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中「目」惯用语与其机能的认知研究

2010-08-15黄景爱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鉴别力惯用语视线

黄景爱

(福建教育学院,福州 350025)

日语中「目」惯用语与其机能的认知研究

黄景爱

(福建教育学院,福州 350025)

日语中由「目」构成的惯用语数量多,表达的意义丰富。通过对「目」在惯用语中的意义进行分类,考察认知思维模式中的隐喻和换喻在其中的运用,可以看出无论「目」在惯用语中所表达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意义,无不与其作为人体部位器官所具有的机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 」;惯用语;机能;隐喻;换喻

引言

日语中包含「目」的惯用语的数量很多,并且使用频率也很高。可以说「目」是日语汉字中构词能力极强的一个汉字。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日语人体词汇惯用语词典》(该词典共收 4 000多个惯用语),由「目」构成的惯用语有 435个,占了10.88%。日语中的「目」惯用语具有其表现上的独特风格,而且还使日语语言更加丰富多彩,生动而形象。

笔者认为通过研究「目」在惯用语中的意义,详细了解这些意义产生的过程,有助于日语学习者更加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惯用语。本文将通过考察认知模式隐语和换喻的运用,对「目」在惯用语中的意义与其作为人体器官的机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概念理解

在分析「目」在惯用语中的意义与其作为人体器官的机能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必须对日语惯用语的含义以及作为认知模式的隐语和换喻的定义作一个简单的界定。

(一 )惯用语

关于“惯用语”,宫地裕《慣用句の意味と用法》(1982)是这样定义的,「単語の二つ以上の連結体であって、その結びつきが比較的固く、全体で決まった意味を持つ言葉だ。」[1]也就是说惯用语通常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且搭配较为固定的词句,并且惯用语作为一个整体所表达的特定意义是其各个构成部分单独所不具有或无法表达的[2]。

(二)隐喻和换喻

隐喻和换喻均来自传统的修辞学领域。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迅速发展,它们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更是重要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方式。人们对其的研究也已经扩大到了日常语言生活层面。

在本文中,此两种比喻采用了韧山洋介 (1997)的定义:隐喻是指根据两个事物或概念的某种相似性 (類似性),用其中一个事物或概念来表示另一事物或概念的比喻。而换喻是根据两个事物在外部世界的邻接性 (隣接性),以及两个事物在思维或概念上的关联性,用一个事物或概念来表示另一事物或概念的比喻[3]。

也就是说,隐喻是在认知条件下两种概念的相互置换,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双向互动。它使难以认识的事物得到直观的图解,使有些抽象的事物变成人们的共识与可接受的逻辑[4]24。而换喻其关键点在于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认知换喻的思维结构在于能够引起听者或读者某种程度的联想[5]。

二、「目」与其惯用语

正如人们所说的“目は心の窓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在人类的身体器官中,是最能引起他人关注的部分。「目」在惯用语中,有的仍然保留着原意,或者与原意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具有「目」的引申意义,有的则是基于其生理机能而产生的意义,还有的则是由「目」的原义或其生理机能构成要素向更抽象领域扩张后产生的意义。

(一)基于「目」基本义产生的惯用语

「目」的基本义是眼睛。对“眼睛”活动的描写不仅可以表示人的感情,有时还可以表示人的思维活动。

①孫の様子 に目 を細 くする。 (『辞 』)(『からだ語辞典』的简称)

②「見逃してやっこどもできねもんだか知んねなあ」と孫市は眼をうるませて言った。(石川達三『蒼氓』)

例①「目を細くする」原意是“眯缝眼睛”,表示看到孙子高兴的样子;例②「眼を潤ませる」原意是“眼里满含泪水”,表示悲伤的感情。这两个动作都是以眼睛的活动,来表示整个人的感情特征。它们通过换喻思维模式中身体与感情之间的替换来实现了意义的转换[4]38。

③現実に目をつぶる。(『现代』)(『现代日汉大词典』的简称)

「目」作为人类的视觉器官,当它要看东西的时候就必须睁着,当人们不愿意看见某一现象或事物时表现出来的动作就是闭上眼睛。「目をつぶる」通过“闭上眼睛”这个行为举动,来换喻了“无视、假装没看见”这一结果[4]36。

在此类惯用语中「目」仍然保留了其作为人体某一器官的物质性,而通过换喻的思维模式,以惯用语整体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来表达了主体的感情与思维活动。

(二)基于「目」的生理机能产生的惯用语

1.与“视觉机能”有关的惯用语

人们对眼睛的认知,首先就是它具有“视觉机能”。眼睛“视觉机能”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视觉行为”,在“视觉行为”的实现过程中,“视力”、“视线”和“视野”这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1)“视力 ”

