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动漫艺术发展思考

2010-08-15周晓梅李桂珍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淮北动漫传统

周晓梅,李桂珍

(1.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安徽淮北 235000;2.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我国动漫艺术发展思考

周晓梅1,李桂珍2

(1.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安徽淮北 235000;2.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我国动漫艺术既有过辉煌的历史,也面临严峻的现实。应正视问题,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注重动漫的原创价值与本土文化结合,体现民族性,感受传统艺术的辉光,角色设计个性化。

动漫艺术;设计;市场

动漫艺术是20世纪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量“洋动漫”作品占领着我国艺术市场。调查显示:在青少年中最喜爱的卡通作品里,日本占60%,欧美占29%,我国内地和港台原创卡通比例只有11%。

一、我国动漫艺术的历史辉煌

我国动漫已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早期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为我国动漫走向国际市场做了很好的铺垫。我国动漫艺术家从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我国独有的风格。如《猪八戒吃西瓜》、《渔童》、《济公斗蟋蟀》、《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影片,吸收了我国传统的造型艺术特色,将动漫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

1950~1956年为我国动漫成长阶段,艺术人员的增加带来创作的发展,通过制片实践又培养了一大批年轻艺术、技术人才,为美术电影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摄制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好朋友》、《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木偶片《机智的山羊》、《神笔马良》等,尤其是《骄傲的将军》和《神笔马良》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作了成功的试验。

1957~1968年为美术电影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美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更加成熟和完美,同时开辟了新的表现形式,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由于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开创了发展剪纸片的新思路。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如《牧笛》,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动画片。

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美术电影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和赞赏。至1986年,有29部影片在国内获奖37次,31部影片在各种国际电影节上获奖46次,国外舆论界称我国美术片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认为它的艺术风格已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

二、我国动漫艺术发展的缺憾

当前,我国动漫艺术作品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技巧的把玩,相对缺乏艺术表现语言的深度。虽然各种数字技术的开发层出不穷,似乎为动漫艺术带来了异常光明的前景,而实际上大量的良莠不齐的动漫艺术作品带给人们的是来不及判断优劣的作品,一派亚文化视觉感觉,缺乏民族性、艺术性。

20世纪90年代,美国动画片及其衍生产品出口超过了传统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日本、韩国的动画片和其衍生产品目前也正在超过其传统工业,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品。而我国动漫市场80%以上的盈利流向海外。境外动漫产品在我国动漫市场上唱主角已20余年了,这期间,国民每花1元钱在动画上,就有0.85元被国外赚走。新世纪,这种情况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动漫艺术教育的市场化市场化改革以来,许多高校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追求院校利益的最大化,拼凑师资,几乎一夜之间,其他学科的教授都可以变成“动漫艺术导师”。许多高校盲目寻找“动漫艺术将才”支撑门户,导致动漫艺术教学“江湖化”。有些院校动漫艺术课程体系存在诸多不合理,课程主要是“艺术、技术、文学”的简单相加,并在教学导向上没有很好地把握三者的关系。目前,一些高校的产品(动漫艺术专业毕业生)似乎还在迷恋纯数字技术的无穷魅力,没有最大程度地探索和挖掘动漫艺术的文化内涵、表现手法,致使合理的创作空间和独特的形式感很难找寻得到。

(二)思想观念和产业政策的滞后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仍受诸多制约:一是思想观念和产业政策的制约,大部分动漫制作和播出企业没有抓住动漫产业成人化趋势带来的机遇去创作适合成人的动漫产品,“动漫就是为青少年服务的”,这个普遍的观念长期制约着我国动漫的发展;二是原创动漫品质与数量均严重不足,全国动漫年产量不到3万分钟,与电视台规定的播出时间相差一倍,空白只能由进口片填补;三是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有待形成;四是创意和营销人才严重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动漫行业急需依靠政策来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但一直没有针对动漫产业的发展制定整体或远景发展规划,没有设立专司动漫的监管部门,没有整套保护、扶持的举措,对进口动漫片及其播放管理不严,任其泛滥。

(三)体制、市场的落后我国动漫产业长期受体制问题的困扰,制定规章、实施管理的部门未与企业脱钩,造成竞争不充分,真正有实力的企业难以胜出,生产力也得不到解放。长期以来,境外动漫业在影视、音像、衍生产品和形象权出售各方面的业务都十分成熟,投资丰沛,生产规模巨大,迪斯尼、梦工厂、吉卜力等皆为强大的卡通巨擘。在此情况下,有效保护民族动漫产业极为必要。我国动漫产业化过渡艰难,动漫片的策划、制作、发行、形象权销售以及衍生产品开发系统不协调、不顺畅;品牌极少,缺乏可操作元素;中期生产发达,前期创意、策划和后期编辑合成薄弱,工匠型人员大大超过创制人员,产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我国动漫企业缺乏创新精神。我国动漫产业原创人才的极度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动漫发展的关键。目前,许多动漫企业已与设立了经济、管理、艺术类学科的综合大学合作,希望建立一条产、学、研、发的体系和动漫基地。从人才的培养做起,解决我国动漫的后备力量。这是帮助中国动漫企业打持久战的有力举措,利于提高动漫人才的素质,为其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基础。

