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等教育中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回归

2010-08-15米满月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公平办学理念

米满月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6)

论高等教育中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回归

米满月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6)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新的高等教育理念。从三个方面论述高等教育中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回归: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从知识型的人才理念向全面发展型的人才理念进行转变;从追求规模的办学偏差中回归到追求效率-公平办学的认识理念中。

高等教育; 教育理念; 转变与回归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高级阶段,它以为国家培养专门的高精尖人才为目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知识越来越渗透到社会的生产力中,而成为一种现实的生产力。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它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劳动工具,并扩大了劳动对象和劳动范围。所以,通过对科学知识的传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而优秀的劳动者是高等教育一项重要的任务。

目前,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由资源、资金等方面的竞争开始转向对人才的竞争,这种竞争加速了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在知识社会来到之际,作为培养知识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应该从什么样的理念出发,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并为这个时代输送合格的人才呢?其实,在我国几十年的高等教育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理念,在这些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所形成的一些模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所以必须要用一些新的理念来取代它,所以带了来了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

首先,从教学上来看,应该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

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的思想与方式仍然沿袭着几百年的传统,具体表现为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规范和指引下,教师总是仔细地、认真地、在一定的时间内把一定的教学内容贯彻下去,而学生则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于是在教学活动的这一对矛盾中,教师的主动的教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学生被动的学则成为矛盾的次要方面,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成为客体。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的单一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学生往往要在比较强烈的外界压力或者高度自觉的情况下 (如在巨大的应试体系面前、高度的意志力的控制之下、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强制性手段的作用下),才能调动起学习的动力因素。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虽然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其负面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第一,它往往使教师以应试的标准为标准,而忽略了其自身能动性的发挥。第二,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模式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这种不对等的教学关系,使得教师成为知识的权威 (实际上,教师不过是知识的助产师而已)。可以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感觉到了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巨大弊病,都试图从相应的迷雾中走出来,发挥出教育最大的潜质。

那么应该怎样走出迷雾,改变这种现象呢?巴西的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了解放教育的思想,主张通过对话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摆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位置。历史上,苏格拉底就认为自己只是知识的助产师,所以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是启迪者、引导者,他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罗弗莱雷的这种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学方式的提出,其实就是主张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从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出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被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不断获得各种类型的知识。哈贝马斯认为兴趣产生认识,并形成了各种知识体系:对技术的认识兴趣产生自然科学;对实践的认识兴趣产生了精神科学;对解放的认识兴趣产生了批判的社会科学。“一般说即乐趣;我们把乐趣同某一对象的存在或者行为的存在的表象相联系。兴趣的目标是生存或定在 (das Dasein),因为,它表达着我们感兴趣的对象同我们实现欲望的能力的关系。”[1](P201)

从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出发,传统的填鸭式的、被动的、消极的教授方法必然会被一些主动的、积极的教学方法所取代,如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问答式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将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上,使得原来枯燥、艰苦的求学之路变得丰富、精彩,并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尤为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教学的效果大大地提高了,而且教师的引导性的地位也得到了恰当的摆正。

新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完全可行的。因为这种教学理念与时代的要求相一致。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呈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特点,即不断的创新、不断地发展,而新的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大有裨益的。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完全可以适应这种模式的。一般而言,人的个体思维经历了五个阶段:言语前思维阶段、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阶段、辩证逻辑思维阶段。大学正好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他们完全可以适应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发生认识学的代表者皮亚杰通过对儿童认识能力的分析,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全部言语或者全部表象性概念以前的感知运动的时期以及由言语和表象性概念这些新特征所形成的活动的时期,这些活动在这是发生了对动作的结果、意图和机制的有意识的觉知的问题,或者换句话说,就是发生了从动作转变到概念化思维的问题。”[2](P22)可见,大学生的认识能力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也就是进入了辩证思维这一最高的阶段。

当然在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过程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传统模式的根基是非常深厚的,而且新的模式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些弊端有的是我们现在还无从知道的,所以必须边摸索边总结,在时机、条件具备的时候再全面展开。

其次,从培养人才的方式来看,应该从知识型的人才理念向全面发展型的人才理念进行转变。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那么在高等教育中,应该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作为第一要务呢?从传统的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理念来看,非常强调知识型人才的培养。这种的人才理念的形成有着其客观、必然的条件。第一,作为社会的未来的劳动者,必须要掌握专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所以自然会把对人才的专业知识的要求放在首要地位。第二,由于受当代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知识的客观性、绝对性被无限地扩大,所以,往往把知识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第三,知识具有工具理性的价值,对我们生活是有用的,知识的工具理性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高扬,而一些意义领域的目的理性价值的则被忽略。可见,以知识型的人才理念出发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不容否认,在这种人才观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的高等院校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门的知识型的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新的时代的到来,这种理念内在的缺陷越来越凸现:由于偏重于对知识的追求,忽视了对人自身价值的追求。把知识当作人才的最高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自身的需要,并最终使人沦为工具。

