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 “中国贫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0-08-15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2010年3月30日至4月3日,第二届中国贫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和云南临沧召开。会议由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和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鉴教授率队参加了此次会议。云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赵德荣处长、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徐忠祥处长以及与会专家代表、云南师大师生100余人出席开幕式。
3月30日上午8:30,开幕式在云南师范大学明睿楼报告厅举行。云南师范大学杨林校长为本次研讨会致辞并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杨校长回顾了云南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学校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并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云南师范大学的帮助给予感谢,同时希望进一步加强云南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杨小微教授回顾了第一届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是思考人文社会、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本次研讨会第一次把贫困、民族、农村三个领域结合在一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提出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公平与均衡,强调东西部教育发展的关系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公平性问题。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院长王凌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此次会议是在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贫困农村教育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多处强调并指出加强农村教育、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性,相信此次会议能够为推进该地区的教育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策略。
9:15,研讨会正式开始。西北师范大学王鉴教授首先做了《我国民族教育发展急需特殊政策》的专题报告,王教授分析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民族教育的新政策,回顾了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演变,总结了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类型和民族地区教育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黄忠敬博士的报告题目是《我国学校变革的政策反思》,他以大量的实例论证了学校变革目的的转变以及学校变革形式的多样化之路。西北师范大学金东海教授的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资源配置效率现状调查》为大会呈现了一个切合主题的完整的实证研究报告。最后,云南师范大学李劲松研究员就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跨界民族文化差异与边境稳定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做大会报告。各位专家还回答了与会代表提出的问题。报告会由杨小微教授主持。
下午2:30,大会移师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举行。该校区由此迎来了投入使用以来的首次学术会议。会议由王鉴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首先做了《从理想走向现实的教育公平》的大会报告,接下来做报告的4位学者分别是:西北师范大学张学强教授 (报告题目:《西北农村寄宿制学校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宁本涛博士 (报告题目:《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模式的思考》);西北师范大学张善鑫博士 (报告题目:《民族地区学生择校问题的理性思考》);云南师范大学王凌教授(报告题目:《校本教材开发唤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自觉的可行之路》)。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师生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与报告专家展开热烈讨论。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力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2010年3月31日至4月3日,与会专家和教师代表一行18人前往云南临沧考察调研,考察团辗转离昆明市几百公里的临沧市、耿马佤族傣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一共考察了6所乡村学校,与市、县、乡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教师和社区负责人举行了3场座谈会,深入走访了傣族和佤族村寨。专家们不辞辛劳,先后在临沧和耿马为当地教师做了6场精彩的学术报告。4月3日晚上10点,考察团返回昆明市。
此次会议实现了学术会议“办会方式”的创新:把贫困民族农村教育研讨会办在贫困民族农村的学校和村寨,学术研讨与实地考察结合,调研观摩与 “送教下乡”结合;集合了强大的、多学科专家学术团队,把最新学术前沿送到中国最边远的贫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使当地师生受益,为当地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