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对策

2010-08-15王晓英

关键词:刊物学报稿件

王晓英

(武汉纺织大学 期刊社,湖北 武汉430073)

提高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对策

王晓英

(武汉纺织大学 期刊社,湖北 武汉430073)

高校学报是高校教学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集中展示各高校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成果的窗口。作为专业性学术期刊,和全国知名的权威性学术期刊相比,大部分学报的学术质量是比较低的,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如何提高高校学报学术质量,使其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高校学报;学术质量;对策

高校学报是一种最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是集中展示各高校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成果的窗口。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高校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许多高校学报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优秀稿件匾乏、学术水平下降,刊物质量越来越差等问题。学术质量是学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何提高高校学报学术质量,使其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高校学报的具体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对高校学报如何提高学术质量进行了探讨。

一、重视稿件质量

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水平,报道其研究的新成果、新发现、新理论和新方法,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高质量的稿源是学报学术质量的保证。但是目前有几方面原因导致学报的学术质量下滑。

首先是学术界普遍的浮躁之风,以及不合理的科研考评体制。在全国很多高等学校里,以量化指标为核心的考评体系已经成为教学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要管理手段。这种考核与每一个教师、科研人员的利益直接密切相关。在这些量化的评价标准中,在学术刊物上尤其是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多少文章成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且直接与奖金、职称挂钩。大量的科研教学人员为了应对这种考评体系的要求,采取各种办法大造学术论文,有的科研、教学人员一年甚至能够发表几十篇学术论文,这些学术论文基本上是过去科研学术成果的低水平复制,对高校学报的稿源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其次,由于高校学报办刊机制所带来的一些制度性负效应,比如学报稿件中必须包含着相当比例的本校稿件,稿件必须涵盖学校的所有学科,大量无法推辞的关系稿和职称稿,导致稿子质量下滑,使学报成为论文的“垃圾生产地”。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现在很多高校学报已经打破围墙,向外组稿。但是要吸引国内外优秀稿件还需要编辑们的努力。首先应认识到吸收外稿不应该是稿源的补充,而是有针对性地根据本校栏目特色,有的放矢地吸收外来优秀稿件。同时还应该注意外稿的地域分布,跳出本校本地区的限制。有条件的高校学报还要跨越国界,走向世界。这不仅解决了稿源,提高了稿件的学术质量,而且还扩大了作者队伍,引来更多读者的关注,扩大高校学报在期刊界的影响。[1]

另外,高校学报应吸引青年科技工作者加入。在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四十岁的青年教师和科技工作者都是本单位的中坚力量,承担着自身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他们思想活跃,勇于创新,有较高的科研水平。编辑应该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把学报作为孕育跨世纪优秀人才的摇篮,鼓励青年人投稿,并对那些学术水平高但在论文写作方面欠缺的青年作者进行帮助和支持,从而吸引大批的青年教师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加入学报的作者群,这不仅使他们通过学报这一窗口崭露头角脱颖而出,而且使学报的学术质量得到了保证。

二、突出刊物特色

学报的生命在于个性特色,这是学报建设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所谓特色化,是规避同质化,差异化办刊,形成个性发展、各具特色的学报群。2009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河北省高校学报建设座谈会上指出,大学学报存在缺乏专业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他强调,要进一步优化高校期刊结构,鼓励高校期刊向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整个学报群,尤其是综合性学报、同类学报同质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共性的东西多,个性的东西少,栏目设置雷同,选题内容重复,形成“千刊一面”的局面,导致刊物学术含量偏低,发行量少,缺乏发展活力,并造成资源的浪费。造成这种状况的主客观原因是:由于各个高校的学科设置大致相同,反应到高校学报上就反应出“千人一面”的栏目设置。另外,从刊载的论文来看,学校有多大,学报的覆盖就有多大,导致高校学报有效版面分散,成为多学科的大拼盘。学报靠行政拨款,刊物优劣皆可存活,由于长期“吃皇粮”,缺乏竞争的压力和生存的危机感;编辑的办刊观念和业务水平所限,缺乏特色办刊的意识和办法。

