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困境与策略分析
——基于四川省江油市群光村的实证分析

2010-08-15

关键词:农合农户

茹 婧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困境与策略分析
——基于四川省江油市群光村的实证分析

茹 婧

对江油市群光村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研表明,四川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处于发展初阶段,在组织功能、运行机制、政府支持力度、与土地流转的结合程度等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在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其发展。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农户;农业产业化;合作

为进一步了解四川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笔者作为“百村十年观察”四川调研基地江油片区的观察员,于2009年7月对江油市大堰乡群光村的两个农合组织进行了调查,它们是群光村的仔猪外销协会和生姜协会。本文拟结合专调情况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以下简称农合组织)作分析。

总体来看,四川农合组织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组织功能、运行机制、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政府的支持力度与土地流转的结合程度方面等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弱,市场辐射力不强,品牌意识不强

在功能方面,这两大农合组织与龙头企业的连接还未形成,没有发展订单农业,没有完整地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流通主体实力偏弱,带动力不强,未形成“企业+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市场辐射力方面,除了仔猪外销协会市场辐射范围涉及到山西、陕西、重庆、湖北、甘肃外,生姜协会仅停留在省内农贸市场,这与沿海农合组织深入省外、出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未形成农产品专业品牌基地,不重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和申报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而这些“不作为”、“不重视”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农合组织健康、长期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二、内部运行机制不规范,制度建设不完善

农合组织由于成立时间短,规范化程度不高,运行机制不健全,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快速发展。首先是仔猪外销协会还无章程,其经营宗旨“只要买卖合理,不欺行霸市”。生姜协会和农副产品销售协会的章程不够规范,其中利益分配界定不明确或没有明文规定,内容也多流于形式。其次没有形成会员控制的决策机制。基本上由发起者说了算,民主管理意识淡薄,组织运行情况、盈余情况等没有对会员公开,会员的实际参与力很低。在会员的管理上,缺乏基本的加入和退出手续,大部分没有印制会员证。通常协会把被收购的农户直接称为会员,制作简单的会员花名册。退会的农户很少,如果有退会的农户,协会领导会去农户家做劝解。另外,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联结不紧密。这些农合组织与农户的关系是松散的买断、供应或契约关系,对会员的盈余分配比例较小,有的甚至没有再分配。

三、农业产业化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

自然风险:自然环境的优劣对农作物的影响非常大。川北地区地貌以浅丘陵为主,夏季暴雨较多,每年都有洪水冲垮粮田。2009年8月的洪水冲毁全部生姜,导致刚成立的生姜协会无法运转。除雨季外,水资源较缺乏,河流较少,尤其旱季,多靠堰塘、沟渠等灌溉。山坡地多,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较少,大部分土地主要靠化学肥料给土壤营养。因此,一到多雨季节和旱季,村民们就非常关注天气变化。自然风险致使农产品生产面临不稳定性。

农资与资本投入:农户反映农副业投资成本大,收益不高。2008年地震后,灾区化肥和农药价格均涨了不少,一亩田一年的农药、化肥花费260元左右,加上灌溉、购买种子、薄膜,喂养牲畜的粮食等,成本相当高。虽然灾区农户贷款较容易,但调查显示,有贷款意愿的农户人数不多。农业收益不高,导致农户们对参加农合组织的兴趣不高。

市场的不稳定性:由于农户的趋利行为和个体商贩的不合理竞争,农合组织要想保证农副产品的稳定收购,大都是以高于市场价格从农户手中收购。但是,市场的供求失衡,经常呈现出波澜起伏的状态。而农合组织规模小,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不稳定易使收购的农产品销路没有保证,极易积压,而最终的风险承担者仍是农户。据大堰乡副乡长反映,像仔猪外销协会,一旦外地的仔猪供给市场形成,该协会可能会发展停滞。

四、小农生产方式之瓶颈

从目前农合组织发展缓慢,对村庄经济的提高成效不大的主要原因来看,主要在于合作组织只是停留在产前的购买种子、产后集中收购和销售这一环节上,而忽略了集中化、规模化的产中管理。加入协会的农户们都是小规模生产,加之四川山坡地多的特点,农民们使用农用机械少且也难以使用,这就使农业规模经济难以形成。小农生产方式中易缺乏社会分工的合作守信意识。加之目前,农户与合作组织建立的契约关系,违约责任不大,如果农户未按时交货,也顶多是赔种子钱,这会导致只顾短期利益的农户产生投机意识,当农户与市场的交易成本小,获益大时,他就可能单方面参与市场,而不将产品交与组织或少交组织。这也是目前,农户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主动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五、政策落实不到位,外部环境欠佳

