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暑期实践三下乡如何与服务新农村建设寻找契合点

2010-08-15赵明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建设

赵明铎

(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南阳 473004)

大学生暑期实践三下乡如何与服务新农村建设寻找契合点

赵明铎

(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南阳 473004)

当代大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如何能够有效充分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如何让其学到的知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关键就是建立大学生和农村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也可以说是在大学和农村之间建立长期的沟通渠道,能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发挥智力的平台。

暑期实践;大学生三下乡;新农村建设;暑期实践的新途径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这一改变的同时,随之改变的还有当代大学生的观念,包括就业观和生活观。现代的大学生都选择城市就业,而且现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缺少劳动的锻炼,所以现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举措。不仅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和素质,还能为新农村建设服务,那么如何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新农村建设之间寻找契合点,建立长久稳定的社会实践模式呢?接下来我们就多年来的带领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来探讨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一)健全大学生思想的需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受到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冲击,部分学生滋长了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忽视社会责任,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物质的需求和倾向被放大。以及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确定性,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这对其人生价值取向所造成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充分重视。当代大学生虽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但长期的安宁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却使其产生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感,对于社会的理解趋于表面、趋于幻想或停留于理论,对社会的实质内涵理解不够,造成了虽身处变革,但又“雾里看花”情况的发生,形成了追求虚华、不尚务实的心理特征。经有关调研机构的调查显示当代的大学生受到国外的一些思想和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的影响,思想趋于自我意识凸现,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获得,会缺少奉献社会的精神,以至于出现了大多数的大学生毕业后都选择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尽管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但是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由此可以看出让现代的大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农村,接触底层社会是多么的有必要。多年来担任大学辅导员,长期和学生的接触,对此事实毫不避之,确实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这一现象,每当问及在校生的就业去向,普遍学生的回答是向往大城市,再结合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而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以至于大学生现在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可以看到改变和健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多么迫切。

(二)完善大学教育体制的需要。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对青年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缺乏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这就要求学校不能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有效的进行思想上的教育,那么让他们经常地到农村进行社会实践接触基层农村是一个很有效地手段,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感受到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农民的成就感,让他们在服务新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的时候感受到基层也可以发挥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为其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就业观。而且也与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一致,贯彻了国家要求落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会议精神,与此同时也进一步的发挥了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了广大的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养成正确的进行社会观察的方法。

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缺失的现象及其影响已经十分残酷的摆在我们面前,这也告诉了我们大学生心理准备不足、主动意识淡薄,那么原因在哪里?高等院校教育体制的缺陷是造成大学生实践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市场竞争力及高等学校的生存力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使大学教育在提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能力上有大的进步呢?加快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制定适应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两个根本途径。如何就这两个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制确实意义重大,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自身实践能力,还可以从另一方面达到宣传高校的效果。

(三)增强大学生能力的需要。在带领学生暑期深入农村进行暑期实践的过程中,那些在实践中与基层农民愉快交谈,积极向农民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事情和农业知识,以及积极思考参与劳动的场面让我看到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长期在校的学习理论知识缺少学以致用的机会,以至于大学生的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能力下降。这也没有达到真正的大学教育的目的。

实践是衔接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走出校园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途径,人的认识水平升华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实践活动。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因此,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是一件不可或缺的环节。

关于大学教育要服务于社会,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实际,平时也时常听到类似的指责,指责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缺乏社会经验,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大学如何服务社会,培养的学生应如何适应社会?这就要谈到社会经验了,所谓社会经验,也有两面,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社会经验可以是了解社会,了解中国的国情,理解社会的问题、善于思考社会的问题,善于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那么如何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呢?我认为社会实践走进基层是良好的途径。

大学生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何让其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这无论对于当代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还是对于社会来说都是一件极有益的事情。大学生暑期实践三下乡可以说是一个纽带是连接大学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桥梁,使其在运用知识与智力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可以从思想上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觉悟,让他们明白即使在最基层的农村依旧可以施展才华,展现抱负,实现自身的价值。给大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以致用的场地,同时也让他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最真的农村社会现状,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思想方面都是很有益的。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深入农村进行社会实践,在他们深入农村之前会做充分的准备从准备下乡到下乡,在与乡亲们接触的同时不仅可以感受到农民的淳朴,还可以感受到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农民的淳朴和对知识的渴望,他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农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尽最大的努力为当地的农村农民服务,贡献力量。这样大学生在为农民进行服务的同时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能积累很多的实践经验,农民朋友也可以得到实惠,对于农村的良好发展也有很大的助推作用,使其向新农村建设靠近,让农村慢慢的接近国家制定的新农村标准。

