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对高师化学教育带来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10-08-15姜国玉康慧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化学

姜国玉,康慧珏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基础教育改革是提高民族素质、振兴教育的前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化学教材的改革也给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化学教育是向基础教育输送化学师资力量的动力源,这里培养的人才将直接活跃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同时,也对化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理念与行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师教育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回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师化学教育的挑战

1.高师教育思想观念落后不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中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在相当多的教师头脑中是一片空白。比如“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室是实验室”、“教学是对话、交流”、“教师即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家长是教育的伙伴”。不少老师只知道课,缺乏课程意识;只知道教学大纲,不知道还有课程标准;只知道终结性评价,不知道发展性评价;只知道国家课程,不知道还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只知道列入课表的才是课程,不知道未列入课表的潜在课也是课程。在培养目标上只知道认知目标,缺乏价值、情感、态度的目标;只要求学生学会,不知道学生会学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只知道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不知道教师应该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支持者,学习的合作者与伙伴;只知道我教你学会,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不知道学生应该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意义建构的主动者[1]。

2.高师教育课程结构不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以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属中央集权制,实行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准则,完成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改变了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改变了繁、难、偏、旧和过于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包括自然、社会与自我。这就要求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站在课程的制高点上,既能在客观上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的关系,又能在微观上把握所任学科的课程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开发校内外资源。这对高师教育来说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不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新课程而言,教学意味着师生的互动,对话和知识的生成与建构,它为师生营造了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是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否摆正自己在未来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将成为高师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高师化学教育应对基础课程改革挑战的策略

1.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树立教师教育新观念。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以及其他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件的学习,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切服务于学生,这就要求高师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使其培养的师范生毕业后能够成为学生道德信念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等[2]。

另外,我校提出的师范教育“四进课堂”的新理念为提高高师教师与学生的课改理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改革化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根据重新调整后的中小学培养目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增加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新情况修订化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3]。

(1)在专业必修课中,开设本专业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论。如从 2006级开始开设了中小学课改问题研究。

(2)在选修课中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艺体教育等课程。教师结合科研课题开设相关的选修课或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

(3)结合第二课堂及大学生社会实践开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课程。

(4)要求承担各门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将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与教材中反映的学科发展的新内容、新发展、新特点等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

3.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教学技能。教育实践是学生直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中学课改的一个途径,因此,从 2007年开始,学校加大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能力的培养。我们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做法是:

(1)将第四学期的教育见习改为一至四学期每学期一次,将原来四周的教育实习增加为六周,加大学生与中小学接触的力度,加深学生对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理解。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教育实践活动,除了要了解实践基地课改的情况、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外,还要参与实习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验研究,服务于基础教育。

(2)学制上实行“2.5+0.5”的模式,第六学期除四周的毕业设计,其余时间学生全部在实习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真正实现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

(3)鼓励学生选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的题目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4)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工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部分优秀学生选送到偏远的农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这项工作在我校已开展了两年,送走了四批学生,这项工作的开展强化了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化学教育专业已有五名同学参加了这项活动,他们的出色表现得到支教学校的充分肯定。

4.加强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素质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圆满完成化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建设。

(1)组织学科教学论教师参加教育部、教育厅举办的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论培训班,或选送到外校学习,使他们掌握和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知识、新理念等。

(2)有计划地组织学科教学论教师集中学习、讨论或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中小学骨干教师,结合学科教学论做基础教育新课改的专题讲座。

(3)组织教师到校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试点中学参观、考察。学科教学论教师定期到我校实践基地了解基地中小学课改的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合作研究。

(4)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计划对新选留的学科教学论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到校后必须先安排他们到中小学进行一年的中学教学实践培训和锻炼,让他们了解中小学实际、了解中小学课改和中小学教学。

5.加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然引起教师培养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要鼓励广大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注入式”等教学方式,积极开展探究、讨论、专题研究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逐步适应和掌握学会合作学习和教学、探究性学习和教学、研究性学习和教学等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2)通过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或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通过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技能。

(3)鼓励任课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和使用水平。有计划地对学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

当然,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中小学教师培养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高师院校以外的力量的支撑,如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社会和家长的支持,考试制度的改革,教师培养体制和评估制度的变革等,否则高师院校适应新课改的努力会因缺乏外部力量的支持而变得难以为继。

[1]李红惠.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师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6,(10):84-87.

[2]刘捷.趋势与前景——新世纪师范教育发展探寻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4).

[3]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51.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化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