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主义与美国精神
——从《黛西·米勒》看清教主义对美国国民性格和价值观的影响
2010-08-15刘淑贞
刘淑贞
(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福建漳州363000)
清教主义与美国精神
——从《黛西·米勒》看清教主义对美国国民性格和价值观的影响
刘淑贞
(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福建漳州363000)
清教主义作为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源头对美国的方方面面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黛西·米勒》是亨利·詹姆斯的成名作。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别是黛西的性格,证明了清教主义对美国国民性格的塑造及价值观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教主义; 美国国民性格; 价值观; 亨利·詹姆斯; 《黛西·米勒》
清教主义是清教徒的思想和他们所信仰的教义。但它又不仅仅只是宗教上的一个派别与分支,因为说起美国精神就不得不提到清教主义,有人甚至说“清教传统像一根红线规范了从殖民时代到如今的美国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清教主义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根。”
起源于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的清教主义在当时较为激进,他们要求进一步清除国教内的天主教旧制和繁琐仪式,提倡“勤俭清洁”的生活,他们的主张因此被称为“清教”,他们则被称为清教徒。因为反对王室的宗教专制和经济压榨,清教徒们屡遭镇压迫害,许多人选择了离乡背井,去寻找他们心中的“乐土”。1620年,102名清教徒乘坐著名的五月花号来到美洲的普利茅斯,成为英国第一批新大陆移民。此后的20年,又相继有数万清教移民定居此地,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交圈——新英格兰殖民地。这批清教移民正是未来150年后美国大多数人民的祖先,而美国的历史也正是新英格兰不断向西拓进的历史。随着西进运动的推进,清教徒的价值观念传遍了日趋辽阔的美国国土。“在原始西部的莽莽草原上和森林中,移民从东部与欧洲带去的文明再生为美国独特的文明和美国人民独特的性格。”[1](P136)虽然在之后的200年,清教主义的统治地位日渐衰退,但它对美国文化和美国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新英格兰殖民地是美国文化的发源地,而清教观念——当时人们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价值观——也成了美国价值观的源头。它们奠定了今日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基础,铸就了美国的民族特性。
亨利·詹姆斯出生于美国,虽长年旅居欧洲,甚至最后入了英国国籍,却一直以身为美国人为豪。“尽管他会嘲笑美国的地方狭隘主义——特别是其对美国之外那个更大世界的无知——美国对于他来说还是亲切而熟悉的;他的一部分属于美国。”[2](P17)作为第一代美国移民的孙子,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作为美国主流价值观源头清教主义的影响。
《黛西·米勒》是亨利·詹姆斯的成名作,最早发表于1878年。小说成功刻画了一个19世纪典型美国女孩的形象。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詹姆斯“对美国女孩最欣赏之处及对美国最感悲痛之处”[2](P25)。通过作者对人物,特别是黛西的刻画,我们既可以看出清教主义如何潜移默化塑造了美国人的性格及价值观,又可以从侧面看出它如何影响了作者。
首先是黛西的父亲,米勒先生。他是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的一个成功商人。虽然他从未正面出现在小说中,但我们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勤劳自律、成功务实、雄心勃勃,有些实用主义气质的商人。这些恰是清教主义所宣扬和倡导的价值观。清教徒们怀有一种神圣的职业观,他们认为职业就是一件被冥冥之中的神所召唤、安排的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既是每个人职责,也是感谢神的恩召的举动。同时他们也肯定营利活动,认为人作为上帝财富的托管人,有天职将财富增值。正是在这些价值观念的驱使下,清教先祖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拓荒,很快在蛮荒一片的土地上获得了繁荣和富足。反过来,成功的喜悦又使得他们对清教主义的价值观更加坚信不移。正是这种良性循环,使得勤勉自律、艰苦创业的实用主义观念得以代代相传,慢慢融入美国国民性格,成了美国精神的一部分。也是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广大像米勒先生这样勤勉务实美国人民在短短的一两百年之内就将原先蛮荒一片的美洲大陆变成了欣欣向荣一派繁华的工业化强国。
其次是黛西的弟弟伦道夫。虽然他还年幼,但不难看出他将来也会成长为一名典型的米勒先生式的美国青年。虽然他还只有九岁,却老成持重,自负骄傲,认为美国的一切都是世上最好的,美国人,甚至从纽约开出来的船都是最好的——欧洲一无是处:没有美国奶糖,夜都比美国黑;黛西的死怪欧洲,甚至连他的牙掉了都赖欧洲。他个性中美国优于一切国家的天生的自豪感也毋庸置疑地带有清教主义的痕迹。移民北美的清教徒们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北美则是上帝许给他们的“新耶路撒冷”。他们在新大陆所施行的一切皆是秉持上帝的意旨,同时他们肩负着传播基督文明,征服落后民族和落后文明,救赎世界的伟大使命。这种自豪感与使命感慢慢融入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过程,成了美国民族性格的重要特征。
