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中国戏曲辑佚学史研究

2010-08-15王珺

关键词:戏文南戏宋元

王珺

20世纪中国戏曲辑佚学史研究

王珺

戏曲辑佚是戏曲文献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成就卓著,对戏曲史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项工作既与各时代的政治、文化有直接关系,又与辑佚学自身有着紧密的联系,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拟以此为线索,分三个阶段论述不同时期的戏曲作品和剧目的辑佚成果。

戏曲辑佚;宋元南戏;元明清杂剧

20世纪初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的文化革新者把小说和戏曲两种通俗文学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批在古代文学史方面有很高素养的研究者,把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引入戏曲研究领域,使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 20世纪初到建国时期

戏曲史研究是20世纪的一门新学科,作为基础性工作的资料搜集与整理,既重要又艰难。一批功力深厚、有开拓精神的学者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如王国维、吴梅、姚华、郑振铎、傅惜华、赵景深、钱南扬、冯沅君、陆侃如等。

戏曲研究之所以能成为独立的学科,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有很大的功绩。此书首次将南戏列专章介绍,使之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当时所能见到的南戏文献不多,局限了他对南戏的研究。他认为“现存南戏,其最古者大抵出于元明之间”,故将南戏置于元杂剧之后。姚华《菉漪室曲话》用校勘、辑佚的方法研究戏曲,辑录了3种南戏的佚曲,并进行校勘,启20世纪戏曲辑佚、校勘的先声。1920年,叶恭绰先生在伦敦发现了第13991卷的《永乐大典》,内有《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三种戏文。钱南扬先生从1924年开始了宋元南戏的研究,并注意搜集佚文,目的是“把这个已经失去的环节钩稽出来,不但为戏曲研究者,提供材料,与以方便;并且也提供了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材料,譬如对于古代语言学研究者就有可参考的地方”。1930年,他发表《宋元南戏考》一文,对南戏的剧目、名称、内容以及南戏失传的原因等问题进行探讨。1931年,《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影印出版引起了学界对宋元南戏的高度重视。稍后,赵景深先生也开始了宋元戏文的辑佚工作。1934年,两人的辑佚之作先后出版,即赵景深于9月由北新书局出版的《宋元戏文本事》和钱南扬于12月由哈佛燕京学社出版的《宋元南戏百一录》。他们分别辑得46种和45种。除去二者重复之数,两书共收录宋元南戏作品56种,人们能见到的南戏史料骤增。

这两种辑佚著作因受资料限制,辑录的作品数量有限。不久,随着《南曲九宫正始》的发现和影印出版,宋元南戏的辑佚工作又得以大大前进。1936年,陆侃如、冯沅君利用该书合著《南戏拾遗》,对《宋元戏文本事》和《宋元南戏百一录》进行了较大的补充。全书分上、下卷,上卷收录戏文新剧目72种,下卷对43种戏文的佚曲进行增补。这部书的特色正如其序例所讲的:“目的不仅在辑佚,尤其在本事的寻索。或据古籍的记载,或据同题材而现存的剧本或小说,或据残曲本身。所引书必详注版本及页码,以备复检。”

由于不受重视,年代久远,元代杂剧作品的佚失也很严重,全本传世的作品只占全部作品的一小部分。在脉望馆抄校本元明杂剧发现以前,能看到的全本作品,只不过130种左右。因此进行元杂剧的辑佚就显得很有必要。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元剧之存亡”中,据《录鬼簿》、《太和正音谱》以及《元曲选》等文献考察了元杂剧剧本的存亡情况,共计一百一十六种。根据当时所能见到的几条资料,王国维曾经估测说,现存元剧剧本“以大数计之,恐不能出二百种以上”。在本章中他还据《雍熙乐府》考察元剧的散见零星折数,但仅得六折。他当时见到的元剧刊本有限,影响了他对元剧现存数目的统计。当时,这项工作还有几个人在做,如郑振铎、赵景深、顾随、邵曾祺等,后来公开发表的有北新书局出版的赵景深的《元人杂剧辑逸》和顾随的《元明残剧八种》。30年代初,赵景深编成《元人杂剧辑逸》(1935),辑录元杂剧逸文41种。《元明残剧八种》仅辑录8种,附录1种。赵景深的辑佚著作使我们看到了一些失传的元杂剧的本来面貌,其学术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缺憾:一是所据资料不够多,只有六部书籍;一是不够严谨。全书只收曲文,没有本事,不注出处、版本,也没有校勘。赵景深、顾随分别撰文对此进行了切磋和交流。郑骞也补充了“断句及支曲五本、单折五本、全剧一本”,认为“元剧辑逸的工作,还是要重来一次”。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戏曲辑佚作品出版。1933年北平立达书局出版雍熙乐府本《西厢记》,该书是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取《雍熙乐府》所引《西厢》套曲一一辑出来,使自为一书,并校于王伯良本之上”,“其本之重要更超过诸本之上”。在当时“所能得到的一部比较近古的《西厢记》,仅只有这里从《雍熙乐府》辑出的一部《西厢记》”。此书于《西厢记》的诸多版本中又提供了一种较古的版本,对探究《西厢记》的本来面目以及校勘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卢前的《元人杂剧全集》,1936年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也附有一些辑佚。

