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无名氏的诗性品格

2010-08-15

关键词:无名氏诗性品格

王 丽

(1.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2.上海金融学院,上海201209)

论无名氏的诗性品格

王 丽1,2

(1.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2.上海金融学院,上海201209)

无名氏早年生活经历与他诗性品格的生成和塑定密切相关;无名氏的诗性品格主要表现为:自由不羁、决绝坚定;敏感多思,独立反叛;沉郁冷静,执着自律;独标一帜的浪漫主义。

无名氏;诗性品格;敏感;浪漫主义

无名氏并非无名,他原名卜乃夫,生于南京一个小康的中医家庭。童年时代的卜乃夫长期和外婆生活在扬州乡下,这段无拘无束的生活培养了他热爱自然、自由不羁、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个性以及反抗的精神。无名氏六岁的时候,父亲不幸病逝,这无疑是一个重创,过早地失去了父爱的抚慰,他特立独行的个性与此有密切的关系。十岁的时候,无名氏就读于中央大学实验小学。这所学校不止是南京第一,即使在全国也名列前茅,它是完全按照美国哲学家杜威的教育理想办学的①根据无名氏1996年寄给汪应果的生平自述补充材料。,可以说,这所学校为无名氏的人类理想初设范型。早年有利的教育环境使得天资聪慧、刚毅倔强的无名氏变得才华出众,培养了他很多优良生活习惯和优秀品质。因为自恃聪明,功课好,有点自负,无名氏中考失利,进入了二流的私立安徽中学。从小经历家庭变故的他,深深懂得自己必须学会在自由放任的条件下自我约束,否则生活就会无情的惩罚他,这就是他既天马行空、独立不羁,又严谨自守、奋发图强的双重性格的根源。具体说来,无名氏的诗性品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自由不羁、决绝坚定

我们思索作家的成长过程时,常常会忽略表面上似乎无关紧要,然而实质上却对作家心灵产生过重大冲击甚至会改变作家一生命运的那些“小事”。十七岁的无名氏决绝地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高中文凭,离家出走了。拒绝联考是无名氏出走的外在机缘,从内在原因来讲,无名氏发现周围的环境与社会严重扭曲着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他尖刻地说:“自己是生活在僵尸性的面具丛中,没有了解,没有同情,没有援助。人类千万年进化的结果,先由原始动物进化为人,再由人进化为面具人,后者相当于尼采的超人,是文化黄金时代的最高表现。这是一个伟大的面具时代。可是,我不能忍受这一切,我只有逃走。”[1](P22)过早成熟的心灵使他对这个世界的体认、对情感的渴求远远超出他的心理年龄,而现实中孤寂意识便生成浸入其主体意识,并通过“白日梦”的形式转化为行为意识。这样的经历造就了他的敏感和纤细的心理感情特征,他的出走不仅仅摆脱了环境的束缚,更获得了思想和行动的自由。

儿童最初是通过父母和家庭来感知和认识人与人类社会的,父母双方对儿童的影响在整体上应该是均衡的,失去任何一方都将造成儿童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的残缺,而这种残缺是终身无法得到补偿的。从心理学研究角度我们会发现,在缺少父亲的家庭中长大的男性儿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演变为两种类型性格的男人:一种是女性化,由于过多地受到母性的抚爱或渴望这种抚爱并产生强烈的和自始至终的依赖感,造成性格脆弱,情感丰富而细腻,自卑情节成为其最主要的心理形态;另一种是绝对男性化,由于过早地承担因为父亲过世、消失而形成的在家庭、社会生活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空缺的义务与责任,从而使儿童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能力远远高于同龄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心理和感情缺乏前一种儿童所特有的那种脆弱与细腻,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他们的坚韧、勇猛、豪放和强悍无一不是其掩饰的手段和表现方式[2](P5)。在中国现代作家的个性心理构成中,郁达夫和鲁迅分别属于这两种类型的代表,作家无名氏基本上是属于第二种类型的。

无名氏作品中的主人公有他的影子,以《野兽、野兽、野兽》为例。该书写主人公印蒂生命由骚动而觉醒,自觉追求政治革命的红色狂热,最后因革命队伍的急遽分化和左倾分子对他的猜忌和迫害,他对革命的满腔热忱化为泡影,终于义无反顾地脱党而开始了新一轮的人生道路的探寻。这是无名氏自由不羁、决绝坚定的诗性品格的集中体现。

