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郦道元注《水经》的启示

2010-08-15王双怀

关键词:水经注河流历史

王双怀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郦道元注《水经》的启示

王双怀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笔谈:《水经注》专题研究(二)

编者按:公元6世纪初北魏郦道元撰著的《水经注》是祖国历史上不朽之名著。《水经注》不仅记叙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古代河流,而且兼及当时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状况,因此这是一部经世致用的著作。在河流与水环境状况早已发生巨大变迁的现代社会,进一步挖掘《水经注》中的环境价值和时代价值,理清祖国境内以河流为中心的水环境变迁的原因、特点、历程和演变规律,并从中汲取生存智慧,应是我们当代学人研究这部不朽名著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本刊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围绕《水经注》版本校勘、错简订正、研究方法和实践、海外郦学研究和实用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笔谈。以期通过此次笔谈,不仅能够总结《水经注》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深化《水经注》研究实践,而且能够为未来《水经注》研究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此次笔谈在历史地理学界、水利史界和郦学研究史上尚属首次。

《水经》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河流水系的专著,在中国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书撰于西汉,记载了我国137条主干河流,唯其内容疏阔,失之简约。北魏中期,郦道元以此书为纲,访渎搜渠,拾遗补缺,增加了1 252条河流的内容,写成《水经注》一书。1 400多年以来,《水经注》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郦学”也应运而生,并成为与“红学”齐名的一门学问。显然,郦道元注《水经》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郦道元注《水经》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首先是因为他具有求真的态度和探索的精神。作为北魏时期的著名学者,郦道元对历史地理学情有独钟。早在青少年时代,他就阅读过一些历史地理文献,并游历过不少名胜古迹。长大以后,他又利用担任地方官职及随孝文帝出巡之便,考察了黄河中下游的一些地方,积累了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古代历史地理著作对水文的记载存在着许多缺陷:“昔大禹记记著《山海》,周而不备;《地理志》其所录,简而不周;《尚书》、《本纪》与《职方》俱略;都赋所述,裁不宣意;《水经》虽粗缀津绪,又阙旁通。所谓各言其志,而罕能备其宣导者矣。今寻图访颐者,极聆州域之说;而涉土游方者,寡能达其津照;纵仿佛前闻,不能不犹深屏营也。”因此,决定在《水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采取给《水经》作注的方法,补充《水经》的不足,修订《水经》的错误,提高《水经》的价值,为后人留下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先后用了20多年时间,对《水经》所载大流进行考察,“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缉而缀之”,最终写成了不朽的历史地理著作《水经注》。

其次,郦道元在注《水经》的过程中采取了比较科学的方法。即以《水经》为纲,追本溯源,顺藤摸瓜,把文献记载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起来,对我国河流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综合研究和系统论述。先秦以来,我国专门记载河流水系的著作只有《水经》一部,文献资料相当贫乏。郦道元为了给《水经》作注,翻阅了大量的文献典籍,包括历史、地理、农业、水利、建筑、文学方面的著作,从中搜集到不少有用的资料。与此同时,他还对黄河中下游的许多河流进行了实地考察,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对文献资料和考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考证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水系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不仅弄清了河流的数量、大小、流域范围、分布情况及相互关系,而且论述了与河流相关的地理环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等等,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水经》的内容,提高了《水经》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再者,郦道元注《水经》时在形式和内容上多有创新。《水经》记载大江大河,全书仅一万多字,实际上只是一个水道提纲。郦道元通过认真研究,纠正了《水经》中存在的错误,并对《水经》进行了大量的解释和补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曾对《水经》和《水经注》的表现形式进行过比较:凡一水所经之地,“经则统举都会,注则兼及繁碎地名。凡一水之名,经则首句标明,后不重举,注则文多旁涉,必重举其名以更端。凡书内郡县,经则但举当时之名,注则兼考故城之迹,皆寻其义例,一一厘定,各以案语附以下方”。从大量资料来看,《水经注》在形式上采用了“因水以证地,因地以存古”的体例。这种体例既不同与《山海经》等专著,也不同与以郡县为纲的沿革地理著作,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对后世的历史地理著作有一定的影响。在内容方面,《水经注》不但列出了7世纪以前人们所能认识的全部河流,而且对这些大小河流流经区域的山川形势、风土民情、文物古迹、社会风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唐六典》水部郎中员外郎条在记载河流时说:“其江、河自西极达于东溟,中国之大川者也;其余百三十有五水,是谓中川者也(注:桑钦《水经》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江河在焉);其千二百五十二水,斯为小川者也(注:郦善长注《水经》,引其枝流一千二百五十二)。”由此可见,唐人所认识的河流,在《水经注》中都已经提到了。《水经注》在每条河流之下,还提供了大量的历史地理信息。全书30多万字,相当于《水经》的20余倍,涉及自然与社会的许多方面。其体例之新颖,内容之宏富,都是前所未有的。

当然,郦道元的《水经注》也不是尽善尽美的。由于郦道元生活在南北朝的分裂时代,加之个人力量有限,不可能对全国的河流水系进行普查,因此书中所述塞外河流及江南水系并不全面,或有附会之嫌。但总的说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郦道元注《水经》是很成功的。正因为如此,《水经注》问世之后,受到历代学者的高度关注。明清时期,朱谋玮、全祖望、赵一清、戴震、王先谦、杨守敬、熊会贞等人都曾对《水经注》进行过整理和研究,从而掀起了一股“郦学热”。民国以来,钟凤年、胡适、陈桥驿诸先生也曾对《水经注》进行过整理和研究,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水经注》的价值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识。由于《水经注》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河流水系及相关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状况,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因而成为我们研究隋唐以后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之一。

总结郦道元注《水经》的经验,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从事学术研究需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探索,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水是宝贵的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1 400多年前,郦道元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在较为困难的条件下,毅然为《水经》作注,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1 400多年来,我国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不仅要继续研究《水经注》,而且应当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集体的智慧,编纂一部比《水经注》更科学、更有价值的《新水经》。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条件下编纂《新水经》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郦道元当年能写出《水经注》,我们现在也可以编出《新水经》。

K204

A

1008—4444(2010)02—0001—06

2010-01-21

王双怀(1961—),男,陕西铜川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盛佳(1938—),男,湖北团风人,华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授,博士生导师;徐海亮(1944—),男,江苏无锡人,水利部减灾中心客座研究员,水利科学教授,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原委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猜你喜欢

水经注河流历史
〈水经注〉与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研究》简介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新历史
当河流遇见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郦道元所见早期园林——《水经注》园林史料举要
近二十年来《水经注》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