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与襄樊人文景观设计

2010-08-15李觉辉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襄樊人文景观襄阳

李觉辉

(襄樊学院 美术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历史文化与襄樊人文景观设计

李觉辉

(襄樊学院 美术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经济实力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历史文脉则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精神动力。从襄樊“南城北市”的传统格局来看,发展明显不平衡。代表经济繁荣、现代化水平的“北市”——樊城的发展成就卓著、日新月异,而体现襄樊悠久历史文化、深厚人文底蕴的“南城”——襄阳,发展却相对缓慢,这与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魅力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用人文景观的形式保存襄樊城市的部分文化记忆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紧迫的。襄樊在人文景观设计中应对城市历史文化信息进行再认识,人文景观设计的布局应以襄阳古城为中心,分三个景观带展开,以再现、重构和使用标识的方式予以表达。

襄樊;历史文化;景观设计

襄樊市地处鄂西北,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一江春水穿城过”,碧波荡漾的汉江把襄樊一分为二——襄阳和樊城。江南的襄阳历史悠久,南依岘山,凭山之峻,可谓“十里青山半入城”;北临汉水,据江之险,可见“汉江一带碧长流”。江北的樊城是展现襄樊经济建设成就的繁华都市,十多年来在城市改造、景观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投资巨大的诸葛亮广场宏大开阔,功能齐全,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是襄樊的标志性广场。汉江大道景观是体现襄樊现代化风貌的窗口,整个改造工程投资4.6亿,总规划面积52万m2,搬迁居民5600户,使樊城沿江一带呈现出一幅现代化都市的景观图。这里集商业、金融、休闲、旅游于一体,与隔江相望的襄阳古城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襄樊“南城北市”的格局更显名符其实,颇有“襄樊外滩”之誉。民发商业广场、开放广场、城市印象、世纪新城等商业建筑群成功开发,使襄樊日益具有现代化大都市的风范。招商引资40亿,正在开工建设的“万达商业广场”更是为襄樊的现代化建设涂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切无疑令襄樊人感到振奋和自豪!但高兴之余,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失落感,难道经济快速发展、商业不断繁荣和楼房日渐长高就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全部吗?这是发人深思的!

从襄樊“南城北市”的传统格局来看,发展明显不平衡。代表经济繁荣、现代化水平的“北市”——樊城的发展成就卓越、日新月异,而体现襄樊悠久历史文化、深厚人文底蕴的襄阳——“南城”,发展却相对缓慢。尽管几届政府在修复古城墙、疏通护城河、扩建北街、重建荆州路北街、重现昭明台雄姿等方面也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人力,使它们成为襄樊的“名片”。但相对于襄樊丰富、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来说,现有的开发仍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襄樊城市精神的重塑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十佳园林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襄樊的独特之处在于:“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1]与都市繁荣的完美结合。在发展经济、推动都市繁荣上各届政府都有大手笔,但在山水风光与人文胜迹的结合上力度还不够,水准还不高。在城市超常规发展的今天,完整的城市历史文化物质遗存已相当有限,遴选适当的历史文化题材,在襄樊发展的进程中以人文景观的方式保存部分城市文化历史记忆,[2]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紧迫的。文章从当代襄樊人文景观设计中对历史文化信息的再认识、景观设计的布局和景观的表达方式等层面展开论述。

一、对襄樊历史文化信息的再认识

当代襄樊人文景观设计理应浓缩襄樊人文历史的精华。襄樊人文景观设计就是在拥有2800多年城市文明发展史的背景下进行的,除了要考虑地理、生态环境之外,襄樊的历史文化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为城市的历史文化就象一条穿起珍珠的丝线,贯穿着城市文明的发展史,是城市文化积淀的体现,是城市历史的见证,更是无法再生、弥足宝贵的人文资源。重新理清、认识城市历史发展中的文化脉络,[3]对当代襄樊人文景观设计尤其显得重要。

悠久的历史、清幽的山川孕育出灿烂而独特的襄樊地域文化,吸引历史上众多的仁人先贤、文人墨客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建功立业,留连歌咏。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缅怀先贤不仅是文明和智慧的表现,而且也是襄樊现在、未来城市发展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用人文景观的形式部分记忆那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人文胜迹和代表襄樊文化精神的人物、诗篇,既是一件幸事、雅事,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如遍布人文胜迹、名满天下的岘山上就曾有标识“风景这边独好”的岘山亭、凤凰亭、濯汉亭和汉皋亭等;有纪念襄樊历史上著名先贤的羊公(祜)祠和张公(柬之)祠;有曾以环境幽美、香火旺盛著称的甘泉寺、卧佛寺、延庆寺和岘石寺,俗称“一里四寺”;[4]8-9有以神话传说、醉人诗篇而闻名的老龙堤;有表彰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名将来瑱的“来将军去思碑”;有铭刻南宋抗金英雄赵淳解放襄阳事迹的“庆元已末”摩崖;有记载南宋时从蒙古人手中收复襄阳的民族英雄李曾伯的“襄樊铭”摩崖。[5]这一切奠定了襄樊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不凡地位。襄樊是名符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

