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理论对学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

2010-08-15游培香

潍坊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教职工积极性人性

游培香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人性理论对学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

游培香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学校人性化管理是以行为科学的人性假说理论为指导,把人看成具有独特个性的、能动的人,以人性理论为指导,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检查、考核、奖惩等环节的落实。在学校管理中只有以人性理论为指导,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才能提高教育质量。

人性理论;学校教育;学校管理

学校人性化管理是以行为科学的人性假说理论为指导,把人看成具有独特个性的、能动的人。学校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在管理的诸多要素中,人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学校管理中应以人性理论为指导,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只有调动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育质量。

一、学校管理现状

(一)教师的工作特点

首先,就工作特点而言,教师的工作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除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外,还有很多在“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需完成的工作,因此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很难用一个标准的尺度来衡量。

其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的心理具有求知进取,善于思考,喜欢说服,讨厌压服的特点,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强烈而持久。他们不仅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更新管理观念,以人性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影响教师工作态度的各种因素,从而更好地提高管理水平。

虽然影响教师工作态度和心理状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以下因素值得学校管理者重视和研究:1.需要与挫折。一个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才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然需要越强,受挫也越强;2.期望与公平。期望是指人实现目标的欲望与信心,而教师的期望心理主要体现在对学生、领导及工作成绩的期望。

(二)学生现状及特点

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是朝气蓬勃的,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对社会环境的敏感都比以往更强。新时代的学生群体出现了个性鲜明,协作减退;表现欲强,适应性差;提出问题能力强、解决问题能力弱等特点。这其中不乏社会的和教育体制的根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思潮的流入,互联网等高科技媒体的蓬勃发展也为学生的多元思想提供了土壤,他们自主意识增强,协作意识差,片面追求个性,心理承受能力差,价值取向偏颇,当然他们也具备了以前学生不具备的各种优势,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成长环境优越,自理能力、协作意识差;2.心理思想发展不平衡;3.意志脆弱承受能力差;4.思维十分活跃,接受信息能力较强。在他们中间,总能找到网络高手,流行音乐的爱好者,新时尚的追求者,使老师与他们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沟通困难。

二、学校管理对人性理论的追求

人性理论是重要的思想理论。西方企业管理者认为对人性的认识与研究是搞好企业管理的重要前提,重视运用人性,发挥人的工作价值,能提高人的经济创造力,促进企业内职工的精诚合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把这一思想运用到教育领域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一)营造尊重人的氛围

尊重人是人性理论对学校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是调动教职工工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尊重人的基础是相信人,相信人的潜能。营造尊重人的氛围,就是要落实自主权,尊重人的劳动成果,让人有自主的时空。

(二)建设激励人的机制

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校发展的兴奋剂,建设激励人的人性化机制,激励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学校人性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建设激励性制度,完善激励人的竞争机制,创设体验成功的平台。

(三)构建发展人的平台

发展人是全新的学校管理理念,是人性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就管理者而言,以人性理论为指导,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就教师而言,主要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的能力;就学生而言,则是注重个体的特长培养,提高其生存、发展能力。构建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教师发展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培育感染人的校园文化

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包括两方面内容:显性校园文化和隐性校园文化,显性校园文化具有规范人的行为,激励人的作用。隐性校园文化具有感染人、潜移默化教育人的作用。

(五)开展适应人的教育活动

适应人的教育活动才具有实效性,才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才能发展人的能力,培养人的个性。实施适应人的教育活动,提高育人质量,是学校人性理论的必然追求。

三、人性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教师管理

学校是一个教育集体,是按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范来培养人才的,并以此组织自己的全部活动。学校要实现其教育目标主要得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要办好学校首先要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使教师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体。

尊重人和理解人是搞好管理的先决条件和关键。因为尊重人才会重视人才,理解人才会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围绕人来进行的,管理的核心当然也是人。因为工作是人做的,只有先管好人才能管好事。根据教师的心理特点及工作特点,对教师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尊重教师人格,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教师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非限制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环境的非限制性。

2.要一视同仁,给教师心理一种公平感。人不管职务大小、学历高低、年龄老幼、性格各异,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管理者要一视同仁,将心比心。在评价人时,切忌极端的二值逻辑语言,要避免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的评价;更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要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并注意积极性的稳定和发展。

3.加强人际沟通,营造一种舒畅的心理环境。学校的人际沟通主要有领导与教师的上下沟通、教师之间的平行沟通和师生之间的沟通。改善上下沟通,让教师知道领导想做什么,做了什么;同时,领导要常深入群众,了解听取意见,充分体现教职工当家作主的原则,增进彼此的尊重和理解。

学校发动教职工参与学校的管理,使他们与集体目标取得认同,这对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提高管理目标决策的质量有着莫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教师参与管理,可使他们投入情感,产生心理认同。(2)可使教师高层次需要获得满足。分权、参与的民主管理,为教师的社会性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提供了机会和环境。情感上的认同能够使其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质。(3)参与制还能提高目标决策的质量。由于群体参与,扩大了参与层面,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避免“一言堂”带来的局限性。(4)可以改善领导与群众的关系。通过参与增强认同,增强工作任务和目标的明晰度,使领导与群众之间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和谐的愉悦的心理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人性的发展不是单靠先天就行的,主要还是后天发展起来的,而成为人才则更多的是在工作岗位中继续学习深造形成的。需要在教学岗位中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提高修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炼,使教育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才能发展成为优秀教师。

(二)学生管理

应用人性理论对学生进行系统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研究的报告中指出:“要确定学习者在学校生活中的地位”,建议“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老师应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个性,以欣赏的眼光和亲和的态度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教育他们,进而去管理他们,时刻铭记管理工作是为学生成才服务的。

2.关心学生,关爱学生,为学生成才营造亲情环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的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而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更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里,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3.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成才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个性化发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条件,是一切创新获得的开始和前提。只有与众不同的思想,才会有与众不同的创造。

(三)课程教学管理

在人性理论指导下,课程知识的更新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展: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提供的知识也将为激活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留下充分的余地。课堂知识的变化,将改变传统的课堂面貌。

尊重人是人性理论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是调动教职工工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用更为严格、更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理解和运用人性理论。

[1]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329-330.

[2]舒尔兹.成长心理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3]薛振田,刘启辉,董振娟.管理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79-80.

[4]张兴华,王铁军.教师职业道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389.

[5]张燮,陈安富,李光路.学校管理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王玲玲

G47

:A

:1671-4288(2010)05-0138-02

2010-06-08

游培香(1970—),女,山东安丘人,潍坊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教职工积极性人性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人性的偏见地图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功能与人性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