社会实践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和新农村建设来说都是有益的,但是当下还存在好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缺乏沟通联系。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新农村建设确实存在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会减轻政府负担,但现在许多农村基层的人民尚未意识到大学生深入农村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所以大学生社会实践还不能和新农村建设很好建立合作关系,让大学生更好更方便地把知识发挥到实处,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二)大学与新农村之间没有建立可以互利的合作模式。社会实践是当今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会组织的一种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活动,但是实践的地点往往也是许多学校所担心的问题。社会实践不是一次而是每届学生每年都要举行的实践活动。所以实践地点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需要长久考虑的问题,而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不仅仅是国家政府物质上的支持还需要新农村的文化精神建设,所以广大的农村需要有先进思想的人来带动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那么广大的农村基层也给大学在校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地点,但是如何在大学和农村基层之间建立一种互利的长期合作的模式,这就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工作。

三、解决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新农村建设存在契合点,存在沟通交流的可能。我国地域广大,目前虽然已经出现了城镇化的趋势但是农村依旧占据了大多数的地域和空间,所以新农村的建设与改造势在必行,很有必要,但是新农村的建设存在很多的问题,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方面的匮乏大部分依靠国家的支持,可是国家的财力是有限的,不能完全的依靠政府也要靠村集体和农民自己的努力,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人口素质尚不高,缺乏集体意识这是一个限制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就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新农村建设有了可以衔接的端口,提供了一个契合点。既然有力契合点那么就有了沟通的话题,可以长期的联系交流建立合作。

大学生在校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好多的专业知识都能与农村联系在一起,例如生物与化学工程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等等都与新农村建设有关系,生物与化学工程可以在养殖和种植方面帮助农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市场营销可以结合有些发展果林农业的村庄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销售方案打开销路和市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为新农村的村庄改造建设提供规划意见和方案,结合农村的实际规划出新农村的新村貌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些与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完全符合,也算是在物质方面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了力量,那么我想说如果两者结合的好的话,大学生在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可做出更大贡献,精神文明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果结合村民朴素民风,制定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将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他们在农村进行社会实践长时间的与农民相处无形中会把他们的集体意识观念带给农民,这样也就会慢慢影响农村人口缺乏集体意识的缺陷,因为学生是从小学,经历了中学这些年的学校培养进入大学的,他们拥有了很强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组成团队深入农村与农民接触的过程中会无形把那种集体意识展现给他们,当然仅靠这样的启发是不够的,还需要大学生在农村进行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宣传讲教,慢慢在广大的农村使其人民具有集体意识感,使精神文明建设初显成效。

(二)双方的相互需求可以促进两者之间建立人才与实践基地的合作模式。我们可以充分的看到大学生到农村进行社会实践无论对于其自身还是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是很有益的件事,既然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而且两者之间存在可以链接的端口,那么如何就此在这两者之间建立一种可以长久合作的模式呢?

这就需要学校和农村基层之间共同努力建立联系:学校可以建立一套鼓励学生社会实践的体系,对于社会实践成果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奖励和支持,鼓励学生自发的到农村进行社会实践,运用自己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发挥自身的智力和能力帮助农村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当然仅仅这样是不足的还需要广大的农村对于大学生的到来不能抱着随意的态度,要重视起大学生的到来,特别是基层村委机构的领导要重视,要在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听取大学生的意见和好的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建议,要充分的与大学生达成一种亲密合作的状态,充分的利用他们的知识和智力,集思广益,为农村的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改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这是两者要做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如果真的实行起来了,可能仅靠两者还是不行的,还要依靠政府的支持,从政策和经济上给予大学生和基层农村于支持,让他们在有条件的基础和前提下全心的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另外如果学校可以和当地的广大农村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农村也可以到大学校园里找到学校请大学生到农村去,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定期到学校指定的所在地的农村进行社会实践把知识送下乡,把最前沿的信息送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其更接近新农村的标准。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深入农村,不仅可以让自身得到锻炼使自己的思想趋向务实化、理性化而且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种大学和农村的合作也许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模式,不断地延续下去成为一种习惯和教育实例。

[1]杜学元.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2]王德军.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4(3),P83-P85.

[3]何植民,王珂.当代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对接路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24).

[4]张开晃.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4).

赵明铎(1981-),男,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及学生管理。

2010-07-08

猜你喜欢

农村大学生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大学生之歌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