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风景旅游区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

2010-08-15仲召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风景区黄山旅游业

仲召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黄山风景旅游区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

仲召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黄山是一座驰名中外的旅游名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黄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其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环境方面的问题,破坏了风景资源。本文就如何保护黄山风景名胜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环境管理和保护措施。

黄山;风景旅游区;资源开发;环境管理;永续利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旅游生产力有了全面快速的发展,配套程度明显改善,旅游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十分突出。“入世”后所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而竞争策略与手段也不断创新。黄山作为中国的名片和山岳旅游的代表,在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发展迅猛,但同样也面临着新世纪旅游业的系列挑战和机遇。在这种形势下,黄山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实现把景区建设成与国际旅游业接轨的世界一流风景名胜区。同时要严格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全面实施黄山旅游资源的大保护战略。

一、黄山旅游区资源及环境管理现状分析

(一)黄山概况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横亘在黄山区、歙县、黟县和休宁之间,是我国最著名山岳风景区之一,山境南北长约40km,东西宽约30km,全山面积约1200km2。区内交通方便,已形成水陆空交通网络。

黄山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项世界级桂冠的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1985年被评为“国家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资源特色与开发情况

1.资源特色

黄山的资源潜力巨大,其最大特点是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众多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它以奇松、怪石、温泉、云海、冬景“五绝”著称于世。她集中华名山大川之大成,具有险峻、巍峨、奇秀、幽奥等大山之形象,以其无穷的艺术魅力和神气风采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很早就发出了“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在下无山,观止矣。”的感叹[1],后人据此概括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森林覆盖率为84.7%,植被覆盖率高达93%,有短尾猴、金钱豹、八音鸟、梅花鹿等多种珍贵动物。景区内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平稳,可谓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和“人间仙境”。

2.黄山风景区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现状

黄山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人类的瑰宝,随着黄山知名度的日益提高,海内外游客蜂拥而至,2007年游客突破200万,营业收入突破13亿元人民币[2],均再创历史最高记录。

改革开放以来,黄山开发中重视投资建设,加强修路、架桥、供水等基础设施以及宾馆、索道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不断提升与改善接待环境,使接待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为加速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接轨,在景区外屯溪投资兴建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卡丁车场和环幕影院,扩大了经营规模,提升了接待档次,使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素质不断提高。

根据黄山资源现状与特点,其资源保护与环境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成立护林防火领导指挥机构,层层落实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配备交通、通讯、人工降雨高炮、防火蓄水池等防灭火设施设备;利用防火宣传站(车)、设置禁火标志等形式,对游人进行防火宣传;划定外围防火保护带,实行联防共保。

再者,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古树名树的保护。成立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指挥部,积极组建病虫害监测网络;禁止乱砍滥伐;实行重点地区驻点值班制度等。建立古树名木技术保护微机档案,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如对迎客松实行特级护理,确定专人全天候守护。2004年,成功实施了“梦笔生花”移树造景工程,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赞誉[2]。

第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黄山风景区始终坚持自然遗产与人文资源保护并重的方针,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挖掘、整理、修复。如对200多处摩崖石刻涂漆刷新,在慈光阁景区建立了黄山著名石刻碑廊。建成黄山博物馆(黄山游人中心),通过声像、图片、实物、标本等形式,向游人无偿展示黄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资源保护举措,对游客进行珍惜遗产、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2]。

第三,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能源结构改造,加大对环境卫生管理软硬件的投入,控制和减少资源占用及污染物排放,实行净菜上山,垃圾下山。积极实施餐饮业油烟净化工程。狠抓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所有外排污水达标排放。对疲劳景点实施3~5年封闭轮休,促进植被生长,恢复生态环境等。

第四,宾馆的建设管理上,始终坚持“提高档次,减少床位”,积极引导游客“山上玩,山下住”的原则,控制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排放。对建筑施工有严格的要求和监督,坚持多保护、少开发,在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宾馆、楼台、亭阁的因地制宜,避免破坏旅游景致。

