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院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探析

2010-08-15陈斌查志文

关键词:军队院校军校竞争力

陈斌 查志文

军队院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探析

陈斌 查志文

通过对军队院校核心竞争力内涵的剖析,明确其显性与隐性两方面的构成要素,并阐述其相互作用机理,对提升我军院校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军队院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目前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但是与地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相比,关于军队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很不成熟,不仅体现在军队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决策、应用等方面研究的不足,在军队院校核心竞争力本身是什么、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等问题上都未能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在军队院校即将面对新一轮改革调整的形势下,厘清军队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以及构成要素,对于明确各院校的科学定位,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军队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大学之间的竞争是横向的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竞争。大学的竞争力应是大学之间为了争夺总量一定的价值资源,经过比较后的相对优势。同样,对于军队院校来说,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也是为了竞争价值资源所带来的特别利益,如果没有这一价值诉求,就只是“比较”而非“竞争”。军队院校所要竞争到的价值资源包括:第一是学员的认可,即有更多的地方青年或部队在职干部、战士选择进入该校学习,也就是该学校的口碑或品牌效应;第二是部队的认可,即毕业学员接收单位或用人单位的认可,也就是对该学校所培养人才质量的认可;第三是国家(或军队)的认可,即给予其相应的政策、资源或精神方面的待遇。军队院校的竞争一般是在非市场条件下进行的,归根结底竞争者争夺的对象是军队或者说军校的管理者的认可。因为管理者决定了资源的分配,决定了院校的特别利益。而管理者如何分配资源,除了自身对院校的判断外,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员和部队对该学校的认可程度。

因此我们可以说,军队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一所军校长期形成的,能使其在竞争中占据比较优势并获得认可的特有的核心能力。其要点包括:一是长期形成的,是在学校逐步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直至融入其精神底蕴;二是获得认可的,能为其在资源竞争中带来特别利益;三是特有的,是独具特色而难以为竞争对手所模仿的;四是核心的,是相对于其他能力而言处于核心地位、支配地位的。

二 军队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构成军队院校竞争力的要素有很多,但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起到核心作用,即构成军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主要包括显性与隐性两方面。

1.显性要素。

(1)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产出要素,是大学基于学校功能下的培养目标人才和定位人才的功能,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为社会服务能力和成效的重要标志。一所学校的创立和发展,其最终赋予的目标就是培养人才和向社会输送人才,因此人才培养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形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是大学的重要使命。

对军队院校来说,人才培养也始终处于中心地位,一所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归根结底体现为部队对其毕业学员的认可程度,因此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影响学员和部队,乃至国家和军校管理者对其认可程度的关键因素,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2)科研学术能力。科学研究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主导性产出要素,它决定了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决定了其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贡献。科研学术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大学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体制的健全程度、资源保障能力的高低。人才、体制、资源正是大学综合能力的构成要素。因此,可以通过科研学术能力来衡量大学的综合实力,进而衡量高校的发展水平。科学研究标志着大学的发展水平,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大学综合实力的体现。

科学研究同样是军队院校的重要职能,是军校除培养军事人才之外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责,很大程度上它也影响并决定着其人才培养质量及为部队服务的素质和水平。科学研究的水平是外界评价一所军校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不仅有助于提升院校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也有助于获得更多学员和军校管理者的认可。因此它也是军队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3)学科建设水平。学科建设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它决定大学发展方向和资源优化配置。学科建设可以说是大学工作的龙头,学科发展的水平是一所大学在国内外地位的主要标志。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是人才聚集的中心,一所学校要有特色,有重点,有品牌,有竞争力和竞争优势,都离不开独特而有优势的学科或学科群。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学科建设水平上,而大学的办学特色最终也体现在学校的学科特色上。

学科建设的内容及目标是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任务确定的,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与教学、科研各个环节发生各种联系,构成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军校由于其自身定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学科及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即大部分学科都是具有明显军队特色的军事学学科,这也更有利于军队院校强化自身特有的或重点建设的学科,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办学特色,这也是构成军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素。

