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会计估计看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

2010-08-15凌阳子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人员会计信息

凌阳子

(湖南女子学院 经济管理系,湖南 长沙410004)

从会计估计看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

凌阳子

(湖南女子学院 经济管理系,湖南 长沙410004)

中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不容乐观,市场所承受的会计信息风险比较大。本文在简单分析了一些会计原则与会计估计难以避免的主观性特质的基础上,罗列了上市公司在会计估计过程中滥用会计原则粉饰报表导致会计数据失真的手段和方式,分析了会计原则被滥用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一些防范和治理措施。

会计估计;会计信息;会计原则;会计信息风险;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在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中,会计信息占据了核心的位置。会计信息是指特定实体的会计人员运用特定的会计方法所提供的有关该实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在资本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赖以决策的重要依据,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投资者存在着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信息质量是指向使用者提供的会计信息所具备的有用性方面的质量,如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等。

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不断出现。以拥有世界上所谓最完美的会计制度和最严格的资本市场监管而著称的美国为例,近年不断爆出安然、世通和施乐等大型财务信息欺诈案件。在中国资本市场,财务会计信息舞弊案件也时有发生,如银广夏(2001)、珠海鑫光(2002)等,这给整个市场带来了阴影,严重损害了公众的投资信心,扰乱了经济秩序。

有效鉴别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果市场缺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鉴别,就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内部人就可以通过会计手段创造和攫取丰厚利益,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自然无法实现。失真的会计数据给资本市场研究的有效性也设置了障碍。

20世纪末、21世纪初,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话题一度成为焦点,全世界的会计学者和会计工作者都在讨论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政府部门也高度重视。目前讨论仍然在继续,政府也仍然比较重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措施的完善。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看,有效地鉴别会计信息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鉴别的。学者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在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深化和拓展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无疑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二、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上市公司通过会计估计滥用谨慎性原则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方式

会计原则又称“会计准则”。它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会计原则对于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财政部在其首次拟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用明文分别规定为4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而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是指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是对财务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将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归纳为13项,即: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重要性等。

作为一项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的执行依托于会计估计。而只要有估计,就肯定有分歧和不同的理解。各种无法避免的主观因素使得会计估计始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运用该原则时,难免带有主观随意的色彩,加之企业外部人员对减值准备等相关信息的再确认缺乏权威性,致使该原则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在执行过程中易被滥用,甚至可能成为某些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揭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一)随意冲回或不当回拨。按照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就要被摘牌、退市。亏损上市公司要想“保牌”或“摘帽”,就一定要避免出现“连续两年”或“连续三年”亏损。此类公司通常主营业务不景气,很难在短期内依赖主营业务扭亏为盈,只有在扭亏年度通过会计估计变更将以前巨额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当期巨额冲回,以调控当年业绩,刻意制造“报表利润”,造成当年“扭亏为盈”的虚假表象以逃避市场的监管。此外,2006年2月,我国正式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新旧会计准则中的重大变更将不仅对2007年年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而且会提前影响到2005年和2006年的年报。针对新会计准则的规定,许多公司都将2006年视为历年减值冲回的最后期限,那些已经利用大幅减值准备“隐藏利润”的公司,特别是一些已经被ST处理的上市公司,这是它们利用“秘密储备”争取扭亏为盈的最后机会。因此,新会计准则将使企业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二)该提未提或计提不足。按照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本意是促使上市公司遵循谨慎性原则,纠正过去或有损失计提不足导致的“利润泡沫”,夯实期末资产的真实价值和盈利能力。降低财务风险、但该项规定对“微利”特别是“避亏”类上市公司则是生死攸关。该类公司濒临亏损的边缘,财务状况持续恶化,期间费用大幅增加,若再据实计提8项资产减值准备,其结果肯定会造成当期的全面亏损。只有该提的减值准备不提或少提,才能避免当期的净亏损而逃过“生死打劫”。目前少计提减值准备已然成为上市公司粉饰年报表业绩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加速计提或设置“秘密准备”。一些绩优上市公司往往趁着当前生产经营态势较佳、利润大幅增长的时机,大额加速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这样既能集中清算、释放一些历史问题遗留下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又能利用会计估计低估资产形成秘密准备金,为以后的会计期间留下足够的“业绩储备”。随着企业操纵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大,8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以外的会计估计操纵越来越多。另外,一些公司的会计估计操纵是在同一会计年度的不同时期进行,更加隐秘,投资者更加不易察觉。

三、防范措施和几点建议

(一)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由于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倾向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为了避免企业把谨慎性原则当做成本、费用、收益的调节器,就必须加强审计监督,防止滥用和曲解谨慎性原则,避免人为地加剧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同时,强化企业内部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优化会计行为,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的运用。

(二)加强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的一种判断。不同的判断会导致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当然也会导致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结果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出全面陈述,包括谨慎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这样就能遏止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充分而滥用会计估计。

(三)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估计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臆断性,受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高低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如: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需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在这三个估计中,任何一个估计脱离实际较大,可变现净值就难以计算正确,故应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判断能力,尤其要提高会计人员正确理解和适度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能力。对谨慎性原则理解的误区,常常使会计估计失去其基本的立场。“既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并不意味着“低估资产或收益,高估负债或费用”,会计人员除要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外,还要在自己的心里放一把“尺子”。所谓的“不抬高”、“不压低”,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适度地使用谨慎性原则,“适度”把握不准,不仅会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而且会误导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扰乱市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

(四)完善相关会计制度,进行必要的制度约束。现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虽然规定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在这方面所提供的指南不够详细,致使上市公司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方面存在过多的随意性,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新会计准则就进一步明确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间,给出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方法,并且要求企业对外报送季报、半年报时均应该按照准则判断是否存在减值的迹象,以便确定是否计提减值损失,这样可以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季报、半年报不计提而在年底一次计提减值损失的现象,有利于投资者根据季报、半年报判断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总的来说,新会计准则完整地给出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时间与计量方法,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大大遏制了上市公司利用减值损失调节利润的行为,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将有重大的影响。进行这种制度约束将减少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的空间,防止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王会金,王素梅.建立健全政府审计问责机制研究[J].财经科学,2009.

[4]侯雪筠,杨忠海.会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会计人员会计信息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浅谈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