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初探
2010-08-15林炳玉
林炳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探讨这一问题,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重要意义。
一、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内涵
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遵循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规律,明确基层党建工作的职能任务,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构建基层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总结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教训,为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和基础保证的行为或状态表现。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一是明确定位,展现基层党组织共性与个性的职能。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根据这一定位,党章第三十一条又规定了基层党组织的八项基本任务。这是所有的基层党组织地位作用的共性,是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同时,由于党的基层组织设立在不同性质的社会基层单位,党章对此作了职能方面个性的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机关党组织,起协助监督作用,等等。因此,基层党组织地位作用的发挥,既要有共性的要求,又要有个性的体现。
二是明确性质,区别于其他组织,突出政治性和先进性。党的基层组织与设立在社会基层单位的其他组织相比,有不同的特性。作为政治组织,它要以完成党的政治目标为己任,围绕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开展工作。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质的要求,使党的基层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先进性。具体表现为: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以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的目标为远大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宗旨、以实践中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基本要求等。
三是明确特征,把握前沿性、群众性的特点,重点加强执行能力和坚持群众路线的建设。党章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这一设置模式,就使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其他组织相比较有无可替代的特点:一是处于党的工作的最前沿,实践的第一线。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实施它领导的过程中,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最终要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去完成。二是党与群众直接联系的桥梁纽带。为此,基层党组织完成党的任务的执行能力如何,求真务实的精神如何,与群众的关系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巩固的问题。
四是明确要求,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改革创新。各个时期,党的基层组织有不同的时代要求。今天,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在党带领人民群众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中,党的十七大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适应国内发展的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同时,适应开放时代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要有开放的思路,借鉴国外政党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二、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与科学化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总的来说,党的基层党建工作是好的,基层党组织总体是坚强有力的。但是,对照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从党的先进性质看,党员队伍现状与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理论与现实出现反差。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是党章对党的先进性质和党员的先进性基本要求所作的规定,也是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要求。这一政治上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使我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长期以来,党的先进性建设都是党的建设的主线,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然而,近年来,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状况与党的先进性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党员在工作中、日常的生活中、引领社会的良好风尚形成中、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没有起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党员领导干部中的腐败现象仍居高不下。三是各种不正之风滋长漫延,党的先进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2、从基层党组织地位作用的发挥来看,共性的战斗堡垒作用与个性的职能作用发挥并不是很协调,工作的开展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与基层党建工作整体科学化水平提高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于设在不同性质单位的基层党组织的具体职能定位不一样,党组织地位作用的发挥也不一样。如,从具体职能看,由于街道、乡、镇、村、社区党组织起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决定重大问题,党组织在这些单位部门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也体现得较为明显;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具体的定位至今不够明确,党章规定了具体的职能,但如果业主不支持,具体职能难以实施,战斗堡垒作用难以体现;机关党组织,党员人数比例高,党员的素质也比较好,但机关党组织的影响力很有限。
3、从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和实践性来看,探索的决心与勇气还不足,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理论、方法滞后于现实的现象,与体现基层党建工作前沿性特点的科学化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方针政策,最终要通过基层党组织来贯彻执行。由于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而形势的发展较为迅速,要求基层党组织执行上级的指示与创造性开展工作要有机结合,使各项工作努力与实际相符。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党组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仍存在不足,对于面临的问题和工作难题,往往受“没有文件”、“没有先例”、“没有条件”、“没有能力”等思想意识制约,工作中难以突破与超越。
4、从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群众性来看,存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导致在群众中的良好影响性和工作的实效性不太明显的现象,与基层党建工作要密切联系群众的科学化要求还有差距。
基层党建工作由于处于党的工作最基层、最前沿,直接深入群众中,特别要求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然而,从实际工作来看,不乏存在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现象。如,针对党员思想的多样化、复杂化的现实性,一些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单调乏味,缺乏震撼力,教育效果不明显。又如,民主评议党员,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
三、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对策思路
1、突出教育管理,把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作为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主线。
一是要总结历史经验。如何进行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我党历史上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如古田会议确定思想建党原则,指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探索出了一条如何把农民成分占绝大多数的党员队伍建设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的成功之路。延安整风,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提高了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这些教育管理党员的成功方法直到今天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二是结合形势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今天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开放的时代、网络化的现代社会,眼界更开阔了,面临的诱惑也多了;是执政时期,权力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条件更具备了,但以权谋私的举动也多了;是和平时期,面临的危险少了,危机意识淡了,脱离群众的举动多了;是法制化的社会,但制度又还不太健全或执行力度不足,存在不少的漏洞。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经验当教条,要研究与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教育管理方式,在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党内的制度化、系统化建设,特别是对党员干部权力制约的具体措施。教育的内容上,要有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党员的思想,更加人性化要求的内容。
2、强化职能定位,把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根本点。
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党内的凝聚力,即党员有光荣感和责任感,有自觉为党的事业奋斗的热情和创造力,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对群众的凝聚力。基层党组织处于群众之中,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如何,最好的检验标准是群众对党组织的支持度、信任度如何,向党组织靠拢的人气有多高,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度如何。
从党内来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增强服务党员的意识和职能。党的十七大党章,关于基层党组织任务第三条,在原来“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基础上增加了“服务”二字,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作为一个“大家庭”更要体现对党员的人文关怀,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增强吸引党外群众向党组织靠拢的凝聚力。
从凝聚群众来看,党的基层组织在管好党员,以良好的党员队伍的形象展现给群众的同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真实反映民情民意。起领导作用的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今天,社会的新矛盾较多,基层党组织要在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关键的作用,要成为群众权利和利益的维护者与协调者。
3、优化组织设置,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把科学设置基层党组织与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作为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基础。
党组织的设置是党实现有效领导的载体,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起点和基础环节。而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基层党建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科学设置基层党组织与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要有机结合起来。一是根据当前党员流动性强、产业化趋势、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不断涌现的特点,科学设立党组织。二是根据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质量来调整党组织设置。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培养基层党组织书记。确实没有合适人选当支部书记的单位,应该和相近或相关的单位联合建立党组织。一些长期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应进行适当的整顿、合并。三是把设置和管理结合起来,重视党务干部培训。
4、注重制度建设,把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作为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保证。
一是创新完善调动党员积极性的体制机制。要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机制、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促进党内平等和谐机制等,激发党员作为党的主人管理党的事务的热情和责任。二是健全完善有利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体制机制。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各自的具体职能,结合单位工作任务和党员实际,多搭建党员表演的“舞台”,增强激励机制,如,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三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纯洁组织的体制机制。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从把好入党关开始,完善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公示制、票决制等制度。要严格党内生活,坚持民主评议党员,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要完善出党机制,要让不起党员作用、不愿继续留在党内的人敢于主动提出退党。四是健全完善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整体推进的体制机制。如近年来开展的“三级联创”机制,要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党组织之间的横向交流活动,探索共性与个性职能发挥的问题。
5、创新活动方式,把注重工作质量作为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关键。
一是开展体现党的先进性质、突出党性主题的实践活动。如,近年来不少基层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争先创优”、“党员先锋岗”、“素质工程”等都是较好的活动方式。二是扩大党内民主的活动方式。要加强调动党员主动管理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增强广大党员的主体意识,提高党的民主执政水平的活动方式。三是增强人本型活动方式。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动方式应改革创新。如,开展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活动,“挂钩联系”扶贫帮困活动。四是增强开放式的活动方式,扩大群众的参与度。如,开展党内外人才交流活动,群众评议监督活动等,真正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