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内涵及培养研究

2010-08-15张连春王华彪云电军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1期
关键词:权威精神教学模式

张连春 王华彪 庞 炜 云电军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24)

创新精神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改变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是创新意识与创新人格的叠加,它既包含着创造的动力、情感和意志,也体现了人们对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观念及由此形成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研究和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是高校为国家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是加强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推动因素,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一、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内涵

1.强烈浓厚的责任精神。强烈的事业心是当代大学生从事创新活动永不衰竭的动力。创新动机是从事创新活动与任务的原动力,它决定着创新活动的体验与评价,进而影响其所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的发展。作为接受现代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创新的首要任务是要具有崇尚科学、热爱真理、追求进步的品质,要在认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充分把握个人的社会使命,使自己的创新活动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并内化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在责任感的感召下,当代大学生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转化成克服困难和经受挫折的精神力量并在具体的工作中产生求知欲和探究心,从而使创新性活动成为可能。

2.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创新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握住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弄清事物新质与旧质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进而弃旧图新,开创新的局面。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在创新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这一要求,创新就很容易异化为盲目的、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标新立异”行为,甚至是毫无意义的主观臆造。

3.大胆怀疑的批判精神。创新实践不可避免地要直面如何对待传统和权威的问题。传统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时期的文化积淀,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意识深处,从而决定着他对事物的根本态度。而权威以凌人的气势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人们在权威面前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放弃自己的主张。更为复杂的是,在现实当中,权威和传统又往往具有一种内生的连带关系:权威以传统来强化,传统靠权威来固守。二者互动的结果是使得旧的秩序成为理直气壮的“合理”存在。这无疑增加了创新的难度。要实现创新,就必须大胆地解放思想,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传统和权威,彻底荡涤传统中的非合理成分和权威中的反科学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在不断前进的征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4.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创新是一种“破”与“立”的统一过程,对旧有事物的怀疑和批判,是创新的必要准备,但不是创新的全部内容。创新需要“打破一个旧世界”,但更需要“建设一个新世界”,并且,相比之下,后者更能体现创新的本质。建设新世界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套用,需要创新者披荆斩棘、破山搭桥,在危险的“无人地带”铺就一条宽阔的通天大道。

5.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新的事物在没有开创出来之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景象总是朦胧不清、模糊难名的,人们每前进一步,都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机遇与风险相伴,成功与失败同行。面对这样的艰险,创新者必须锲而不舍,百折不回,披艰历险,自强不息,这样才有望达到成功的彼岸。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

1.教育策略:注重教化引领,强化思想认同。通过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民族意识、自主创新的责任感。一是要“走出去”识理。充分利用驻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纪念场馆、先进工厂企业等教育资源,让学生亲眼目睹国家改革开放成就中技术创新的用途,自觉净化心灵,培养创新情感。二是要请进来”讲理。通过不定期组织一些为学院和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毕业生以自身成长成才的切身体会,向在校大学生讲授如何做人、如何创新、如何创业、如何体现人生价值,澄清他们的思想迷雾,丰富他们的创新信息量,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三是要“坐下来”论理。通过经常组织在校学生围绕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创新问题大家谈、演讲会、报告会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思维的流畅力、与众不同的独创力、弹性的变通力,提高创新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要以身示范”说理。教师是大学生创新的“催化剂”。在实践中要求广大教师强师能、铸师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厚德博学影响学生,以德艺双馨感染学生,以昂扬明快的生活情怀开导学生,以心怀事业的道德使命感引领学生,增加大学生创新挫折的耐受力。

2.教改策略: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一是由“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向“案例和情境”的教学模式转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欲望;二是由“占有”的教学模式向“理解”的教学模式转换,给学生以结论权;三是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元”的教学模式转换,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四是由“专制置入”的教学模式向“民主对话”的教学模式转换,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五是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学模式向“多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学模式转变,给学生留有问题意识的空间。在教学中倡导并鼓励教师采用发现式、导学式、参与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

3.主体策略:参与创新实践,知行结合统一。让学生成为创新的实践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践行创新精神,激发创新动机,优化创新情感,参与创新实践,进行创新训练,真正成为创新实践的主体。一是要激发创新动机。大学生的兴趣不仅要博,也要专,尤其在创新困难阶段,执着更为重要。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调节情绪,情绪调节的关键在于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火热的激情,遇到失意之事要持豁达的态度,保持对创新活动的乐观、坚定、自信、愉快的心境。二是树立创新志向。大学生要自觉学习有关的创造学、心理学知识,学会认识、学会心理调适、行为调控,树立起创新“我能行”的坚定信念,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三是参与创新实践。要主动参与兴趣活动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各学科的创新竞赛,从而培养学习兴趣,体会专业价值,找到创新动力。四是主动进行三种训练。即,进行问题意识训练、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技法训练,提高自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环境策略: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环境。一是优化人文环境。营造适宜创新人才培养的物质环境,创建以创新性学习为取向的校园文化环境,优化体现创新精神的大学精神环境,建立以相互悦纳为主轴的和谐人际关系环境。二是营造科研环境。要建立起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网络。如开辟信息专栏,及时地向大学生通报近期的科技动态;开展“一人购书百人读”活动,建立流动图书馆,订阅科技报刊和杂志,开阔大学生视野;组织大学生收看收听电视和广播中关于科技发展的专题节目;邀请专家、学者,举办科技讲座;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科技发展状况等。三是完善制度环境。第一,坚持创新竞赛评比制度。定期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评选”、“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脱颖而出。第二,为大学生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建立创新引导制度。第三,落实科研基金和奖励制度。成立专门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大学生自主创新的立项申请、审批、资金发放、项目管理等环节,并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四是提供实践环境。高校要给众多的师生提供学术争鸣的理想环境,如成立大学创新实践活动指导委员会,聘请地方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指导,研究发展规划,协调课外创新活动的开展,建立活动基金会,为创新实践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猜你喜欢

权威精神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