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 情 · 自 然 · 和 谐——迟子建中短篇小说浅谈

2010-08-15海晓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迟子建温情温馨

海晓红

(宁夏大学 人文学院,银川 750021)

迟子建说:“世上的路有两种,一种有形地横着,供人前行,徘徊或者倒退;一种无形地竖着,供灵魂入天堂或下地狱。在横着的路上踏遍荆棘而无怨无悔,才能在竖着的路上与云霞为伍。”迟子建正是以她的执著与真诚在横着的路上不懈地书写着世俗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断地在平凡人的生活中描摹着人们渴望的那个温馨而又和谐的世界。

苏童曾说:“她在创造中以一种超常的执著关注着人性温暖或者说温润的那一部分,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进入,多重声部,反复吟唱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因而显得强大,直至成为一种叙述的信仰。”正是因为这种“叙述的信仰”——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人们习惯于称其小说为“温情小说”。综观其中短篇小说,不难发现,其中不乏对现实生活的尴尬与无奈的描写。从这个意义上说,迟子建的作品中渗透着人生潜流中无法言传的苦楚与悲惨的叙述。

无论是其“温情叙述”抑或残酷现实的袒露,迟子建给予其作品主旨中一个不变的意蕴,始终是营造一个宽容、祥和的人情世界。

一、亲情、爱情之和谐

迟子建的小说以“温情”著称,这种“温情”中,很大程度上亲情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亲情的描写在迟子建的创作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从家庭这一角度解构亲情。从深层意义上说,她对亲情的理解与诠释,是一种来自世俗的又未被污染的人情伦理。换言之,是一种自然的、纯净的亲情。

《北极村童话》中,迟子建以散文化的笔法描写了北极村村民平凡的生活中流露的浓浓暖意。他们的生活虽然处处有灾难与不幸,然而因为人与人之间无意识中的关爱,使他们有了一种应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清水洗尘》是描写亲情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描写了礼镇郑家其乐融融的感情。小说通篇都是一些溪水里涟漪一般的小摩擦,正是这些小摩擦调浓了亲情的味道,也正是着浓浓的亲情味,产生了天灶内心里那种“发痒的感觉”,心灵也像经受了一次“清水洗尘”。可以说,迟子建的大部分小说都涉及到亲情。也正因为对亲情的关照,使读者在作品中时时感到一种温馨的浸染。

如果说亲情是人情冷暖的坚实基础,那么爱情则从另一个角度装饰了人际关系的网络。有人认为迟子建是一个不擅长描写爱情的作家。对此我以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她的小说只是很少关注年轻人婚前的恋爱,而对于平凡百姓的婚姻爱情则表现得诚挚感人。《亲亲土豆》就是描写夫妻之情的杰作。秦山与李爱杰夫妇在黑土地上耕耘着自己的土地,他们虽然身为平民布衣,但其精神与情感的富有却使人为之艳羡。一直咳嗽的秦山虽然身患重病,却一心地为妻子和孩子着想。令人感动的是:他用看病的钱给妻子买了一件有些奢侈的旗袍,然后偷偷离开医院跑回家,陪伴家人收完最后一季土豆,最终在自家的炕头幸福地离去。而妻子则在丈夫病故后,在屋里身着旗袍“守着温暖的炉火和丈夫,由夜半至黎明。直到出殡的那一天,她才换下那件旗袍”。我们在感动于他们情感深处独有的温馨与浪漫的同时,似乎也有一种力量涌来,这样的情感使死亡不再沉重,也使生者的内心充盈。类似于此的夫妻之情在另一个中篇——《踏着月光的行板》中也有体现。

从这一系列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生活中有种种的不如意,然而因为爱的存在,使濒临辛酸的心灵得以坚强的面对生活。“渴望温情是人类一种共有的情感。……我更信奉温情的力量同时也就是批判的力量,法律永远战胜不了一个人内心道德的约束力。”迟子建曾在记者文能采访时这样说。从这个意义上说,迟子建赋予其作品的是一种暖色调的情怀,于平凡生命的抒写中给予人物的是一个温馨的空间。在这个温馨的空间中,人物在自然地成长,自然地舒展着生命赋予他们的温情。

二、普通人情之和谐

也正是对和谐的人情网络的执著构建,迟子建由亲情伦理拓展至更普遍化的人与人之间诸种普遍感情的诗意发掘和发现。中篇小说《白银那》就是借助一个普通的生活事件,通过人性与物欲的激烈冲突,表达了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与向往。

