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平民

2010-08-15

衡水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历史剧亨利平民

张 军

(湖南城市学院 外语系,湖南 益阳 413400)

论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平民

张 军

(湖南城市学院 外语系,湖南 益阳 413400)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帝王将相往往成为莎学研究者的关注重点,而对于其中平民阶级的研究常常被边缘化,诗人到底持有什么样的平民观也是百家之言不尽其同。通过系统研究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平民形象,找出平民在剧中的存在价值,从而发现诗人复杂而矛盾的平民观。

莎士比亚;历史剧;平民观

莎士比亚的 10部历史据均以国王的名字命名,而且国王的活动和命运成为了各个剧本的主要线索。剧本中除了国王以外,还充斥着王侯将相、达官贵人、皇后公主等贵族的各种活动。宫廷斗争、政治阴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行为,构成了莎翁历史剧中最为重要的戏剧冲突。所以国王、贵族成为了莎翁历史剧中最为显现的人物,人物的塑造也更为饱满生动,这些舞台上的主角自然就成为莎学研究者重点研究的对象。但作为与贵族阶级相对立的平民阶级却很少有人论及,关于诗人对待平民的态度,研究者也是各执一端。事实上,莎士比亚每部历史剧都塑造有平民形象,只是文字较少,单个平民形象的刻画也并不十分饱满,且平民角色在剧中往往被放置于极其次要的地位,其角色的重要性难以引起读者和观众的注意。但是如果我们把莎士比亚所有历史剧中的平民形象集中放到一起来进行研究,就会发现作家其实勾勒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这些与贵族相对立的平民,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王朝兴衰的见证者,可他们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受着残酷的剥削与掠夺,过着悲惨的生活。通过对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平民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对于下层劳动人民的处境极为同情,但是他并不赞成平民以武装斗争的形式来推翻王权,而是期待有开明的君主出现来改变下层民众的命运。

一、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平民类型

第一类,被压迫和奴役的平民。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平民都处在社会最底层,经常受到贵族们的剥削、掠夺和奴役。在《亨利六世》(中篇)中就描述了前来拦护国公驾的平民申诉人甲和申诉人乙。申诉人甲状告贵族强夺财产,欺男霸女:

“我状告约翰·古德曼,他是红衣主教的手下人,他霸占了我的房子、田地、老婆和许多别的东西不还我。”申诉人乙是区里派来递状子的,状告萨福克公爵强圈了我们梅福德地方的公地[1]117。(《亨利六世》中篇,第一幕第三场)

同样,在《亨利四世》中,脚夫甲、脚夫乙和马夫及众旅客遭到哈尔太子及福斯塔夫之流的打劫,还被捆绑起来遭受折磨。(《亨利四世》上篇,第二幕第一场)

在残酷的兵役制度下,各种职业的平民都难以逃脱服兵役充当炮灰的命运。在福斯塔夫征兵的过程中就描写了平民服兵役的苦状,有农民影子西蒙,有服过几次兵役的、家有年迈老母的霉老儿,有残疾的肉瘤托马斯、女服裁缝、身体单薄的弱汉,还有未成年的小公牛彼得。事实上,这些人都不适合去当兵,但是被抓到就必须去服兵役、当炮灰。《亨利四世》中福斯塔夫抓壮丁的一个场面虽然具有喜剧的形式,却隐含了劳苦人民任人宰割的悲剧实质:不是掏出最后几个钱去贿赂官吏,就是到战场上去迎接死神[2]。

当时的平民还被任意抓捕和处置,经常无故被处以绞刑。就连经营野猪头酒店的快嘴桂嫂和妓女桃儿也难逃被捕入狱的命运。

第二类,被愚弄和利用的平民。在《亨利六世》中篇中,莎士比亚描写了凯德领导的平民起义。这是英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主要参与者是手工业者和农民。他们打败了来剿的官兵,杀进了伦敦城。上至国王、下至王公贵族都被来势汹汹的起义军吓得魂飞魄散。从起义军的口号中可以看出,他们要消灭王公大臣,消灭贵族、绅士,要使国家中的所有财产公有。这次起义震撼了封建统治的的根基,凸显出人民力量的强大。但是在莎剧中,莎士比亚却对凯德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做了近乎丑化的描写,突出揭露了他们诸如盲目、愚昧、动摇和近乎“群氓流寇”的劣根性。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剧本就会发现,其实凯德率领的农民起义,完全被玫瑰战争中代表白玫瑰一方的约克公爵所利用。约克由于在宫廷斗争中受到排挤而被派到爱尔兰去平息叛乱,他也正好借此机会来扩大自己的反叛实力,同时利用救过杰克·凯德命的关系来煽动他假冒约翰·摩提默的名义起义,兴兵作乱:

这个家伙我将加以利用,作为我的傀儡。反正约翰·摩提默早已去世,无人能够识破……如果他能得胜呢——我看他是大有成功之望的——那我就从爱尔兰率领大军直捣英格兰,坐收渔翁之利[1]159。(《亨利六世》中篇,第三幕第一场)

凯德被利用了,他所率领的平民起义军显然也被愚弄了,他们所幻想的起义成功后凯德许诺的一切也随着起义的失败而灰飞烟灭。正如赵澧先生所说:出现在莎士比亚剧中的人民群众是“群氓”,是英雄豪杰创造历史的工具。他们也曾对生活和政治表示过某种愤慨和抗议,也曾讲述过一些深刻的见解,然而到头来还是供人驱使的奴隶,不辨方向,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3]。

第三类,自觉起来反对暴政的平民。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平民的处境悲惨而无奈。无辜的平民往往成为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的贵族们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亨利六世》(下篇)中,作家描写了一个弑父杀子的悲惨场面。父亲和儿子被不同的封建主征去当兵,结果在战场上误认为是仇敌而相互厮杀,有的是父亲杀死儿子,有的是儿子杀死父亲。这种惨烈情景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平民在封建贵族争权夺利的战争中,命运是何等的悲惨。

然而,深受压迫和奴役的平民,终于有了觉醒的迹象,他们厌恶了常年的军阀混战,痛恨暴君,并期望能有贤明的君主来恢复国家的和平。在《理查三世》中,在得知国王爱德华去世的消息后,人们心里充满恐惧,心情沉重。他们害怕下一位国王可能是暴君。当听到被“推举”的理查登基时,没有人欢呼“万岁”,而是保持着沉默,人们在这种可怕的沉默中无声地谴责着血腥的暴君。

在《理查二世》中,人民对待国王的暴政不再是保持沉默,而是自觉地起来反对。波林勃洛克在英国大陆登岸,激发了平民对理查暴政的怒火,唤起了人们反对理查统治的意识,英国的平民妇孺皆兵起来反对理查。斯克鲁普爵士对理查王说:“白须的老翁在他们枯瘦而光秃的头上顶起了战盔反对您;喉音娇嫩的儿童拼命讲着夸大的话,在他们柔弱的身体上披起了坚硬而笨重的战甲反对您;即使受您恩施的平民,也学会了弯起他们杉木弓反对您;甚至纺线的妇女们也挥舞着锈腐的戈矛反对您:年轻的年老的一起叛变,一切比我所能说出来的情形还要坏很多[1]353。”(《理查二世》第三幕第二场)

人们把波林勃洛克和里士满这样有能力和才干的贵族看做是免受暴政之苦的救星,且支持他们夺取政权,这时候的平民不再坐以待毙,而是自发组织起来,反对暴政,体现了平民阶级的斗争力量,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中的作用。

4) 作为历史见证者的平民。莎士比亚把其历史剧中的平民,塑造成为了历史变更和王朝兴衰的见证者。平民角色并不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重点塑造的对象,其重要性看起来也不如剧中的王侯将相。但这种第三者似的旁落角色,缺少了还不行。他们在《约翰王》中是英法结盟的促成者和见证者;在《理查三世》中,市民被召去听审,是爱德华王死后宫廷政变的见证者,他们并以沉默应对了暴君理查德登基;在《亨利八世》中,普通绅士甲和乙见证了勃金汉公爵被政敌扳倒后受审的过程,其后又见证了亨利八世废掉凯瑟琳皇后,封安·波琳为后并为之加冕的全过程。莎士比亚设计用平民的眼光来见证历史事件,是十分合理的。因为平民站在封建贵族矛盾斗争之外,其眼光具有一种历史的公正性。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正如他在《亨利五世》开场白中所说:“拿整个王国做舞台,叫帝王们充当演员,让君主们瞪眼瞧着那些伟大的场景[1]241!”这些剧本的主角是君主贵族事件也都是战争厮杀、改朝换代的大事,但是作家并没有忽视地位卑微、看起来无足轻重的平民阶级。在为数不多的文字中,他勾勒了无数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平民形象,他们中有农民、商贾、马夫、脚夫、屠夫、裁缝、店主、骗子、妓女、织工、学徒、猎人、护林人等等。作为平民出身的莎士比亚,其敏锐的观察力和自身的平民经历,使其拥有塑造平民形象的丰富的生活原型,同时也构成了他复杂的平民观。

