际收藏为评价对象,还要看其在网络上获得全世界信息资源的能力。
最后,对信息资源保障模式的影响。建立信息资源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图书情报界多年来致力的目标,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在信息资源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图书馆基本上仍是自给自足的保障模式。在网络环境下,这种保障模式已完全不适应了。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分工协调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四、网络图书馆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网络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网络化图书馆的关键。建设网络化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网络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网络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用人才、复合型的人才。目前,各类传统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传统图书馆要实施网络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网络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五、网络环境中图书馆藏书发展对策
网络环境给图书馆藏书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适应信息环境的变化,制定正确的藏书发展对策,是图书馆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1.应该树立正确的藏书发展观念。在网络环境中,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发生变化,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共同构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任何图书馆离开网络资源而幻想靠自己有限的馆藏文献资源来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图书馆藏书发展不能局限于建立一个有限的物理实体的馆藏,而要着眼于对全球信息资源的掌握和选择。除了选择入藏有明显载体形式的文献,努力获取重要的联机信息资源的使用权,也应成为藏书发展的重要内容。
2.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随着网络的扩展。许多图书馆正在改变传统单一的馆藏模式,变静态的收藏为动态收藏加网上信息存取的信息资源建设新模式。这一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各类型图书馆的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的需要是不同,在安排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的比重方面也应该有所区别。各类型图书馆都要从实际出发,在认真研究本馆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馆藏资源与网上资源的比例,从而实现两种资源的最佳配置。
3.加强馆藏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和分工协调。在网络环境中,各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重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各图书馆上网的文献资源具有各自的特色,互不雷同,网络才真正是资源丰富的宝库。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彻底转变“大而全”、“小而全”的馆藏模式,加强在馆藏发展中的分工协调,使各馆致力于馆藏特色化建设。如果说过去我们还缺乏紧迫感的话,那么在今天的网络环境中,解决这个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4.建立信息资源社会保障体系。网络环境为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国家级文献资源网作为我国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主导,其网络成员应通过分工协调,将各自承担的学科领域的文献尽量收集齐全,以保证国家从整体上最大限度地占有文献信息资源,起到国家文献资源保障中心的作用。
六、结论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对一个正在前进中的图书馆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充分重视图书馆活动的“人”,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才能促使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持久的发展。
[1]景海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学的发展[J].图书馆现代化,1998,(3):18-21.
[2]潘卫,姜险峰.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1):47-49.
[3]李家清.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
[4]胡小青.信息用户研究对象的广泛化趋势[J].图书馆,1999,(1):29-31.
[5]赵威.关于当前信息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学刊,1999,(2):46-47.
[6]李明华.信息交流与现代图书馆系统[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7]沈媛芬.世纪之交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误区及对策[G]∥世纪之交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1999:179-183.
[8]曲静涛.向知识经济过渡中我国图书馆职能变革与系统[G]∥世纪之交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1999:300-306.
[9]路甬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R]. 1998:1-10.
(责任编辑:乔瑞雪)
G250.73
A
1001-7836(2010)02-0181-02
2009-12-06
姜峰(197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