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哲学思考
——基于对江西某高校的调查

2010-10-10汤生林姜木枝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手机短信作弊短信

汤生林,姜木枝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南昌 330045)

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哲学思考
——基于对江西某高校的调查

汤生林,姜木枝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南昌 330045)

当代大学生是使用手机短信的中坚力量,对于手机短信的使用特别明显。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同样,手机短信也一样,给大学生交往带来了很多便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是也引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危机以及社交障碍等。从哲学角度对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深度思考,以期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使用手机短信。

手机短信;大学生;哲学思考

进入 21世纪以来,手机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手机短信的出现,逐渐改变了手机语音通话的单一功能,在我国受到了热烈欢迎。当代大学生是使用手机短信的中坚力量,对于手机短信的使用特别明显。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同样,手机短信也一样,给大学生交往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也引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危机以及社交障碍等。本文通过对江西某高校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走访,对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情况进行相关分析,探寻大学生手机短信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对大学生使用手机进行一些哲学思考。

一、手机短信在当代大学校园的使用现状

1.当代大学生手机短信的校园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情况,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问为主的方式。这次调查数据全部经过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中关于短信使用的情况,具体数据如下所示:

SPSS统计图:手机主要用途调查汇总表格

调查对象为江西某高校在籍注册的大学生,为了尽量全面,对象不仅涉及到男生和女生,还涉及到理科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年级为大一至大四,总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为239份。

从统计图中我们发现:手机短信交流占到了35.5%,仅次于打电话的43.5%,手机短信成了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另外,通过走访同学,同学们普遍认为,感情的交流和事情的联络是他们使用手机短信的主要方式,还有一部分同学表示在感到无聊的时候,也会使用短信与人聊天,来缓解情绪上的孤独感和压抑感。总之,不少人反映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调查数据显示,“忘带手机时,您的心情一直或偶尔坐立不安,担心有人找”的,占到了74.1%,没有手机在身边会感到不踏实,有的会一直开着机,担心在第一时间不能收到重要的短信,可见手机短信在手机交流的重要地位。

2.当代大学生手机短信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本次调查数据显示,98.7%的同学拥有一部以上手机。在手机多种使用方式中,短信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主要的沟通方式之一。大学生热衷于使用手机短信,其中一方面是由于短信的交流特点,由过去单纯语音听说变为手机屏幕阅读,有利于大学生们随时随地接收和发送信息[1]。不管是在校园道路上还是图书馆,只要将手机调成振动或者静音,都可以自由收发,对别人的正常学习没有什么影响;另外,手机短信传递信息的及时性和高效性,各种资讯和信息可以及时地通知到需要通知的对象,对于新闻和重大事件,彼此之间可以进行转发,或者可以向运营商购买增值服务来获得新闻和重要资讯的服务,从而使得消息得到便捷高效的传播。其他方面,大学生的感情交流是短信交往的一个主要方面,大学生正处于感情发展的黄金时期,东方人一直以来都比较腼腆含蓄,这种表达方式使得他们更多地选择使用短信来进行交往,使一些不好或者不方便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可以通过短信来进行传递。

二、手机短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手机短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手机短信满足了大学生互动式交流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特点是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善于发现新鲜事物,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强,人际交往方面往往比较重视[2]。信息社会本身就存在一种无形的信息压力,促进人们努力寻找各种信息。手机短信传播的及时性、便利性等优势,满足了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在这次调查数据中,日常交流和聊天所占比例为 92.4%,谈论专业知识,了解社会新闻,获得时尚信息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比例。在以往常用的交流中,比如书信,可是过于正式,缺乏趣味性,电子邮件虽然也快捷,但是一般需要使用电脑来查看,而且用词也比较拘谨,打电话同样方便,但缺乏隐蔽性,而且有时显得过于亲密,手机短信则刚好介于这几者之间,语句方面不会过于干涩,可以有效地避免直接进行对话的尴尬,很好地维持彼此的感情。

