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传奇与个体责任*
——论顾锡东戏剧的艺术追求

2010-08-15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戏剧艺术

陈 花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浙江湖州313000)

CHEN Hua

(Zheji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Huzhou 31300,China)

历史、传奇与个体责任*
——论顾锡东戏剧的艺术追求

陈 花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浙江湖州313000)

顾锡东是浙江当代越剧创作的领军人物。他以现代的眼光关注和表现历史,其剧作将写实和写意风格结合起来,融合了哲理与诗情的美质,具有传奇的情节和精简的构成,达到了越剧创作的新高度。

顾锡东;戏剧艺术;哲理诗情;传奇情节

生长在江南水乡的顾锡东,是浙江剧作界的领军人物。他的生活经历坎坷而丰富,艺术创作更是才华横溢。他一生创作上演了60余部剧目、5部电影,写了各类戏剧曲艺理论文章200余篇。1954年,他取材嘉善田歌及民间传说,创作了大型越剧《五姑娘》,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戏曲会演,获剧本一等奖。1956年调入浙江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为浙江省绍剧团整理和改编传统剧目《火陷山》、《龙虎斗》、《游园吊打》、《香罗带》、《后朱砂》等,多次获浙江省剧本创作一等奖。1957年他与七龄童等合作改编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影片放映后轰动全国,获1964年“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1961年该剧赴京演出,毛泽东观看后特地撰写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诗一首。1958年后,顾锡东经常深入农村体验生活,创作了电影剧本《你追我赶》、越剧现代剧《争儿记》等。20世纪80年代初,他又满怀激情创作了盛誉多多的《五女拜寿》、《汉宫怨》、《陆游与唐婉》等越剧名剧,站上了艺术创作的新高峰。

作为一个有艺术良心和审美追求的作家,他的创作既认真遵循戏剧艺术原则,又大胆进行创新,情节既合乎冲突论也讲究传奇化。他的戏剧文本具有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风格呈现,哲理与诗情融合的美质追求,以及传奇的情节,精简的结构和类型化的人物,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多元融合,充满着对中国民族艺术与精神的追求。他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在全国乃至海外都有较大影响。另外,他还倡导成立了浙江越剧“小百花”艺术团,为越剧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十分显著的贡献。

一、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风格呈现

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主要流行于沪、浙、苏等地。其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以及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小歌班。其后女子越剧迅速发展,竞相编演新剧目,并纷纷出现向兄弟剧种学习的趋势。以话剧为榜样的“新越剧”经过了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到了五六十年代时进入一个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积极参与了这场戏剧改革的顾锡东先生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知道,“戏曲美不仅是一套表演技艺的技术外壳,它是通过完整的作品的演出体现出来的。戏曲美同作品内容、剧情结构、文词风格、表演方式都有关系,形成一种剧作者、表演者所欲达到,观众所乐于欣赏的总体美学风貌,这才是具体的实在的戏曲美。”[1]顾锡东以新思维立志编演新剧目,强调剧本作用,新剧目的内容比过去有较大变化。他很重视剧目的社会效益,主张戏剧要给观众以积极有益的影响,编演了大量反封建、颂扬美好情感和宣扬爱国思想的剧目。“文革”结束后,越剧得到复兴。顾锡东越剧创作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观念更加开放,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精神为主,呈现出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美学风格。

顾锡东戏剧的写实性主要表现在其对题材的选取上。我们注意到,他的许多历史剧创作都有相应的历史事件作为依托,且材料的选取都受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规约,所传达的大多是爱国、忠贞、正义、勇敢、守信,以及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肯定理性照亮生命价值等等主旨。

人性只有在最严厉的拷问下才能展现出它最大的恶感,同样也只有在最严厉的拷问下才能展现它英雄主义的光辉。《五女拜寿》的人性深度表达是完整而且明显的,五位姑娘、女婿类型化的性格让我们轻易条分缕析出人物的善恶忠奸。《陆游与唐婉》的整体风格清新舒展,浓情唯美,也颇具人性的力量。主要人物唐婉才情横溢、含蓄端庄,陆游则智慧儒雅、富于报国雄心。两人在情、理以及社会的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怅惘、执著都非常令人感动。加之唱腔幽婉动人,唱词清丽高雅,布景如诗如画,使这一切如怨如诉,如行云流水般轻灵飘逸。通过种种矛盾冲突的铺陈,作品也将人性中的阴暗面暴露无遗。从自由到爱,到人最基本的生存、被尊重的权利,在这个封建主义思想当道的社会环境展示过程中,现实似乎变成了一个理想和爱情无法实现的渊薮。陆游的千古绝唱《钗头凤》在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形象体现。在编、导、演、音、美的通力合作下,戏剧景观的营造,人物心态的剖析,情感的渲示几臻完美的地步,直令观者回肠荡气,凝神动容。在编剧的剧种意识、文本构造和人物基调上都留下了很多可加评说的地方。剧中构建了陆游童年那个空阔冥然、大方无隅的舞台空间——台中台。演员就在这个近似于心理和回忆空间的自由王国里袒露爱恨,在这个激荡着原始意味的远古世界表达复杂情感。尽管这种探寻在形式上留有一些对表现主义模仿的痕迹,但其对历史的生动表现已经让我们感到顾锡东剧作“虚实”相生的风格的魅力。