而黛西,故事的女主角,也是一位典型的美国女孩。作为19世纪时髦现代的美国女性,她当然不可能是一位清教徒,但她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是深深烙下了清教主义的烙印。她天真单纯,乐观开朗,给温特伯恩、吉奥瓦尼里及读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温特伯恩第一次在瑞士的韦维遇见她即被她的天真单纯、清新可爱所吸引。而吉奥瓦尼里在她葬礼上的评价更是直接道出了她最迷人之处“她是我认识的最单纯天真的女孩”[3](P557)。而她的这种乐观天真正是清教主义的产物。殖民地早期,虽然新大陆一片蛮荒,但是美洲资源丰富,自然条件非常优越。这样的环境,使得清教徒们进取心大增,加上辛勤劳作,他们雄心勃勃,相信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乐观精神植根于第一代移民的基因中,加上后来美国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乐观开朗也就世代相传,成为美国精神的一部分。相较于因历史沉淀而世故复杂的传统欧洲人而言,第一批清教移民是因迫害逃难而来,而后世的美国由于缺少悠久的历史,没有繁琐的社交礼仪,森严的等级制度,因而美国人天真单纯。正是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孕育出了黛西这样一个天真烂漫、乐观热情的美国女孩。
同时黛西也是自信自尊,追求个人精神独立的美国新女性。完全不同于欧洲社会层层礼教束缚下的淑女们,她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公然表示一个少女认识许多青年男子是一件惬意的事;当温特伯恩的姑妈科斯蒂洛太太,一个傲慢无礼,完全一副上等欧洲人做派的贵妇人拒绝结识米勒一家时,她也只是一笑而过;之后在意大利,温特伯恩欲阻止黛西与他眼中的三等公民吉奥瓦尼里交往,她直言不讳地表明:“我讨厌你这样说话,有点像发号施令”[3](P542),“我从来不允许男人对我指手画脚或干涉我的活动”[3](P542);好心的沃尔克太太为了挽救黛西的名声,驱车而来,劝她不能同时跟两个男人逛大街,不合礼仪,黛西断然拒绝,“如果这样做不合习俗,那么我这个人从头到脚都不合习俗,你就不要再管我了”[3](P544);由于她的不领情,在之后的家庭聚会结束时,沃尔克太太给了她一个难堪,黛西虽然脸唰地一下白了,却还是昂首挺胸骄傲地走了出来;随后,她被整个社交圈子所摒弃,但是她依旧我行我素。她所有的举动都说明了她对自己的高度自信:她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光明磊落,完全不需要理会别人的非议;也体现了她不屈服于世俗眼光,执着地追求个人精神独立的自尊。
她不但不允许外人干涉她的自由,同时也要求脱离父母独立自主。她能够在没有父亲陪同的情况下远行,说明米勒先生给予她极大的自主权;米勒太太虽然也一起长途旅行,却未能常伴其左右——她可以跟男士单独出游,甚至在明知母亲不喜欢的情况下还要一一引见她的那些男友,这就证明她在母亲那里也拥有极大的独立性。她的自尊自信,独立自主实际上就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个人主义”[4](P117)。它同样根植于美国最早的意识形态——清教主义的思想中。早期的基督教宣扬人人平等,认为人不论世俗地位的高低,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罪人,他们寻求着同样的灵魂得救,期待着同样的最后审判。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个人,而清教更具先进性,教徒们信奉“因信称义”,认为人可以不必依靠教会教条而跟上帝直接沟通,只要对上帝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这种理论建立了基督与信徒的个人关系,把个人从教会的思想控制下解放出来,充分肯定了个人的价值,给予了个人更大的独立与自主的空间,从而给个人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思想上的条件。
黛西身上还充分展示了崇尚自由,追求平等的美国精神。她不许别人干涉她的活动,无视世俗对她的非议,执着于自己的想法与生活。同时她对人一视同仁,把旅游服务员尤金尼奥当密友对待;在罗马与吉奥瓦尼里交往甚密,虽然他在温特伯恩这些“上等人”眼中只是一个“三等意大利人”。正是由于她的平等意识和无阶级观念使得科斯蒂洛太太之流的“上等人”不愿接受他们,认为他们一家都是低等人。因为对这些深受传统欧洲观念荼毒的上流人物而言,等级划分是他们评价人的首要考虑,对于等级界限的冒犯是他们的最大忌讳,也是他们最不能容忍的“低俗不堪”、“缺乏教养”的举动。相反,在美国,自由与平等是19世纪最重要的观念,并且渗透到了生活和思想领域的方方面面。对于自小生长于美国的黛西来说,这两大理念的真理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她看来,“人人生而平等”不仅仅只是写在宪法上的字眼,更是真真确确存在的。“在美国,平等不仅仅只是政治性的,更是社会性的、文化性的和心理性的。”[5](P169)这种人人平等的思想正是美国民主的源头之一。前面我们已经提过,人人平等是早期基督教所宣扬的,但它更直接来源于清教传统。早期的清教移民们多是逃难来到美洲,他们不但不来自欧洲的特权阶级,且等级的想法只会令他们联想到在欧洲所受的压榨与迫害。又因为在他们开疆拓土之初,除了自身的力量和坚强的意志之外一无所有,因此相较于欧洲社会而言,他们没有强烈的阶级意识。相反,白手起家的经历使他们藐视等级划分,他们相信个人才能可以削弱阶级对立,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改变个人地位。所以他们辛勤劳作,即使是富有的人也愿意在获取财富上继续拼搏。对美国人来说,财富并没有使人产生过多的优越感,因而他们对出生和阶级的观念非常淡薄。而且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中没有对立的阶级意识感到庆幸,因为这使得礼节变得非常自然。所以与欧洲人相比,美国人更为亲切自然,他们平等对待所有人,也不会刻意给自己加上一个有地位的身份。