2.隐性要素。

(1)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制度保证要素,是大学办学的制度安排和精神财富,它决定了院校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效率,是院校实现有效的内外部协调或组合的有力保证,是促进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于军队院校来说,没有优秀的管理能力和健全的管理体制,军校的核心竞争力就不能保持,也就没有了相对的竞争优势。因为军校相对于地方高校,更加强调管理与服从,更加凸显管理所具有的协调或组织的作用,它是军校实现有效的内外部协调运行的保证,这种作用尽管是隐含的、难以测量的,却是促进军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成长和发展的根本性动力。

(2)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倡导和实践所形成的历史传统、校园文化、人文精神和办学风格的总和。它是大学经过外部影响和历史沉淀而逐步形成的,是凝聚在行为习惯、管理风格、教风及学风之中的特质。大学精神有的呈显性,但更多的是隐性的,它不像制度和技术那样容易模仿或扩散,其演变和形成固然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但优秀的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又往往构成最基本和最持久的竞争优势。

军队院校相对于地方大学,有其独特的军营文化和尚武精神,而每一所军队院校由于其自身发展历史和功能定位的不同,又各自有不同的有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传统精神文化,不易被其他院校所模仿。这种各具特色的精神文化不会因为人事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浸透在院校的各种文化载体和行为载体中,从而极大地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大学精神也是其获得各方认可的因素,是提升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三 军队院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作用机理

军队院校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情况,首先反映在院校的特殊产品上,即人才和科研成果。部队对军校所培养的人才需求越大,人才对部队的贡献越大。同样,军校产出的科研成果能为部队的发展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能否转化为战斗力或为部队带来经济效益,就说明高校的科研“产品”越适应市场的需要。而军校的学科建设是军校满足部队发展需要状况、培养适用军事人才的具体体现,只有具备适应部队发展的学科设置,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和研究出符合部队需要的科研成果,进而推动部队的发展。所以,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就是军校形成的适应外部环境需要的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军校发展的状况如何,关键因素还在于其自身资源的配置和运作状况。反映军校内部资源配置和运作的因素主要是:(1)学科建设。军校的发展是围绕着一个个的学科进行的。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各院校不同的学科设置,形成各个院校有其自身特色的学科组成。军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活动都是围绕这些学科展开的。因此在分析军校内部资源的配置问题时,应该将其学科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同时学科建设也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基本因素。(2)管理机制。它是任何一个系统运作的基础条件,是反映军校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尽管管理机制是软性的,但是它通常是军校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高效合理的管理机制会使院校的整体效益大于其部分之和,做到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优势,成为军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因此,学科建设和管理机制是反映军校内部资源配置和运作状况的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而将各个要素有效结合在一起的就是大学精神,它是一所院校师生员工共有的价值体系,是院校长期发展中各种优秀文化要素的选择、抽象、积淀和构建的结晶。大学精神不仅仅影响和引导院校内学员的发展,也影响着院校的发展和创新。对内,大学精神增强了归属感、使命感,形成了凝聚力、内聚力和共同的价值观;对外则增强了适应性和社会、部队的认同感,树立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及品味。

总的来说,军队院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就是:一方面,形成军校核心竞争力内部要素的学科建设,通过合理的管理机制,与人才培养、科研学术有效结合在一起,在大学精神的影响和熏陶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断改变资源的配置,进而进行适应部队发展需求的学科建设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提供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这两种特殊“产品”来检验对外部变化的适应程度。另一方面,科研学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不断累积,通过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大学精神文化传承,为军校的整体建设起到助推作用,发挥出倍加效应。

1.成长春:赢得未来——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年

2.张卫良: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5年

3.戴开富: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郑家成:大学核心竞争力本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2)

5.赵建民: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溯源与本质解读[J]. 中国成人教育,2008(3)

6.刘向兵:大学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辨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

7.丁宇王婧蒋国璋:高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8(5)

Analysis of Components of the C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the Military Academies

Chen Bin Zha Zhiwen

By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the c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the military academies,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onents of the c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recessive and the dominant aspects and it also expatiates the interactive reciprocity.The discussion is of significance for Chinese military academies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military academy;c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s;components

G640

A

1672-6758(2010)03-0003-2

陈斌,在读硕士,解放军炮兵学院,安徽·合肥。邮政编码:230031

查志文,在读硕士,解放军炮兵学院,安徽·合肥。邮政编码:230031

Class No.:G640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杨永清 蔡雪岚)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军校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浅论军队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