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之永恒魅力
2010-08-15赵燕
赵燕
(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苏淮安 223300)
《绿山墙的安妮》之永恒魅力
赵燕
(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苏淮安 223300)
加拿大女作家蒙哥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世界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小说自 1908年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主人公安妮也成为“最令人感动和最可爱的儿童形象”。为什么一个红头发的小姑娘能够承受时间的考验、穿越空间的阻隔而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呢?本文拟从取材、人物、环境三个方面探讨《绿山墙的安妮》之永恒魅力。
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魅力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Lucy Maud Montgomery,1874~1942)的小说处女作。自问世至今,小说被译成30多种语言,发行量达5000多万册,成为世界文学经典,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时空、文化和国别的界限。该书不仅照亮了一个时代加拿大人的心灵,被誉为加拿大儿童文学唯一的经典著作,并为加拿大本土文学在世界文坛上赢得一席之地。《绿山墙的安妮》被搬上舞台和银幕,改编成音乐剧,拍摄成电影和电视剧,在多个国家热播,受到广泛好评。故事的发生地——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也因此成为旅游胜地,一直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大量游客。一个作家在逝世后如此受人爱戴,一个作家的故乡能因为她笔下人物、景物的魅力而成为一个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这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红头发的小姑娘为什么能征服千百万不同国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呢?她为什么能够承受时间的考验而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从小说的取材、人物、环境三个方面探讨《绿山墙的安妮》的永恒魅力。
一、一部自传性质的成长小说
小说《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孤儿安妮·雪莉的成长经历。安妮三个月时父母双双病故,先后被两家人收养,当成下女使唤,后又被送进孤儿院;十一岁时安妮被绿山墙农舍的卡斯伯特兄妹收养,并送进学校受教育。安妮想象力丰富,时常言行出格,不时惹祸,常令人忍俊不禁;她聪明勤奋,很快就在学校崭露头角,并争得了上大学的奖学金;安妮知恩图报,马修突然病逝,绿山墙农舍面临困境,安妮毅然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就近当了教师,以便照顾年迈体弱的玛瑞拉。
众所周知,世界文学中一直有着丰富的“孤儿故事”传统。《绿山墙的安妮》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成功地刻画了孤儿安妮·雪莉的感人形象。与狄更斯笔下的大卫·科波菲尔和奥列夫·特威斯特,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芬不同,这个红头发的小姑娘安妮更加真实生动、更加亲切自然,因为安妮的形象并非完全凭借作者的想象虚构出来的,实际上是蒙哥马利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根据自己的身世加以改编,创造了安妮这个鲜活的孤女形象。
1874年11月30日,蒙哥马利出生于爱德华王子岛的克利夫顿。两岁时,母亲病逝,父亲再婚并搬走,小露西则由外祖父母抚养。她与外祖父母生活在卡文迪许村一所老式的四周都是苹果园的农舍里,参与各种农活,并接受外祖父母严厉的教育。1893年,露西在卡文迪许完成学业后,在夏洛特敦威尔斯亲王大学完成课程,而且获得教师职照。在1895年与1896年间,她在戴尔豪斯大学研习文学。在王子岛上的学校任教后,露西于1898年回到外祖父母家,当时外祖父已经去世了。
我们不难从蒙哥马利身上看到安妮的影子。她把自己童年和少女时代的美好回忆加以改编,满脸雀斑的红头发小姑娘如何从一只丑小鸭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便诞生了。
二、独具人格魅力的主人公安妮
安妮长着一头浓密的红发,扎着两根小辫,瘦小而苍白的脸上长着好些雀斑。初次见到的人会觉得,安妮普普通通,根本谈不上漂亮。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无家可归的女孩子身上蕴含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正是与众不同的安妮俘虏了众多女孩子以及成人们的心,千百万崇拜者的信如雪片般飞到爱德华王子岛的女作家家里。有趣的是,马克·吐温的金贵文字也挤在成堆的信件中,老吐温晚年虚弱凄凉,乐观的安妮照亮了他孤寂的心灵。他称:“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主人公)之后,最令人感动和最可爱的儿童形象。”
小说不是靠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幽默动人、妙趣横生的故事为人们展示了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而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总是抱有希望的乐观精神正是通过小主人公安妮得以完全体现。
1.酷爱幻想,积极乐观。安妮活泼天真、酷爱幻想、善于观察,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和热爱大自然的心灵。即使生活在苦难之中,安妮的想象力依然异常丰富。周国平评价安妮说:“安妮拥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