然而,襄樊如此令人艳羡的文化遗产或漂零在历史苍茫的记忆中,或沉睡于襄樊文史学者整理、研究的文字中,“养在深闺人未识”。襄樊具有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却缺乏应有的传承和展示,这就造成今天大部分襄樊人对自己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胜迹知之甚少。当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文明结晶以大众化的人文景观形式展示出来时,就会吸引人们驻足欣赏、思考,就会唤醒人们内心的自豪感,滋养自信心,增强使命感,进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实践中。这样可以激发襄樊人甚至愈来愈多的来樊客人去了解襄樊历史,游览襄樊山水,享受襄樊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

二、襄樊人文景观设计的布局

由于历史久远,经过漫长的朝代更替和发展演变,襄樊原有的人文古迹所依存的空间形态大多被自然的力量损毁或人类的行为改变,有些地域空间甚至沧海桑田,迹象全无。因此,襄樊人文景观设计的布局,应该遵循基于历史环境原址或尽可能靠近原址的适当地点加以再现的原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还原历史风貌,易于人们直观地感受世代先民的智慧、成就和情怀,启发当代人对过往时光的追溯和遐想,达到满足人们文化认同和扩大精神空间的目的。同时,在景观设计布局时,还需要结合现代城市功能,通过选择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能体现襄樊历史文化风貌的景观空间节点进行恢复,创造出既体现历史文脉,又适应现代生活的人文景观环境。[2]

基于以上原则和襄樊历史上人文胜迹的分布状况,襄樊人文景观设计的布局应以襄阳古城为中心,分三个景观带展开。

1.襄阳滨江人文景观带

一是从襄阳汉江一桥头至汉江二桥头的沿江区域,即滨江路。滨江路景观设计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有通行、休闲、观光的功能。无论从小广场、休息长廊的分布、象征性旧码头符号的竖立,还是张拉膜的运用、装饰性椰树的点缀和人造刨光大理石的铺装来看,滨江路景观设计都极具现代风格,这与厚重、沧桑的襄阳古城形成强烈的反差。作为与古城唇齿相依的景观设计,滨江路景观还仅仅停留在追求景观空间视觉愉悦效果的一般美学意义上,缺乏与古城相呼应的人文艺术景观穿插,给人貌合神离的感觉。尽管在夫人城旁,护城河一侧有襄樊学院美术学院教师设计的大型《故垒惊涛》浮雕,但相对于现代特征明显的整个景观带来说,则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在襄阳古城周围和滨江路景观中增设一些襄樊文化名人的雕像并配以其代表作,如卞和、宋玉像及《风赋》、习凿齿、山简、羊祜、释道安及光未然(张光年)雕像及《黄河大合唱》歌词片段等就很好了。

二是从汉江二桥头至即将兴建的汉江三桥(万山)沿江区域。这一带就是古老而著名的襄阳老龙堤,古称大堤。老龙堤不仅阻挡着汹涌澎湃的汉水,护卫着襄阳的安全,见证了昔日繁忙的襄樊水运,而且在历史上也是闻名遐迩的浏览胜地。大堤内外绮丽的风光和有关老龙堤、“郑交甫遇仙女”(即游女解佩)的神话传说,吸引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前来观光,写下了许多令人心醉的诗篇。这些古老传说和优美诗篇不仅提升了老龙堤的文化形象,而且也是创建老龙堤人文景观带所依重的珍贵文化遗产。

2.护城河、南渠人文景观带

襄阳城北临汉江天堑,东南西三面为人工开掘的护城河。护城河平均宽约180m,最宽处约250m,被誉为世界上最宽的护城河。虽然它早已失去了昔日防御功能,但经近年来的整治疏通,已俨然成为环绕古城的翡翠玉带,沿岸绿草如茵的景致又仿佛为古城披上了一件迷人披风,把古城衬托得更加雄伟刚健。这里现已成古城人民休闲、健身、观光的福天洞地。护城河风光带已尽显碧波荡漾与绿草花木、亭台楼阁珠连碧合的生态景观,但如能在其中增加一些历代名人赞美襄阳的诗文华章,布置一些古城历史上仁人志士的雕像等人文景观,使人们在游玩之余还可获得精神享受。遗憾的是城南一段护城河至今仍未贯通,破坏了护城河风光带的整体性。

