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战后中国视角下的印度与东盟关系发展探析

2010-08-15王泽芝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印度发展

王泽芝

(襄樊学院 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冷战后中国视角下的印度与东盟关系发展探析

王泽芝

(襄樊学院 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自印度“东向政策”制定、实施以来,印度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安全领域加强合作。印度与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和外交产生影响。中国应积极客观地看待这种关系,趋利避害、把握机遇,利用中印关系中的东盟因素推动中印关系的发展。

国际关系;印度;东盟;发展战略

印度和东盟国家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近年来,印度与东盟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双方积极寻求经济和贸易联系,进一步建立和密切了相互间的政治和国防关系。在此背景下,探讨印度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探讨印度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对中国产生影响的必要性

根据地缘政治理论,国家的一切政治活动都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具有地域性。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理提交的《印度国家安全展望》报告预测,在未来2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不断壮大,中国将对印度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1]202其主要理由是:中印之间有着根本的利益冲突,两国边界争端导致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中国和印度的意识形态不同,战略利益相悖;中国与南亚其它国家发展关系,对印度的安全构成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印关系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中国威胁论”在印度仍然有很大的市场。印度对华政策也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印度非常重视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影响,愿意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另外,印度要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区域合作组织,都需要中国的合作和支持。因此,印度希望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印度又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对中国在南亚的影响非常敏感。以为中国的壮大将对印度构成长远的安全威胁,印度历年的《国防报告》都把中国视为“最大的潜在威胁”。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大国,东南亚也是中国周边邻国最为集中的地区,通过陆地和海洋连接,中国与东南亚10个国家中的7个为邻。双方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发展史,有着相似的历史,有比较接近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对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看法有着广泛的共识。但也存在着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发展的因素:东盟对中国日益发展壮大的警惕和防备;东盟一些国家与中国在南沙群岛存在领域争端,这些岛屿及其海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具有一定军事战略价值,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关国家就先后占领南沙群岛中的一些岛屿与岛礁,从而引发了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所谓的主权归属争端,东南亚许多国家把它当作与中国交往的政治问题看待;还有中国与印尼的海域归属之争、华人问题等。这些都是影响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对印度与东盟关系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可以看出,印度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必然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和安全形势产生影响。那么,中国会面临何种挑战以及如何应对挑战是文章的重点。

二、中国在印度与东盟关系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中印在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上存在竞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利益的根本。印度把与东盟国家发展经济关系看成是本国发展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东盟也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一跃而成为引人注目的集团。印度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正在“经历经济迅速增长”的东盟国家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促使印度和东盟加强双方的经济合作。合作的实现和利益的获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印度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与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双方合作的延续进行和合作领域的扩展、合作层次的加深,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促进了双方的资源、技术、商品和资金的流动。另外,印度与东盟在经济领域有许多正在开发和有待开发的空间:随着双方贸易投资的扩大和深化,双方各国国内企业和资金会更多地融入印度—东盟这一大市场,其合作潜力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在金融领域也有很大的合作发展空间,东盟可以借鉴印度丰富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自身国内的金融管理,加强金融合作;双方在科技、人力资源领域的互补,在加强服务业领域的共同需求以及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这些都为印度—东盟双方经济合作的加强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由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影响,中印在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印度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竞争会日趋激烈。印度把加强和扩展与东南亚的互动关系置于外交战略的优先发展的地位。中国与东盟贸易结构的相似性一定程度上制约双方经贸关系发展的前景,而印度与东盟经济结构的互补性较强,与东盟在能源、农业、软件及服务领域均有巨大的合作前景。印度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加强,必然使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利益受到一定伤害,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空间和可利用的资源会随之减少。

印度东进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谋求印度进入东南亚高速发展的市场,吸引该地区的资金。东盟是印度和中国的主要投资来源地。目前,印度与中国相比,在吸引外资和占领国外市场上还存在差距,形成明显的中强印弱的局面。但是,在未来这种局面可能会发生变化,中国可能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一些地盘。[1]212印度的软件业、制造业、生物工程、纺织业等行业向东盟市场的扩展,会与中国的相关行业发生碰撞,是中国发展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强有力的潜在竞争对手。

