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并发颌面间隙感染50例临床观察
2010-08-15张宏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2期
张宏伟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拔牙后并发颌面部多个间隙感染时有发生,由于龋病、牙周病、智齿冠周炎均为临床常见病,故牙源性感染途经是颌面间隙感染的主要来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3年7月以来因拔牙引起的颌面间隙感染50例。年龄 19~ 50岁 ,平均 32岁 ,病程 2~ 6周,其中智齿冠周炎28例,眶下间隙感染4例,咬肌间隙感染6例,翼下颌间隙感染5例 ,颊间隙感染 7例。
1.2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患侧拔牙区胀痛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病情继续发展局部呈自发性跳痛,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口腔不洁,出现口臭、肿胀、牙龈袋处溢脓,颌面部脓肿形成,皮肤红肿,触痛明显。
1.3 治疗方法
采用全身抗炎治疗,脓肿切开引流,脓肿冲洗,拔牙创刮治术,瘘道刮治术。
2 结果
治愈46例,颌面间隙感染症状消失,4例患者伴有面颊瘘,需择期切除瘘道,刮尽肉芽,缝合面部皮肤瘘口。
3 讨论
拔牙合并颌面间隙感染,主要是由于局部消毒不严格,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急性炎症期拔牙造成的,拔牙前后未能及时给予大量抗生素控制炎症,以致炎症扩散颌面部各间隙。治疗方面要从全身治疗及局部治疗两方面进行,全身治疗:给予大量抗菌素,必要时输血,补液对于严重感染的病例,常用的有人工冬眠、激素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治疗,局部治疗冲洗;清除龈袋内坏死组织脓液,局部冷敷,脓肿形成后应早期切开引流,可根据间隙感染的特点,行口内、口外切口。切开前应行穿刺抽吸,反复穿刺虽未见脓液,也应早期切开可达到排脓减压作用。切开引流时应注意面部主要的血管神经,避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