而《汉宫怨》中“平君赠剑”一段戏亦比较令人感兴趣。剧里刻画了平君、成君两个人物性格,情节很是感人。顾锡东努力寻找这些人物的心灵世界,注重对人物内在精神和客观世界本质的把握。

在创作实践中形成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明快艺术风格,和顾锡东在戏剧创作中注意20世纪戏剧的新浪潮有关。顾锡东在写作中注意强调和肯定戏剧动作性本质和综合性特征。在写作中强调舞台假定性与写意性,强调演出的剧场性和形式美。比如在《陆游与唐婉》剧中的第二场,以唐夫人的幻觉这种现代手法,表现陆游的童年生活,交代母子深情。在第六场以陆游的幻觉表现其对唐婉的款款真情,都很有创意。顾锡东积极对戏曲表现进行变革,在时空处理、生活呈现与形象表演方面都以极大自由的戏曲时空观念加以贯穿。他着意创造自己的舞台语汇,以对生活和形象做诗意的概括,让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浪潮的激荡中真诚的对话与交流。他为挽留观众,而向历史索要“经典再现”,向地域索要“横向借鉴”,写实与写意切实达到了有机统一。

二、哲理与诗情融合的美质追求

作为编剧的顾锡东是个赋予越剧灵魂的人。他以其饱满的激情和敏锐的洞察力,赋予中国越剧舞台以哲理思考的深度与厚度。他的作品努力根植于民族传统土壤,将哲理与诗情交融渗透,作品在总体把握上非常出类拔萃,极具艺术前瞻眼光。

顾锡东创作的戏剧充分表现了历史中的现实,深刻反映着现实中的历史,充溢着“以古喻今,古为今用”的理趣。七场戏曲剧本《汉宫怨》充满生活的哲理和诗意辞情美,给欣赏者以情与美结合的典雅的艺术享受。这出历史剧写的是西汉中期宫廷内部在立后问题上的一场斗争。大司马将军霍光之妻霍显为了扩大家族势力,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做皇后,收买了御医淳于衍,毒死了前皇后许平君,并进而加害平君的遗子。但阴谋败露,落得个害人害己的可悲下场。这出戏把具有利害对立关系的许平君与霍成君都写成外貌美丽、心地善良的女子,她们在不知不觉中为霍显所害,成了阴谋的牺牲品。这一写法不落俗套,给人新鲜之感,大大加强了作品的哲理思想深度和人物的悲剧力量。在这里,对比描写和相互映衬的手法,使剧中女人的艺术形象十分鲜明,思想更加突出。而《唐伯虎落第》则截取画家唐伯虎落第一段生活,“寄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借古开今写山河”,另一种大团圆的艺术处理充满了艺术智性。

顾锡东与时俱进,其戏剧创作具有世界文化视野,剧作思想理性的增强让我们看到了他对传统所做的许多积极反叛。他在1961年1月的笔记中,曾写有这样的内容:“重读托翁《战争与和平》一遍,其中对库图索夫之描写,可为我们改编历史剧之借鉴。读马克·吐温《美国人与亚瑟王国》,奇书也,其国王微服出行受辱诸节,整理旧剧时可借鉴。”[2]这里可以看出顾锡东创作的世界文学资源。其作品往往力图将观众的视线从传统的关注故事的焦点上做关注思想哲理的现代挪移,以完整的世界性的综合艺术形态阐说自我理解下的中国戏剧美学精神。尽管我们看到,顾锡东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理念并没有做深入研究,吸纳的主要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与传统的部分。但在创作的道路上,他已经自觉自愿地把他的艺术理解放置到一系列横向、纵向坐标中进行定位、掂量乃至拷问,强调艺术的内在生命力和艺术的生态。已经意识到每一个在中国土壤上生了根的剧种都可以找到共同的悠久的历史根源,分享优秀民族传统所给予的巨大财富。越剧戏曲传统对现代艺术的融合与接纳是不争的事实,而当代表西方艺术精神与理性文化色彩的话剧迅速登上中国传统戏剧舞台,也促成了戏曲界的反思和变革。为此,越剧在创建民族特色戏剧问题上开始全面深入且系统性彼此研究考察,互为借鉴,两相渗透,以创造民族新戏曲,建立新时期民族戏剧新体系。