2.印度与东盟关系发展会恶化中国周边政治安全环境,加剧不稳定的周边态势

首先,印度的远洋战略对南中国海的安全构成挑战,可能会使南中国海问题复杂化。东盟国家中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与我国存在南沙群岛的主权之争。虽然中国与东盟进行了会晤和对话,但南海问题始终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虽然中国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但越南还是首先与外国公司签署了在南海2个小岛上开发石油的合同。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1998年9月发表声明,要求越南撤除在南沙群岛上的设施并指出中国对南沙群岛和毗邻海域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南海问题始终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一个障碍,印度的远洋战略又增加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印度把触角深入东南亚地区,积极支持越南对中国南沙群岛主权的要求。2000年3月,印度和越南签署了15个项目的军事合作协议,首次将“东进”触角伸到南海。印度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日益公开化,2001年2月,当印度的“普拉马普特拉”战舰下水时,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公开称:“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印度海军也多次进入南中国海游弋。近年来,印度在南海地区同日本、越南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1]212印度在南海的活动以及对待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使得南中国海问题更加严重和复杂,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升温,不利于和平地解决南中国海有争议的问题。印度与东盟国家的安全防务合作,使中国的安全空间逐渐减小,缩减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战略缓冲地带,削弱了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挤压了中国的安全空间,使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陷入非常不利的窘境之中。印度与缅甸的关系由冷变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印度与中国在湄公河流域竞争的不利地位;印度与越南有针对性地在中国边境地区增加兵力部署,通过喀拉昆山—喜马拉雅山防线和中南半岛—南中国海防线对中国构成半弧形战略包围态势,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形成和呼应,使我国战略屏障严重收缩,直接暴露在美、俄、印等的军事存在之下。中国的西部和西南地区的安全环境不容乐观,中国不得不承受巨大的防务与安全压力。[2]

其次,东盟对印度的核威慑的态度加重了中国的不安全感。1998年5月中旬,印度在48小时内连续进行了5次核实验,引发了南亚地区的核军备竞赛。印巴相继进行的核实验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印巴核竞赛会恶化中国的安全环境。对中国而言,事态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印度打着中国威胁的牌子,拒绝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印度的核威慑战略打破了亚洲地区的军事平衡,对中国西南地区构成潜在的威胁,对中国的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不稳定因素增加。在这种恶劣的情势下,东盟各国对印度核实验的态度却出人意料:1999年6月16日,印度外长拉杰出访东盟,就印度核实验的原因和意义进行游说。随后,7月中旬东盟发表声明,对印度的核实验不但没有进行谴责,反而表示“支持”,致使印度在该问题上变本加厉。印度学者认为,东盟的态度是双方“互相理解的明证”,东盟更容易看到印度有核牌,因为东盟成员国总是把印度看作是一支制衡的力量。[3]

再次,印度与东盟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中国威胁论”,损害中国的国家形象,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虽然中国与印度和东盟的关系发展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历史遗留的领土、边界等一系列问题的阴影并未散去。随着中国的逐渐崛起,印度和东盟对中国的戒心也日益增加。印度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传统合作关系表示不满,认为北部的中国是“长期对手和军事上的潜在威胁”。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印度国防战略研究所讲话表示:“我们的邻国已发生了许多变化,这将影响我们未来的力量平衡。这些将自然而然的突出许多问题,例如中国现代化对我们今后几十年意味着什么?”今后中国面对的长期问题是需求强大的“中国威胁论”的国家市场。2006年11月26日,费尔南德斯在全国军校联合会成立52周年纪念会上说:“印度将在下个世纪成为世界领袖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印度的最大竞争对手。”印度把中国当作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正在国际范围内追赶中国。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面对一个在经济上崛起、在地区和国际事物中影响和作用不断增大的近邻中国,“中国威胁论”在东南亚也有很大市场。在中国和印度、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发展中,“中国威胁论”的存在会对中国的发展壮大产生影响。一方面,作为近邻的国家,“中国威胁论”的宣传会恶化中国的国际形象,形成中国的反面报道,加剧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日益发展壮大的不安,使中国安全环境日益紧张,降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印度和东盟会对中国的发展进行遏制,不利于中国与其双边关系的开展。

3.中国外交影响力的提升面临牵制

东盟经过近乎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亚太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它在外交领域实行的大国平衡战略,也为东盟寻求独立的发展空间。冷战后,通过东盟与印度的合作,它们可以赢得更大的外交回旋余地,很好地起到制衡周边大国的作用。印度的国际影响力在现在和以后的发展中是东盟可以充分利用的一环。而印度东向政策的实施,有三个明显的战略意图:一是获取经济利益;二是扩大政治影响;三是出于安全考虑。其中,印度与东盟发展关系出于扩大影响力的考虑包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跻身于亚太地区,争当世界大国。这些都是印度正在努力而尚未实现的目标。因此,印度一直迫切希望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与东盟关系的发展,为印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力量。随着合作的加强,老挝继越南之后,也明确表示支持印度入常任理事国。另外,印度为实现世界大国梦,寻求了以东盟为突破口。加强与东盟的合作,不仅将给印度带来直接的经济和安全的好处,还有助于印度加入亚太组织,并在未来的亚洲世纪发挥更大的作用。印度著名智囊机构国防研究与分析所的高级研究员G·V·C奈杜在一份报告中向中国政府建议:“印度的外交和经济政策必须超越南亚的狭小范围而进入更大的亚太地区,因为这才是印度的未来所在。”印度大国梦的实现还需要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因此,双方在政治外交上的互相提携还是必需的。印度成为世界性大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以及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的深入运用,东盟与印度关系的深度和广度都将有所发展。[4]印度加强与东盟国家联系的这一策略在21世纪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瓦杰帕伊为首的印度人民党新政府上台后,访问新加坡时在东南亚研究所发表了题为“印度对东盟看法”的专题讲演。他在讲演中强调,无论从地缘战略、经济利益还是政府利益考虑,东盟地区都是印度外交政策的焦点,印度将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是亚洲地区国家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进入21世纪,印度“东向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平衡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印度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无论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资格,还是作为一个核心大国的影响力——一直是心存不服、耿耿于怀,始终认为自己应与中国一样,享有同等的大国地位”。[5]

