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学校《工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系统反思与提升策略

2010-08-15福建机械技术工业学校陈学祥

海峡科学 2010年7期
关键词:技校工业教学模式

福建机械技术工业学校 陈学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企业对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实用型、技能型技工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对以培养各种操作能手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我国技校而言,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就成为事关我国技校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工业企业管理》作为非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原理、方法,是技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通过对人力、物料、设备、技术、信息、能源等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产出)“过程”的研究,能够为学生留下联系多种专业操作技术知识的“接口”,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有鉴于此,如何提高《工业企业管理》的教学质量就成为我国技校教改的重要内容。

1 《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特征

工业企业管理从教学目的上看,是要在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职能和方法技术的基础上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管理能力,因而其既是传授一项生产技术,同时也是传授一种管理手段,具有双重教学特性,表现在:

1.1 文科特征。该科目涉及领导制度、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业企业基础管理概念的学习,其潜在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技校学生更为全面地认知和熟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为将来进入工业企业工作、融入工业企业管理氛围,甚至走上管理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相较于技术传授而言,学习内容抽象复杂、枯燥难懂,因而在教学上必须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大量详实、生动的企业案例和生活实例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2 工科特征。该科目涉及工业企业预测决策、质量统计分析、生产计划编制、技术经济分析、网络计划应用、价值工程以至其他现代管理技术(软技术),从本质上看,是一门方法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其潜在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技校的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各种工业规划和分析技术,从而能够胜任将来工业企业的工作岗位。因而,同其他操作技术等硬技术的学习相似,在教学上应以实践为主,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配以层次分明的讲解和实例操作,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该门技术,并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综上所述,《工业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讲授面宽,涵盖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而且教学细节丰富,涉及到规划、分析和管理技术的各种细节和具体应用,因而,在教学环节上必须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认识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管理运行过程及管理职能岗位特点,熟练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而建立初步的企业管理和工程技术意识,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和实践观。

2 《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困境

2.1 学生思维和理解能力有限,传统教学效果不佳。技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和高中毕业生,由于普高和大学连年扩招,技校已经成为学习成绩不好学生最后不得已的选择,这部分学生往往文化基础薄弱,对课本中很多抽象概念、书面语言等理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此外,技校还有很大一部分生源来自农村,未接触过现代工业机械,缺乏对现代工业企业的基本认知,往往需要很长的适应时间。因而,学生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有限性,不仅抑制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也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传统的板书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2 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作为一门教授工业企业基础管理概念的课程,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践性,其必然引用了许多现代工业管理过程中的专有名词或专用俗语,如生产计划管理部分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生产制、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等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业制造概念,这些概念对于只具备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缺乏实践经验的技校学生而言,往往十分难懂。此外,目前技校教授《工业企业管理》的许多教师由于长期脱离生产实际,对这些概念本也是一知半解,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主动联系生产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只能照本宣科,难免形成老师在讲台上费劲的讲解,而听课学生则不知老师所云、昏昏欲睡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模式呆板,缺乏互动和实践性。《工业企业管理》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不仅要使学生熟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而且要掌握各种分析、规划和管理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课堂和实践角度为学生营造各种生产经营环境,如企业文化、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并引导其体验“师徒式”、“帮工式”的企业教学模式,因而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实验室或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就成为《工业企业管理》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然而,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以及教师本身素质的问题,很多技校目前还未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或有意识到但无力改善,在教学模式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实验、项目组、现场观摩、合作等灵活多样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

2.4 教学练习脱离实际,教学效果难以巩固提高。课后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工业企业管理》教材配套的《作业册》中多是选择、填空、简答等能在课本中找得到答案的习题,对学生掌握概念实质、培养分析问题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则帮助不大。实际上,《工业企业管理》的很多学习内容,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或顶岗操作来进行巩固,如对于定价策略、市场预测、盈亏分析的学习,就需要组织学生成立项目组进行有目的的社会调查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其内涵,同时通过一定的社会调查,也可以使学生将诸如“盈亏平衡”、“盈利”之类的专业用语,同“保本经营”、“挣钱”之类的社会俗语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程度。

3 《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善对策

实际上,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造成以上教学困境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未能对技校各类学生的智能倾向进行正确判断,从而根据学生智能倾向的不同,采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因材施教:

3.1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模式,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能力本位,这同我国技校《工业企业管理》现行的成绩本位相冲突,因为传统的书面考试成绩并无法充分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而造成广大技校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将《工业企业管理》作为一门文科课程加以机械地教学,而忽视了其工科实践性特征,这对于思维和理解能力有限,且语言和逻辑数理智能偏弱的我国技校学生而言,明显是不适宜的。因而,有必要开发以操作能力为核心、以理论学习为补充,容项目考核、实验室操作与一体的考试模式,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可针对“管理基础概念”部分采取统一性的考试,而针对生产计划编制、网络规划、价值工程、质量统计分析等技术性较强的内容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因材施考,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竞争力。

3.2 变革现行教学练习方法,进一步探索任务型教学练习模式。建立任务型教学练习模式,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不仅是《工业企业管理》双重教学属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多元智能理论“多元化”教学过程的重要要求。首先,通过建立企业实训基地和企业实地观摩,为学生创造“仿工作”环境,弥补其在语言和逻辑数理智能上的不足,促使其真正理解《工业企业管理》中的各种管理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根据《工业企业管理》中的产品设计流程、计划编制方法、质量管理分析等管理技术设定项目,并聘请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作为项目指导老师,通过内部试验、工厂实习和观摩、小组合作、后期评估与分析和水平展开等多个环节,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融面授、实验、实习、观摩、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的教学过程。

3.3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环境。由于《工业企业管理》与生产实践有密切联系,因而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就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即由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模式,转向以感性的视频、试验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例如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职业病的预防等通过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就比单纯课堂授课的形式更为直观、易懂。具体而言,首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各种深奥难懂的概念,或将同生产实践密切联系的各种术语通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直观地呈现出来,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其次,运用实验室模拟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感性的操作空间,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感官上的综合刺激,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讨论与合作,掌握新的知识,巩固已学知识。

[1]杨丽军.从抽象到具体,从模糊到鲜明——《工业企业管理》教学方法小议[J].民营科技,2008, (6): 67-68.

[2]丁峰军.浅谈如何提高技校《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J].职业教育,2009,(3): 160-161.

[3]卢利.融入多元智能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650-654.

猜你喜欢

技校工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工业人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