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之探讨——以衡水市为例
2010-08-15王国洪刘立新
王国洪,李 琳, 刘立新
(1.衡水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2.衡水学院分院 艺术系,河北 衡水 053000)
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之探讨
——以衡水市为例
王国洪1,李 琳1, 刘立新2
(1.衡水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2.衡水学院分院 艺术系,河北 衡水 053000)
随着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地位的逐步提升和影响的日益扩大,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文化产业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文化产业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也反过来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定位,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找到一条符合该地区经济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在当前衡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下,探讨文化产业与衡水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之间的和谐发展。
文化产业;经济发展;衡水市
“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一词是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于 1947年首先提出的,其定义是“大众文化的产品和过程”[1]。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也是一直被各界关注的议题,并被不断地深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文化产业的概念是:“结合创造、生产与商品化等方式、运用本质是无形的文化内容而开展的产业”[2]。还有学者认为:“文化产业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以科技文化和人才为主要生产要素,具有文化含量大,附加值高,创新性强,品牌效应显著的特征,因而有着很强的扩张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竞争优势明显”[3]。而笔者以为所谓文化产业,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朝阳产业之一。它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发展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和优势,但这一产业在各地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却有着天壤之别。尤其近年来,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依靠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也有一些地区却由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而拖垮了当地经济,正所谓成败皆“文化”。于是随着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地位的逐步提升和影响的日益扩大,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我们将以衡水文化产业发展为例,探讨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在具体实践中寻求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之间的和谐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探索。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史表明,在城市经济发展初期,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然后是工业经济,再后来就是知识经济也即文化经济。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美国的文化产业十分发达,其产值约占GDP的1/5,其中音像制品出口超过航空航天业,成为全美第一大出口贸易产品,占据了 40%以上国际音像市场份额;而体育产业的收入超过石油产业、证券产业,举办一次奥运会可收益几百亿美元。同样,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1994年世界旅游产业总产值 4万亿美元。中国的经济发展,似乎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进程的一种缩影,而衡水经济的发展脉络,则可视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折射。
目前,在衡水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要站在全市发展的全局上、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文化产业,重新审视发展文化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充分按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强力推进衡水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争取到2015年,衡水市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15%以上,真正成为推动该市跨越式发展的一支新兴力量。据衡水市文化产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2009年,武强县金音乐器厂通过技改与扩产,其西洋乐器出口占中国市场80%的份额;饶阳县民族乐器基地通过技术升级与规模生产,其产品占有全国市场份额的70%;桃城区通过冀派鼻烟壶内画艺术基地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内画产地……通过这些特色文化产业,衡水市共发展了文化经营单位1 200余家,从业人员近20万,完成年文化产业总产值近20亿元。事实证明,在挖掘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城市就业、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并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文化产业能否得到充分发展
文化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产物,具体说,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文化产业能否得到充分发展。虽然衡水市文化产业有了一些发展和进步,但总体水平依然较低,文化产业的发展尚不充分。衡水市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衡水市生产总值完成 633.8亿元;2009年将预期发展目标定为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 9%,即达到690.8亿元,而衡水文化产业总产值近20亿元的可喜成绩,仅占2009年预期GDP的3%,这显然与衡水拥有的丰厚文化资源相比很不相称,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着较大距离。衡水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的原因就在于受到了衡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尽管衡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但就全省范围而言依然处于落后状态:GDP绝对值相对较少,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吸纳资金乏力,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投入和支持自然有限。企业管理和市场价格调控能力不足,就使得文化产业的同行业之间“挖墙角”和恶性竞争现象较为普遍。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混乱、内部无序竞争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缺乏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平衡机制,从而造成文化产业的资源整合能力较差,所以目前衡水市文化资源很多只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受条块、部门、行业、区域分割的制约,文化产业资源整合远远不够,难以形成合力,致使文化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产品档次低、生产经营能力弱,缺乏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所有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衡水文化产业的发展。
所以,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力引进市场机制,从竞争方式、资本投入、管理更新、技术创新、品牌效应、政策完善等方面,促进文化产业从封闭式、传统型的缓慢发展状态,向开放性、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模式转换。而地方经济的长足发展就成为前提条件和有力保障。协调文化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和成熟经验,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以文化产业的发展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更新,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促使经济效益运作机制得到升华,大大增强文化经济发展的附加值。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找到一条符合该地区经济状况的发展途径