2.手机短信有益大学生隐私权益保护的需求

大学生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有着与人分享信息和交流感情的迫切需要,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对自己的隐私权也有正当的保护需求,他们不想让无关的人获取[3]。通过实践走访周围同学的结果表明,有将近 2/3,也就是 70%的同学认为,各种日常生活中难以表达或者不好意思当面表达的话,都可以借助手机短信,不必担心被其他人发觉。与其他交流方式对比,比如电脑,我们通过腾讯软件或其他软件进行交流时,因为屏幕大,很容易被他人直接看到,不利于隐私的保护,而打电话时的语音更加容易使得隐私外泄。手机短信弥补了这些不足之处,它的传播是可以没有声音的,屏幕又小,别人不会有意过来观看,对方收到短信,对于隐秘性的短信,可以提示对方看完删除。由此可见,手机有益于保护大学生的个人隐私。

3.手机短信促进了大学和谐校园环境的建设

大学生在上课和上自习时特别需要安静的环境,而教室、自习室和图书馆,都恰好是大学生常去的地点,如果在这种环境下接打电话,容易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和厌恶,在上课期间接打电话,不仅影响了教学秩序,而且不利于上课环境的和谐,即使向老师提出出去接打电话,也会影响正常的上课环境,在自习室同样如此。而手机短信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知道,手机短信特点之一就是无声的,在收发短信的时候,只要设置为静音或轻微震动,这是不会影响别人学习的,通过此次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上课时间将手机调成静音的占到了89.1%,将近九成同学做到了这点,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避免在与别人交流时影响到别人,促进了校园的和谐有序。

(二)手机短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手机短信的频繁使用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

以往的交流往往是面对面交流,感情色彩非常丰富,手机短信由于其快捷的交流方式而挤占了传统交流方式的位置。手机短信的频繁发送,容易导致手机依赖症的产生[4]。这次调查数据也反映了这个情况,外出时忘带手机而会返回去取的占到了52.3%,部分同学反映,如果手机放在其他地方,就容易产生心烦意乱的情绪,害怕错过重要的短信,容易产生焦虑感。以前大学生注重实际面对面交往,现在有了手机,经常以发送短信和接受短信来获得乐趣,有的纯粹为打发时间,手机短信的频繁使用,使得大学生越来越缺乏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对手机的依赖很容易降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另外,根据部分同学反映,手机短信的支出甚至超过了手机电话的支出,显然,短信费用已经成为大学生使用手机中一笔不小的开支,受消费主义的诱惑,很多大学生不甘于在潮流领域落后于别人,从而加大手机消费,给生活增加一定的经济压力。

2.手机短信的不良内容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比较容易受到有害内容的误导,前面我们提到手机短信的隐蔽性,并且介绍了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其具有消极的一面,隐蔽性不用张扬的特点给不法者制造了机会,他们发布大量的虚假欺诈信息,有的大学生因此而上当受骗。通过走访同学发现,90%以上的同学收到过垃圾短信,其中有一部分是有害内容,比如诈骗短信、虚假招聘等等,因为大学生普遍没有什么社会阅历,缺乏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收到这类信息时,有的大学生认为是真实的,结果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财产和精神损失。有的短信甚至是反社会的,这类短信会导致少部分同学人生观价值观曲解,毒害他们的心灵,不利于校园乃至社会的稳定繁荣发展。正是由于手机短信的隐蔽性,保护了学生的隐私,但同时成了垃圾短信来源的原因之一。

3.手机短信的作弊便利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

在大学里,无论是平时的考试,还是期末考试,甚至是国家级考试,利用手机作弊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笔者用谷歌搜索引擎输入“大学生手机短信作弊”,搜索出相关的数据为 77分页,网页总共达到 765条,这还不包括省略的结果,走访同学发现,有的就利用手机短信接收过答案,可知短信作弊的严重性。对于国家级考试,教育部门作了很大的努力在制止利用手机短信作弊,比如加大考试作弊的惩罚力度,在考场中使用“作弊克”,这对于手机短信作弊的风气有一定的压制,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考试都有这样的条件,就像平时的考试以及学校的期末考试,手机作弊还是很难杜绝的。这种不用通过努力而获得高分,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学风,不利于提高学生积极获取知识的动力。现在的考试中有很多都是选择题,这更有利于手机短信传递答案的方便。手机短信作弊的轻松性,会导致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很有可能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业及前途。