二、敏感多思、独立反叛

孤独寂寞的童年生活虽然有碍于健全的个性心理的生成塑造,但是它对艺术家的心理气质却有着关键的奠基作用。对于在缺乏父爱、时时遭受世人冷落欺辱的家庭中长大的鲁迅、郁达夫、无名氏等作家来说,他们的敏感气质无疑出于这种辛酸、悲苦和屈辱的现实生活。而这些大大超过了他们童稚心灵的承受能力,使之过早地饱受现实人生的创伤和戕害,扰乱了生理与心理年龄的同步增长。要而言之,敏感意味着无名氏对客观世界、人生和心灵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体悟与拓展,感伤意味着他对一切存在的终极关怀与领略之后的情绪与理智的投入和提升。

蒙台梭利在论述儿童心理发展时提出“敏感期和敏感性”的概念,儿童内在的敏感性使他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生长适宜和必不可少的东西。“儿童对某些东西敏感,而对其他东西无动于衷。当某种特殊的敏感在儿童身上被激起时,它就像一道光线照在某些物体上而不照在另一些物体上,使得这些被照到的物体成为他的整个世界”[3](P50)。当他在生长发育中所面临的客观现实环境,不能给他带来安宁、温暖和幸福时,出于本能,他将把他的目光与注意力投射和沉浸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里它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构建、搜寻、创造,以得到现实生活中他无法获取的那些东西。蒙台梭利提出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四个客观环境,即“自由发展环境”、“有秩序的环境”、“愉快的环境”、“生气勃勃的环境”[3](P16-17)。在无名氏的早年生活中,只有童年时代外婆家的三年生活可以算是基本上合乎需要的环境,这段时期无名氏享受到终生难忘的快乐时光。其他的时候,蒙台梭利所提出的四个环境在无名氏的周围被逐一破坏,而代之以压抑、禁锢、无序、孤独悲苦和毫无生趣的生长发育环境。十七岁的无名氏就是对自己的处境有一定的体认并试图打破,才会做出惊世骇俗的举动——离家出走,去北京争前途。

20世纪40年代年代初,卜乃夫发表了小说《塔里的女人》与《北极风情画》,因为这两部小说一夜成名,他将自己命名为“无名氏”,无疑是以一种极端的艺术姿态,表现了他向流行文坛挑战的勇气和蔑视权威的独立反叛的个性。这种态度和精神日后贯穿无名氏的终生,成为他主要的个性品格之一。

三、沉郁冷静、执着自律

无名氏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生命中最可贵的是生命本身。假如我有一分一寸生命未用在最深沉最有意义的场合,这就是我最大的损失。”概括地说,这些正是无名氏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对自己的要求。

“四月一日赴北平,是我人生一大转折点。以前,我受家庭、学校、社会支配。从此时起,我摆脱一切支配者,纯由我自己独立主导一切,这可算是我个人的‘文艺复兴’——‘自我’真正觉醒了。我摆脱了文凭和价值观,这是极艰苦的。所以我到北平后,不得不下苦功,靠自己来为自己争前途”。在北平的二十个月里,无名氏每天专心读书达十几个小时,极其刻苦。他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从他自己手书的《年谱》上以及他后来的思想和著作中披露的内容看,此时他的文化视野覆盖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文艺家的著作,对法国大革命和近代的乌托邦思想更有精湛的理解和认识,极大地丰富了无名氏的思想和学识。他到北京大学旁听新文化名流们——如胡适、周作人、李达、叶公超等人的课,他过着物质贫乏、精神丰富的生活。这一时期基本奠定了他走向文学创作的基础,树立了对生命的信仰。

无名氏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爱人类、爱人民的理想主义者,必须好好懂得在艰苦中忍耐,无穷无尽的忍耐。”无名氏的代表作256万字6卷本的《无名书》,从1945年写到1960年,一共写了16年。期间,无名氏经受了常人无法忍耐的痛苦和挫折:作品遭到查禁,没有工作,经济窘迫,要赡养母亲,仅靠兄弟的一点资助生活,肺病几经反复,多次吐血。作为无业人员,又与境外的兄弟有联系,无名氏在当时属于政府的内控对象,随时会有牢狱之灾,即使这样,无名氏仍然执着地完成了创作。