刊物没有特色和个性,就没有发展的前景。高校学报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学报是面向一定专业领域和专业人员的学术刊物。但由于综合性学报多是以本校开设的各学科专业为基础设栏,内容庞杂,可谓“一刊在手,样样都有”,强化专业特色是改变这种“大拼盘”状况的一条途径。所谓专业特色,是学报要集中的显现出特定的学科专业范围和特征,以适应专业读者的需求。其中组稿的系列化、专题化是强化高校学报特色的有效手段。组稿的系列化就是以本校优势学科为依托,针对某些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成为某个或某几个学术领域的研究系列,以此来赢得作者群和读者群。

组稿的专题化就是创办特色栏目和名牌栏目,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塑造各自刊物的学术个性和文化特征。从细入手,尽量避免刊物面孔的雷同和风格的重复,从栏目策划、选题组稿等方面体现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并且相对集中地发表,制造出某类问题的探讨氛围,吸引读者的注意。首先,编辑部应掌握大量信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以确定组稿范围、倾向,制定出版计划,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跟踪学校各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立项课题进展情况,有计划、有目标地向专家、学者约稿。同时编辑应注意建立和加强与校外专家的联系,直接向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约稿,以争取具有较高价值的前沿性、空白性稿件。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编辑人员可扩充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动态,熟悉专家,跟踪报道反映学科前沿和热点的问题,并可对会议上宣读的好稿直接向作者约稿。[2]

三、提高编辑的现代意识

高校学报肩负着繁荣学术、开创新的学术风气,引领学术研究朝着科学、规范、繁荣、健康的目标迈进的作用,所以相比较于一般刊物,学报的学术要求更高,对编辑人员的专业要求也更高。编辑工作在学术期刊的出版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直接影响、制约甚至决定出版效果的因素,所以编辑应具有较高学历,具有现代意识,即:主体意识与创新意识,问题意识与责任意识,精品意识与竞争意识。

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创新意识。编辑必须注意追踪学术前沿,不断学习新技术。立足于对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探究,主动出击,捕捉学术前沿信息,积极和校内外、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取得密切联系,获得他们的帮助和支持。通过走出去主动组织稿件,联系一些名家为刊物撰稿,主动设置特色栏目等,才能进行知识创新,随时掌握国内外学术新动向,为学术创新做出贡献,而不必重复他人的东西。

学报编辑的问题意识与责任意识。学报编辑要求知识结构既博又专,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具备较高的鉴审能力,能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报质量的提升。学报编辑的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期刊定位、期刊策划、审稿、纠错等方面。只有意识到期刊定位空泛的问题,才会思考如何打造自身特色,推动专业学术研究;只有不满足于“等米下锅”的编辑现状,才会以开放性的姿态自觉担当起学术引导的重任,精心策划;只有对稿件多问几个问题,结合专家审稿意见,才会筛选出有价值的创新之作;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勇于纠错,努力去解决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报的质量。[3]

学报编辑的精品意识与竞争意识。高校学报的编辑,面对的是科学前沿或思想理论前沿的成果,涉及面宽,理论性强,以编辑自身有限的知识,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也不可能什么都会处理。编辑必须勤学习、勤思考、勤查问、勤积累,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把握时代脉搏,了解和掌握各学科的研究动态、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读者的要求,保持选题的独创性,使刊物特色鲜明,与时俱进,拥有强大的竞争力。要出精品,编辑就必须具有竞争意识。没有竞争意识的编辑,工作会因循守旧,陷入模式化的僵化状态,难以正确处理无限的海量信息,最终会被淘汰出局。

综上所述,在当前学报论文学术质量有下降趋势的情况下,高校学报只有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才能在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增强竞争力,接受国外期刊和国内专业性期刊的挑战。

[1]金萍.关于提高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探讨[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

[2]谢安邦.特色化:高校学报发展之道[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编辑部,2010,(8).

[3]王建.高校学报的困境与改革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库全文数据库,2007,(10).

猜你喜欢

刊物学报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刊物贺词
致敬学报40年
系列刊物介绍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我最喜欢的刊物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