安妮把玻璃里面映出的影子当成住在柜子里的女孩,给她起名、与她交谈。安妮给小山谷里的回声起名字,与她交朋友。到了绿山墙之后,安妮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给她们起了美丽而浪漫的名字:“白色的欢乐之路”、“闪光的小湖”、“恋人的小径”、“紫罗兰溪谷”……一旦想出个相称的名字,安妮就激动得不行。
活泼好奇的安妮常常陶醉在自己美丽的幻想世界,也因此频频闯祸,闹出了一连串让人捧腹的戏剧性事件:安妮曾因想入非非而在过桥时跌入小溪,做饭时错把药面儿当成香草调料……在别人看来,安妮整天异想天开、胡思乱想,小小的脑袋里充满了不切实际甚至荒唐可笑的古怪想法,但这些差错,无伤大雅,反而妙趣横生,为安维利村人平静而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其实丰富的想象力是安妮最宝贵的天赋,使得安妮能够笑对各种磨难,仍不失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2.真实坦诚、敢爱敢恨。安妮是一个真实坦诚、敢爱敢恨,感情热烈的女孩。她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感情,遇到难过的事,她会高声大哭;遇到开心的事,“她的脸如雨过天晴一般,绝望顿时消失了,又恢复了充满希望的红色”。
当安妮初到绿山墙时,刻薄的林德太太挖苦与讽刺她:“怎么这么丑啊”,“这么多讨厌的雀斑”,“头发红得像胡萝卜似的!”面对来自成人的无礼侮辱,安妮丝毫没有畏惧,她竭斯底里地喊着“我非常讨厌你”来保护自己敏感而自尊的心。主日学校的男生基尔伯特抓住安妮的辫子,笑话她的头发是“胡萝卜”,安妮眼冒怒火,上演了石板击脑袋的一幕,好好地教训了自以为是的基尔伯特。
对家庭与温暖有着强烈的渴望,安妮的爱也热烈真挚,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安妮的真实坦诚、善良纯真使人们消除了对她的偏见并逐渐喜欢上她。安妮有了自己温暖的家、自己的好朋友、甚至还有了爱慕者。安妮使马修和玛瑞拉刻板而枯燥的生活泛起了温情的涟漪:害羞的马修逐渐变得开朗,古板的玛瑞拉心里充满温暖愉悦的甜蜜感,变得温和而具母性,绿山墙农舍充满着天伦之乐和脉脉温情。而安妮和林德太太、巴里太太的误会与不快都烟消云散,戴安娜自私的祖母也对安妮喜爱有加,就连令安妮一直耿耿于怀的基尔伯特也不知不觉喜欢上了这个倔强而特别的红发少女,最后也和安妮握手言和。
3.善良宽容、知恩图报。安妮自幼失去双亲,举目无亲,但她从来不自艾自怜,也不怨天尤人。对于那些曾亏待甚至伤害过自己的人,安妮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体谅,因为“原谅别人会使你觉得自己挺崇高的”;对于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安妮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时刻准备回报。“安妮的善良实际上是一种感恩,是因为拥有生命、享受生命而产生的对生命的感激之情”。
安妮先后在托马斯和哈蒙德两家,承担繁重的家务,照顾幼小的婴孩,但她从不抱怨。她说:“她们的心意都是好的,……她们也有难处呀。……我一直理解她们,她们是想对我好。”因误以为安妮是坏孩子,巴里太太禁止女儿和安妮来往。当巴里夫妇去镇上,夜里小女突患重病,生命危在旦夕。安妮不计前嫌,顶着风雪和严寒到巴里家救下米尼,而自己彻夜劳累、筋疲力尽。当马修心脏病突发而去世、玛瑞拉可能双目失明、绿山墙农庄陷入经济困境时,安妮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去城里上大学的难得机会,就近当了教师,以便照顾年迈体弱的玛瑞拉。安妮当然知道,奖学金来之不易、意义重大,但善良使她对玛瑞拉的爱已经转化为一种责任,她愿意付出一切来报答待自己视如己出的兄妹俩,因此安妮的善良是一种更为本真的、勇于牺牲的善良。
三、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
爱德华王子岛是加拿大最美丽的省份,它培育了童年和少女时代的蒙哥马利对大自然的终身热爱。在她富于诗意的笔下,爱德华王子岛上独具魅力的自然景物、风土人情犹如一轴风景长卷徐徐展开。岛上美景随着季节的更替不断变幻,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令人如痴如醉。这是一个充满阳光、森林、山谷、小溪、鲜花和小鸟,洋溢着脉脉温情的美好世界。
这仿佛是一幅田园风光的油画,清纯自然、淳朴美好。而生活其间的人们尽管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缺点,但大都温和善良、乐于助人,家庭关系和谐稳定,邻里之间互亲互助。现代读者大多生活在拥挤、嘈杂和污染严重的城市,常常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和复杂、冷漠的人际关系。因而,小说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世界便成了他们心中的一片净土,书中流露出的自然美和人性美,成了令人向往的理想境界。这样的小说世界对读者所具有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通过阅读小说,在想象中体验这种梦寐以求的理想化的田园生活,对现代读者来说多少可以起到一种心理补偿的作用。
四、结论
一百多年来,这个加拿大小姑娘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我们不但喜欢安妮,而且被她深深感动,因为她那样善良……她的善良源自天性的纯净。她的生命是一条虽然激荡却依旧澄澈的溪流……未受到任何污染。”安妮身上闪耀着人性最美丽的光辉和最本真的美好。也许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曾经有着一个安妮,而安妮的纯真善良、积极乐观永远感动并陪伴着我们。
[1]Montgomery,Lucy M.Anne of Green Gables[M].New York:Grosset and Dunlap,1908.
[2]绿山墙的安妮[M].杨利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3]露西·莫德·蒙哥马丽.绿山墙的安妮[M].马爱农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4]傅俊.异质文化的吸收与变形[J].外国文学研究,2001(4).
赵燕(1981-),女,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20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