文革期间,无名氏呕心沥血的书稿被抄去,自己也受朋友案件的牵连入狱,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刻,他选择了冷静、隐忍。天无绝人之路,文革后,平反的无名氏竟然意外地找回了自己的书稿。随后,无名氏和他的朋友、学生们秘密邮递了两千多封信将书稿辗转发给香港的哥哥,多年以后《无名书全集》才得以在海外面世。无名氏沉郁冷静、执着自律的诗性品格,极赋传奇色彩的生命历程,永远存在于他笔下的主人公印蒂“上穷碧落下黄泉”的不尽追求之中。

四、独标一帜的浪漫主义

20世纪初中国处于社会大变动的时代,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把中国社会弄得千疮百孔,留下了遭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后患。无名氏生逢乱世,浸染其中,塑造了既敏感浪漫又沉郁狷狂的个性心理气质。

无名氏本人是一个富有激情又超常冷静的人,“他是一个浪漫与理智配合得恰到好处的奇妙人物”[4](P44),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所塑造的男主人公形象与他本人十分类似,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影子或者理想。哥哥卜少夫曾经这样概括弟弟:“性格内向,偏好沉思”,“极为突异、冷静、坚定加上执着”,但“他对生活的现实面却不逃避”[5](P101);“是属于敏感型、神经质、沉思派的一种类型”[6](P159)。无名氏相当自信,有时甚至可以说是自负,对人、对事态度尤为积极、乐观,好幻想,有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这些浪漫主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日后在爱情生活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个性心理气质恰恰给予他艺术上可以发挥的平台。

无名氏敏感、聪颖的气质,自由不羁的个性,独立求索的奋斗精神,严于自律的性格,敢于独标一帜的浪漫主义品格,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的生活,当然也包括爱情生活。在他的爱情经历中女主角很多,主要有初恋对象李彦文,韩国女子闵泳珠,俄国少女刘雅歌,著名画家赵无极的妹妹赵无华,第一任妻子刘菁,第二任妻子马福美等等。对爱情的强烈渴望是与他内心的孤寂成正比的,爱情无疑是生命交响乐中最华美、最温柔、最令人沉醉的乐章。无名氏是一个典型的浪漫派,一生追求纯洁、唯美的真爱,追求真正的灵魂相拥的境界,直至生命的终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爱情理想。

无名氏追寻了一生,也没有得到一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他的作品却风靡大江南北,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倾倒了无数读者。无名氏赋予印蒂的探询之路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印蒂先后找到的是革命与政治,爱与美,黑暗与罪恶,宗教与神灵,融合儒、释、耶与禅的新信仰,以及新信仰指导下的新的社会实践。《无名书》是无名氏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的一部人类心灵探索的史诗性作品,主人公印蒂是中国的浮士德式的人物。“印蒂的追寻过程也联系着人类共同的认知过程,在这点上,作品获得了世界性的意义。”[7](P11)

无名氏秉承诗性的品格对艺术和生命不断探寻,既有东方文化对现世生命活动充分肯定的意义,又有西方凭借超验世界来获得自我救赎的文化心理,他穷极一生的探寻是其诗性品格的自由高蹈。

[1]无名氏.野兽·野兽·野兽[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5.

[2]袁庆丰.灵魂的震颤[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3][意]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马荣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无名氏.塔里·塔外·女人[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5.

[5]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下卷)[M].香港:香港昭明出版社,1978:101.

[6]无名氏.淡水鱼冥思[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5.

[7]汪应果,赵江滨.无名氏传奇[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Abstract:The early experience of Wu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s poetic quality,which mainly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freedom-loving and uninhibited,determined,sensitive and thoughtful,independent and rebellious,self-disciplined,uniquely romantic.

Key words:Wu Mingshi;poetic quality;sensitivity;romanticism

(责任编辑:刘 明)

On the Poetic Quality of Wu Mingshi

WANG Li
(1.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2.Shanghai Finance University,Shanghai 201209,China)

I206.7

A

1008—4444(2010)02—0074—03

2009-03-03

王 丽(1977—),女,山东日照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上海金融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无名氏诗性品格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我没有名字,也无家可归”——关怀城市“无名氏”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宋代无名氏词研究文献综述
我所认识的民国作家无名氏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