二 建国初期至“文革”结束

解放以来,大量的罕见书籍出版,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多便利,学术研究成绩斐然。钱南扬一直专注于南戏的研究,建国之后,他在先前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增补整理,于1956年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宋元戏文辑佚》一书,是集大成之作。收宋元戏文119种,不名年代戏文1种,佚名戏文3种,共计123种。他辑佚了当时所能见到的最详尽的南戏佚曲残文,并作了校勘,还附有本事简介。除此之外,他还“以《南词新谱》为主,兼及《太霞新奏》、《南词定律》所征引”,编成《冯梦龙墨憨斋词谱辑佚》一卷,“并用《九宫正始》校其异同”,使读者借以得知冯氏词谱的原貌,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建国后,赵景深在胡忌的协助下,根据新发现的有关史料,又重新进行了增删修订,成《元人杂剧钩沉》,全书共收杂剧43种,附录作家小传、剧情介绍和异文校勘等内容,在曲文的辨析方面用力较多。此外,周贻白的《元剧辑逸与〈世间配偶〉》也论及了元人杂剧的辑佚。他在文中指出:“闻郑振铎进行此项工作,已历数年,但未见问世。而任中敏《曲谐》卷三中所述各剧,赵辑大抵收入。虽稍有遗漏之处,自亦表彰疑义之先声。”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于1956年出版的由王古鲁先生辑录的《明代徽调戏曲散出辑佚》也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辑佚之作。共辑录明代安徽弋阳腔系统变调的青阳调滚调等戏曲散出16出,大都是稀见的作品。此书除佚文的辑录之外,还在每一出前面附有简介,详细介绍剧目本事的来源和与之有关的小说戏曲,并同时指出其与其他剧种曲调的关系。书后附录部分还选录一些较为重要、稀见的参考资料。该书取舍审慎,考证谨严,对研究明代弋阳腔以及滚调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海内外学术交流增加,不断有新的戏曲史料被发现公布,宋元南戏的辑佚工作有了新的空间。上世纪二十年代在西班牙圣·劳伦佐皇家图书馆发现了明代大型曲选《风月锦囊》,由于缺少交流,80年代后期大陆学者才开始重视并对此书进行研究。《风月锦囊》收录有多种宋元戏文,其中17种南戏今虽有传本,但其曲文、情节有差异;有11种南戏为佚曲仅存者,今已失传的南戏有6种。较之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可以补充10多种宋元南戏的佚曲。黄仕忠先生的《宋元戏文拾遗》一文,对宋元戏文的残曲佚文作了新的辑补工作。通过对“诸先生利用过的旧籍再检索”,又发现了6个剧目的佚曲。此外,据《风月锦囊》补充了7个剧目的佚曲,同时指出了《宋元戏文辑佚》一书存在的失收、误收问题。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了顾学颉的《元明杂剧》,他在第十四章中列举了现存的元明杂剧剧目,并在部分作家后面补充了辑佚曲目,共辑元代22位作家的31种曲目。钱南扬的《戏文概论》,198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他统计出宋元南戏存目的有238本。黄菊盛、彭飞和朱建明合写《关于宋元南戏剧目的整理和辑佚》一文,指出了钱著中所出现的失误。据此,目前比较可靠的宋元南戏约在200种左右。至于明代戏文的情况,据《南词叙录》云有48本,实际上有6本应该归入宋元,余42本。而《九宫正始》所引明戏文,颇有不经见者,多是明初的作品,约有17本。另外,《南九宫词谱》别出一本《同庚会》。以上共计60本,我们可以窥见明代南戏之一斑了。

综上所述,一百多年来戏曲文献的辑佚工作,硕果累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些成果既为我们增加了许多剧作与剧目,还使我们对戏曲史上许多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接近原貌。因此,无论其多少,都对恢复戏曲史的本来面目有着重要意义。

1.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

2.赵景深:元人杂剧钩沉[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3.钱南扬:戏文概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4.赵景深:关于元人杂剧辑逸[J].读曲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5.郑骞:元人杂剧的逸文与异文[J].文艺与生活,1946年

6.钱南扬:冯梦龙墨憨斋词谱辑佚[J].汉上宦文存,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

7.俞为民:<风月景囊>所辑南戏佚曲述略[J].文献,1992(1)

8.黄仕忠:宋元戏文拾遗[J].中山大学学报,1994(1)

Study on Collecting of Scattered Ancient Drama Materials in the 20th Century

Wang Jun

The collecting of scattered ancient drama materials is an important task fro the drama philology.After laborious efforts of several generations,great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This work is not onl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policies at that time,but also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cting of scattered ancient drama materials itself.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chievements made by the Chinese scholars in three different periods of Chinese opera research.

collecting of scattered drama materials;Nanxi prevailed in Song and Yuan Dynasties;poetic drama set to music;flourishing in the Yuan Dynasty

Z126.22

A

1672-6758(2010)03-0135-2

王珺,硕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2008届古代文学专业元明清方向研究生,甘肃·兰州。邮政编码:730070

本文是“西北师范大学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资助成果。

Class No.:Z126.2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赵洁婷 郑英玲)

猜你喜欢

戏文南戏宋元
明万历《荔枝记》戏文新解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南戏《张协状元》中古庙和鬼神的功能探析
华天骅手捏戏文泥塑作品
喻湘涟手捏戏文泥塑作品
“南戏遗响”莆仙戏:从“草台”到课堂
“印度戏剧输入说”的生发与南戏研究的专门化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从北昆《白兔记-咬脐郎》看再造旧戏文的问题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