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科学发展观看“责任”与“创新”

2010-08-15

关键词:商业银行责任客户

姚 利

(交通银行 武汉水果湖支行,湖北 武汉430070)

从科学发展观看“责任”与“创新”

姚 利

(交通银行 武汉水果湖支行,湖北 武汉430070)

本文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分析了交通银行的企业文化“责任”与“创新”,并就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议和具体做法。

科学发展观;责任;创新;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和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它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效成果;它着眼于丰富发展内容、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蕴含着深远的理性思考,彰显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我行企业文化旗帜上,书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责任”、“创新”。它既展示了交行“责任立业,创新超越”的核心价值观,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百年交行迈向一流国际金融集团过程中的实际运用。在本次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责任”与“创新”已被新时期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得以再次升华。

一、责任——科学发展的立业之本

百年交行的发展始终秉承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和指导下,积极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使交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完成财务重组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第一家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大型商业银行和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内地商业银行。交行的发展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盈利水平显著提高,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大幅提升,逐步成长为一家发展战略明确、公司治理完善、机构网络健全、经营管理先进、金融服务优质、财务状况良好的现代商业银行,已跻身全球银行百强行列。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再次理解“责任”二字的深刻涵义。

(一)用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责任财富”领域

源于美国次贷市场的金融危机正逐步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本次金融危机的实质其实就在于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缺失。一些金融企业无视对风险的识别与判断,为追逐利益,在产品创新中淹没或是退后甚至扩大了风险,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全球范围的社会责任运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逐渐引起银行业的密切关注。“财富源于责任,责任引领财富”的思想得到了强化。“责任财富”的观念正逐步改变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观念:银行不仅为社会和公众提供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增加价值,更在配置与调控资源上发挥独特作用,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枢纽。因此,银行应肩负起怎样的社会责任?这既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形成了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层动力。

银行社会责任的核心是通过提供金融专业服务来实现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改进并增加社区福利。我们可通过拓展公益事业宣传及关联营销、社会营销以及提供负责任的商业实践等方式,将金融产品、技术、教育和培训等资源与公益事业相结合,向社会提供支持和奉献价值的同时,赢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因此,要把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作为现代银行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充分考虑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调整单纯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营运思路和模式,履行好银行的社会责任。将这笔宝贵的“责任财富”理念融入商业银行转型的实践中,在生产产品、提供服务与合规获取利润方面,积极地发现、创造并发展出与社会脉搏息息相关的独特模式,把社会责任转化为社会创新,为社会与银行创造出丰厚的价值。例如,商业银行通过大力增加在可替代能源、环保科技、低碳等“绿色”项目贷款上的支持,就能够有效地实现社会、环境和银行商业利益的“三赢”。

(二)“以人为本”,强化各级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主线。商业银行从事的是风险管理事业,其兴衰成败重点就是人的因素。因此,“以人为本”也是银行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管理层的“以人为本”,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要通过选拔培养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努力锻造一支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干部员工队伍;其次,要控制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所有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根本上是要控制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第三,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基层行的目标一致,在日常工作中,管理部门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改进服务;既要有独立性,又要讲开放性,要主动保持与业务部门和基层行的沟通、协调;第四,管理部门要加强调研,主动走访业务部门和基层行,主动了解其在业务拓展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倾听意见和建议,主动改进风险管理政策、制度、方法,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

员工层面的“以人为本”,需要在全员中倡导“科学发展人人有责”和“科学发展事在人为”的观念。“人人有责”,不仅是银行经营的价值准则,也是全体员工的一种思维方式,更是薪火相传的心理认同感。每个岗位、每个人既要有市场竞争的危机意识,又要有业务发展的风险意识,人人都要关心发展、把握风险,人人都有责任去尽最大力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本职工作。“事在人为”是“人人有责”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也是企业发展和全员风险管理文化的核心。在市场情况越来越复杂、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监管要求越来越严、业务发展需求和金融创新越来越多的时候,对于企业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要求更加迫切。

突出“以人为本”,应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在考核指标权重的设计方面,进一步引入平衡记分卡的指标体系,适当降低部分总量规模性指标的权重,提高资产回报率、人均利润等价值量化指标的权重,借助经济资本分配制度,将短期盈利水平与长期盈利能力、质量与规模、收益与风险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薪酬分配制度。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最终也必须通过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来实现。要通过岗位分析,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按岗位贡献和个人贡献度综合计酬,并探索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即期激励与预期激励相结合的多种激励方式。