尽管政府高度重视农合组织的发展,但政策落实还不到位。一是财政扶持资金数量相对较少,扶持覆盖面小。虽然绵阳地区已对发展好的农合组织财政奖励,但还未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而这显然不利于起步晚、发展规模小的农合组织。二是信贷支持对农合组织暂未开放。由于没有建立联合担保机制,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农合组织向银行和信用社申请贷款只能以农户个人的名义申请小额抵押贷款且利率高、期限短。致使农合组织在建立基地、引进新技术、更新新品种和扩大规模等方面存在资金短缺的困难。

六、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土地流转结合水平仍然非常低

目前二者的结合水平非常低。虽然群光村已实行土地流转,但土地流转交易范围狭窄,集体生产要素被排斥,。土地流向企业的仅有1家,流向农合组织的还没有,大多土地是在亲戚、邻居之间流转,且多数为无偿。如群光村土地流转总面积142亩,全部流向农户。此外,受让方转入土地并未进行与该村合作组织相关的业务。如未进行仔猪养殖和生姜种植,而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和水果、核桃等经济作物。而农合组织也没有把农户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适度规模化、集中化管理,仍只是统一购买种子、统一收购,这不久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障碍,也不利于农合组织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七、策略分析

对于农合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在提倡鼓励扶持其发展,通过不断的借鉴、实践和创新,努力使农合组织向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企业规模化、农民知识化、经营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要切实加大对农合组织的组织者及其成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一是针对农民认识障碍及合作意愿不足问题,通过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宣传和普及合作化知识培训,使农户真正了解建立合作组织的意义,从而增强农户的组织化意识。二是通过政策理论、法律知识、组织的管理规范、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组织者和会员的契约意识、内控能力、市场意识和经营水平。

(二)加强示范引导,以点带面逐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村庄特色产品,鼓励农合组织与龙头企业形成利益纽带,发展订单农业,建设生产基地或加工基地,从而增强流通主体实力和带动力。鼓励农合组织形成农产品专业品牌基地,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申报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认证,进行注册商标申报,拿到进入大市场、大超市的“准入证”。在此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特别是要根据农户的自愿和农合组织的发展情况,去选择性从事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

(三)建立健全完备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农合组织应完善民主管理机制、监督约束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一是要建立规范的组织章程。农合组织结合自身的实际,通过章程的形式,明确合作组织和成员的权利义务。二是应健立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和理事会的运作,实行财务公开、会务公开制度。三是要建立和完善民主管理机制。采取一股一票制,最大限度地保障会员的民主权益。四是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专业合作组织经营产生的收入,在留足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金后,应采取按股金分配红利和按销售额计算二次返利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定期分配,结果公开,激发农户的合作热情。五是院校基地合作。目前,大多农业科研机构都加强了与农合组织的联合,但这种联合多数比较松散,一年只有2、3次的合作。可通过建立试验基地来加强与当地市县大专院校、农业科研机构与协会的长期合作。

(四)加强气象监控和市场监控,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应加强农业气象信息监测与预警系统。当地气象局可与人保财险公司正式签订专项气象服务合作协议。由人保财险提供经费支持,在承保的种植区域内安装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控参保区气温、地温、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气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灾害性天气预警、农业气象分析、病虫害预测及相应的灾前防御、灾后定损等工作,利用手机短信、网络等手段及时通知农户自然灾害情况,适时提供人工增雨及防雹服务,利用卫星遥感及GPS技术确定受损面积等。

市场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的存在阻碍了农合组织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控,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准确地向农合组织提供价格信息、供求信息等,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同时辅以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农合组织在每年的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基金,用于投资改善生产条件、对会员农产品实行保底价让利收购和给受灾会员直接补贴等,为会员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五)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财政支持,省市县三级政府要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合组织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等服务;要进一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合理引导民间资本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对农合组织注资。二是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筹资建立大型集散市场、批发市场,积极组织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三是加快农业保险发展,探索建立由经济组织、担保机构担保、保险公司积极参与的,或以农户联保的贷款新机制。四是充分发挥电视、"村村通"网络等网络平台作用,为农户提供丰富的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市场信息、最新价格行情、采购信息等信息。

(六)实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土地流转有机结合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与广大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体,这既保障成员利益,又能调动其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主动性。宣传普及合作思想、合作原则及合作组织与土地流转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增强农民的合作意识、土地流转意识。需要因地制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专业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创新结合模式,实现“专业合作组织+村委会+农户”的运营模式。

[1]徐勇.邓大才.社会化小农: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J].学术月刊.2006(7).

F306.4

A

1673-1999(2010)06-0055-03

茹婧(1982-),女 ,硕士,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政治与行政学院助教,从事政治社会学研究。

2009-10-20

西华师范大学科学研究启动项目“转型期社区治理研究,以四川省为例”(项目编号:07B07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农合农户
“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嵌入式发展及其调适
——基于浙江的实践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浙农与嘉兴多市县农合联签署服务协议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聚力农合 扬帆起航浙江农合有限责任公司举行开业典礼
浙江农合联,这是个什么组织?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第三届“农合之星”产品展示