「目」的“视觉机能”产生的前提就是「目」本身要具有一定的“视力”。人们对“视力”的共同认知就是它是「目」实现“视觉行为”的基础,并且决定了“视觉行为”所能涉及范围的大小。以下各例中「目」惯用语就基于它的“视力”之意而产生的。

④彼女は年を取るにつれて目が遠くなった。 (『慣 』)(『日語人体詞汇慣用語詞典』的简称)

⑤敵は目が見えるところまで近づいてきた。(『慣』)

例④的“目が遠い”意思是眼睛看东西的能力衰弱了。在惯用句中「目」显然是指眼睛的“视力”。例⑤的“目が見える”,虽然惯用语整体表示「目」的视觉行为所涉及的范围,但是「目」在这范围内能否看到视觉对象是由“视力”决定的。因此,惯用语中的「目」还是表示眼睛的“视力”。此类惯用语中都是以“眼睛”替代了“眼睛的视力”,也就是借助了换喻中以整体代替部分的用法来实现其惯用意义的。

(2)“视线 ”

“视线”是把连接视觉主体和视觉对象之间的直线以及在这条直线上产生的视觉行为过程作为一个实体来理解的概念。以下例句中的“目”惯用语都表示了实现“视觉行为”过程中“视线”的行为。其中“目”就表示“视觉行为”构成因素之一的“视线”。

⑥声のしたほうへ目を向ける。 (『辞 』)

⑦小さな花に目をとめた。 (『辞 』)

“目を向ける”是视觉主体的“视线”朝向视觉对象的行为;“目を止める”等是视觉主体的“视线”集中在视觉对象上,并紧盯着看的行为。从例句可以看出,基于“视线”的行为产生的惯用语,是把“视线”作为可以触及或跟踪物体的一个实体来理解,它虽然区别于作为人体部位的“视觉器官”,但却是“视觉器官”「目」的“视觉机能”的构成要素之一。惯用语中的「目」与意义“视线”之间应该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视野 ”

⑧ちょうどそのとき、校長先生が校庭を横切っていくのが目に入 った。 (『辞 』)

“目に入る”照字义是东西进入人的眼睛里的意思,但从例⑧可以看出这个惯用语应该是指事物的样子映入人的视野,那么惯用语中的「目」就产生了“视野”这个意义。这里的“视野”是指某一主体的视觉机能所涉及到的范围,是一个空间的、抽象的概念。

此类惯用语还比如“目に触れる”、“目にかかる”表示进入视野的状态;“目を盗む”、“目を掠める”表示为了不让视觉主体发现,而悄悄躲藏起来的行为。「目」在惯用语中仍然是基于其“视觉机能”而产生的“视野”之义。可以说“视野”是“视觉机能”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视觉行为”的结果。因此,惯用语中的「目」与意义“视野”之间也可以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视力”是实现视觉行为的基础要素;“视线”是视觉主体和视觉对象之间的连结体;“视野”是视觉主体的视觉行为的结果。可见,三者都是基于“目”的视觉机能而存在的,它们都属于「目」的视觉机能范畴。「目」在惯用语中的这三个意义都是使用换喻的认知思维模式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互换来实现的。

2.与“睡眠机能”有关的惯用语

「目」的生理机能可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视觉机能”,但实际上眼睛的生理机能应该还包括其“睡眠机能 ”。如:

⑨そんな勉強の仕方では受験は無理だと叱られて、初めて目 が覚 めた。 (『辞 』)

人在睡觉的时候,眼睛是闭着的,看不到外界的事物;但是从睡梦中醒来,睁开眼睛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外界的事物。「目が覚める」原意是从睡眠状态中醒过来,其中包含了一个过程就是从盲目到清醒的过程。例⑨中的「目が覚める」应理解为“觉醒,醒悟”,它是指人的思想从一种盲目的状态中醒悟过来。从原意到惯用义是基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从盲目到清醒的变化过程”即隐喻思维方式而产生的。

(三)由「目」的视觉机能向更抽象意义扩张后得到的惯用语

在「目」实现视觉机能的过程中包含了“视力”,“视线”和“视野”这三个要素。以这三个构成要素为起点,人们通过隐喻的思维方式找到了与它们具有相似性的另一些抽象的概念。使惯用语中的「目」向高级认知领域扩展,产生更加抽象的意义:“鉴别力、眼力”(高级认知能力),“注意、关心”(高级认知行为)。

1.“鉴别力,眼力”

⑩おじいさんは目が利く人だから、本物かどうか見てもらうといい。(『辞』)