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找到一条符合该地区实际情况和经济水平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起到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却往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祥地或流传基础较好的区域,发展一些传统文化产业难度小、见效快,而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一旦形成产业、形成规模,不仅能客观上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必定能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而衡水正属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尽管衡水的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十分发达,但是却已经显现出了勃勃生机。
1.进一步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培育新型市场主体,特别是加快出版发行、电影业、文艺院团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是关键。国有文化部门占有衡水市文化资源包括文化人力资源的绝大部分,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加快国有文化部门的战略性“变身”,实现国有文化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文化产品生产机制的转变,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的关键所在。
2.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
发展文化产业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创新管理体制,集中精力抓方向、抓规划、抓政策、抓重点、抓市场,着力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环境。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理顺关系,从根本上做到职能分开、机构分设、财务分离。大力扶持文化企业的发展,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一步放开文化市场,不断降低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民资、外资进入文化企业。鼓励文化企业利用企业债券、股票等融资手段加速发展,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要建立起以市场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对文化单位要按照经营和非经营性质区分,逐步进行分类和剥离,对一些公益性的文化单位,由政府给予投入,集中财力重点扶持,如文化馆、烈士陵园等,一些有条件的文化单位可剥离经营部分,进行市场化运作,把市场机制引入传媒、演艺、美术、会展、体育、旅游等,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3.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推动衡水市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
要充分把握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整合利用文化艺术资源,强化经营管理,有效地实现与国际文化产品的无榫对接。加强对外文化工作,扩大对外文化交流,逐步叫响衡水国际知名品牌。衡水文化底蕴相当深厚,民间艺术与民间工艺品资源优势与产业比较优势明显,传统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武强木版年画、衡水内画、衡水法帖分别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冀派内画、武强年画、侯店毛笔、深州黑陶、武强西洋乐器、饶阳民族乐器、阜城剪纸等,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产品远销欧、美、日、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内画和乐器两大产业,其产业规模分别达到8亿元和3.8亿元,已经形成集研发、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几家颇具规模的龙头企业。
4.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勾画衡水“水市湖城”的美好蓝图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作为华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众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和八条全球性鸟类迁徙路线的重要交汇点,被国际湿地组织誉为“东亚蓝宝石”,有“京南第一湖”与“京津冀最美湿地”之称,是衡水最闪亮的名片,这些都是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优势。因此,衡水已经确定内画、年画、乐器、毛笔、剪纸、黑陶、宫廷金鱼、雕刻八大文化产业为优势发展产业,并规划了其发展格局。与发展八大文化产业相呼应,将合理开发衡水湖的旅游资源,使衡水湖成为中国北方知名的湿地旅游和鸟类观赏胜地。“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必将全面提升衡水文化综合实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之,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应该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文化产业固然能提升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但离开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去孤立追求文化产业的规模与档次,只会是舍本逐末,从而影响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找到一条符合该地区实际状况的发展道路,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形成和谐、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的态势。只有发展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 经济增长才有潜力和后劲。同样,如果不注重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地方经济就会失去灵魂,没有灵魂的经济实体,是没有竞争力的,最终要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1]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6.
[2] 胡惠林.文化产业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65.
[3] 钟阳胜.深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事业[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1.
[4] 栗希荣,胡恩堂.“水市湖城”的构建是衡水大变的新起点[N].衡水日报,2010-03-25(3).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Industr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aking Hengshui for an Example
WANG Guo-hong1, LI Lin1, LIU Li-xin2
(1.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 Hengshui University, Henshui, Hebei 05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Art, Branch Institute of Hengshui University, Henshui, Hebei 053000, China)
With the rising position and spreading influence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national econom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industry and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draws people’s more attention gradually. The relationship is dialectic. Cultural industry has become a driving force to the ci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Meanwhil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lso sets influence on the direction and orient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s to find a way that is suitable to the real sit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In the background of a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Hengshui, in pro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t can promote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local economy to develop harmoniously.
cultural indus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Hengshui city
G124
A
1673-2065(2010)06-0004-03
2010-04-10
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09027)
王国洪(1967-),男,河北故城人,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李 琳(1980-),女,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责任编校:耿春红英文校对:杨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