三、手机短信使用所带来的哲学思考

1.量变和质变规律要求合理调整大学生的消费主义价值观

量变质变规律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在消费领域,我们要坚持适度消费的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财富的积累,消费主义或多或少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社会组成部分,消费主义在该群体得到一定的体现,所带来的影响是大学生对手机短信的消费不断增加,有的为了满足自己发送短信的要求,不断给家庭增加经济压力,大学生为了发短信而纷纷购买手机。通过这次对江西某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购买手机的价格中,52.7%的同学价位在 500~1 000元之间,而每月生活费在 600元以下的占到了43.9%,每月手机费用在 50~100元的占到了33.9%,可见,手机费用在大学生每月消费中是一大支出,虽然有很多 200~400元之间物美价廉的手机,但是很多大学生不愿意自己的手机档次低,而购买相对高价位的手机,1 000元以上价位的也占到了31.4%,而且有31.1%同学的手机使用不到一年就更换新手机。所以,建立合理的消费观是非常必要的,当代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消费方式,否则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要求大学生积极克制手机依赖症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外出时忘带手机,您会返回去取吗?”有52.3%的同学选择会,对于“忘带手机时,您的心情?”一直坐立不安,担心有人找的占到了13.8%,手机依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习惯了。要克制手机依赖症,首先,应当从自身着手,即内因方面,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增强自我甄别短信的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不用手机短信来挤占这些空间。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用敏锐的思维判断短信内容的真实性,抵制不良内容所带来的迷惑或诱惑。学校作为外因,应当积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建立手机短信交流平台,在日常思想教育活动中,多提供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短信息,进行交流答疑,特别对有心理问题的同学,这一方式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心理隐患。既要把握内因,也要重视外因,结合内因和外因来克制手机依赖症。

3.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社会和学校共同倡导保障短信健康

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而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两者都应该发挥相应的责任来为学生短信健康保驾护航。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我国是以法治国的国家。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治安和电信的法律法规,但是都没有专门针对手机短信加以明确说明[5]。尤其是如何追查非法信息传播来源,以及如何处罚从中牟利的有关运营商等,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的条文加以确定。因此,国家应尽快修订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具体到细节,规范手机传播的行为,明确牟利者和危害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对于运营商,应该切实提高服务质量,运用相关技术手段来限制和遏制垃圾短信,另外,大学里也应及时制定关于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规章制度,并纳入学生日常行为准则。总之,通过国家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学校自身合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两者有机统一,综合保障手机短信传播的纯洁性,共同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纯净的手机短信空间。

4.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大学生正视短信的价值

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表面特征,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感性认识要发展到理性认识。对于手机短信,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不仅仅要看到其交流的方便性,还要深入看待手机短信对自身和周围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前面提到手机短信给当代大学生的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积极方面,同时也有消极方面,这次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手机使用利大于弊的占到63.2%,而弊大于利的仅仅为6.3%,可知大家对手机的肯定,对短信的存在的认可,我们应该承认其价值。前面已经提到,与传统交流方式相比,短信具有技术优势,一般来说,短信用户都能够在第一时间收到对方发来的短信,同样,也能够短时间回复对方,我们看重的就是其发送和回复短信的快捷性及隐蔽性,但是我们不应该沉溺于这些特点,仅仅看到手机短信的交流简单高效化,同样,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到我们对短信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如果拿它作为消遣娱乐,作为打发时间的方式,作为考试作弊的工具是否值得,实际上,笔者认为,手机短信的确是为了大家交流方便而产生的,但是不能因为其方便,而忽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因为短信作弊而影响学业。总之,我们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理性看待手机短信存在的价值。

[1]王伟波,刘源晶,徐亮亮.大学生的手机短信研究 [J].商情,2009,(24):52-52.

[2]巩晓丽.手机短信传播与新型人际交往关系建构[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周礼春.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9,(4):96-98.

[4]逯扬.手机短信对大学生影响的利弊分析 [J].平原大学学报,2008,(3):93-95.

[5]孙贵珍,赵兰香,李亚青.利用手机短信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441-444.

(责任编辑:陈 树)

G641

A

1001-7836(2010)12-0192-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2.076

2010-05-22

汤生林 (1985-),男,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手机短信作弊短信
作弊
道歉短信
代发短信
A Study on the Cohes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Blessing Short Messages
福建顺昌县水技站借力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服务当前复杂气候渔业生产
遭遇短信诈骗,手机短信如何在法庭上作为诉讼证据出示?
基于手机短信的智能交互式环境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
没作弊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