黛西不但坚信人人平等,而且还具有超前的女权意识:她认为男女应该也是平等的。在当时的欧洲社会,妇女地位很低。中上层阶级的少女要觅得一门好婚姻就必须恪守妇道,身边要有母亲或年长已婚妇女随行左右。在这套规矩的制约下,未经父母许可,少女不得随意结识青年男子;订婚前不得表露过多感情;必须遵从长者或成熟男性的教导。可是黛西却完全不理会这一套,她认为少女有权自由选择丈夫,期望能够拥有许多绅士做朋友,无需婚约就可以享受男士的陪伴。正因如此,当温特伯恩干涉她与吉奥瓦尼里的交往时她直言不讳地抗议。她要求一种脱离异性的独立。她的这种要求独立,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权意识同样可以追溯到清教时代。在美国还是农业社会时,男女早婚早育,家庭成员间平等对待,妇女在其中显出了很高的地位,受到少有的保护和尊重,并且民众鼓励妇女们发挥自己的才能。但是当然妇女还是从属于丈夫的,即便到了19世纪末,妇女在政治上还是处于无权地位。不过早在1869年,美国妇女选举权协会就已经成立,并且争取妇女选举权的女权运动也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是黛西主张男女平等的观念还是走在了时代的最前端。
在亨利·詹姆斯的所有作品中,《黛西·米勒》是他为数不多一经发表即广受好评的中篇小说,而在他所有关于美国女性的描写中,黛西也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它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作者纯熟的写作技巧,也是因为黛西天真烂漫、自信独立的个性令人耳目一新。她代表了美国这一刚刚崛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新一代女性,而她的这一形象又明明白白地烙着200年前盛行的清教主义的印记。相应地,从詹姆斯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清教传统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及他对清教主义“半是嘲弄半是敬佩”[2](P7)的态度也表露无疑。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清教,虽然一开始仅是宗教上的一个派别,却对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清教徒们也不仅仅是新英格兰最早的居民,他们的后人们正是继承和发扬了他们勤劳务实、积极进取的精神才将一片荒野的美洲建设成现代化工业强国。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清教并不仅是一种宗教派别,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它从各方面深刻影响着美国文化和生活,奠定了美国社会和美国精神的基调,塑造了美国的民族性格。
[1]柯恩.美国划时代作品评论集[C].北京:三联书店,1988.
[2]Neil McEwan.Y ork Notes:Daisy Mille[M].London:Longman Y ork Press,1981.
[3]Henry James.“Daisy Miller.”Fannie Safier.The Adventures in American Literature.1989.Pegasused.Orlando:HarcourtBraceJovanovich,Publishers.
[4]刘智.美国价值观之清教主义根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1):116-120.
[5]祈和平.道德冲突和文化错位[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5):168-172.
Puritanism and American Spirits——The Effects of Puritanism on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N ational Characters and V alues fromDaisy Miller
LIU Shu-zhe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Fujian 363000)
Puritanism,as the origin of American culture and common values has profound effects on every aspect of American life.Daisy Milleris the first and the most popular masterpiece of HenryJames.This paper attempts to verify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Puritanism on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national character and American values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sof the novel,especially the personalityof the heroine,Daisy.
Puritanism; American national characters; American values; HenryJames;Daisy Miller
I106
A
1671-9743(2010)10-0075-02
2010-09-25
刘淑贞 (1981-),女,福建漳平人,漳州师范学院助教,厦门大学在职研究生,从事跨国文化和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