《逆行精灵》中同样表现了迟子建对于人情关系的一种诠释与理解。这个中篇写的是东北密林中一辆长途客车因下雨受阻,车上的乘客们滞留于养路工房的一个昼夜间偶然发生的故事。在这辆客车上,人物各异,其性格、经历、遭遇更是有着差异。然而人生而向善向美的愿望使他们最终归于和谐。到城里为丈夫抓药的老女人心地善良,她五十岁时从草垛里捡回一个被城里女人遗弃的豁唇男孩,并让他在自己的精心哺育和呵护下无拘无束地成长;孕妇则是城里的“上等人”,然而她对这种生活百无聊赖,不愿在各方面被无微不至地安排,宁愿偷跑到山清水秀的乡间悄悄生下孩子;客车司机因为父亲的发丧费而与哥嫂发生矛盾并让妻子产生误解而痛恨,因而迫不及待地要回家为父亲烧“三七”;此外,还有精心赚钱和贪恋女人的小木匠;因与寡妇私通而怒打黄狗的养路段长……这些人物各有其故事,有其善良与丑陋,他们之间本来是互相戒备、冷淡的,然而雨濛濛的天气却使他们在工房里同吃共寝。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他们的行为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在孕妇的梦境和哑巴老人的醉酒中,在豁唇少年冒雨到森林里采集都柿的时候,他们也确实看到了一个美若仙子的神灵,那是一个袅袅地在葱郁神秘的森林上空飘逸的白衣女人。也许正是这美丽变幻、朦胧温柔的氛围影响了大家的心境,使同在驿站的人们幸运地得到了某种启示,互相之间产生了奇妙而和谐的心灵感应。

可以说,《逆行精灵》与《白银那》从内在的蕴意上都在阐释着一个共同的话题: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温存之于生活的重要性。倘若在这两个中篇中,迟子建大胆地暴露了人性中的矛盾,那么《日落瓦窑》中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寓言深刻的温馨画卷。在这个中篇中,迟子建以诗意化的笔调讲述了孙子、爷爷、一只狗、婴儿和泥碗的故事。此外,《楼道外的门镜》等作品也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普通民众的宽容、朴素的精神。

透过作品,迟子建不仅在书写着对于温情的追求,而且也在一步步地将现实生活的残酷展露。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失望与窘迫,我们或者愤世嫉俗地将它撕毁,或者以个体的情感方式与之抗衡,或者干脆逃避,或者以笑致之。然而迟子建却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以温情的叙事态度在将辛酸生活袒露的同时,也提供了一剂良药,这就是人性的温馨与美丽,正是这一点,使读者在感触生活不完美的同时,也深深地为其思想的深刻所触动。

三、自然之和谐

如果说对人情世界是迟子建洒下的一个网,那么大自然就是构建这一网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纽带,“我一直认为,大自然是这世界上真正不朽的东西,它有呼吸、有灵性,往往会使你与它产生共鸣。”“而我恰恰是由于对大自然无比钟情,而生发了无数人生的感悟与遐想,靠着它们支撑我的艺术世界。”的确,迟子建的文学世界离不开神奇的大自然。有论者曾说,迟子建的小说中,假若没有大自然支撑其写作,那么她的小说将“花容顿失”,作品的灵魂也将苍白暗淡。这是不无道理的。在迟子建的笔下,大自然的一切充满灵性,有着勃勃生机与灿烂的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讲,她笔下的大自然已然成为作者主观感情的投影,它们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支撑起了迟子建的文学世界。

从其作品的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迟子建对自然的钟情。《北极村童话 》、《雾月牛栏 》、《白银那 》、《清水洗尘 》、《鸭如花》、《花瓣饭》、《亲亲土豆》……这无不证明自然之于迟子建小说世界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对于构络和谐世界的纽带作用尤其体现得明显。

在迟子建的中短篇世界中,自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自然世界与人物情感共鸣,同乐、同悲更是比比皆是。《鸭如花》中,徐五婆与鸭子之间默默的温情,“它们毛茸茸的身体触着她的腿,终于使她抑制不住地哭了起来。徐五婆哭的时候,那些鸭子一声不吭,仿佛那哭声就是歌声,它们要仔细聆听。待徐五婆哭完了,这些鸭子就簇拥着她走上堤坝。它们踩着柔软的月影归家了。”这里,迟子建将人性的感情赋予一群鸭子,它们在接受徐五婆的爱,同时也将它们特有的理解与体贴给予了孤单的徐五婆。