《长乐宫》是当代戏曲舞台不多见的优秀剧目,这部新编历史故事剧描述了汉代一位严守爱情之道的宋弘的故事,表现了一个坚持道德操守的士大夫性格。而皇上刘秀的性格也很可爱,很有人情味。剧中蕴藉的现代意识与古典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演员那种惟妙惟肖、温润细腻的表演,以及妙趣横生、典雅清新的情境展现。这些戏剧的重心似乎不在重大的社会问题,而倾心于人物的命运情感轨迹和个性操守,着力于美轮美奂、美视美听的艺术景观的营造,追求一种至情至美的韵味。虽说该剧的结尾还可以对湖阳公主的婚事有一个暗示性的交代,但在内里蕴含着的哲理和时代精神,已经充分满足了今天人们的审美需求了。

在追求戏剧的诗情方面,顾锡东是个精到的里手。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的曲调悠扬,一字可数转,曲中宾白能宣曲文之意。顾锡东把握越剧精髓,坚持了戏剧的诗学传统,剧作以诗歌的抒情美作为戏剧美,词采超妙,不花哨,有纯情,做到了通俗易懂与凝练典雅的统一。顾锡东知道越剧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于语言,所以他在唱词设计上力争有较大突破。首先让观众听得懂,记得住。《陆游与唐琬》唱词中吸收了诗词、散曲、元杂剧的一些手法,语言与剧情有机结合,韵味不离情绪,优雅不忘通俗。如:“昨夜风斜雨细,种种恼人天气。寂寞待儿归,难遣闲愁滋味。”越剧是用浙江一带的方言演唱的,越剧的唱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那么创作中的每一句台词就仿佛细胞,关涉戏剧整体的质量,好与不好非常重要。顾锡东在不脱离原有越剧基本范式的基础上尝试创造新的艺术程式。如无字哼唱,多达四人的轮唱对唱的句式、段式和套式,根据人物性格安排单层次结构抒情性唱腔,追求空灵、荡漾、古朴、典雅的意境,韵味十足,朗朗上口。

剧作家努力将剧作的情节内容诗意化,注重于人物个性创造和现代观众视听需求的流程推进。他的许多作品都在努力突破传统的程式,主要人物比较唯美,也比较亮丽。无论是传统整理剧目还是新编历史剧,无论是古装戏还是现代戏,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创作主体都努力追求诉诸观众感官美的展示,让观众去感受非同寻常的现代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来自将传统中国戏剧美学原则重新解释后的条陈,它既古典又现代,既遥远又亲切,让喧嚣尘世的现代社会人倾心领会那纤尘不染的人性生命美。我们看到,剧作家以个性化的创造赋予人物以美感、活力和独特品格,剧作中的男女主角都是不可重复抄袭的艺术形象。他对诗情画意美境界的刻苦追求,让其作品充分具有了审美愉悦的功能。《陆游与唐琬》带有明显的象征意味的诗情:梅花自始至终贯穿人物的行动线索,“题诗壁”的虚拟实现面向观众的“大写意”,陆游的服饰用料质地轻柔,配色淡雅,一袭深蓝色缀梅花图案的长衫衬托出儒雅挺拔的书剑诗人形象。整台人物造型和谐统一,流畅飘逸,与剧情水乳交融。剧中那些婀娜的体态发式、人物造型都在诗情画意精神下实现了个性化的统一。尽管这个话语权更多是导演的,但剧作本身已经是一个十分成功的重要蓝本。剧本注意传达一流的气质、一流的风度,以及气概万千的艺术魅力,努力寻找舞台空间在时空上的可开掘性,尽量延展戏剧的张弛有度、优美诗意、如梦如幻的舞台风格,构成了既具有现代文明又具有古典情怀的诗化作品,让观众感到了强烈的视听美的震撼。

三、传奇的情节和精简的结构

似乎是受到吴梅戏曲思想的影响,顾锡东的剧作在题材选择上多取历史故事,表现对国家政治局势的密切关注,民族气节的弘扬鼓吹,但内在里却贯穿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如《汉宫怨》、《陆游和唐婉》;有的取材于历史故事,反应世态炎凉,人心变迁,表达对某些传统道德观念之现代意义的探寻思考。如《五女拜寿》、《长乐宫》、《唐伯虎落第》。为了适应环境和观众的需求,顾锡东对故事进行了多方面变革:他在剧中集中刻划人物性格,充分展示人物心理活动,大量运用传奇化的手法,等等。