二、创新——科学发展的动力之源

创新是银行得以成长、发展和延续的动力,是保持银行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我行要构建核心竞争力,更需要加快创新步伐。20年的发展壮大,正是源于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丰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我行的可持续发展观不断地与时俱进。本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标志着我行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可持续发展观已迅速提升到科学发展观的新高度上来。它将更有力地指导我行的改革发展与管理实践,为我行未来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引领我行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一)更新经营理念,正确理解发展的内涵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更新经营观念,正确理解商业银行的发展内涵。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很不充分,往往表现为过于注重眼前的短期盈利,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速度情结”和“规模冲动”。不少银行片面强调“存款论英雄”、“规模排座次”,导致存款的“月末现象”、“年末现象”等与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律背道而驰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经营环境的改变,简单的资本扩张带来的将是风险的迅速积累;摒弃割裂风险与收益关系的观念,积极推进经济资本管理,已成为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资本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它并不单纯是为了监管的要求,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促进商业银行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业务增长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强化全面风险控制,以实现“四个统一”,即: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相统一;总量增长与结构最优配置相统一;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相统一;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理性的经营理念是优秀商业银行的灵魂。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资本充足率监管加强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资本观念、风险观念、质量观念、成本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加强资本管理,建立科学的经济资本配置机制,构建资本配置框架下的全面风险管理,实现业务发展与经营模式的转型。科学发展观要求商业银行确立资本、风险、收益综合平衡的经营思路,促进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走均衡协调发展之路。具体做法有: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开展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核算,以资本、效益和风险的综合平衡决定业务发展的重点与模式;将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运用于贷款定价和审批当中,引导业务部门合理选择客户;加强表外风险管理、让表外资产与表内资产同样适用于风险管理流程;对风险较小的中间业务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业务,积极给予支持;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对风险事件和风险损失及时进行检讨,根据责任认定做出相应惩罚或改进。

(二)调整结构,创新产品,拓宽业务发展空间

今年以来,我行业务从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业务指标迈上新的发展平台。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经营模式、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仍然执拗地左右着我们的日常经营;业务发展依赖少数大客户支撑的经营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打破;零售业务占比偏低、中间业务增长乏力、小企业拓展相对不足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何解决这些突出矛盾、扫除这些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使我行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1.我们要正视业务发展中的各种结构性矛盾,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增强盈利能力,持续深入地推进战略转型

我们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及时调整业务结构,全面提高非资本性收入,向资本集约化方向转型。改变过度依靠资本占用高的批发性信贷业务的现状,大力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资金业务等低资本消耗业务,控制风险资产的过快增长。例如,按照银监会公布的新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公贷款风险权重一律为100%,而消费信贷的风险权重为50%,同样的资金可以做两倍的业务。同时,以零售业务客户为基础的银行中间业务大多实行固定费率制,能够带来稳定的收入。对公对私业务保持恰当的比例结构(在成熟的市场上,储蓄存款占银行总存款的比例通常在70%~80%),有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避免周期波动的风险。

2.要致力于产品和业务创新,塑造自身的经营特色,拓宽业务发展空间

银行业务结构的均衡要求商业银行既能为客户提供综合化、一站式服务,又具有核心业务优势,做到既有广度也有深度。没有特色和优势的银行很容易在竞争中被埋没和淘汰,因此我们要向创新型银行方向转型,通过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手段,加强服务营销,打造品牌形象,增强为目标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的能力,提高盈利能力。就对公业务而言,可以侧重于贸易融资类等风险较低的高收益产品;就对私业务而言,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理财、特色化的按揭等则是较好的产品选择。在加大对私业务的发展力度的同时,做好公私业务联动发展,将我行公、私理财产品和服务包装设计,打包推出。

(三)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

推进产品和创新服务机制,既是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深层次要求,也是提高价值创造力、增强引领市场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从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客户,把客户资源特别是中高端客户作为我行经营管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积极构建服务创新联动机制和差别化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能力。要建立全行范围的全员参与、上下联动、信息通畅、服务有力的新机制,打破部门分工和条线边界。针对公司重点客户,应在细分客户类型的基础上,搭建以联动营销团队为核心的层次分明、部门联动、整体协同的营销体系,实现专业化的管理运作;针对私人中高端客户,应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大个金”服务机制,全面整合分散在信用卡、个贷、电子银行、理财业务中的客户信息,纳入我行的客户管理系统,形成市场营销、产品支持、风险管理、前中后台相互配合、协调有序的管理机制。

2.围绕客户需求,发挥技术优势,加大服务创新力度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调查机制,及时掌握客户对产品的评价和需求变化,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加快中间业务和新业务的发展步伐。创新公司业务服务方面,应密切关注重点客户行业市场的变化,满足客户新的需求,例如,围绕优质生产企业,可以设计包含金融租赁、商品融资、国内发票和保利等系列供应链融资组合产品;根据集团客户财务管理需求,可以设计现金管理、收付款业务、企业网银、银行卡、集团二级账户等结算套餐服务。在创新个人业务服务方面,应在充分提示风险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各种理财新产品,尝试探索新兴的私人银行服务领域。

(四)文化传导,创新管理,确立科学经营观念

我行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经营转型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理念转型、文化转型。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需要通过有效地引导,确保正确的文化方向,加快新理念、新文化的形成速度和质量,才能更好地推动经营转型。企业文化包含了人企和谐、奖罚并存和价值统一,将整个银行系统从利益共同体上升到事业共同体,再上升到命运共同体,形成以事实、数据、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责任客户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