「目が利く」是指“具有看清人或事物本质的鉴别力、眼力”,其中「目」意为“鉴别力、眼力。”「目」的视力正常才能完成视觉行为,视力越好,就可以越清楚地看到视觉对象,这是人们对视力的共同认知。通过“能够看清并且分辨视觉对象”这一相似点,从「目」的“视力好”这个具体的概念领域向“鉴别力强、有眼力”这个抽象的领域投射,就产生了「目」在惯用语中的“鉴别力、眼力”之意。

视觉机能的构成要素“视力”通过隐喻认知产生了更加抽象的意义“鉴别力、眼力”。同样另一构成要素“视野”通过隐喻认知也产生了“鉴别力、眼力”之义。如下例:

λϖ?目 が肥 えているから、贋物 にだまされない。(『辞 』)

“肥える”有丰富之意,「目」与“肥える”搭配,可以理解为看到的东西非常丰富。「目」所看到的东西,即视觉行为的结果,也就是“视野”。而此例句的意思是“因为有鉴赏力,所以不会被假货所蒙骗”。其中“目が肥える”意为“经得多见的广,对事物具有鉴别能力”。「目」在惯用语中应理解为“鉴别力”。“视野”和“鉴别力”虽然是属于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它们与“肥える”搭配,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都有“看到的东西多”的意思,视觉机能的构成要素“视野”基于这一相似点使「目」在惯用句中产生了“鉴别力”之意。

可见,此类惯用语中的「目」是以其视觉机能为基础,借助隐喻认知的思维方式,利用视觉领域和高级认知领域所具有的相似性,用具体的概念「目」来表示抽象的概念“鉴别力、眼力 ”。

2.“注意、关心”

ωλ?新聞をめくっていると、思わず、いろいろな記事に目が移った。(柳田邦男『空白の天気図』)

“目が移る”意为“注意转移到某个东西上”。其中,「目」很明显意为“注意”。“注意”是指人们把精神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它是一个高级认知行为。此惯用语并不一定与「目」的动作有关系,但表示“主体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并表示关心的行为”。前面讲过“视线”是把连接视觉主体和视觉对象之间的直线以及在这条直线上产生的视觉行为过程作为一个实体来理解的概念。当人们关心某个东西,或对它产生兴趣时,很自然地就会把视线转移到这个东西上。因此,人们对“视线”转移这个动作的共同认知就是“主体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并表示关心的行为”。可见,「目」在惯用语中的“注意”之意,可以说是视觉机能的构成要素之一“视线”借助二者之间的这个思维的相似点而产生的。

结语

日语中由「目」为主要构成要素的惯用语不仅数量多,使用频率高,而且表达的意义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不论「目」在这些惯用语中所表达的意义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都离不开「目」作为人体部位器官这个基本的概念,都是基于「目」的生理机能而产生的。本文只是通过一些个例来考察了认知思维模式隐喻和换喻的运用,分析了「目」在惯用语中的意义与其器官机能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多的实际语言现象还需进一步作更为深入的探讨。

[1]宮地裕.慣用句 の意味 と用法 [M].日本:明治書院,1982.

[2]吴宏.人体词「口」在日语惯用语中的语义扩展 [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增刊):10-13.

[3]籾山洋介.慣用句の体系的分類——隠喩·換喩·提喩に基づく慣用的意味の成立について——[J].名古屋大学国語国文学,1997,(80):29-43.

[4]李远喜.日语隐喻的认知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24-27.

[5]揭侠,齐明皓.日语中的换喻 [J].外语研究,2004,(5):36-44.

Abstract:The usages that are composed of the Japanese word“eyes”are various and the meanings expressed are abundant.Through classifying the meanings of“eyes”in those idioms,this paper explores in them the use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the modes of cognitive thinking,holding that,whether“eyes”in the idioms expresses concrete or abstractmeanings,it is interrelated in innumerable wayswith the functions of“eyes”as human organs.

Key words:“eyes”;idiom;function;metaphor;metonymy

(责任编辑:刘东旭)

On the Usage of the Japanese Idiom“Eyes”and the Cogn itive Understanding of Its Functions

HUANG Jing2ai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Fuzhou 350025,China)

H364

A

1001-7836(2010)12-0137-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2.054

2010-07-15

黄景爱 (1975-),女,福建福州人,讲师,硕士,从事日语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鉴别力惯用语视线
要去就去视线尽头的山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精神上的鉴别力
你吸引了我的视线
当代视线
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对策探析
论日语惯用语构成中的同语素现象
雨天戴偏光太阳镜 视线更清晰
名言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