顾锡东的戏剧创作强调以奇为美,具有较强的传奇艺术色彩。与传统的戏曲舞台相比较,顾锡东追求的总体舞台风格是轻盈、明澈、细腻婉约、稳重大方,通体“诗情袅袅,画意悠悠”。创作中,顾锡东斟酌事实,通本人物可歌可泣,加上对政治的敏锐把握,足以为社会的警钟。新编历史剧《三弟审兄》取材于宋人轶事。宋氏兄弟出身微寒,踏入仕途后,兄长崇尚节俭,弟弟讲究奢华,两人由此产生矛盾。剧作以传奇为理念,既有历史真实依据,又根据剧情的发展做了必要的虚构,虚实结合,使艺术意味更加浓郁。

20世纪80年代,顾锡东以洞察世事的智慧,创作出通俗、传奇、好看的悲喜剧《五女拜寿》。剧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各异,尽管有些类型化,但很易于欣赏者把握。《五女拜寿》中不仅有非常丰满的女性形象,而且有甜美清亮、温柔醇厚、高亢激越、朴实平易、乐感很强、韵味特浓的唱段,更有激动人心的情节构成,从而让每一个走进剧场的人都有一份情感的喜悦和震撼。“艺术家能够按照他的理念自由创造,把天才的闪光射到作品里去,使所表现的形象新鲜而生动的时候,我们才算看到美的艺术的醒觉这一巨大的转变。只有到了这个时候,精神的调质才浸润到整个作品里,作品才不局限于只在意识中唤起一个观念,不是只令观众想起他心中原来就有的一种深刻的意义,而是进一步把这种观念体现于一个具有个性的生动的形象,栩栩如在目前。因此,艺术家既不停留在形式单纯肤浅的一般性上,而在细节描绘上也不拘泥于抄写现成的平凡现实。”[3]当然,顾锡东在历史戏剧的情节处理上还可以再大胆点,吸收一些象余秋雨等人那样更注意挖掘野史的做法。《陆游与唐婉》离我们现成的叙说与观念好像比较近,甚至戏的结尾对人物有点拔高之嫌,这似乎是一个历史的局限。

我们注意到,顾锡东戏剧的手法主要的还是传统的线性发展结构方式。剧作在场次的安排上比较传统和普遍精简,结构上起承转合,合于范式,通体和谐。如《五女拜寿》仅有七场,多线条结构方式使该剧意蕴丰厚,情节丰满,人物有对比。但他又很强调突出重点,注意减头绪。误会法、巧合法的运用使剧情张弛有度。以拜寿起,又以拜寿终的严谨结构,使线索不致紊乱。在情节结构中有邹士龙雪天救翠云回家、三春认父母、应龙高中返乡的戏,戏剧在一个不换景的情况下实现室内——室外——路途——室内——室外——室内的空间转换,而且不显出某一表演区的过分空虚或滞塞。

通俗家庭伦理悲喜剧越剧《双轿接亲》的艺术结构也很有特点。顾锡东先生以其精湛的笔力,将戏剧的高潮处理得非常精彩。在第八场,他首先扫清全局题旨外围的有关枝蔓,穿插进来缉拿凶犯、知晓姐姐下落等情节。在接下来的场次,两顶彩轿发生碰撞,迸发冲突,悬念随之出现,观众的欣赏趣味也被充分调动起来。通过“三跪”、“三求”、“三拒”、“三赞”、“三披”等系列连环悬念,最终走向了戏剧的高潮。

[1]陆炜.论第四种戏曲美[A].董健,荣广润.中国戏剧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顾咏新.无尽的思念[A].嘉善县政协.戏剧家顾锡东[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3][德]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History,Legend an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On Gu Xidong’s Pursuit in the A rt of Drama

CHEN Hua

(Zheji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Huzhou 31300,China)

Abstract:Gu Xidong is a contempo rary leading figure in the creation of Zhejiang Shaoxing Opera. With his concern of modern vision and his exp ression of history,he combines reality w ith imp ression in his dramatic works,and identifies philosophic theory w ith the beauty of poetry.Hisworks,w hich have reached the new height of the creation of Shaoxing Opera,have legendary p lots and concise composition.

Key words:Gu Xidong;dramatic art;philosophical poetry;legendary p lot

[责任编辑 陈义报]

I236.55

A

1009-1734(2010)03-0023-04

2009-10-11

陈花,助教,从事中国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戏剧艺术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基于戏剧表演中的“隔离”与“开放”研究
纸的艺术
清代新疆查禁戏剧演出考
戏剧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