二、黄山风景区开发管理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规划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但基础较弱,与国际水平和专业规划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其规划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宏观管理和行业引导也要加强。当前,黄山在管理与环境保护上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一)黄山环境质量仍在恶化,污染日趋严重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黄山带来繁荣的同时,其环境污染等问题则容易被忽视,环境容量超载时,就会导致风景名胜资源遭到破坏,风景环境受到威胁。如风景区城镇化问题,生活污水和人粪尿对水体的污染问题,人为火源与森林火灾问题,旅游垃圾问题等。目前黄山风景区污染最严重的是游人和宾馆、饭店集中地,随着黄山旅游接待量逐步递增,污染源也越来越多,游人聚集效益的长期作用十分明显,一旦放松整治和管理,给黄山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服务设施建设带来的环境隐患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黄山的基础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宏大,新建索道、登山道、水库和宾馆等服务设施层出不穷,在建设中,虽然力求不改变山体形态,但规划开发中山体边坡和植被均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时有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现象出现,不仅对植被和景观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也对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影响。例如名列“五绝”榜首的黄山松,也受到很大的损害和威胁,在人流涌动的山道两侧,一些松树已枯死,“梦笔生花”虽移植成功,但毕竟为仿真品,已失去其原始生态性。

(三)供水工程建设引发的问题

山岳风景区往往基岩裸露,蓄水、保水能力差,地下水极其贫乏,为保证游人生活用水,常采取建拦河坝、造地下蓄水池等措施储蓄水资源,最终造成水体净化生活污水的能力下降。其次,由于水分条件的改变,个别植物群落面积逐渐减小或消失[3]。再有,破坏使得以水景为特征的景观资源的价值丧失。

(四)游客的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破坏

旅游旺季时黄山游客漫山遍野,可谓人满为患,许多景点被人流践踏而土壤板结,渗水性差,树木根部受损。由于旅游者缺乏环保意识,则加重了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因素,在旅游景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游客乱丢垃圾,在旅游区野炊、采集、露营,旅游者触摸攀爬名胜古迹,特别是有些游客不时在部分名树古迹上乱刻乱画……所有这些行为,都使使旅游区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另外,火灾、大风雪等同样也严重威胁着黄山松的安全。

三、黄山环境管理与开发上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认识问题

并非所有的旅游相关人群(风景资源管理者、经营者和旅游者)对风景资源保护和利用,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都有深刻的认识,有些人认识不到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风景资源是保护资源最积极的有效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存有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错误认识,认为旅游业“投入少,产出多”。实际上,旅游业同传统工业一样,也直接或间接对旅游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在旅游业是“无烟产业”观念的支配下,山岳风景区出现环境问题不足为奇。

同样,人们对黄山这种山岳风景区所受的由游览活动、旅游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的间接、潜移默化和累计的消极影响认识不足,也对黄山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不利影响。

(二)执法与管理体制问题

由执法不严和管理体制不健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可忽视,应加强黄山法制法规管理,切实履行《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严格执行《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把严格保护黄山生态环境与科学开发利用资源相统一。另外,旅游景区景点“超负荷”工作,景区旅游的质量大受影响,管理者应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人流加以分流,有计划的调控疏散游客,要彻底改变“人满为患”的游览格局。

四、应对黄山风景区资源开发与环保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采用多种形式,深化对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旅游、旅游者和旅游区居民的环境意识,大力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研究和人才培养[4],使广大游客自觉遵守旅游管理规定,牢固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更好的实现“绿色旅游”。

(二)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

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风景区的自然开发更不能以破坏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应以促进风景区内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为目标。在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合理开发。认真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实现黄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健全监督机制和各项环保制度

明确保护职责范围,严格科学管理,严格执行景区建设逐级审批制度,强化环境监测,监督等制度。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根据“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管理,层层把关,切实加强管理与保护工作。

(四)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

对景区管理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始终坚持把保护黄山世界生态遗产地的完整性、维护景区内生态平衡作为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的永恒主题,定能确保做到黄山旅游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真正实现黄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闵麟嗣.黄山志定本[M].清康熙本:2-5.

[2] 黄山管委会.黄山风景区概况[EB//OL].[2008203221].黄山市政府信息公开网.

[3] 胡嘉琪,等.黄山植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4] 田久川.旅游学导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X322

A

1671-8275(2010)03-0036-02

2010-04-04

仲召红(1982-),女,安徽濉溪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

责任编辑:海 蓝

猜你喜欢

风景区黄山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黄山冬之恋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