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食品专业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

2010-08-15耿建暖于建军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校企食品高职

耿建暖,于建军

(1.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高职食品专业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

耿建暖1,于建军2

(1.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对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存在如政策法规不健全、合作机制不完善、企业的热情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政府政策、企业和学校三方面对其解决方法提出了建议。

食品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政策法规;“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出发,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1]。高职教育中的食品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需要融入高职教育改革当中。目前的食品专业教学改革注意到了合作培养学生,但在实施过程中,只是形式化的和企业合作,学生只能在企业达到认识的水平,不能实现校企合作教育的效果。本文对实行校企合作对高职食品类专业的意义及作用进行论述,分析了目前食品类专业校企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解决方法提出了建议。

1 高职食品专业校企合作教育的意义

1.1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食品专业建设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居于更加重要的地位。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食品专业的专业建设必须时刻注意企业的发展动态,注意对企业发展经验的总结与提高。此外,专业建设的成果也必须接受企业的检验。通过开展校企合作,能实现企业和社会对学校学科专业的认同,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应用性,确保学校的专业建设适应时代需求。

1.2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培养“双师型”人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学校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校企双方的不断合作、探索和运作,必然加大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学校可利用假期或是教师带队到企业实习之际,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这不仅能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到学校给“企业班”授课或讲座,协助校内教师完成培训学生或师资的教学任务,能使学校的综合实训技术水平得以提高,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2]。

1.3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就业,缓解食品企业人才危机

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实训基地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和保证。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食品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实习中表现好、能力强的学生,企业优先留用,直接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食品企业的人才危机。

1.4 校企合作有利于增强食品企业的竞争能力

目前食品企业人力资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历普遍较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30%左右。根据人事劳动教育司2005年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全面调查,只有36.9%的食品经理具有大学学历,41.7%食品工人是高中或中专学历。二是职称较低,以初级为主,中高级人才明显偏少。三是人才流动大,不稳定。食品行业由于员工过分年轻化,基层员工待遇较低。同时由于新的食品企事业单位不断涌现等原因,员工流动性大,有的企业员工流动率高达40%以上。四是人才发展不平衡。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使学校更好地了解到经济、社会发展对食品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不断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食品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使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使有远见的企业将学校确定为自己的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其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中的作用。这样就能使食品院校培养的人才与食品企业的需求相吻合,真正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提高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增强食品企业的竞争能力[1]。

2 目前食品专业校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法规不健全

在校企合作方面,政府还没有建立健全有关政策与法规,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法规的支持。尽管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法律保障措施不力,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缺乏法律、制度的有效监控,没有足够的保障[3~4]。许多高职院校把校企合作只作为解决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而企业也没有品尝到校企合作带来的甜头,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没有将其与企业发展、人才需求结合起来,使校企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政府呼声高、促进措施滞后”是影响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

2.2 缺乏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高职中的食品专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缺乏校企合作的外部环境,缺乏有效的调控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还停留在表面层次[5]。尤其是高职自身实力不足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高职院校实验条件不充分,以及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有限,也使得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途径不畅,从而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开展。事实上不少高职把开展校企合作仅仅作为解决原有模式下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来考虑。另外校企合作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未能真正发挥。目前虽然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但由于企业技术人员没有实质性地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确定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很少参与,所以其作用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一些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机构形同虚设。同时,高职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十分紧张,很难到企业学习锻炼,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及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过程,尚未实质性运作,还没有找到合作“多赢”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3 企业由于观念问题,对校企合作热情不高[6]

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多数高职处于“一厢情愿”的处境,这是实现真正校企合作的瓶颈。高职是一种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学生在专业理论水平上有一定的差距,与高级技工教育相比,在实际操作上,学生动手的时间较少。因而一些企业愿意从本科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中选用技术人员和一线的操作工人。在实际运行中,一方面由于企业参与企校合作的投入既不能列入成本,又不能减免教育附加税,成本核算抑制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致使许多岗位仍然被传统性劳动力所占据,企业体验不到校企合作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高职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全社会、全行业,甚至可能面向企业自身的竞争对手,人才竞争又抑制着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有的企业干脆不想参与校企合作,或参与了校企合作但不让学生接触企业的核心技术。

3 改善食品专业校企合作的对策

3.1 尽快出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

目前食品企业缺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和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的问题,没有国家的相关政策,实质性运作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就目前的情况看,主要是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政策,推动校企合作向着“多赢”的深层次开展[4,6]。

3.2 食品企业要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意识

食品企业要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业务领域拓展等的战略意义,要意识到企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同时还要充分认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认识到开展校企合作也是提升企业形象、进行人才储备、提高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食品企业要主动参与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兼课,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在校企合作中共享职业院校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

3.3 建立校企合作保障制度,理顺校企合作机制

3.3.1 实现校企双方、校企与学生等各方面的相互协调

推行适应校企合作职教模式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实习实训评价与考核制度、教师聘用和培养制度、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分配激励、财务制度等,既能保证企业积极投身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中,也使学校能够灵活地根据企业变化,改革办学模式与课程设置等,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3,6]。

3.3.2 建立并发挥食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7]

紧密围绕食品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体现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好学校、企业各自的办学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形成校企联动,参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积极主动与企业联系,成立食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让企业技术人员实质性地参与教学改革。加强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课堂与实验、实习、实训地点的一体化,在“教、学、做”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尽快从“准职业人”转化为“职业人”。将院校特色、专业特色与企业文化、企业特色一体化,使校企之间的教学与培训大纲一体化,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培训的一体化。

3.3.3 建设满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双师结构”型的教师队伍才能承担起满足校企合作下的教学需要[8]。为此,一要建立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工作机制、考核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教师聘用制度等相关制度,建立教师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考核;二要重视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在生产一线培训教师,培养教师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以培训在职教师为主,从食品企业引进已具有“双师型”条件的人才以丰富充实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引进食品企业中那些博学善讲,既有教师素质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这不仅能够满足教学需要,还能够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带来生机。除此之外,还要积极聘任科研、企事业单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能手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也是很好的补充。

[1]刘翠兰,张金福.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7):74-75.

[2]陈思羽.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探讨[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7,3(2):77-81.

[3]王梦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发展模式探析——谈职业教育由学校模式向校企合作模式的转变[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3):109-112.

[5]田艳玲.制糖专业工读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办学模式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8,(8):187-188.

[4]胡艳曦,曹立生,刘永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1):103-107.

[6]熊荣生.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存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5):37-38.

[7]周贵平.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瓶颈及解决途径[J].科技信息,2008,(30):255,286.

[8]安雪晶.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3):3-4,12.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ood Specialty

Geng Jiannuan1,Yu Jianjun2
(1.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Qinhuangdao Hebei 066004)(2.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 is a kind of educational mode which takes full advantage of various educational environments and resource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who can meet the need of enterprises.This mode is very importa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rain applied talents.But curr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fragmentary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imperfect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enterprises are unenthusiastic,etc.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advices from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policy,enterprise and college.

food specialty;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applied talents;policies and regulations;double-qualityteachers

G420

A

1008-813(2010)04-0077-04

10.3969/j.issn.1008-813X.2010.04.022

2010-04-20

2009年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200901A317);2010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校级指导性课题(JYZD201005)

耿建暖(1979—),女,河北辛集人,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硕士,讲师,从事食品科学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校企食品高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食品造假必严惩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