另外,南渠古称襄水、襄渠。襄樊知名文史学者刘鸣冈先生在他《名城旧事》一书“释襄”篇中早已考证了襄阳之名的由来与这条不起眼襄水的关系,即“城在襄水之阳”而得名襄阳(古人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4]216,可见襄水(南渠)对襄阳城的重要性。令人惋惜的是襄水现已成为藏污纳垢的臭水沟,这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城市的象征——襄阳古城的形象极不协调。作为襄阳城的标志性河流,在治理还清的同时,非常有必要选恰当地址为襄水“树碑立传”,以示纪念,唤起人们保护襄水、热爱古城的意识。

3.环岘山人文景观带

从中国文化极力崇尚的审美角度看,襄阳城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实属风水宝地,是自然山水与城市文明的绝佳搭配。汉水象一条玉带,岘山象一道苍翠幽美的屏风,使古城襄阳顿生诗情画意。岘山之美,美在自然。早在两晋时期就令人们留连忘返,乐不思归,唐宋时更是名噪天下,吸引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必登之而后快。宋代连庠这样赞美:“四时美景千百状,登临可以抒襟灵……贤达胜士共爱此,谓此山水魁南荆。”岘山之美,美在人文。历代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曾在这里寻幽访古,缅怀先贤,抒发生命的价值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留下不朽的诗、文,使岘山真正成为一座名扬华夏的文化名山①中共襄樊市委宣传部、外宣办.名城襄樊[M].[2001]鄂襄市内字第020号.。岘山之美,美在自然与人文的绝妙结合,这是造化和历史留给襄樊人民无法替代的、独有精神文化遗产。然而,曾经遍布岘山的人文胜迹绝大多数已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中,对今天的襄樊人来说,就象一首诗中描述:“襄阳城里没人知,襄阳城外江山好”,真可谓“身在福中不知福”。此情此景着实令人汗颜!在襄樊飞速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壮大的今天,重新设计、再现岘山人文景观带,以襄樊的经济实力应不成问题,问题是我们是否具有珍惜文化遗产、为襄樊人民建构精神家园的意识和追慕先贤、造福一方的勇气和魄力。

三、襄樊人文景观设计的表达方式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广大市民才是城市的真正主人。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热情和向往,是追求文明的表现,城市理应成为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理想栖息地。日本杰出景观设计学教育家佐佐木告诫我们:“当前,景观设计学正站在紧要的十字路口,一条通向致力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领域,而另一条路则通向肤浅装饰的雕虫小技。”[5]对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做出杰出贡献的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也指出:“为了能够建造一个平民的、乡土的城市景观,当代景观设计学必须调整自身的定位和价值观。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决定着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珍视什么又将决定我们应该在什么地方保护和创建什么样的景观”。[5]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景观设计不是装潢门面,不是哗众取宠,不是满足少数人的虚荣心,而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市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文明之举。

襄樊人文景观设计的表达方式就是在体现特定历史文化信息的同时,以传统、形象、简明的形式既传达相应的文化内涵,使人观景生情,又符合生态化节俭设计的原则,达到延续历史文脉、“简约而不简单”的目的。表达方式有:

1.再现

在历史环境的原址上,以部分复原的形式重现历史景观的表达方法,以表现该地点的历史感营造追寻历史境遇的文化氛围,设计出既古老又崭新的人文景观,满足人们凭吊先贤、欣赏美景的文化愿望。岘山人文景观带主要包括羊公祠(含坠泪碑)、张公祠、习家池(已动工扩建,这里不提)、孟浩然故居和岘山亭、凤凰亭、濯汉亭和汉皋亭等,其中羊公祠和岘山亭应是这一景观带的灵魂。岘山因羊祜的功业和恩泽襄阳而闻名于世,重建羊公祠,再树“坠泪碑”,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弘扬,而且是“官爱民、民拥官”、创立和谐干群关系的呼唤,在一定意义上岘山本身就是羊祜勤政爱民精神的丰碑,因此,重建羊公祠是首要工程。张柬之、孟浩然是襄阳本土人,他们各自在治理国家、建设家乡、关情乡梓和田园诗歌创作上的成就至今令襄樊人津津乐道。重建张公祠,恢复孟浩然故居也刻不容缓。重现岘山风景节点上的标志性亭台——岘山亭、凤凰亭、濯汉亭和汉皋亭等名胜并配以诗文,特别是重刻欧阳修的《岘山亭记》碑记更是重中之重,使诗文与风景相得益彰,唤起人们登临胜景、怡情悦性的美好愿望。