三、思考

(一)传统艺术辉光下的我国动漫艺术五千年华夏文明奠定了传统艺术深厚的东方文化根基,只有充分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辉光,让我国动漫艺术沐浴在这种辉光之下,才能不断健全其理论体系。

我国动漫艺术创作需要从传统艺术形式中吸收形式美的众多要素,需要从传统艺术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而不仅仅是人机互动的过程。在我国,众多的艺术家、设计师们,在从事动漫艺术创作时,虽然所用工具已由以往的笔、墨等其它媒介转变为高科技产品,但其艺术思维方式、设计理念都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对于动漫艺术这种基于高科技而存在的视觉、听觉的艺术形式,计算机技术应与艺术设计、传统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尤其是传统艺术及其文化内涵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动漫艺术而言,高技术水平发展到相当程度后,必然会出现同质化的现象,即大家的技术水平已经难分秋毫,那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便是动漫艺术所体现的文脉及其创意所体现的艺术观念。

(二)动漫角色形象设计的个性化动漫角色的形象设计要准确定位,深入挖掘角色的个性,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动漫角色的形象是运用美术的造型技法和手段创造出来的,是可以产生动作和表现生命的模型。包括立体的木偶形象、平面的绘画形象和剪纸形象以及电脑生成的二维或三维的形象等。动漫形象的创作过程是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描述的角色外貌和性格特点,进行素材搜集,提炼概括以及形象创造的过程。过程中要对大量的形象素材进行分解、集中、对比与统一。它是一个将朦胧的意识明朗化、将意念物化的设计过程。动漫形象不仅是一个纯粹的视觉符号,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包括人格魅力和气质因素。因此,形象设计不能只注重形象的外形与轮廓,还应该考虑形象的身份与性格。动漫角色也是形态各异的,有迟钝的、怪癖的、聪明机灵的、天真活泼的、浪漫风趣的等等。在设计动漫形象之前首先要明确设计的角色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寻找和发现形象设计的原始素材,经过反复筛选与提炼,然后开始设计形象。运用造型艺术手段描绘出形象的草图或轮廓图,进行反复的修改和加工,最后设计出动漫角色的形象。如《超人总动员》中弹力女超人的造型具有漫画式的夸张,但是又非常优美。她的臀部比肩膀要宽,同时又有一双修长的美腿,这种卡通式性感的造型传神地显示出弹力女超人的性格特征。

(三)动漫设计体现民族性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将自己的民族文化视为骄傲,以此来证明本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聪明才智。美国动漫作品力求发挥作者的个性,从人性观点出发体现其民族的历史和政治文化。法国动漫利用变换的色调使物体活动起来再现其传统细腻的艺术等。他们的动漫具有各自民族的特性,打上了本民族的深刻烙印。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传统遗产之丰富,作为中国人,就应花大力气研究、宣扬我们的民族遗产,并从中推出具有民族风格的新作品。动漫是一个集工艺性、审美性、技术性、功能性、时尚性等于一身的艺术。挖掘动漫的民族性要从不同方面去寻找。动漫的民族性只有在与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丽并不断改变自己的舞姿,才真正具有魅力。

1979年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漫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色彩明快,造型独特。在造型上巧妙地运用了剪纸的粗犷而精巧,质朴而灵秀,生动又传神的艺术特性,把猪八戒的贪吃笨拙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我国水墨画已有千年历史,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墨动画片,继承了这种优异的传统艺术,笔墨豪放、意境优美、格调抒情、气韵生动。

我国动漫艺术正受全球“一体化”的威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国的动漫艺术应在吸收外来文化和科技的基础上,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充分表现我国动漫艺术的民族特色,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黄喜云.图形设计CorelDraw[M].哈尔宾:哈尔宾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 罗进丰.生命的幻想——3D数字角色动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特伟.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美术电影[J].百科知识, 1981(1):15-19.

[4] 韩宇.可视性二维动画教室[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

[5] 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张彩云

J954

A

1671-8275(2010)04-0047-02

2010-04-08

1.周晓梅(1977-),女,安徽萧县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

2.李桂珍(1971-),女,山东聊城人,淮北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淮北动漫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淮北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