二、历史剧中反映出来的莎士比亚的平民观

尽管平民在诗人的历史剧中所占比重并不大,也不是莎学研究者所研究的主要对象,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平民的关注度是很高的。他时刻思索着改变下层民众命运的方法与途径,只是基于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未能找到一条理想的道路。

莎士比亚对于平民命运的关注是其历史剧中不可忽略的亮点。在《亨利六世》的开场戏中,诗人就借培福公爵的口,道出了这样的警句:

后代的人们,等着过苦日子吧。婴儿将从母亲湿淋淋的眼眶里吮吸泪水,男人们将死尽杀绝,只剩下妇女们为死者哀号[1]7。(《亨利六世》上篇,第一幕第一场)

诗人也清醒地看到,造成下层民众悲惨生活的元凶是王公贵族的残暴统治以及为了私利而发动的封建贵族之间的战争。正如尤·什维多夫所说:“三部曲下篇结尾部分所描绘的远景,并没有许给英国任何好处,而夺取国家政权的又都是一些从头到脚都沾着无辜牺牲者鲜血、从不考虑国家安定后的兴旺发达、只关心自己的功名利禄能否实现的人[4]。”

莎士比亚同时还看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以及他们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在其历史剧中,他不止一次地强调民意对于某些封建贵族命运的意义。玛格丽特王后慑于老公爵葛罗斯特的威严是由于他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他平日甜言蜜语取得了平民的欢心,要是他发动叛乱,老百姓准会跟着他跑[1]149。(《亨利六世》中篇,第三幕,第一场)

亨利王不敢公开反对强占王位的约克,主要是因为民心向着约克家族。亨利王叹息道:“哎,你们都知道伦敦市民都拥护他,况且他身边还带着军队呀[1]226!”(《亨利六世》下篇,第一幕第一场)

但是,莎士比亚认为平民阶级具有愚昧、盲目、动摇、落后、狭隘特点和“群氓流寇”的劣根性,不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和素质,对于平民阶级要通过自身斗争来改变命运并不抱有信心,所以他并不赞成平民那种自发而盲目的斗争方式,更不赞成武装革命,因为诗人认为暴乱只会搅乱现有秩序,会引起社会骚乱与动荡,而且往往被政治野心家所利用,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是不可取的;诗人在剧本中对于英国历史上凯德领导的著名的农民起义作了近乎丑化的描写,也鲜明地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于平民以武装暴力来推翻封建统治持有的反对态度。那么,平民应该保持何种态度和采用哪种行为呢?莎翁一直对像大振英国国威的亨利五世这样的英雄和开明君主褒奖有加,所以他认为下层民众就应该像在《查理三世》中以可怕的沉默应对暴君理查登基的平民和支持里士满推翻理查三世的平民,以及以高涨的热情迎接和支持波林勃洛克推翻昏君理查二世的人民群众一样,等待英雄和开明君主的出现,只有通过明君自上而下的改良才是改变平民命运的可取途径,在其历史剧中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三、结论

莎士比亚在其历史剧中以极少的笔墨,勾勒出了一个多彩的平民社会,体现了诗人对于下层劳动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以及他对平民生活出路的思考。他既同情下层民众的悲惨遭遇又不赞成民众以武装革命来颠覆现有的统治秩序;他既赞赏人民群众在政治斗争中的强大力量,又仅仅让他们充当看客,只当历史的见证者。平民命运的改变只有期待明君的出现和自上而下的改良,这也是莎士比亚复杂而矛盾的平民观。

[1]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 张泗洋.莎士比亚引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9:211.

[3] 赵澧.莎士比亚传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28.

[4] 尤·什维多夫.莎士比亚历史剧[M].朱富扬,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29.

On Common People in Shakespeare’s Historical Plays

ZHANG Jun
(Department of English,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400, China)

The emperors and nobles in Shakespeare’s historical plays have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Shakespearean researchers. However, the common people in these plays are often ignored by them. What concept the poet holds on common people does not come to an agreement in the researchers. In this paper, the images of common people are given a systematic analysis. It is in the hope that the existence value of common people in his plays can be found so as to reveal the complicated and contradictory concept of the poet on them.

Shakespeare; historical plays; concept on common people

I106.3

A

1673-2065(2010)06-0063-03

2010-05-31

张 军(1977-),男,湖南桃江人,湖南城市学院外语系讲师,文学硕士.

(责任编校:耿春红英文校对:杨 敏)

猜你喜欢

历史剧亨利平民
革命历史剧的“共同体美学”建构路径——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元代中后期历史剧家国观念的复归与重构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找找看
非富即贵? 平民也很爽 10款5000元以内AV放大器简析
历史剧的春天来了吗?
大公鸡亨利
平民领袖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