2.重构

由于时间久远,一些神话传说和诗歌歌咏的情境早已时过境迁,难以再现,那么就要结合现实的城市功能,以全新的人文景观形式重构、创建适合当代人审美,具有历史文化凝重感的大型石刻、雕塑景观区,从美学意义上昭示历史文化氛围,给人们创设广阔、自由的畅想空间,回味襄樊文化的沧桑美感。从襄樊城市规划、功能的角度看,这一景观区适宜设置在襄阳二桥头至万山沿江的老龙堤一线,因为这里是神话传说的发生之地和历代诗人抒怀歌咏之地。经过周密的策划,可以设计创作出老龙堤的传说、“郑交甫遇仙女”(即游女解佩)大型浮雕或圆雕,雕塑唐宋两代具有重要影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王维、刘禹锡、李贺、欧阳修、苏轼、曾巩等诗人的雕像并配以赞美汉江、老龙堤(大提)的诗歌,镌刻其他诗人的篇章或图案于大石之上,使其分布在绿草花丛之中,形成一道蓝天白云之下,汉水碧波岸边,襄樊独具历史文化魅力的人文景观带,使人们在休闲、玩耍之余漫步在神话传说与诗歌交织的文化长廊中,得到难以比拟的精神享受。这一景观区的人物雕像、诗文石刻材质宜选用采自保康、南漳或谷城山区的花岗岩或其它石材,雕像还可用青铜、玻璃钢等材质,以体现襄樊质朴、坚韧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美感。

3.标识

对一些襄阳历史上曾经代表佛教文化繁荣的建筑、名人墓冢和古街巷里等名胜,重建起来很可能会遇到资金、环境等问题,本着现在搁置,寄望将来,既保存历史记忆,又简易经济的原则加以标识。如沿岘山一带的“一里四寺”:甘泉寺、卧佛寺、延庆寺和岘石寺(岘山寺);王叔和墓、杜甫衣冠冢、击毙孙坚的凤林关、迎新送旧的桃林馆及与梁武帝渊源颇深的襄阳古巷“铜鞮巷”等,可在原址立一石碑,说明“某某遗址”加以标识,并铭刻相关咏怀诗文,以便当代人抒发思古之幽情,也是别有风味。

人文特色是人文景观的灵魂,自然资源与人文特色“天人合一”般的结合,可以说在襄樊体现得得天独厚、淋漓尽致。襄樊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文化沉积深厚,在经济建设繁荣昌盛的同时,以人文景观这种公共艺术形式凸显襄樊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不仅有助于重塑襄樊城市精神,展示襄樊文化魅力,构建和谐襄樊,丰富旅游资源,拉动旅游经济,而且对当代襄樊人认识家乡、热爱家乡,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重建心灵家园都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 马 黎.我说襄樊魅力[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9.

[2] 张建华,许 珂.当代城市景观中的历史文化信息[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6(4):283-287.

[3] 陆 娟.论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出路[J].艺术百家,2007(1):73-76.

[4] 刘鸣冈.名城旧事[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1998.

[5] 俞孔坚.城市正在失去作为生存艺术的景观设计[EB/OL].(2010-05-08)[2010-05-10].http://www.chinaacsc.com/person/ ShowArticle.asp?ArticleID=3339.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Ideas of Urban Layout Design for Xiangfan

LI Jue-hui
(The College of Fine Arts,Xiangfang University,Xiangfang 441053,China)

Economic strength supports urban development financially while the historical/cultural strength provides the“spiritual soul”for urban development.The traditional pattern“Nancheng Beishi”discloses the imbalance of urban layout of Xiangfan.“Beishi”,Fancheng,has been growing rapidly.In the meantime,“Nancheng”,Xiangyang,has been growing slowly,which doesn’t match the position for a famous historic&cultural city and magic city.This paper will state the understanding to the historic&cultural information of Xiangfan,put forward the idea of landscape and layout design for Xiangyang and expression ways of landscape.

Xiangfan;Historical culture;Landscape design

TU984.1

A

1009-2854(2010)07-0033-04

2010-04-26

李觉辉(1964—),男,陕西蓝田人,襄樊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刘应竹)

猜你喜欢

襄樊人文景观襄阳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园林建设中人文景观元素的作用探析
“襄樊”更名“襄阳”,助力历史名城建设
形形色色的美食服务车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履职尽责——襄阳市公安局
民建工程要加强人文景观意识
食用菌规模化种植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中国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