康德曾经说过人是一种目的的存在,但之后科学主义的发展和壮大确使人沦为一种工具,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笛卡尔的观点对科学主义的广泛传播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他认为:科学是唯一的知识、永恒的真理,伦理的、美学的和神学的思想都将被科学的进步所排除;科学知识具有确定性,在于它以主体中的明白清晰的观念为基础,这是知识的阿基米德点;自然科学之所以是客观实在的正确表象,是由于科学方法的应用,它成了一切知识的标准和范例;当一切知识都成为科学知识之日,就是一切人生问题(包括伦理道德问题)都得到解答之时;科学是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无疑笛卡尔的观点为科学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科学主义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对科学主义的批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种批判主要来自人文主义。在人文主义看来,科学主义追求的是知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主客体在实践活动中所发生的认识关系。其实,在主客体的实践活动中,除了发生的认识关系外,还发生了一种相对于主体来说的意义关系,而科学主义完全忽视了这种主客体之间的意义价值关系。而且意义关系的把握不需要经验的、实证的方法,而是通过阐释、理解而获得的,所以不能由认知关系取代意义关系,不能只注重对客体的客观的认识,而忽略了客体相对于主体而存在的意义。

为了高扬人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当务之急,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根本出发点的人才理念,形成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标准的新型的人才理念。从这种新型的人才理念出发,知识的掌握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但健康、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才是人才根本培养目标之所在。

马克思说社会进步的衡量标准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两个指标体系中,而且还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这一指标体系中。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因这样的发展是通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原始关系相矛盾的。”[3](P104)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在这个阶段“在生产出个人同自己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3](P108)第三个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它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3](P109)阶段,这个时候,人的各种潜能和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在高等院校中,一些学生的心理素质、个人人格以及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无道德主义的流行,都使得我们必须严肃地正视这一现实问题。而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象,就要冲破传统的人才理念,把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作为新的理念广泛地推行开来。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理念出发,高等教育除了应该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外,还应该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相社会输送合格而优秀的人才,为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从追求规模的办学偏差中回归到追求效率——公平办学的认识理念中。

高等教育要顺利的实施,离不开相关的资源。这些资源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硬件的资源,一种是软件的资源。硬件的资源,包括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等;软件的资源,如师资力量,图书资源等。这些硬、软件资源往往构成了对高校评价的主要指标体系。为了在同类院校中获得较高的评价,一些高等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往往片面地、僵化地围绕这一指标体系进行运转,最后使得办学理念异化,出现了机械地追求规模办学的认识偏差,如不根据实际情况一味地扩大教学场地,无限制地购买教学设施,盲目地引进人才和扩大招生规模等。由于这种偏差,在办学的过程中,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也没有取得一些实质性的成果。所以,必须从片面地追求规模办学的偏差中回归到追求效率-公平的办学理念中来。

对于教育平等的思想,早在春秋时期,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就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思想。高等教育应该追求这种教育公平的思想,而且这种教育公平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当然教育平等的具体内容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教育平等的思想与公平正义的思想是分不开的。罗尔斯曾经在他的《正义论》中说过:在一个自由而平等的社会中,正义的观点是不言而喻。可见公平正义的理念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教育应该捍卫这一神圣的理念,不仅以公平的理念作为办学的标准,同时也为社会输送具有这些价值观的优秀的人才。

在回归公平的教育理念时,还应该把追求效率作为首要的价值。为了提高效率,第一要努力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既要把办学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同时也要合理配置各个环节的有效比例。第二应该发展内涵式的教学增长,也就是尽可能地以低投入带来的高效率。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加强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浮于事的现象,大力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第三,保证学生所学应该能有所用。这就要就我们合理地设置专业、合理地设置课程,淘汰一些过往的专业,增加社会所需要的新的专业,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更有用的社会人才,从而实现改造社会的愿望。

当然,在追求效率-公平的办学理念中,应该正确地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毕竟它们一直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体系之中。高等教育是一种高投入的社会活动,所以,始终存在着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这项高投入的活动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下去,就应该在投入的时候有所取舍,比如重点针对于某项研究、某类学科、某些人群等进行集中的投入,这种取舍很明显是与教育平等的思想是相冲突的。而且在追求效益的过程中,一般要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机制的出现,促使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但这种竞争机制的引入,必然会引发由于马太效应的作用而导致的新的不平等:好的越好,差的越差,从而加剧这一矛盾的对立。其实,这种对立是一种必然,它是我们在达到教育目的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的阶段:效率达到了,公平才能有保障。我们所做的就是尽量协调这一关系,把效率放在首要的位置,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兼顾公平。效率是平等的保证,如果没有这个作保证,那么公平的教育理念就形同虚设。而且,对于公平的理解,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公平不是一种均等的思想,更不是平均主义的体现,它指的是在高等教育的各项领域中,受教育者享有同等的权利。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把握公平的内涵,我们就可以协调好这一关系,并用这一理念指导高等教育的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新的理念的不断涌现和回归,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将在21世纪不负众望,为国家、为人类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1][德]哈贝马斯.郭官义,李黎译.认识与兴趣 [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2][瑞士]皮亚杰.王宪钿等译.胡世襄等校.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 (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Discussing the Changing and Regression in Educational Idea of Higer Education

MI Man-yue
(School of Politics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06)

The higer education needs of new ideas in the new times.This articleDiscusses transformation and regression of the higer education ideas from threeAspects: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er-centered concept to the student-centered concept;From the knowledge of talent concept to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oriented talent concept;From the pursuit of the deviation of return to pursue productivity-fai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higer education; idea of education; changing and regressing

G40

A

1671-9743(2010)10-0130-03

2010-09-28

米满月 (1968-),女,湖南辰溪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从事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公平办学理念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笨柴兄弟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