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与实践

2010-08-15孙凡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道德政治思想

孙凡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 陕西西安 71006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与实践

孙凡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 陕西西安 71006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活方式。对于信息时代高校德育来说,网络的出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要积极研究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研究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开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如何切实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防止网络道德失范,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网络环境;道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与网络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同学们从学习、通信、娱乐、办事到交友、购物,时时处处依靠网络。伴随着网络对于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网络已经成青年大学生的生存方式。网络的大众化使得面向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发生着变化。

(一)网络极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很大,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同一主题的教育。而网络没有时间空间主题的限制,学生可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人进行交流。在传统思想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一直沿用“教师-学生”的双向反馈机制,教师可以通过授课、谈心等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而在网络时代这种传统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新的形势,从而形成了新的交流机制,“教师-网络-学生”,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一种补充。

(二)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在信息时代,信息量之大,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远远大于过去任何一种传播手段。人们在家里通过电视机、收音机、网络,什么都可以听到、什么都可以看到。只要一上网就可以方便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可以和外界任何地点任何人进行思想交流,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天下事。对于意识形态的入侵,我们的老方法都已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网络给人们带来社会便利的同时,同时也给人们社会带来消极和负面的冲击。西方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正在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我国传统文化已经受到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冲击。

(三)高校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道德从来就是人们安邦治国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立身处世的行文规范。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必须贯穿于我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之中。网络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网络的到来必然对我们的道德文化建设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网络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他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导致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非常必要。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径面面观

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大学生上网人数的增多,大学生们充分享受着互联网上丰富信息带来的各种思想冲击。他们在网上冲浪,发Email,与亲朋好友聊QQ;在网络世界中畅游,了解国内外的最新新闻动态。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道德取向、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道德教育无疑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也随之产生。

(一)网络冲击了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重要阶段。大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逐步确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而网络作为一种无国界、开放性的媒体工具,各种非主流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充斥其间,西方消极文化披着民主、自由、平等等虚假的外衣,在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的条件下,迅速迎合了大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满足了他们反抗权威的叛逆性和摆脱束缚、发展个性的心理需求,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然而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大学生对网络中的非主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有效的判断和正确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经常性地处于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道德选择中,道德观念容易被弱化。

(二)网络弄虚作假现象严重。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信息获取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一股浮躁的学习风气。大学生在校学习越来越具有功利化的色彩,不愿意踏踏实实的学习基础知识,甚至难以静下心来读书。近年来,大学生本科生论文的重要性渐渐被淡化,不少大学生把网络上的文章直接下载下来东拼西凑当做作业交给老师,甚至有人在网络上购买论文。许多同学在写毕业论文时,“找工作”与“写论文”在时间上发生冲突,再没有进行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在网上和图书馆里随便找几篇自己专业的相关论文,然后“复制”“粘贴”拼凑一番,就变为自己的论文大作。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大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助长了高校的不良学习风气。

(三)网上不文明行为在大学生网迷中大量存在。在“网络社会”中,每个人均以二进制符号存在,主体行为往往在“虚拟实在”的情形下进行。大学生大量网上行为处于不受现有道德规范制约,又无规范可依的状态。因此,一个人在网上往往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可以无限制滥用自己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道德自律引发的道德失范问题也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大学生将违反道德规范的网上活动视为自己网络技术高超的表现。如黄色网站的随意浏览,他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的随意侵犯,网上黑客到处乱闯,电脑病毒层出不穷,甚至出现利用网络严重犯罪、对别人进行过恶意攻击和散发虚假消息等等。

(四)沉溺网络以致学业荒废。网络文化的多姿多彩会对大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甚至于沉溺网络。网络生活不受传统社会的管理和控制,在网上能“为所欲为”。同时,大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的阶段,网络的网上聊天、网上恋爱有时就演变成了学生发泄、寻求刺激的手段。有时甚至一旦进入这个虚拟的世界便不能自拔,“网恋”的流行,影响了大学生的现实人际情感交流。由于网络空间具有虚伪性,在网上,因为不知道彼此是谁,因此往往更愿意向对方倾诉心事。因此引发出很多问题,如上网成瘾,成绩下降、逃避现实、人际关系紧张、进而出现心理困扰导致耽误学业甚至于放弃学业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网络环境下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置于市场经济的今天,道德教育无疑也受到了极其严峻的挑战,信仰道德虚无主义也大有人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不好的苗头,道德失范不再遭到谴责,而一些正当的道德模范却被说成是教条说教。大学生正是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美德教育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艰巨的任务。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的空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利用好网络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加强教育培养学生自治能力。学生在校以学业为重,应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学习上,业余的娱乐应适度。首先应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加强网络知识教育,让学生明白网络只是一个信息桥梁,一个可以获取知识的工具。

(二)走进网络、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高校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因此,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拓展网络德育阵地,是规范和调适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一条重要途径。改变简单的教育方式,召开报告、主题班会、讨论、辩论的形式给予学生有效地引导,让同学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引导。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信息多元化,尤其是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接受上,更加趋向于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教育引导上,仍然停留在告诉大学生对错、是非、让他们简单服从就没有什么生命力,要正面引导各种思潮,要用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确认识网络的本质,提高大学生单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主动正面出击,倡导积极的网络行为。网络流行文化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潮,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辅导员一味地说教未必会是最好的选择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辅导员可以抓住契机,把学生工作方面的奖励、处罚的政策规定,校内重大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日程安排,校园内的热门话题等放在博客上。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现实活动,使学生能及时了解政策,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及时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发布见解,对大学生看待分析问题进行引导,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天地。

(四)通过网络加强同大学生的思想沟通的交流。高校辅导员的网络辅导,应该建立在对网络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各类网络行为,及时了解学生们在网络中的动向。总的来说,网络对于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有些学生由于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即使心理有一些困惑也不愿意对别人讲,不愿意打开心扉,问题时有发生。网络也成为沟通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切实了解自己所负责的学生究竟有哪些网络行为,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又存在哪些问题.努力了解各种网络行为的特性和优缺点,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要根据其特点来进行网络行为辅导。作为在一线工作的辅导员来说,不能仅仅被动地应对学生层出不穷的各类问题。要抓住契机适时宣扬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我们要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有效学习结合起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辅导员应该正面出击,善于使用各种网络工具和技术,例如利用qq群、飞信、校内网、BBS、论坛、博客主页等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四、结束语

网络的普及,使资源和人际交往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展,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无疑是受到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一个群体,在网络社会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思想,道德观念通过网络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全新的价值取向。所以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网络文化必然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注意到网络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道德问题,指导学生合理有效的利用网络,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尽量减小社会不良思潮和观念对青年学生的侵蚀。

[1]宋元林.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4).

[2]黄鑫.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物业,2007(10).

孙凡(1980-),女,回族,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专职辅导员,研究实习员。

2010-08-12

猜你喜欢

道德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