类似于此,《北极村童话》中“我”的友好伙伴傻子狗、《北国一片苍茫》中的狗呣唔、《雾月牛栏》中神奇的雾月,以及雾月笼罩下牛、《酒鬼的鱼鹰》中雪青色的光芒动人地浮现的鱼鹰、《花瓣饭》中美丽得像一幅风景画似的金黄花瓣饭……这些自然的分子空灵而深邃,它与作品中的人物的生命融为一体,共同享受人世间的欢乐,承担俗世的悲苦。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在她的小说世界中已然成为人情冷暖的调和剂。之所以迟子建将一个与人类世界并存的自然世界渗入作品中,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的世界有着人类失却了的某种东西。换言之,在自然世界中有着人性本有的宽容与温馨,以及温存与体贴。

从某种程度上讲,自然世界在迟子建的笔下更像一个操持着各自语言的人类世界。而作者在文本中正是借着这一富有生命力的载体,给予人类一个善意的提醒:许多时候,人往往在苛求对方给予自己宽容与理解,却常常忽视了对自身的审视与质疑。从自然的身上印现出的无疑是这一点。

“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远远大于对人的好奇心。……我的小说离不开大自然的关照,离开它,我就不好说话了。”迟子建如是说。正是大自然对于其创作的激发,使她的作品中不仅闪现着人性的“温情”,也闪现着自然的灵性。对自然深深的挚爱使她笔涉自然生命时,总是闪烁着梦幻般的光华。在迟子建看来,一切生命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动物、植物、日月山川、风霜雨雪,这一切都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个生命都是以其他生命为背景,同时相互依存,如此生命世界才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正是因为对自然的深情,迟子建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与真挚给予自然万物以人的美好情性,也正是对自然的尊重与关照,迟子建赋予自然更多的是人世间美好与温馨。这样,她笔下的自然已然成为人情冷暖的一个微妙的存在,从而使我们在关照万物时,也反思人类自身,从而为美好和谐的世界的寻觅找到一个坚实的基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之于迟子建的文学世界,不仅仅是一个艺术的元素,更是她竭力构络人情网络的重要纽带。

四、构建“和谐之网络”

迟子建曾这样解释她对于乡民的认识:“中国老百姓大多数都是处在这么一种尴尬状态中:既不是大恶,也不是大善,他们都是有缺点的好人,生活得有喜有忧,他们没有权也没有势,彻底没有资本,他不能做一个完全的恶人或善人,只能用小聪明小心眼小把戏,以不正当手段为自己谋取利益,在这一过程中,他会左右为准备受良心折磨,处在非常尴尬的状态中。”正是基于对乡民的这种认识,她试图“把一个丑恶的人身上那唯一的人性美挖掘出来”,以求融化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坚冰。

在现代社会里,物质文明发展得越快,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越困难,彼此的戒心就越大,这似乎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类精神的孤独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疾病。而迟子建无疑是在用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在寻找消除隔膜的方法。

这种方法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体谅。体现在其文本中,也就是对于和谐人际关系的书写。迟子建所织就的人际关系的网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基于世俗人的,而又是归于自然的人性化的空间。天灾人祸固然可怕,但如果有一种诚挚的爱与温馨做港湾,那么每个人的心中都将会有一块阳光地带。面对残酷而近乎丑陋的现实,从自己开始,也只能从自己开始,以同情消融冷漠,以宽容化解敌意,以悲悯关照罪孽,以爱唤醒良知。如此,才有亲人间相互的牵挂与体贴;如此,才有和谐人情网络的形成;也只有如此,苦难才会冰释。这就是迟子建所精心营造的和谐世界的核心所在。

[1]文能,迟子建.畅饮天河之水——迟子建访谈录 (代序)[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苏童.关于迟子建[J].当代作家评论,2005,(1).

[3]方守金,迟子建.以自然与朴素孕育文学的精灵——迟子建访谈录[J].钟山,2001,(3).

[4]迟子建.夜晚歌唱的草[J].小说选刊,2002,(2).

[5]迟子建,阿成,张英.温情的力量——迟子建访谈录 [J].作家,1999,(3):49.

[6]阿红.生活并不会对你格外宠爱[J].视野,2009,(8).

[7]金理.温情主义者的文学信仰——以迟子建近作为例[J].小说评论,2007,(6).

猜你喜欢

迟子建温情温馨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温馨的一家
试论迟子建新作《群山之巅》的诗性呼唤
迟子建:为何能长期保持高水准的创作?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