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消极影响下大学生道德判断力培养论析

2010-08-15刘淑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判断力后现代主义道德

刘淑云,陆 平

(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道德判断力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运用道德知识,对面临的道德问题加以充分辨析,作出正确的是非、善恶判断和评价的能力[1]。它包括道德鉴别、评鉴和批判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首要的能力就是道德判断力,知荣耻、明是非、辨善恶应该成为衡量当代青年大学生道德判断力的基本尺度。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诸多社会思潮鼎足而立,尤其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道德养成产生强烈的冲击和影响,提升大学生道德判断力俨然成为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

一、后现代主义理论主张和极端走向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 20世纪 60年代的西方,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它坚持“现代性的终结”、“人的终结”、“哲学的终结”的立场,通过批判西方工业文明的理性至上、中心主义、形而上学、二元对立以及科学主义确立了反本质、反中心、反权威、反理性、消解主体性为基本特征的理论体系。所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否定和批判的社会思潮,它对现代主义的缺陷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在某些理论主张上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后现代主义却陷入自身矛盾的泥潭,走向另一个极端。它反对形而上学将世界看做僵死的、绝对同一的和封闭性存在的主张,而代之以“怎么都行”、“存在就是差异”的世界观和游戏人生的人生态度,其结果是助推了“清醒的”、“合情理的”、“道德德性的”理性的丧失;它主张真理和价值的多元论,否定绝对真理,结果走向相对主义误区;它提倡极端的不确定性,差异性,主张消解主体性,否认世界“主—客”二分的存在,由此导致现实生活中的人失去了情感、热情及生活目标和生存意义[2];它片面夸大个人意志,必然在社会上产生极端个人主义思想。

二、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判断力的消极影响

(一)部分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偏低,过分追求自我,缺少公德心,传统观念淡薄

后现代主义者利奥塔认为:“我们不仅在真理问题上,而且也在美 (审美效果)和公正性的问题即政治和伦理上作出判断,而且都是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进行判断。”[3]于是,知识成了语言游戏,社会上没有统一的思想和行为的规范与标准。在此观点的助推下,大学校园里有些学生无视道德规范,道德认知水平不高,为了彰显自己所谓的个性和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凡事只讲自己的方便,而无视他人的利益,更无心遵守公共道德。在大学生中,漠视传统道德观念的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尤其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义与利被认为是绝对对立的,少数大学生在遇到评优、评“三好”学生、评奖学金和其他关涉自身利益的事情时,弄虚作假或耍弄手段,为了行一己之私全无起码的道德素质,甚至连上千年来就存在的孝、义、礼、信、仁等优良品质一概加以抵触,却把追求私利看做人生唯一的目标。

(二)某些大学生道德判断标准模糊,缺少是非、善恶、美丑判断的能力

当今社会最大的危险应属缺乏道德判断力,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与生活水平提高相比呈下降趋势。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这种趋势更明显、势头更猛。当代大学生中不辨是非,不知荣耻、不分对错美丑,甚至颠倒主次的大有人在。有的大学生道德评判标准模糊,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有的学生满嘴污言秽语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对他人的言行更是缺少判断能力,凡符合个人喜好的和个人目的的就支持。

(三)一部分大学生自身道德信念丧失,道德情感冷漠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极端思想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在内,道德信念缺失,对人生持悲观态度,缺少责任感和上进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得过且过。不仅自身缺乏作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甚至讥笑、讽刺有上进心的室友和同学,结果导致整体校园氛围低迷、颓废、人际冷漠。一部分大学生对国情和历史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对当前的国内外时事更是茫然无知,没有自己的思想,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持悲观态度的大学生为人处事冷漠麻木,对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嗤之以鼻或一概视为逢场作戏或作秀。

三、避免后现代主义的消极影响,提升大学生道德判断力

(一)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由于某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不能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和思维方法,所以容易被后现代主义的某些错误观点所误导。因此,高校在教学课程安排上,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院校的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青年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能够自觉运用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具备深厚的哲学理论功底,熟知现代哲学主要流派和理论主张,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解答青年学生在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困惑,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完善学校德育功能

当前,西方思想在我国广泛传播并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深刻影响,这要求高校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创新工作方法,把提升大学生道德判断力作为高校德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培养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首先要改变以往“重智轻德”的错误认知,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日常教学中,强调对学生实际道德能力的培养,避免出现高文化素养、低道德水准的畸形人的现象。另外,学校必须不断充实德育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德育方法,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三)营造健康的家庭育人氛围

家庭是个体道德品质的最初习得处,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子女人格的发展和良好性格的养成。所以,家庭成员有义务营造健康的家庭育人氛围,这要求家长们应主动学习科学教育法,掌握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常识,理智而科学的教育子女,从基础上培养子女的独立、主动、善于思考的习惯,锻炼孩子的自主判断能力;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情感,学会与他人建立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家长们主动践行传统美德,通过言传身教使孩子们从思想上认同中国优秀传统美德,主动摒弃陈腐思想和不良习性。

(四)加强全社会道德风尚建设,营造良好的德性氛围

青年时期是个体形成道德意识和判断力的重要阶段,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学生道德养成提供学习条件。但是,当今社会上存在众多思潮和五花八门的思想观念,这对大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力的养成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组织全体公民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社会成员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倡导公民自觉遵守爱国守法、勤俭持家、明礼守信、爱岗敬业等基本道德规范。新闻媒体应宣扬、传播高尚品质,鼓励好的道德行为,监督和批评不道德行为。执法部门加大法律对惩治不道德行为的威慑力。另外,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成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德性氛围。

[1]蔡志良.论道德能力的构成要素 [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8):4.

[2]段中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 (第 2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Jean2Francois lyotard,Jean2Loup Thebaud.Just Ga Ming.U2 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5,21.

猜你喜欢

判断力后现代主义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康德《判断力批判》中审美判断力与目的论判断力之关联
学习书法是培养判断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