三、中国在印度与东盟关系发展中采取的举措及发展前景

印度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引起了中国的高度关注。不过这种发展未必对中国只会产生消极影响。在外交上,中国应客观地看待这种关系。

1.以经济利益为本,争取合作机会,拓宽合作渠道,趋利避害

21世纪,国际社会呈现国际关系发展的多元化,国家更多地把经济利益放在外交的首要位置。中国与印度和东盟的经贸合作没有因此减少。从中印双方贸易来看,自20世纪印度实行“东向政策”以来,中印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大潮中,随着亚太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和东盟提出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2003年中印双方一致同意仿效与东盟谈判的模式,尽早开始有关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并提出将未来的印度—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三边贸易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加速亚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提供更广的活动平台。东盟与中国的经济一体化的真正意义不仅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的合作建立起紧密的中国与东盟的紧密经济联系和新型的共同利益机制。中国与东盟的互利关系也在其中不断加深。中、印、东盟的合作推动亚洲地区成为一个真正有效的利益共同体,而中国也可以利用加入WTO后的新发展与新局面,利用亚洲地区在经济上对它的依赖,为自身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机会。

2.把握发展机遇,增信释疑,凸显中国发展大战略

合作理论指出,合作并不意味着没有冲突,相反,合作是与冲突混合在一起的,并部分说明要采取成功的努力去克服潜在或现实冲突的必要性。合作只有在行为者认为他们的政策处于实际或潜在冲突的情况下,而不是和谐的情况下才会发生。[6]合作并不是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而是力争寻找一种可以解决的方式。近几年,中国和印度都比较主动地、大幅度地改进双边关系,历史上形成的分歧正在化解,互信而非猜疑,合作而非冲突加强了。[7]267彼此都借助对方实现自身的利益需求,2004年5月选举上台的印度人民党政府时期外交部长亚什万特·辛哈曾经指出:“印度从未像现在这样完整和全面,我们与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7]16中国和印度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寻求双方的发展对它们都至关重要。从短期看,印度对中国还不构成现实的威胁,从长远看,印度是中国必须争取和借重的合作对象。中印双方都认识到发展友好关系是正视现实的反应。就连多次发表反华言论的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2003年4月就提出了“主张进一步加强印中关系的主力军”的主张。瓦杰帕伊访华时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对华友好姿态,他在吉吉拉特时表示“印中两国必须埋藏过去不愉快和误解的历史,沿着已经起步的友谊之路,快速前进。”而且,从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来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目前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双方签订了一系列的政治、经贸、安全和文化协议(协定),建立了各种规约化和制度化协调机制,高层互访频繁。[8]

从现今的状况看,中、印、东盟呈现出东盟居中的中印互动局面,这种关系为中印之间设置了一条间接联系的桥梁。中、印、东盟形成牢固的三角关系,中印关系中的东盟因素将会推动中印关系的发展。当然,中国会受到印度和东盟的制约,但是中国也可以利用这种互动关系,在这种互动之中,确定自己在亚洲的稳定大国地位。

[1] 张蕴岭.未来10—15年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 胡志勇.文明的力量:印度的崛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259.

[3] 阿拉斯泰尔·伊恩·约翰斯顿.与中国接触:应对一个崛起的大国[M].黎晓蕾,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58.

[4] 瞿健文.论冷战后印度与东盟关系的发展[J].世界历史,2004(5):24-32.

[5] 赵 洪.中国视角中的印度与东盟关系[J].南洋问题研究,2007(1):27-35.

[6] 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争斗[M].苏长和,信 强,何 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3.

[7] 庞中英.中国与亚洲——观察、研究、评论[M].上海:上海社会出版社,2004.

[8] 亢 升.析印度“东进”东盟对中国的影响[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5):137-140.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 and ASEAN after the Cold W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

WANG Ze-zhi
(School of Economics,Political Science&Law,Xiangfan University,Xiangfan 441053,China)

India and ASEAN have strengthened cooperation in politics,economy and security sinc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dia’s“East-oriented”policy.It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s will impact the political economy,security situation and foreign affairs.China can look at the relation actively and objectively,strive to seek advantages and avoid disadvantages,seize opportunity,the factor of ASEAN will drive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India;ASEAN;Development strategy

D822.3

A

1009-2854(2010)07-0015-05

2010-05-13;

2010-06-23

王泽芝(1981—),女,湖北襄樊人,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陈道斌;编辑校对:江 河)

猜你喜欢

印度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山哈·印度摄影
印度式拆迁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